东北大学17春学期《普通物理》在线作业123答案
17春学期《普通物理》在线作业1转载请注明无忧答案网
一、单选题:
1.已知某导线中载流子所带的电量为q ,其单位体积内的载流子数为 n,导线的横截面积为 S ,载流子的漂移速度的大小为 v 。设此导线内的电流强度为I ;其中一段长度为 d l 的线元内的载流子个数为 d N 。则有: (满分:5)
A. I = e n v S ;dN = n S d l
B. I = e n v S ;dN = n v S d l
C. I = q n v S ; dN = n v S d l
D. I = q n v S ;dN = n S d l
2.若某系统经历某种过程,使系统的内能增加,这种变化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 (满分:5)
A. 只能通过向系统传热的方式来完成
B. 只能通过对系统作功的方式来完成
C. 既能通过向系统传热的方式来完成,也能通过对系统作功的方式来完成
D. 既不能通过向系统传热的方式完成,也能不通过对系统作功的方式完成
3.两种不同的理想气体,若它们的最可几速率相等,则它们的 (满分:5)
A. 平均速率相等,方均根速率相等
B. 平均速率相等,方均根速率不相等
C. 平均速率不相等,方均根速率相等
D. 平均速率不相等,方均根速率也不相等
4.把电荷由A点移到B点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A. 若把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外力克服电场力作正功,则A点比B点的电势低;若把负电荷由A点移到B点时,电场力作正功,则A点也比B点的电势低
B. 若把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外力克服电场力作负功,则A点比B点的电势低;若把负电荷由A点移到B点时,电场力作负功,则A点也比B点的电势低
C. 若把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外力克服电场力作正功,则A点比B点的电势高;若把负电荷由A点移到B点时,电场力作正功,则A点也比B点的电势高
D. 若把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外力克服电场力作负功,则A点比B点的电势低;若把负电荷由A点移到B点时,电场力作正功,则A点也比B点的电势高
5.讨论电介质的极化现象时把电介质分为两类, 它们分别被称为: (满分:5)
A. 有极电介质和无极电介质
B. 有极分子电介质和无极分子电介质
C. 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
D. 取向分子电介质和位移分子电介质
6.题面为图片 (满分:5)
A.
B.
C.
D.
7.题面为图片 (满分:5)
A. 温度增加,内能增加
B. 温度减小,内能减少
C. 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D. 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8. (满分:5)
A. A
B. B
C. C
D. D
9.题面为图片 (满分:5)
A.
B.
C.
D.
10. (满分:5)
A. 内能是气体状态的函数和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B. 只因为内能是气体状态的函数
C. 只因为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1. (满分:5)
A. A
B. B
C. C
D. D
12. (满分:5)
A. A
B. B
C. C
D. D
13.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然后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系统温度和熵的变化为 (满分:5)
A. 温度不变,熵增加
B. 温度升高,熵增加
C. 温度降低,熵增加
D. 温度不变,熵不变
14. (满分:5)
A. A
B. B
C. C
D. D
15.题面为图片 (满分:5)
A.
B.
C.
D.
16.建立一种温标,需要包含的要素有: (满分:5)
A. ① 被选定的某种测温物质
B. ① 被选定的某种测温物质。② 该种物质的测温属性,并规定其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
C. ① 被选定的某种测温物质。② 该种物质的测温属性,并规定其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③ 选定某些固定点并规定其温度的值
D. ① 被选定的某种测温物质。② 该种物质的测温属性,并规定其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③ 选定某些固定点并规定其温度的值。④ 该温标与绝对温标的关系
17. (满分:5)
A. L1=0;L2=0.2H;L3=0.05H
B. L1=0.2H;L2=0;L3=0.05H
C. L1=0.2H;L2=0.05H;L3=0
D. L1=0. 0 5H;L2=0.2 H;L3=0
18. (满分:5)
A. A
B. B
C. C
D. D
19.两个卡诺热机低温热源的温度相同,但高温热源的温度不同(设T1>T2)。在p – V图上它们的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相等。对在这两个循环过程中对外所作的净功和循环的效率,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满分:5)
A. 外所作的净功不等;循环的效率 η1 > η2。
B. 外所作的净功不等;循环的效率 η1 < η2
C. 外所作的净功相等;循环的效率 η1 < η2
D. 外所作的净功相等;循环的效率 η1 > η2
20.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满分:5)
A. 系统经过一个正循环后,系统本身没有变化
B. 系统经过一个正循环后,系统与外界都没有变化
C. 系统经过一个正循环后,再沿反方向进行一个逆循环,则系统和外界都没有变化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7春学期《普通物理》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
1.题面为图片 (满分:5)
A.
