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17春统计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1、检验功效定义为()
A.原假设为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
B.原假设不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
C.原假设为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
D.原假设不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
单项选择题
2、A企业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4500元,标准差为80元;B企业的职工工资为3200元,标准差为78元。可以判断,平均工资代表性较高的企业是()。
A.企业
B.企业
C.AB两企业
D.无法判断
单项选择题
3、统计分组中的开口组是指()
A.变量值很大的组
B.没有上限或下限的组
C.既有上限又有下限的组
D.既无下限又无上限的组
单项选择题
4、已知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直接将其加总可得到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这样求出的算术平均数就是()<br
A.加权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动态平均数
D.简单算术平均数
单项选择题
5、某企业共有职工230人,将职工按月工资水平分为4个组:①2000元以下、②2000-3000、③3000-4000、④5000元以上。分类汇总的结果,各组的人数分别是20人、80人、90人、40人,则第二组月工资水平的组中值是()。
A.1500
B.2500
C.3500
D.5500
单项选择题
6、若已知A企业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4800元,标准差为80元;B企业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500元,标准差为78元。判断哪个企业平均工资代表性较高应该采用的指标是()。
A.标准差
B.月平均工资
C.极差
D.标准差系数
单项选择题
7、某企业9个工人的月工资分别为1400、1500、900、900、1700、1500、1500、1500、2300。则日产量的众数为()
A.1400
B.1500
C.2300
D.1700
单项选择题
8、5.下面哪个指标是总量指标()。
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人均收入
C.资金利润率
D.零售商品总额
单项选择题
9、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计划比去年降低5%,实际降低3%,则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为()。
A.3%/5%
B.103%/105%
C.97%/95%
D.95%/97%
单项选择题
10、常用的相对指标有:计划完成数、动态相对数、比例相对数、结构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还有()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比较相对数
D.中位数
单项选择题
11、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97.9%,这表明()
A.该企业的成本计划任务超额完成
B.没有完成成本计划任务
C.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
D.还差2.1%完成成本计划任务
单项选择题
12、某地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占生活总支出的比重为40%,这个指标是()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单项选择题
13、要了解某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最合适的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单项选择题
14、将某企业职工按月工资水平分为4个组:①2000元以下、②2000-3000、③3000-4000、④4000元以上。某职工的月工资为3000元,该职工应该归入()。<br
A.第一组
B.第二组
C.第三组
D.第四组
单项选择题
15、某企业生产成本总额今年比去年增长了20%,同期产量增长了14%,则单位产品成本的增长幅度为()。
A.20%-14%=6%
B.前面计算都不对
C.20%/14%-1=42.9%
D.120%/114%-100%=5.26%
单项选择题
16、下面情况中,变量间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A.r=0.85
B.r=0.55
C.r=-0.95
D.r=-1.33
单项选择题
17、某调查公司对某城市的居民进行物价上升对生活影响程度的调查,抽样时,先将居民分为高、中、低收入几个层次,再从各层次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居民调查。这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类)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系统)抽样
单项选择题
18、下面不正确的表述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A.是国家制定物价政策和工资政策的重要依据
B.采用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方法编制
C.可以用来反映国民经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
D.是综合反映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程度的重要指标
单项选择题
19、已知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直接将其加总可得到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这样求出的算术平均数就是()
A.中位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简单算术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单项选择题
20、按调查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分为()
A.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B.一次性调查与经常性
C.抽样调查与普查
D.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
单项选择题
21、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总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应采用()。
A.报告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时期指标
D.基期的质量指标
单项选择题
22、下列哪个指数是个体指数()
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A产品产量指数
