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作业 发表于 2017-4-24 09:42:50

东师犯罪学17春在线作业1

东师犯罪学17春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人员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高的是(    )          (满分:2)
    A. 小学文化
    B. 初中文化
    C. 高中文化
    D. 文盲
2.广义的有组织犯罪是指(    )          (满分:2)
    A. 组织严密的犯罪
    B. 内部分工明确的犯罪
    C. 有计划的犯罪
    D. 地区性或跨国性的有组织犯罪
3.犯罪学是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    )。          (满分:2)
    A. 自然科学
    B. 哲学
    C. 社会科学
    D. 环境科学
4.以下哪一个选项不是犯罪预防工作体系(    )。          (满分:2)
    A. 整体性
    B. 层次性
    C. 综合性
    D. 静态性
5.从世界范围来看,最早以科学方法进行犯罪预测的是比利时统计学家(    )。          (满分:2)
    A. 阿道夫.凯特勒
    B. 荷莱
    C. 沃纳
    D. 布鲁斯
6.(    )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满分:2)
    A. 向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发展
    B. 装备更趋现代化
    C. 反社会心理更加严重
    D. 数量上呈增长之势
7.“输入、修改、删除或隐藏计算机数据或程序,干扰数据处理过程,由此影响数据处理结果,达到为自己或他人谋求非法利益而使别人受到经济或财产损失的行为”。上述观点是哪个地区或国家的学者提出的(    )          (满分:2)
    A.
    B. 美国
    C. 欧盟
    D. 中国
    E. 日本
8.建国后,我国第四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在(    )。          (满分:2)
    A. 50年代初
    B. 60年代初
    C. 文革期间
    D. 改革开放后
9.不属于根据行为侵害法益性质的不同,而划分的法定犯罪现象的是(    )。          (满分:2)
    A. 侵害个人法益
    B. 侵害社会法益
    C. 侵害国家法益
    D. 侵犯组织法益
10.违法犯罪的流动人口年龄构成以哪个阶段最多(    )          (满分:2)
    A. 18-25岁
    B. 25-30岁
    C. 26-35岁
    D. 16-25岁
11.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是(    )。          (满分:2)
    A. 狭义犯罪学
    B. 广义犯罪学
    C. 犯罪原因学
    D. 犯罪预防学
12.以犯罪原因为其研究对象的是(    )。          (满分:2)
    A. 广义犯罪学
    B. 刑法学
    C. 刑事侦查学
    D. 狭义犯罪学
13.在流动人口所犯罪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    )          (满分:2)
    A. 财产型犯罪
    B. 暴力型犯罪
    C. 黑社会组织型犯罪
    D. 人身危害型犯罪
14.根据责任能力的不同,不属于社会危险行为现象划分的是(    )。          (满分:2)
    A. 无责任能力人
    B. 限制责任能力人
    C. 有责任能力人
    D.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5.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的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以(    )定罪处罚          (满分:2)
    A. 拐卖妇女、儿童罪
    B. 绑架勒索罪
    C. 偷盗婴儿罪
    D. 绑架妇女、儿童罪
16.5.我国观点,对于现代化与犯罪的关系,我国学者提出(    )观点。          (满分:2)
    A. 肯定论
    B. 否定论
    C. 同步论
    D. 直接关系论
17.犯罪学史上,最早提出“暴力犯罪”概念的是(    )。          (满分:2)
    A. 加罗法洛
    B. 纽曼
    C. 马丁·R.哈斯凯尔
    D. 刘易斯
18.以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为主要特征的犯罪类型是          (满分:2)
    A. 经济犯罪
    B. 暴力犯罪
    C. 无忧答案网犯罪
    D. 财产犯罪
19.如何构建网络伦理,确立网络道德规范(    )          (满分:2)
    A. 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安全意识
    B. 提高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监督水平
    C. 使网民了解什么行为是犯罪,什么行为是违法,进而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网络自律
    D. 健全和完善计算机安全与犯罪法律体系
20.再社会化的主要表现为(    )          (满分:2)
    A. 对于犯罪的教育、矫治
    B. 生活技能的学习
    C. 同伴结交不良
    D. 司法记录
1.城市流动人口的人员成分大多是(    )          (满分:2)
    A. 农民
    B. 辅导
    C. 服务员
    D. 工程师
2.不属于引起暴力犯罪的家庭方面原因的是(    )。          (满分:2)
    A. 家庭结构不完整
    B. 家庭教育不当
    C. 校内外教育管理脱节
    D. 家庭经济状况
3.新中国成立后,犯罪案件发展、变化的历史现状,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    )。          (满分:2)
    A. 三个时期
    B. 四个时期
    C. 五个时期
    D. 六个时期
4.4.犯罪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按照整体和部分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    )          (满分:2)
    A. 综合预测、类型预测、单项预测
    B. 宏观预测、微观预测
    C. 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
    D. 整体预测、个体预测
5.5.我们国家共进行过几次“严打”(    )          (满分:2)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6.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是(    )。          (满分:2)
