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7春《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二答案
福师17春《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二答案一、单选题:
1.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阶段课程以( )为主。 (满分:2)
A. 综合课程
B. 分科课程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综合实践活动
2.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 )。 (满分:2)
A. 学校功能重建
B.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C.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3.课程结构的( )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 (满分:2)
A. 综合性
B. 选择性
C. 理性
D. 均衡性
4.( )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满分:2)
A. 创新性学习
B. 继承性学习
C. 机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5.教师的( )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满分:2)
A. 教育思想观念
B. 专业才能
C. 专业精神
D. 专业人格
6.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 )。 (满分:2)
A. 教师
B. 督促
C. 问题
D. 感知
7.( )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满分:2)
A.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B.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C. 课程结构的理性
D.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8.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 )。 (满分:2)
A. 课程体系重建
B. 学校文化重建
C. 教育目标重建
D. 课程观转变
9.课程结构的( )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满分:2)
A. 综合性
B. 选择性
C. 理性
D. 均衡性
10.以下比喻恰当的是( )。 (满分:2)
A. 母乳是直接经验
B. 母乳是间接经验
C. 纸币是直接经验
D. 储备金是间接经验
11.( )提出“生活即教育”。 (满分:2)
A. 罗素
B. 陶行知
C. 杜威
D. 加涅
12.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 )。 (满分:2)
A. 学校功能重建
B.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C.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13.研究时间论的公式是( )。 (满分:2)
A.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
B. 教师工作时间=研究时间
C.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
D.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
14.( )提出“教育即生活”。 (满分:2)
A. 罗素
B. 陶行知
C. 杜威
D. 加涅
15.新旧知识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是( )。 (满分:2)
A. 机械学习
B. 接受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二、多选题:
1.合作学习的要素包括( )。 (满分:2)
A. 积极互赖
B. 个体责任
C. 面对面的积极互动
D. 社交技能
E. 小组加工
2.本次课程改革面临的时代背景的基本特征包括( )。 (满分:2)
A. 经济全球化
B. 信息时代
C. 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
D.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剧烈
E. 知识经济
3.教育案例的基本要素为( )。 (满分:2)
A. 背景
B. 主题
C. 细节
D. 结果
E. 评析
4.对话的一般方式可以是( )。 (满分:2)
A. 信息交换
B. 经验共享
C. 深度会谈
D. 辩论
5.隐性课程的特点是( )的。 (满分:2)
A. 非正式
B. 正式
C. 非官方
D. 官方
6.他主学习的特点是( )。 (满分:2)
A. 能动性
B. 客体性
C. 受动性
D. 依赖性
E. 主体性
7.自主学习的特点是( )。 (满分:2)
A. 能动性
B. 客体性
C. 独立性
D. 依赖性
E. 主体性
8.骨干教师的素养包括哪几个向度( )。 (满分:2)
A. 哲学向度
B. 心理向度
C. 文化向度
D. 政治向度
E. 教育向度
9.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应该是( )。 (满分:2)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 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10.人文精神包括( )。 (满分:2)
A. 敬业
B. 人道
C. 人文
D. 人本
11.以下属于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的有( )。 (满分:2)
A. 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
B. 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
C. 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D. 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12.“以校为本”的体现有( )。 (满分:2)
A. 校本研究
B. 校本培训
C. 校本课程
D. 校本管理
13.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 )。 (满分:2)
A. 校本课程的开发
B.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C. 设置综合课程
D.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14.关注人意味着( )。 (满分:2)
A.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
B. 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 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D. 关注教学和学习
15.国际21世纪教育质量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重要报告指出,教育应围绕( )的基本学习加以安排。 (满分:2)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16.活课的基本要素有( )。 (满分:2)
A. 兴趣
B. 智慧
C. 体验
D. 感受
E. 欣赏
17.新课程内容的特点有( )。 (满分:2)
A. 基础性
B. 时代性
C. 实用性
D. 综合性
18.以下属于传统教学观点的是( )。 (满分:2)
A. 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
B.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C.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D.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19.生命和人性都具有( )。 (满分:2)
A. 预设性
B. 可预测性
C. 非预设性
D. 不可预测性
三、判断题:
1.显性课程必然伴随着隐形课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就是要面面俱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在发现学习中采用接受学习的形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在考评中,全面的未必就是公正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学生考分等效于教学效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新课改中课程结构的调整仍然难以满足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的要求。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微乎其微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科学世界能够提升生活世界的意义。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教学等同于发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教师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任何评价都建基于客观描述之上,是应然而非实然。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教学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校本管理的重点在于考评改革。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课程结构的选择性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知识学习过程应成为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的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每门课程要以( )为本位。 (满分:2)