C.食品价格指数
D.某企业产品产量指数
单项选择题
23、下列哪个指标是统计指数()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系数
C.产品产量
D.价格指数
单项选择题
24、某地最近三年各年GDP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9%和11%,则这几年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
A.(8%+9%+11%)/3
B.(8%+9%+11%)开3次方
C.前面的计算方法都不对
D.(1.08×1.09×1.11)开3次方后减1
单项选择题
25、某企业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的产品销售总额分别为300万元、500万元、900万元和1400万元,则这几年平均每年增加的数额是()
A.(200+300+500)4
B.(300+500+900+1400)/4
C.(200+400+500)/3
D.(1400-300)/4
单项选择题
26、某企业9个工人的月工资分别为3400、3500、2900、2900、3700、3500、3500、3500、4300。则日产量的众数为()
A.3400
B.2900
C.3500
D.3700
单项选择题
27、某企业共有职工230人,将职工按月工资水平分为4个组:①2000元以下、②2000-3000、③3000-4000、④4000元以上。分类汇总的结果,各组的人数分别是20人、80人、90人、40人。第一组月工资组中值的计算方法是()。
A.2000/2
B.(0+2000)/2
C.(1000+2000)/2
D.(1500+2000)/2
单项选择题
28、将某企业职工按月工资水平(元)分为4个组:①2000元以下、②2000-3000、③3000-4000、④4000以上。分类汇总的结果: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的人数分别为50、80、230、90,则月工资众数组的组中值是()。
A.2500
B.3500
C.4500
D.4000
单项选择题
29、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
A.某户于2000年11月1日上午出生一婴儿
B.某夫妻2000年10月31日上午出生的婴儿但在下午不幸夭折
C.某人于2000年11月1日下午去世
单项选择题
30、某调查组准备调查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有关问题,则总体单位应该是()。
A.每一个农民工
B.每一个农民
C.每一个市民
D.每一个企业
单项选择题
31、某集团公司下属8个企业2014年的利润(万元)分别为600、1800、2000、930、4500、1200、7300、9000,这些数值是()。<br
A.标志
B.标志值
C.指标
D.变量
单项选择题
32、符号检验中,(+)号的个数与(-)号的个数相差较远时,意味着()
A.存在试验误差(随机误差)
B.既有抽样误差,也有条件误差
C.不存在什么误差
D.存在着条件误差
单项选择题
33、得出两总体的样本数据如下:甲:8,6,10,7,8乙:5,11,6,9,7,10秩和检验中,秩和最大可能值是()。
A.15
B.48
C.45
D.66
多项选择题
34、可以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权数的有()。
A.频数分布(分布数列)的组中值
B.频数分布(分布数列)中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
C.频数分布(分布数列)各组的次数
D.频数分布(分布数列)各组的上限
多项选择题
35、常用的位置平均数是()。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
多项选择题
36、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平均指标是()。
A.中位数
B.算术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多项选择题
37、不能用标准差直接比较两个总体标志变异程度的原因是
A.总体的水平不同
B.总体单位个数不同
C.总体的性质不同
D.标志值的计量单位不同
多项选择题
38、常用的变异指标有()
A.极差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差
多项选择题
39、下列关系中,为负相关的现象有()。
A.产品产量与耗电量
B.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
C.商品价格与销售量
D.居民收入水平与居民食品消费比重
E.个人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
多项选择题
40、抽样调查()。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其目的是根据抽样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C.它具有经济性、时效性和准确性等特点
D.其调查单位是随机抽取的
E.抽样推断的结果往往缺乏可靠性
多项选择题
41、总指数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综合反映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B.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
C.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D.分析研究现象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
多项选择题
42、时间数列的分析指标有()。
A.发展水平与平均发展水平
B.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C.相关系数
D.发展速度与平均发展速度
E.标准偏差
多项选择题
43、频数分布由两部分构成,即()。
A.按某标志分组形成的组别
B.与各组相对应的总体单位数(频数)
C.总体各单位的名称
D.各组之间的联系方式
多项选择题
44、在审核统计资料的准确性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
A.分类法审核法
B.分组法审核法
C.逻辑检查
D.计算检查
多项选择题
45、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有()
A.确定调查内容(项目)
B.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C.确定调查目的
D.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
E.确定调查费用、人员培训组织等
多项选择题
46、按取得的方式不同,统计数据的来源有()。
A.直接来源
B.从互联网查找
C.统计调查
D.从公开出版物中查找
E.间接来源
多项选择题
47、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有()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推断法
C.统计分组法
D.动态分析法
E.综合指标法
多项选择题
48、统计指标由两个基本的要素组成,即()。
A.指标的名称
B.指标的性质
C.指标的作用
D.指标的属性
E.指标的具体数值
多项选择题
49、调查问卷中的封闭式问题()
A.是指提出了问题又给出了备选答案的问题
B.是指提出了问题但没有给出备选答案的问题
C.是调查者可自由回答的问题
D.是调查者只能在备选答案中选择答案的问题
E.应多于开放式问题
多项选择题
50、统计搜集原始资料的具体方法有().