    A. 对犯罪现象的研究
    B. 对犯罪原因的研究
    C. 对犯罪对策的研究
    D. 对犯罪矫治方法的研究
7.改革开放初期以后的新时期,从犯罪人的年龄来看,占比例较大的犯罪类型是(    )。          (满分:2)
    A. 老年人犯罪
    B. 女性犯罪
    C. 在校生犯罪
    D. 青少年犯罪
8.(    )我国的犯罪率下降为2.4,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犯罪率的最低值。          (满分:2)
    A. 1956年
    B. 1966年
    C. 1988年
    D. 1976年
9.犯罪现象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    )。          (满分:2)
    A. 静态犯罪现象与动态犯罪现象
    B. 犯罪事实构成现象
    C. 个体犯罪现象与总体犯罪现象
    D. 法定犯罪现象
10.在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计算机犯罪应为(    )          (满分:2)
    A. 与计算机有关的一切犯罪
    B. 利用计算机的犯罪
    C. 违反计算机职业道德的犯罪
    D. 输入、修改、删除或隐藏计算机数据或程序的犯罪
1.性犯罪主观因素的驱使不包括:(    )          (满分:2)
    A. 思想意识因素
    B. 社会意识因素
    C. 生理因素
    D. 心理因素
2.被暴力加害的重点群体的年龄段是(    )。          (满分:2)
    A. 14—16周岁
    B. 16—18周岁
    C. 18—26周岁
    D. 26—35周岁
3.(    )是指犯罪行为人运用各种手段非法占有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对社会治安秩序构成严重影响的犯罪行为。          (满分:2)
    A. 暴力犯罪
    B. 辅导罪
    C. 女性犯罪
    D. 财产犯罪
4.二十世纪(    )年代,芝加哥学派的肖和麦凯在芝加哥对青少年违法问题进行广泛的研究,创立了犯罪生态学          (满分:2)
    A. 20-30
    B. 30-40
    C. 40-50
    D. 50-60
5.遏制计算机犯罪的首要一环是(    )          (满分:2)
    A. 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安全意识
    B. 加强人事制度管理,重视安全监察工作
    C. 组建反计算机犯罪机构,加强执法力量建设
    D.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构筑多边网络安全体系
6.“流动人口”的核心要素是(    )          (满分:2)
    A. 流动性和活跃性
    B. 无序性和波动性
    C. 随机性和贪婪性
    D. 结伙性与黑恶化
7.就青少年犯罪而言,建国后第一次高峰出现在(    )          (满分:2)
    A.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 文化大革命及徘徊时期
    C. 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 改革开放初期以后的新时期
8.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最多的犯罪种类是(    )?。          (满分:2)
    A. 高技术犯罪
    B. 暴力犯罪
    C. 经济犯罪
    D. 有组织犯罪
9.抢劫和抢夺犯罪受季节和时间的影响比较大,多发生在(    )。          (满分:2)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0.(    )是指性科学知识、性道德伦理和性法律观念的教育。          (满分:2)
    A. 性解放
    B. 性自由
    C. 性本能
    D. 性教育
11.计算机犯罪形式的隐蔽性与复杂性表现为(    )          (满分:2)
    A. 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B. 使传统的地理疆界对它毫无意义
    C. 低龄的人在整个犯罪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D. 计算机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
12.(    )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最高犯罪形态          (满分:2)
    A. 有组织犯罪
    B. 恐怖活动犯罪
    C. 暴力犯罪
    D. 财产犯罪
13.(    )是指一切违反性道德规范,破坏人伦传统和社会秩序,受到相关法律、道德、风俗、等惩罚,禁止和谴责的性行为。          (满分:2)
    A. 广义的性犯罪
    B. 性越轨行为
    C. 狭义的性犯罪
    D. 性罪错行为
14.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          (满分:2)
    A. 50年代初期
    B. 60年代中后期
    C. 80年代初期
    D. 2000年以后
15.4.我国第一次“严打”是在什么时候?(    )          (满分:2)
    A. 1996年
    B. 1986年
    C. 1983年
    D. 1978年
16.我国的犯罪预测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开始于(    )。          (满分:2)
    A. 20世纪60年代末
    B. 20世纪80年代末
    C. 20世纪70年代末
    D. 20世纪90年代末
17.在犯罪的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环节中,采取的有别于成年人的、目的在于挽救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的方法是(    )          (满分:2)
    A. 保护性预防
    B. 疏导性预防
    C. 堵塞性预防
    D. 控制性预防
18.从作案手段来看,暴力犯罪不具有(    )的特点。          (满分:2)
    A. 突发性
    B. 残酷性
    C. 团伙
    D. 冒险性
19.不良的人生观不包含如下哪一选项(    )          (满分:2)
    A. 拜金主义思想
    B. 勤劳致富
    C. 道德滑坡
    D. 法律意识淡薄
20.哪一年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          (满分:2)
    A. 2000年
    B. 2001年
    C. 2002年
    D. 2003年

快乐※人生※ 发表于 2017-5-9 17:43:03

17春刚出来就有作业答案了,回复下载,感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师犯罪学17春在线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