B.
C.
D.
2. (满分:5)
A. 1︰1
B. 1:2
C. 2:1
D. 1:3
3. (满分:5)
A. A
B. B
C. C
D. D
4.建立一种温标,需要包含的要素有: (满分:5)
A. ① 被选定的某种测温物质
B. ① 被选定的某种测温物质。② 该种物质的测温属性,并规定其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
C. ① 被选定的某种测温物质。② 该种物质的测温属性,并规定其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③ 选定某些固定点并规定其温度的值
D. ① 被选定的某种测温物质。② 该种物质的测温属性,并规定其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③ 选定某些固定点并规定其温度的值。④ 该温标与绝对温标的关系
5.题面为图片 (满分:5)
A. S1 > S2
B. S1 = S2 .
C. S1 < S2
D. 无法确定
6.两种不同种类的气体,它们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但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不同。对它们的温度和压强,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A. 两种气体的温度相同,但压强不同
B. 两种气体的温度不同,但压强相同
C. 两种气体的温度和压强都不相同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7.现有10g 氧气盛在容积为2 L 的容器内,压强为90.659 kPa ,则该氧气的温度为T ;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为n 。它们的值分别为: (满分:5)
A. T = 69.8 K ;n = 9.4 × 10 25 m – 3
B. T = 698 K ;n = 9.4 × 10 25 m – 3
C. T = 69.8 K ;n = 94 × 10 25 m – 3
D. T = 698 K ;n = 94 × 10 25 m – 3
8.将一个金属球放进两无限大分别带等量正负电荷的导体平板之间。对导体平板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A. 导体平板中的电场强度与金属球的位置有关,而电势和金属球的位置无关
B. 导体平板中的电场强度与金属球的位置无关,而电势和金属球的位置有关
C. 导体平板中的电场强度与金属球的位置无关,而电势和金属球的位置无关
D. 导体平板中的电场强度与金属球的位置有关,而电势和金属球的位置有关
9.已知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温度为T1与T2时分子最可几速率分别为vp1和vp2,分子速率分布函数的最大值分别为f (vp1)和f (vp2), 若T1>T2 , 则 (满分:5)
A. vp1>vp2 , f(vp1)>f(vp2)
B. vp1>vp2 , f(vp1)<f(vp2)
C. vp1<vp2 , f(vp1)>f(vp2 )
D. vp1<vp2 , f(vp1)<f(vp2)
10. (满分:5)
A. A
B. B
C. C
D. D
11.题面为图片 (满分:5)
A.
B.
C.
D.
12. (满分:5)
A. A
B. B
C. C
D. D
13. (满分:5)
A. A
B. B
C. C
D. D
14. (满分:5)
A. 电动势的大小为6,4×10 -3 V ;方向由c→b→a。
B. 电动势的大小为6,4×10 -3 V ;方向由a→b→c
C. 电动势的大小为4.8×10 -3 V ;方向由c→b→a
D. 电动势的大小为4.8×10 -3 V ;方向由a→b→c
15.当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应有: (满分:5)
A. 导体内部各处电势相等。静电平衡之中的导体的表面是一个等势面
B. 导体内部各处电势为零。静电平衡之中的导体的表面是一个等势面
C. 导体内部各处电势为零。静电平衡之中的导体的表面电势也一定为零
D. 导体内部各处电势相等。静电平衡之中的导体的表面电势一定为零
16. (满分:5)
A. 2πcR2
B. 4πcR2
C. πR2
D. πcR2
17.题面为图片 (满分:5)
A.
B.
C.
D.
18.分子总数相同的三种理想气体He,O2和CH4 ,若从同一初态出发,各自独立地进行等压膨胀,且吸收的热量相等,则终态体积最大的气体是: (满分:5)
A. He
B. O2
C. CH4
D. 三种气体的终态体积相同
19.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其温度确定以后,关于它的内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A. 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内能就越大
B. 压强越大,体积越小,内能就越大
C. 压强越小,体积越大,内能就越大
D. 气体的内能与压强和体积无关
20. (满分:5)
A. A
B. B
C. C
D. D
无忧网不错,哈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