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7春《社会语言学》作业1234答案参考
17春《社会语言学》作业1一、单选题:
1.关于语言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满分:5)
A. 可以指称单个语音
B. 不能指称单个语法项目
C. 不能指称方言
D. 不能指称语体
2.逢年过节“死鱼”“死鸭”改称“文鱼”“文鸭”是属于语言禁忌中的( )。 (满分:5)
A. 年节语言禁忌
B. 日常生活用语禁忌
C. 社会分层用语禁忌
D. 称谓禁忌
3.关于语言变体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满分:5)
A. 语言变体的范畴只限于某一种语言
B. 一种语言变体内不能含有其他变体
C. 语言变体排除了传统用语所附带的感情色彩,免除了偏见
D. 语言变体的限定性分布具有不同的社会分布
4.语音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 )上。 (满分:5)
A. 音高
B. 音强
C. 音量
D. 音质
5.英国语言学家( )把社会语言学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 (满分:5)
A. 韩礼德
B. 马约翰
C. 拉波夫
D. 索绪尔
6.下列关于方言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满分:5)
A. 方言通常指社会方言
B. 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
C. 地域方言具价值标准后与社会方言不同
D. 社会方言形成与说话人社会属性无关
7.社会语言学家用这个概念来指称自己的研究对象。 (满分:5)
A. 变化
B. 变动
C. 变异
D. 改变
8.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语言学这个概念的是美国语言学家。 (满分:5)
A. 哈佛·丘里
B. 韩礼德
C. 拉波夫
D. 布莱特
9.语言社会学是( )。 (满分:5)
A. 从社会研究语言
B. 从语言研究社会
C. 从社会研究社会
D. 从语言研究语言
10.语言与文化共存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是( )。 (满分:5)
A. 汉字与中国文化
B. 印度语与印度文化
C. 拉丁语与拉丁文化
D. 英语与英国文化
11.关于普通话的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满分:5)
A. 第一次较科学的规定了普通话的内涵
B. 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
C. 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D. 以典型的现代口语为语法规范
12.最早的社会语言学论文集是( )编著的。 (满分:5)
A. 哈佛·丘里
B. 韩礼德
C. 拉波夫
D. 布莱特
13.现代语言学的鼻祖是。 (满分:5)
A. 索绪尔
B. 布龙菲尔德
C. 乔姆斯基
D. 拉波夫
14.语言存在着( )是所有差异中最直观、最常见的。 (满分:5)
A. 性别差异
B. 年龄差异
C. 阶级差异
D. 阶层差异
15.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去看语言、方言及其他具有完整系统的语言变体,可以归纳出某些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满分:5)
A. 非标准性
B. 独立性
C. 非历史性
D. 短暂性
16.文读音多是( )实行科举制度之后产生的。 (满分:5)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17.( )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满分:5)
A. 乔姆斯基
B. 萨丕尔
C. 索绪尔
D. 沃尔夫
18.乔姆斯基主张区分“语言能力”和( )。 (满分:5)
A. 语言运用
B. 语言转换
C. 语言变异
D. 语言使用
19.社会语言学是的重要分支之一。 (满分:5)
A. 社会学
B. 语言学
C. 人类学
D. 文字学
20.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满分:5)
A. 态度研究
B. 会话
C. 言语交际方式
D. 语言变异
17春《社会语言学》作业2
一、单选题:
1.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满分:5)
A. 语言会影响思维
B. 语言并不完全地决定思维
C. 反映人类直接感官体验的概念独立于语言
D. 人们的世界观是因语言相异而不同
2.文化的( )是制约词汇输入采用音译或意译方式的主要因素。 (满分:5)
A. 制约性
B. 兼容性
C. 熟悉性
D. 亲近性
3.下列关于一些术语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满分:5)
A. 本地语指某个地区内不同语言背景的人所用的共同语
B. 皮钦语指不具备共同第一语言的人用作交际工具的语言
C. 第一语言指孩童时习惯的语言
D. 官方语言指某个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实体的语言
