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17春《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在线作业答案
华师17春《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在线作业一、单选题:
1.皮亚杰曾经用( )作为游戏发生的标志,用以区分探究和游戏。 (满分:2)
A. 微笑
B. 嬉笑
C. 哈哈大笑
D. 扮鬼脸
2.( )是幼儿概念同化的主要途径。 (满分:2)
A. 观察
B. 模仿
C. 探索
D. 成人的传递
3.“儿童的游戏是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这种观点属于( )。 (满分:2)
A. 剩余精力说
B. 复演说
C. 松弛说
D. 元交际理论
4.( )认为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互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满分:2)
A. 柏顿
B. 豪伊斯
C. 彪勒
D. 鲁宾
5.( )是人的发展的核心内容。 (满分:2)
A. 个体性
B. 能动性
C. 主体性
D. 主动性
6.( )是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其动作的意义超越了当前的知觉情境)。 (满分:2)
A. 探索
B. 嬉戏
C. 象征性动作
D. 研究
7.( )认为游戏就其起源和本质来说是“社会性”的,是和儿童生活的一定社会条件有关的,而不是由某种内部的天赋本能所决定的。 (满分:2)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维果茨基
D. 艾里康宁
8.( )根据概念的不同发展水平,把概念分成知觉概念、功能性概念和符号性概念三种不同水平的概念。 (满分:2)
A. 洪斯伯格
B. 沃尔夫和布鲁纳
C. 利普
D. 吉布森
9.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 )。 (满分:2)
A. 拉察鲁斯
B. 格鲁斯
C. 席勒和斯宾塞
D. 阿普利登
10.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 )提出的。 (满分:2)
A. 贝特森
B. 伯莱因
C. 亨特
D. 艾利斯
11.( )是以人际互动为特征的游戏。 (满分:2)
A. 家庭游戏
B. 逻辑游戏
C. 社会性游戏
D. 动作模仿
12.德国幼儿教育家( )是系统化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创始者。 (满分:2)
A. 维果斯基
B. 皮亚杰
C. 福禄贝尔
D. 弗洛伊德
13.我们可以把( )作为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的一个客观指标。 (满分:2)
A. 目瞪口呆
B. 哈哈大笑
C. 玩相
D. 无所事事
14.弗洛伊德认为,( )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满分:2)
A. 宣泄
B. 强迫重复
C. 冲动
D. 游戏
15.( )生动地把游戏治疗概括为:把受压抑的情绪“玩出来”。 (满分:2)
A. 埃里克森
B. 弗洛伊德
C. 维果茨基
D. 苛勒
16.主客体相互作用是活动的第一要素,游戏是幼儿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幼儿积极主动的对象性活动,因此,游戏活动的第一基本特征是( )。 (满分:2)
A. 对象性
B. 社会性
C. 主体性
D. 发展性
17.( )认为,游戏活动的特点是幼儿在游戏中创造了一种“想象的情境”,表现在幼儿把一个东西来代替另一个东西,以一种简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 (满分:2)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维果茨基
D. 苛勒
18.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 )。 (满分:2)
A. 顺应超过了同化
B. 顺应
C. 同化超过了顺应
D. 同化
19.( )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主题。 (满分:2)
A. 个体的全面发展
B. 人格的全面发展
C. 身心健康发展
D. 人的“养成”
20.( )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增强游戏者的自信心。 (满分:2)
A. 兴趣性体验
B. 自主性体验
C. 生理快感
D. 胜任感
二、多选题:
1.教师干预游戏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决策和反思的过程。教师需要决策的基本问题包括( )。 (满分:2)
A. 干预的对象
B. 干预的必要性
C. 干预的方式方法
D. 干预的时机
2.以游戏为基本途径的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 )等。 (满分:2)
A. 注重幼儿真实的感受与体验
B. 经验表征手段的多样性
C. 注重个别化、小组化教学
D. 注重动态性的学习评价
3.以游戏为基本途径的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 )。 (满分:2)
A. 游戏
B. 探究
C. 再游戏
D. 再探究
4.多丽斯·伯根对幼儿园游戏进行分类,提出了游戏/学习分类框架,主要包括( )。 (满分:2)
A. 自由游戏
B. 有引导的游戏
C. 有指导的游戏
D. 以游戏面目出现的工作
E. 工作
5.在2至7岁时基础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基础运动能力的发展经历着( )不同的发展阶段。 (满分:2)
A. 起始阶段
B. 初级阶段
C. 中级阶段
D. 成熟阶段
6.幼儿对于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探索一般可以分为( )。 (满分:2)
A. 特殊性探索
B. 多样性探索
C. 科学性探索
D. 目标性探索
