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 发表于 2017-4-24 09:33:05

东师德育原理17春在线作业1

东师德育原理17春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健全的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必要手段,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全面发展,转化和教育学业不良、思 想品德后进的个别学生的(    )。          (满分:3)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前提条件
    D. 基础条件
2.教育管理本质上是一种(    )教育的管理,这一特性决定了它本身必须要重视一定的教育和激励性。应努力坚持和体现与教育、激励的有机结合。          (满分:3)
    A. 服务于
    B. 顺从于
    C. 牵制于
    D. 限制于
3.德性之教,与其它各育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的操作上对品德形成发展的依循性;二是          (满分:3)
    A. 强调学科教学之中的“教”
    B. “教”的使命、目的和任务在于育德
    C. 智慧之教
    D. 得法之教
4.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过程中各种各样关系和矛盾的一般规则和基本要求。它内含一定的理念和对德育中某种关系和矛盾加以解决或把握的( )。          (满分:3)
    A. 策略
    B. 方法
    C. 手段
    D. 模式
5.培养好班集体,教好全班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是班集体德育工作的(    )。          (满分:3)
    A. 基本任务
    B. 基本内容
    C. 基本方法
    D. 基本途径
6.关于德育工作者的劳动表述正确的是          (满分:3)
    A. 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社会物质财富再生产的劳动
    B. 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生产社会精神产品的劳动
    C. 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社会思想道德再生产的劳动
    D. 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文化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劳动
7.古希腊强调节制、勇敢、智慧、公正以及友谊,把具有这种品质的人视为是          (满分:3)
    A. 有德性的人
    B. 有智慧的人
    C. 有风度的人
    D. 有教养的人
8.在西方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在其所著的《政治论》中,认为良好的社团建立在合理教育的基础上,若轻视教育,社团便会受到损失,他认为人类和公民优秀品德的形成,主要依靠教育的作用,教育能造就合理的个人和合理的社会,这位思想家是          (满分:3)
    A. 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 洛克
9.德育过程管理是德育 管理的(    )。          (满分:3)
    A. 中心环节
    B. 关键环节
    C. 重要环节
    D. 最后环节
10.教育爱的理智性和纯洁性,不仅是保持爱的道德性所必需,而且也是取得良好的(    )所必需。          (满分:3)
    A. 教育效果
    B. 教育目标
    C. 教育期望
    D. 教育规划
二、多选题:
1.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应注意的几方面的问 题 是(    )。          (满分:3)
    A. 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B. 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
    C. 爱要得体,严而有格
    D. 尊重信任就是要迁就学生
2.德育内容是构成德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满分:3)
    A. 价值和规范要求的蕴含性
    B. 价值及规范因素的广泛性
    C. 德育内容的寓它性
    D. 思想性和知识性
3.学校教育历来都具有教化民德民风的作用(特别是品德教育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          (满分:3)
    A. 学校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行为造就文明的社会成员
    B. 学校教育的社会性存在对社会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或弥散性影响
    C. 学校既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对象也是强大的社会影响源
    D. 学校教育可以振兴科技
4.对的德育概念的多元性理解素有利于拓展人们对德育的思考,但同时,这些各不相同的德育概念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弊端,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属于德育概念多元性理解所带来的弊端?(    )          (满分:3)
    A. 德育诸概念“各自为营”缺少相互间的认可
    B. 不具有跨越历史时空的恒久性
    C. 给现实的德育工作带来困惑
    D. 给德育问题的思考带来困惑
5.符合品德形成发展特点的德性之教,是一种怎样的“教”呢?本书编写这认为,德性之教是(    )。          (满分:3)
    A. 心灵交往之教
    B. 促进内生之教
    C. 引发感悟之教
    D. 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教
6.从实际的表现来看,教育爱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    ) 方   面。          (满分:3)
    A. 感化价值
    B. 陶冶价值
    C. 和谐师生关系价值
    D. 极力价值
7..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下列选项中能说清楚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关系的是(    )。          (满分:3)
    A. 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代替
    B. 要注意增强二者的联系性
    C. 要全面评价德育效果
    D. 要注意根据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科学安排和组织德育过程
8.教育能力是班主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具体表现哪几个方 面?(    )          (满分:3)
    A. 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班集体并善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B. 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有熟练地向学生讲解的能力
    C. 善于捕捉信息的能力
    D. 一定的科研能力
9.德性之教,要善于引发感悟,以各种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去          (满分:3)
    A. 感悟人际
    B. 感悟群体
    C. 感悟生活
    D. 感悟学习
10.在实践中体现效益意 识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满分:3)
    A. 重视效益分析,努力争取良好效益
    B.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德育过程与效益的关系
    C. 完善德育效益评价,切实发挥德育评价对德育工作导向作用
    D. 重视知、情、意、行等因素协调发展,促进道德“内化”
    E. 强化德育过程各种因素的调控,实现德育过程内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
三、判断题:
1.人的品德的生成生长,是最具社会性的。也就是说,人的思想品德是最需要各种社会性的因素参与才能生成和生长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人总是按其所获得和所确立的为人处事的意义、义务和规范来生活,尽管各自的选择有别,但大都如此。人的德性总是贯穿人的生活和为人处事的活动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如果说,道家的道德是以积极参与社会为主要特点的话,那么 ,儒家的道德特点就是明哲保身与世无争。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教育爱内含的人道性规定是不可违背的,违背了人道性,爱也会变成鞭挞人性,摧残人性甚至是残害人性的凶手,这已是许多事实所证明了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德性是人要实现真正的善行的内在保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智德论虽然重视了知识在德育中的作用,但在实践上容易导致以智代德的现象,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德育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是保证德育持久稳定、增强德育效率与效益的前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德育内容序列化是指根据德育目标和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把德育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有层次的序列化编排,使之成为稳定的具有系统性的内容序列。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思想品德培养的过程中所谓抓反复,就是说对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反复不能忽视,要认真对待和解决,同时,也不能因为学生思想行为发展表现出反复,就把他们看成是屡教不改、不可救药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学校的德育,不应只是停留在规范性内容的教育方面,更应重视“意义性”内容的教育,完整的道德教育应是这两方面的统一。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一般说来,一个人在集体中常常趋向或保持被集体所反对、所否定和所不期望的言行,而主动克服或避免被集体所肯定、所赞扬或所预期的言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教育爱不仅能满足受教育者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得到别人真诚的同情、关怀等各种内在需要,同时还能激发他们对教育者的尊敬、爱戴、感激和信任,向教育者打开心灵的窗户,同教育者保持人世间最真切、最纯洁、最友好的关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品德培养就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不包括人的个性的培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德育地位的社会观总是与对道德社会地位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对道德和道德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有明显的不同认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德育内容的活动化体现即把德育内容通过艺术的形式体现出来。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文学形式、美术音乐形式或影视形式体现出来 。这是有待广泛开发的领域。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当代社会,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素质的和谐发展,构成了教育人道化的根本要求,成为教育的一种目的性追求。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教育爱不因教育对象的门第不同、学习不一、表现不一等而有所变化,不会因时间的长短和时空的变化而消失。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德育即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此种定义方式是基于对德育本质的不同认识出发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对德育目标中人和社会关系的思考应给予动态的、发展性的把握,而不是静止、僵化地看待这一问题。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集体的良好生活氛围和人际关系等会为学生个性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导向。学生的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参照群体生活的要求,在群体的纪律目标、舆论风气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zr123 发表于 2017-5-8 18:16:25

17春刚出来就有作业答案了,回复下载,感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师德育原理17春在线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