4.语言存在着是所有差异中最直观、最常见的。 (满分:5)
A. 性别差异
B. 年龄差异
C. 阶级差异
D. 阶层差异
5.语言忠诚和语言(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语言忠诚度强的民族,语言转移慢,反之亦然。 (满分:5)
A. 改变
B. 变化
C. 转移
D. 转变
6.文化( )是制约词汇输入的最重要的因素。 (满分:5)
A. 独特性
B. 排他性
C. 兼容性
D. 一致性
7.双层语言现象也可以简称为( )。 (满分:5)
A. 双语现象
B. 重语现象
C. 多语现象
D. 双言现象
8.制约语言转用的条件不包括( )。 (满分:5)
A. 分布杂居或散居
B. 部分人群脱离了民族的主体
C. 族际婚姻
D. 种族灭绝
9.( )认为语言结构影响或决定社会结构。 (满分:5)
A. 萨丕尔、沃尔夫
B. 乔姆斯基
C. 索绪尔
D. 海姆斯
10.社会语言学通过对的描写和分析来说明语言的社会变异状况。 (满分:5)
A. 变体
B. 本体
C. 客体
D. 受体
11.微观的语言融合是指两种不同语言的成分交配成一个新的语言单位——词或较固定的词组,在其中一种语言里使用,这样的词可以称为( )。 (满分:5)
A. 双语词
B. 混合词
C. 合璧词
D. 联合词
12.受惠语言承用或模拟施惠语言的词语谓之( )。 (满分:5)
A. 语言借用
B. 语言移借
C. 语言移动
D. 语言移用
13.在使用某一种语言的社团瓦解的时候,这种语言并不是立即消失的,而往往要经过一个( )的过渡阶段 (满分:5)
A. 单语
B. 双语
C. 三语
D. 四语
14.平常人们感觉到社会上“人有三六九等,话是五花八门”,这正是语言随着社会的发生变异的结果。 (满分:5)
A. 结构
B. 阶级阶层
C. 观念
D. 发展
15.下列不属于会话风格研究的是哪项? (满分:5)
A. 会话中话题是如何引入的
B. 会话人的年龄
C. 会话参与人对话题的兴趣
D. 会话中是否有重叠
16.关于双言制,下列说法正确是哪项? (满分:5)
A. 两种变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名称
B. 两种变体虽有其各自的功能,但用途并不固定
C. 两种变体的声誉一致
D. 双言制指一个社会长期稳定地同时使用两种其功能为全社会所公认的语言变体
17.词汇影响的主要表现是( )。 (满分:5)
A. 词汇转用
B. 词汇借用
C. 词汇兼用
D. 词汇误用
18.行话的变异主要发生在语音和( )方面。 (满分:5)
A. 词汇
B. 语法
C. 语言结构
D. 语言性质
19.语言兼用又称( )。 (满分:5)
A. 语言转用
B. 语言借用
C. 双语现象
D. 语言挪用
20.语言与阶级的关系问题,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广泛而长期的研究领域。 (满分:5)
A. 共振
B. 共生
C. 共变
D. 共存
17春《社会语言学》作业3
一、单选题:转载请注明无忧答案网www.ap5u.com
1.台湾的高层语言历经多次更迭,从西拉亚语变为泉州话,再变为官话,再变为日语,最后又变为国语,每一次都是依靠语言的( )。 (满分:5)
A. 政治竞争力
B. 文化竞争力
C. 经济竞争力
D. 人口竞争力
2.下面哪些不是流行语的传播方式?( ) (满分:5)
A. 手势
B. 报刊
C. 电视
D. 网络
3.现代的“公公婆婆”称谓是从( )的结果。 (满分:5)
A. 借用别的语言或方言
B. 父母从子女称
C. 婚姻制度的变化
D. 子女从父母称
4.跨境语言的变异在上的表现最为明显。 (满分:5)
A. 语音
B. 词汇
C. 语法
D. 文字
5.下列属于语言本体规划的是哪项? (满分:5)
A. 语言政策的制订
B. 官方语言的选择
C. 字母和拼写法改革
D. 采取语言协调措施
6.确立国语的几大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 (满分:5)
A. 政治因素
B. 人口因素
C. 通用程度、经济因素
D. 文化因素
7.等距抽样也叫( )。 (满分:5)
A. 纯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简单随机抽样
D. 分层抽样
8.语言规划的经济性原则,不包括( )。 (满分:5)
A. 群众性
B. 简便性
C. 适用性
D. 效益性
9.语体根据交际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口头语体和。 (满分:5)
A. 正式语体
B. 书面语体
C. 文字语体
D. 非正式语体
10.万家乐电器的广告语是“万家乐,乐万家”,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 (满分:5)
A. 夸张
B. 双关
C. 排比
D. 回环
11.一个交际能力不强的人,在他的言语行为上会体现出下列哪种特征? (满分:5)
A. 针对具体场景使用恰当的语言变体
B. 运用语言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手段
C. 不懂谈话的策略
D. 掌握谈话的规则
12.下列属于正确的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是哪项? (满分:5)
A. 尊重少数民族
B. 主张民族语中打量借用汉语
C. ]在少数民族地区用汉字扫盲
D. 停止少数民族新创制的文字方案
13.下面不是自称的谦称的是( )。 (满分:5)
A. 寡人
B. 孤
C. 妾
D. 小犬
14.关于礼貌惯用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满分:5)