A. 知识传授
B. 发展
C. 技能提升
D. 价值观培养
2.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 (满分:2)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 知识的传授者
C. 课堂的管理者
D. 纪律的保障者
3.教师的( )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满分:2)
A. 教育思想观念
B. 专业才能
C. 专业精神
D. 专业人格
4.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 (满分:2)
A. 行动研究
B. 制度化建设
C. 实习
D. 案例分析
5.( )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满分:2)
A. 教育研究
B. 教学实践
C. 教学引导
D. 教学反思
6.以下四种学习中,( )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满分:2)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7.( )提出“教育即生活”。 (满分:2)
A. 罗素
B. 陶行知
C. 杜威
D. 加涅
8.以下比喻恰当的是( )。 (满分:2)
A. 母乳是直接经验
B. 母乳是间接经验
C. 纸币是直接经验
D. 储备金是间接经验
9.( )提出“生活即教育”。 (满分:2)
A. 罗素
B. 陶行知
C. 杜威
D. 加涅
10.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课程以( )为主。 (满分:2)
A. 综合课程
B. 分科课程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综合实践活动
11.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 )。 (满分:2)
A. 课程体系重建
B. 学校文化重建
C. 教育目标重建
D. 课程观转变
12.研究时间论的公式是( )。 (满分:2)
A.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
B. 教师工作时间=研究时间
C.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
D.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
13.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 )个阶段。 (满分:2)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14.课程结构的( )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 (满分:2)
A. 综合性
B. 选择性
C. 理性
D. 均衡性
15.课程结构的( )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满分:2)
A. 综合性
B. 选择性
C. 理性
D. 均衡性
二、多选题:
1.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的实质是( )。 (满分:2)
A.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
B. 学校与家长的关系
C.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D.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
2.活课的基本要素有( )。 (满分:2)
A. 兴趣
B. 智慧
C. 体验
D. 感受
E. 欣赏
3.自主学习的特点是( )。 (满分:2)
A. 能动性
B. 客体性
C. 独立性
D. 依赖性
E. 主体性
4.生命和人性都具有( )。 (满分:2)
A. 预设性
B. 可预测性
C. 非预设性
D. 不可预测性
5.合作学习的要素包括( )。 (满分:2)
A. 积极互赖
B. 个体责任
C. 面对面的积极互动
D. 社交技能
E. 小组加工
6.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应该是( )。 (满分:2)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 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7.骨干教师的素养包括哪几个向度( )。 (满分:2)
A. 哲学向度
B. 心理向度
C. 文化向度
D. 政治向度
E. 教育向度
8.科学本位突出表现在( )。 (满分:2)
A. 重视科学的学术性基础,忽视学生的生活基础
B. 教学提出大量的假问题,学生缺乏发现真问题的能力
C. 建构一个虚拟的应用世界,遮蔽了一幅真正的生活图景
D. 强调面向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却忽视学生现时的日常生活
E. 突出科学在社会生产中的经济价值,而漠视个人生活中的科学常识
9.新课改理念下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强调的是( )。 (满分:2)
A. 甄别与选拔
B. 促进学生发展
C. 教师提高
D. 改进教学实践
10.新课程是从学生与( )的三大关系来理解学生个性发展、规划课程目标的。 (满分:2)
A. 社会
B. 家庭
C. 自然
D. 自我
11.行为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 (满分:2)
A. 学生外显出来的行为表现
B. 能观察到行为表现的条件
C. 行为表现的程度
D. 行为表现的公认准则
12.国际21世纪教育质量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重要报告指出,教育应围绕( )的基本学习加以安排。 (满分:2)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13.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是( )。 (满分:2)
A. 理念是全新的
B. 遵循传统思路
C. 重在局部改革
D. 内容上是整体的
14.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突出表现为( )。 (满分:2)
A. 关注每一位学生
B. 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 重认知、轻情感
D. 重教书、轻育人
15.对话的一般方式可以是( )。 (满分:2)
A. 信息交换
B. 经验共享
C. 深度会谈
D. 辩论
16.我国教学研究的新走向包括( )。 (满分:2)
A. 从经验总结到反思性教学
B. 从实验研究到行动研究
C. 走向问题解决
D. 走向叙事研究
E. 重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7.操作性学习的特征有( )。 (满分:2)
A. 重文字符号
B. 强调身体性参与
C. 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
D. 轻实际内容
18.关注人意味着( )。 (满分:2)
A.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
B. 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 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D. 关注教学和学习
19.生命化的课堂氛围的特点是( )。 (满分:2)
A. 自由
B. 民主
C. 宽松
D. 和谐
三、判断题:
1.知识学习过程应成为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的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教学是课程执行、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这一表述属于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自编教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独特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显性课程必然伴随着隐形课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科学的实质就是量化。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他主学习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式,而只能是一种辅助方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在既有的课程框架内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根本突破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增加选修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选修科目。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基础,是生活世界的意义之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教学等同于发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学生考分等效于教学效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教学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微乎其微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无忧网不错,哈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