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答案 发表于 2017-5-4 15:52:02

2017年春《资源与环境概论》在线作业答案

2017年春《资源与环境概论》学期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最易形成烟雾型大气污染的气象条件是(    )          (满分:4)
    A. 低温;
    B. 风速大;
    C. 温度高;
    D. 逆温
2.下列不属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满分:4)
    A. 潜水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 .引起地面下沉,建筑物塌陷;
    C. 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D. .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
3.关于沼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满分:4)
    A.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B. 沼气是清洁能源,有利于净化环境;
    C. 使用沼气,易发生饲料的缺乏;
    D. 使用沼气有利于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4.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及大气在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变化而划分的大气圈层,自地球表面起,依次为(    )          (满分:4)
    A. 电离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逸散层;
    B.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逸散层;
    C. 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电离层、逸散层;
    D. 中间层、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逸散层;
5.有关地热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4)
    A. 现在被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多为地下热岩储存的能量;
    B. 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成本低,可以大规模应用;
    C. 地热能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D. 地热能开发利用不会危害环境
6.排放污染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环境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是(    )          (满分:4)
    A. 生活污染源;
    B. 工业污染源;
    C. 交通污染源;
    D. 农业污染源
7.“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满分:4)
    A. 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 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 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 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8.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    )          (满分:4)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氟里昂;
    D. .硫化氢
9.对大城市交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          (满分:4)
    A. 煤烟、粉尘;
    B. 工业废水;
    C.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
    D. .酸雨
10.中国过去25年内年均GDP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奇迹,但也在环境和资源的消耗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统计,中国的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占到GDP的10%左右。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根本途径是(    )          (满分:4)
    A.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B. 树立节约意识,倡导环境友好型社会;
    C. 政府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D.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1.生态系统中低位营养级被上一个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仅占其能量的(    )          (满分:4)
    A. 5%;
    B. 10%;
    C. 15%;
    D. .20%
12.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的秸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才挖掉,这种做法的最主要好处是(    )          (满分:4)
    A. 增加有机质,提高肥力;
    B. .涵养水源;
    C. 防风固土,减轻沙尘天气危害;
    D. 可以抽出时间种植反季节蔬菜
13.关于我国能源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4)
    A. 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带,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地热丰富;
    B. 我国北方农村利用沼气的季节比南方长,是因为北方原料丰富;
    C. 西南地区水能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D. 华东、华南地区降水量丰富,水能资源特别丰富
14.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随(    )          (满分:4)
    A. 有机体个体变大而提高;
    B. 有机体个体变小而提高;
    C. 营养级的提高而提高;
    D. 营养级的降低而提高
15.受人类活动干扰和影响最大的大气圈层是(    )          (满分:4)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电离层;
    D. 中间层;
    E. 逸散层
16.酸雨的PH值范围是(    )          (满分:4)
    A. 7.0以下;
    B. 6.5以下;
    C. 6.0以下;
    D. 5.6以下
17.近40年来,北京一些景点的汉白玉雕像被严重腐蚀,其主要原因是(    )          (满分:4)
    A. 燃煤产生颗粒,作为凝结核使城市降雨增多;
    B. 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C. 产生的烟熏坏了汉白玉雕像;
    D. 燃煤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形成酸雨
18.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满分:4)
    A. 水体自净能力就是水体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越强;
    B. 由于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
    C. 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向水体中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水体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水污染现象;
    D. 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数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19.挪威、瑞典许多湖泊鱼类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满分:4)
    A.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排入湖泊,鱼类中毒死亡;
    B. 工业生产中废水未经处理,大量排入湖泊,使水中养分剧增,藻类过度生长,造成水中缺氧,导致鱼类死亡;
    C. 由于燃烧煤、石油等,加上天然森林被大量砍伐,产生“温室效应”,鱼类因不适应增温环境而死亡;
    D. 由于英、法等国燃烧煤、石油等,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导致鱼类死亡
20.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改善我国的环境;③降低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满分:4)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21.所谓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天然水体中,如果排入过量营养物质,就会引起某些水生生物异常繁殖和生长的现象。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指(    )等元素。          (满分:4)
    A. 钙、氧;
    B. 氮、氧;
    C. 氮、磷;
    D. .氧、磷
22.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    )          (满分:4)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电离层E.逸散层
23.下列各组气体中,哪一组中气体均属于温室气体?(    )          (满分:4)
    A. 氟氯烃、甲烷、氮气;
    B. 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
    C. 氧气、甲烷、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4.水中有机物好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    )          (满分:4)
    A. 甲烷;
    B. 硫化氢;
    C. 二氧化碳;
    D. 氨气
25.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分是(    )          (满分:4)
    A. 非生命成分、生产者、还原者;
    B. 非生命成分、生产者、消费者;
    C. 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
    D. 非生命成分、消费者、还原者