A.询问法
B.问卷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E.连续法
多项选择题
51、统计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大量性
B.差异性
C.同质性
D.总体性
E.数量性
多项选择题
52、计算总指数的方法有()。
A.平均指数法
B.回归分析法
C.综合指数法
D.简单平均法
多项选择题
53、时间数列是将某一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所形成的统计数列,它由两个要素组成,即()
A.指标所属的时间
B.指标的数值
C.指标的计算方法
D.指标的性质
多项选择题
54、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几何平均数
多项选择题
55、不能用标准差直接比较两个总体标志变异程度的原因是()。
A.总体标志值的水平不同
B.总体标志值的性质不同
C.总体标志值的个数不同
D.总体标志值的分类方法不同
多项选择题
56、常用的变异指标有()
A.极差
B.中位数
C.平均差
D.标准差
E.变异系数
多项选择题
57、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平均指标是()。
A.几何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算术平均数
多项选择题
58、常用的位置平均数是()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几何平均数
多项选择题
59、常用的数值平均数有()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几何平均数
多项选择题
60、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以下要素构成().
A.主词
B.总标题
C.统计数据
D.横行标题
E.纵栏标题
多项选择题
61、一般来说,“统计”一词的含义有()。
A.统计工作
B.统计机构
C.统计学
D.统计资料
问答题
62、为什么要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问答题
63、简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关系
问答题
64、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ε的意义是什么?
问答题
65、统计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有哪些误差?
问答题
66、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数量关系说明什么样的变量分布特征?
问答题
67、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有哪些表现形式?
问答题
68、如何理解统计分组的含义与性质
问答题
69、统计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
问答题
70、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计算题
71、某牌号彩电规定无故障时间为10000小时,厂家采取改进措施,现在从新批量彩电中抽取100台,测得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0150小时,标准差为500小时,能否据此判断该彩电无故障时间有显著增加(a=0.01)?
计算题
72、对某地区120家企业按利润额进行分组,结果如表所示。按利润额分组(万元)企业数(个)向上累计200—300300—400400—500500—600600以上1930421811194991109120合计120计算120家企业利润的众数、中位数和均值;
论述题
73、计算分析题(要写出主要的计算步骤,否则不得分。)1.从一群成年人和一群幼儿中各随机抽取10名,对他们的身高(cm)进行调查,这10名儿童的身高分别是(cm):68、69、68、72、71、78、72、72、74、80。要求:(1)确定这组儿童身高的中位数和众数;(2)计算这组儿童身高的算术平均数;(3)计算这组儿童身高的标准差;(4)若成年组的平均身高为174cm,标准差为3.87cm。请计算恰当的指标,并比较分析哪一组人群的身高差异大。2.某市随机抽取100名职工,对其月收入进行了调查,经整理资料如下:月收入(元)人数(人)2000以下182000-3000623000-500020合计100根据以上资料,要求:(1)计算各组月收入的组中值;(2)确定100名职工月收入的算术平均数;(3)计算100名职工月收入的标准差。3.已知某商场三种产品的销售资料如下:产品名称价格(元)销售量2013年2014年2013年2014年甲乙丙7108786506080406090合计----要求:(1)计算价格总指数,并说明其经济意义;(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并说明其经济意义;(3)计算由于价格的上升(或下降)而增加(或减少)的销售额;(4)计算由于销售量的上升(或下降)而增加(或减少)的销售额。4.某公司2014年6-12月的职工人数和产品销售收入资料如下表:月份6789101112销售收入(万元)280300310315325340360月末职工人数(人)165168180176186192206要求:(1)计算该公司2014年第四季度平均职工人数;(2)计算该公司2014年下半年平均每月的销售收入。
感谢,下载了好几个学期了,全100分 《统计学原理》学习:) 厉害了我的哥 - 9062 - 统计学原理答案,非常感谢 答案下载在什么地方,急切需要 怎么下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