A. 不同文化传统在礼貌表达方式上差别极大,没有相同之处
B. 礼貌程度不应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衡量,而应用同一个标准
C. 言语行为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叫做礼貌惯用语
D. 不同文化传统的礼貌惯用语大致相同,没有差别
15.起影响作用的因素叫( )。 (满分:5)
A. 因变量
B. 自变量
C. 他变量
D. 变量
16.关于制约交际能力的社会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满分:5)
A. 不包括法律
B. 不包括风俗
C. 包括习惯
D. 包括长相
17.下列关于积极礼貌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满分:5)
A. 积极礼貌满足的是说话人的积极面子
B. 积极礼貌用于威胁面子相对较大的情况下
C. 积极礼貌是以接近为基础的策略
D. 说话人通过不干预对方的行动自由满足对方的积极面子
18.语文规划的意义是下列哪项? (满分:5)
A. 对社会生活和语言本身都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B. 可以促使社会进行有效、规范的交流,但是却使语言变得比较复杂
C. 表达民族感情,但有造成民族分裂的潜在危机
D. 可以对语言的历时变化施加影响,却不能影响语言本身的变化
19.关于会话风格研究相关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项? (满分:5)
A. 与会话者的地区相关
B. 与会话情景无关
C. 与会话者的社会背景相关
D. 与会话者的个人性格相关
20.词汇反映事物的概念,词汇影响的主要表现是。 (满分:5)
A. 词汇转用
B. 词汇借用
C. 词汇兼用
D. 词汇误用
17春《社会语言学》作业4
一、单选题:
1.语言竞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各方的( )。 (满分:5)
A. 语言范围
B. 语言实用度
C. 语言竞争力
D. 语言动听
2.小城镇社会方言研究是以( )为代表。 (满分:5)
A. 拉波夫
B. 特鲁杰
C. 海姆斯
D. 甘伯兹
3.语言规划的稳妥性原则,不包括。 (满分:5)
A. 传承性
B. 宽容性
C. 渐进性
D. 可行性
4.松阳忌“虎”,称“老虎”为“大猫”是属于语言禁忌中的( )。 (满分:5)
A. 年节语言禁忌
B. 日常生活用语禁忌
C. 社会分层用语禁忌
D. 称谓禁忌
5.( )是可懂度的决定性因素。 (满分:5)
A. 语音异同
B. 词汇异同
C. 语法异同
D. 语段异同
6.文化扩散的一个明显的表现是( )。 (满分:5)
A. 受惠语言里出现新的语音项目
B. 受惠语言里出现新的语法项目
C. 受惠语言里出现新的词汇项目
D. 施惠语言里出现新的词汇项目
7.( )是相对于地区方言而言的,它是指使用与某一个地点的方言。 (满分:5)
A. 区域方言
B. 地区方言
C. 地点方言
D. 地方方言
8.( )是构成旧体诗词的基本积木。 (满分:5)
A. 有声调
B. 汉语各层级语言单位与功能不是一一对应
C. 单音节语素
D. 汉语以语序为主要语法手段
三、判断题:
1.应该以量化的多项综合指标体系为依据,来判定一种语言是否是濒危语言。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2.语言和民俗除了全民族一致的共性之外,都有明显的地方特征。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3.各地华语文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4.语言变异是由性别、年龄、职业等社会条件引发的,所以在分析时,把引起某种变异的社会因素看作自变量,把产生变异的语言变项看作因变量。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5.方言词汇有土白词和文理词之分。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6.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7.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8.新词的音节数目有趋简的趋势,即音节多的形式竞争力强。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9.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识。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10.与语言巫术比较,语言禁忌是消极的,目的是免于招致于己不利的后果。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11.汉字是古代东亚文化交流极其重要的媒介。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12.民系和方言都是分层次的,即大民系涵盖小民系,方言又可分次方言。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感谢,下载了好几个学期了,全100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