《资源与环境概论》2017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人类关于环境必须加以保护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但一般认为,环境科学产生于(    )          (满分:4)
    A. 19世纪90年代;
    B. 20世纪40年代;
    C. 20世纪50-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2.有关世界环境问题的叙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          (满分:4)
    A.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生存问题;
    B. 当今世界工业的迅猛发展,是导致世界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C. 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 当今环境问题已从局部的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出现了湖沼的消亡,这是一个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无关;
    B. 人类活动能使湖沼的物质进入、内部物质变化和进入水量发生变化;
    C. 土壤侵蚀能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D. 环境污染能使河流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甚至完全干涸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满分:4)
    A. 一些物种的分布区范围较大,这样就增加了保护的困难;
    B. .物种灭绝将使人类抵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并面临生存威胁;
    C. 人类的一些技术发明得益于生物的器官和行为;
    D.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不要食用野生动物,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5.地球上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②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不少,但时空分布不均;③部分地区水的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④人口的急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满分:4)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          (满分:4)
    A. 干旱区;
    B. 半干旱区;
    C. 半湿润区;
    D. .湿润区
7.中国在现阶段人口问题上受到的最严重挑战是(    )          (满分:4)
    A.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过快的增长速度;
    B. 年龄结构呈年轻化;
    C. 性别比不平衡;
    D. 人口素质低
8.关于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不属于突发性污染事件;
    B. 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污染范围往往很小;
    C. 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危害较轻,经济损失较小;
    D. 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很难预防
9.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属于同一类的是(    )          (满分:4)
    A. 玻璃瓶、塑料袋;
    B. 废铜烂铁、破布料;
    C. 旧报纸、易拉罐;
    D. 烂菜叶、果皮
10.环境科学道德观的核心是(    )          (满分:4)
    A. 征服自然;
    B. 改造自然;
    C. 利用自然;
    D. 尊重自然
11.华北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有(    )①跨流域调水;②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水价,强化节水意识;③缩小工农业生产规模,减少耗水量;④科学种田,实施节水新技术;⑤改造自然,实施人工降雨          (满分:4)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满分:4)
    A. 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B. 与人类没有关系的生物物种可以不保护下来;
    C. .生物多样性的消失会对人类自身产生威胁;
    D. 生物的入侵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13.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在世界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B. 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物质和技术基础;
    C. 经济高速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
14.近几十年来,我国沙漠化土地的主要成因是    (    )          (满分:4)
    A. 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B.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气候变异;
    C. 人类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生产活动;
    D. 大面积的污染
15.关于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土地的形成和发展只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B. 土地就是土壤;
    C. 戈壁、沙漠、沼泽不属于土地资源;
    D. 土地的主体是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所构成
16.世界上公害事件中,哪一类的污染事故最多?(    )          (满分:4)
    A. 水污染事故;
    B. 食品污染事故;
    C. 土壤污染;
    D. 大气污染
17.在以下列举的自然资源中,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是(    )          (满分:4)
    A. 水资源;
    B. 铁矿;
    C. 石油;
    D. 古生物化石
18.下列符合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情的是(    )          (满分:4)
    A. 除林地外,其它土地资源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前列;
    B. 各类土地资源都集中在东部季风区;
    C. 土地生产力的地区差异显著;
    D. 提倡大力开垦荒地,如沼泽地、滩涂等
19.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满分:4)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 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C. 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
    D. 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20.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类对环境认识的进步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②采猎文明时期,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是强大的;③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趋于缓和;④18世纪以来,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满分:4)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1.下列关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4)
    A. 人文遗迹不属于环境,风景名胜属于环境;
    B.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人工环境早已出现;
    C. .随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类型越来越少;
    D. 公园应该属于人工环境
22.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限排、多减限排的义务,技术能力差、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暂时没有减排的责任,这说明(    )          (满分:4)
    A. 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主要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 目前,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非可再生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重要污染源;
    C. .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责任;
    D. 环境问题是地区性问题
23.我国水资源按人均占有径流量计算,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满分:4)
    A. 1/4;
    B. 1/5;
    C. 1/6;
    D. 1/3
24.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          (满分:4)
    A. 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B. 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
    C. 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带来灾难;
    D. 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25.近百年来,人类所定的铜矿石最低含铜量标准不断降低,使铜矿可采储量不断增加。这反映了(    )          (满分:4)
    A. 自然资源综合性特征;
    B. 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特征;
    C. 铜矿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D. .社会需求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没方向 发表于 2017-5-23 20:33:08

在做作业,求解题参考资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年春《资源与环境概论》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