7.这种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从教室的指导方面看,角色游戏的基本步骤包括( )。 (满分:2)
A. 帮助幼儿确定游戏的主题
B. 和幼儿一起创设游戏环境
C. 帮助幼儿扮演角色进入游戏活动过程
D. 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发现问题、丰富扩展游戏所需要的经验
8.埃里克森以自我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将幼儿游戏分为( )。 (满分:2)
A. 自我宇宙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微观宇宙游戏
D. 宏观宇宙游戏
9.构成戏剧表演的基本要素包括( )。 (满分:2)
A. 导演
B. 演员
C. 剧本
D. 剧场
E. 观众
10.皮亚杰根据儿童游戏的发展把儿童游戏分为( )。 (满分:2)
A. 练习性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规则游戏
D. 不规则游戏
11.在教学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包括( )。 (满分:2)
A. 转变角色
B. 注意讲解游戏玩法的的方法
C. 尽量减少对幼儿行为的直接干预
D. 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
12.布朗等提出,支架式教学过程包括( )环节。 (满分:2)
A. 预热
B. 探索
C. 独立探索
D. 反思
13.人们对待游戏干预的态度和做法大致可以分为非干预型和干预型。而干预型又可以根据干预的积极性程度和介入的深度,分为( )。 (满分:2)
A. 追随兴趣型
B. 诊断缺失型
C. 积极引导型
D. 沉默观察型
14.教师可采取的干预游戏的方式包括( )。 (满分:2)
A. 以自身为媒介
B. 以材料为媒介
C. 以幼儿家长为媒介
D. 以幼儿伙伴为媒介
15.角色游戏的组织和知道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满分:2)
A. 主体性原则
B. 多样化原则
C. 开放性原则
D. 整合性原则
16.在以教育性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包括( )。 (满分:2)
A. 提问
B. 描述
C. 建议
D. 聚焦
E. 促进反思
17.纽曼提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个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游戏的特征即( )。 (满分:2)
A. 内部控制
B. 外部控制
C. 内部真实
D. 内部动机
18.驱使幼儿去游戏的需要主要有身体运动的需要、探究的需要、交往和表达的需要,而幼儿游戏的前提是( )。 (满分:2)
A. 基本生存
B. 安全需要的满足
C. 身体活动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19.游戏的外部行为特征包括( )。 (满分:2)
A. 表情
B. 动作
C. 角色扮演
D. 材料
E. 言语
20.根据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场观察研究并参照其他有关的研究,“好的”教学游戏应当具有的特征包括( )。 (满分:2)
A. 选用的游戏因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B. 选用的游戏因素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C. 任务的难度与幼儿已有的经验相匹配
D. 每个幼儿实际参与和心理参与的可能性
E. 幼儿自己能够判断活动的结果
三、判断题:
1.儿童与伙伴的关系以及同伴集体对他的接纳状况,通常以儿童在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来评价。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游戏是一种刻板化的行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游戏行为特征的变化不大,一般是视觉和触觉等感知运动的联合。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角色游戏是指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户外游戏场主要由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车道、玩水区、玩沙区、养殖区和自然区、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等构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的根本区别在于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游戏性”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同伴交往是幼儿以真实身份与同伴进行的交往,在中、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中所占的行为比例分别为15%、25%。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在儿童规则意识的发展阶段中,动即快乐阶段的儿童开始注意到游戏的规则并模仿别人的规则行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根据玩具所模拟的对象和玩具的功能,我们可以把玩具分为动作技能型玩具、智力技能型玩具、创造性玩具三种类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幼儿园在创设电脑活动区时,要注意安全、卫生和交往。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感谢,下载了好几个学期了,全100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