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7-3-21 12:51:58

北交17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二答案

北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
附件就是满分答案,需要的可以下载
一、单选题:
1.劳动者是指          (满分:2)
    A. 所有的人
    B.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C. 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人
    D.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并能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人
2.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          (满分:2)
    A. 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
    B. 意识形态具有历史性
    C. 意识形态具有能动性
    D. 意识形态具有逻辑性
3.在唯物史观看来人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          (满分:2)
    A. 物质利益关系
    B. 血缘亲情关系
    C. 道德关系
    D. 友情关序
4.“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满分:2)
    A. 只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只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只能是可知论的观点
    D. 既可能是唯物主义,又可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5.社会意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          (满分:2)
    A. 政治力量的强制
    B. 思想斗争和说理斗争,使先进的意识战胜落后的意识
    C. 强大的舆论的压服
    D. 一定物质的甚至暴力的手段
6.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主要是对          (满分:2)
    A. 科学文化的反映
    B.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C.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D. 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7.实践是指          (满分:2)
    A. 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
    B. 一切客观的物质活动
    C. 人们的抽象思维活动
    D.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8.人类社会历史首先是一部          (满分:2)
    A. 劳动的发展史
    B. 政治斗争的发展史
    C. 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D. 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9.阶级在本质上是一个          (满分:2)
    A. 认识范畴
    B. 思想范畴
    C. 经济范畴
    D. 政治范畴
10.认识的辩证运动所遵循的路线是          (满分:2)
    A. 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
    B.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C. 实践、感觉、知觉、思维
    D. 概念、判断、推理、实践
11.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          (满分:2)
    A. 前者反映社会存在,后者不反映社会存在
    B. 前者只反映社会现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现象
    C. 前者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
    D. 前者具有稳定的形式,后者没有稳定的形式
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满分:2)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13.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          (满分:2)
    A. 从实践到认识
    B. 从认识到实践
    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现象认识到本质认识
14.生产方式是          (满分:2)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
    C. 劳动者和劳动对象的统一
    D. 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统一
15.宗教的作用在于          (满分:2)
    A. 人民的精神支柱
    B. 个人身心健康的保证
    C. 麻痹人民的鸦片
    D. 民族团结的纽带
1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主体是指          (满分:2)
    A. 有生命感觉能力的人
    B. 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人
    C. 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
    D. 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
17.事物质变的爆发式或非爆发式形式取决于          (满分:2)
    A. 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
    B. 事物量变的特点和发展程度
    C. 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所处的具体条件
    D. 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相互作用
18.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满分:2)
    A. 反映论
    B. 先验论
    C. 唯理论
    D. 经验论
1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满分:2)
    A.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 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 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20.人猿相揖别的根本标志是          (满分:2)
    A. 直立行走
    B. 手脚分工
    C. 抽象思维
    D. 制造工具
二、多选题:
1.下列事物中哪些是属于人化自然          (满分:3)
    A. 人们食用的粮食
    B. 人造防护林
    C. 原始森林
    D. 海王星
    E. 蔬菜
2.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满分:3)
    A. 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分配方式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 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理解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应把握          (满分:3)
    A. 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B. 发展的具体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 前进性包含着曲折性
    D. 曲折性体现着前进性
    E.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永天终点,是无限发展的
4.当今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还有人相信唯心主义,这是由于:          (满分:3)
    A. 唯心主义正确
    B. 唯心主义还有欺骗性
    C. 剥削阶级偏见
    D. 私有制度的存在
    E. 思维方法的片面性
5.对马克思哲学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位德国古典哲学家是          (满分:3)
    A. 黑格尔
    B. 康德
    C. 费尔巴哈
    D. 谢林
    E. 休谟
6.主张思维能够反映存在的哲学派别是          (满分:3)
    A. 所有的唯物主义派别
    B. 所有的唯心主义派别
    C. 有些唯物主义派别
    D. 有些唯心主义派别
    E. 只能是唯物主义派别
7.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          (满分:3)
    A. 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 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8.联系的条件性是指          (满分:3)
    A. 任何一种联系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
    B. 条件不同,联系也不同
    C. 条件是具体的,联系也是具体的
    D. 条件是抽象的,联系也是抽象的
    E. 条件是可变的,联系也要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9.下列活动中哪些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          (满分:3)
    A. 学生上课学习
    B. 运动员参加比赛
    C. 农民灌溉土地
    D. 警察追捕罪犯
    E. 宇航员探索宇宙奥秘
10.绝对真理的含义是指          (满分:3)
    A. 绝对正确的永恒真理
    B. 人类知识所达到的终极真理
    C. 尽善尽美的真理
    D. 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
    E. 人类的认识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接近的无条件性
11.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满分:3)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 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E.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2.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满分:3)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3.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满分:3)
    A. 主观性
    B. 机械性
    C. 形而上学性
    D. 不彻底性
    E. 直观性
1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          (满分:3)
    A.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 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 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 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15.以下各项哪些体现了善于抓主要矛盾的智慧          (满分:3)
    A. 牵牛要牵牛鼻子
    B. 擒贼先擒王
    C. 眉毛胡子一把抓
    D. 提纲挈领
    E. 既捡西瓜又捡芝麻
三、判断题:
1.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质量互变规律。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就是认识运动的全过程。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北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唯物史观讲的社会存在是指          (满分:2)
    A. 自然界的各种物质总合
    B. 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C. 人的肉体和精神的总合
    D.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合
2.在唯物史观看来人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          (满分:2)
    A. 物质利益关系
    B. 血缘亲情关系
    C. 道德关系
    D. 友情关序
3.劳动者是指          (满分:2)
    A. 所有的人
    B.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C. 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人
    D.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并能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人
4.实践是指          (满分:2)
    A. 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
    B. 一切客观的物质活动
    C. 人们的抽象思维活动
    D.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5.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总和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满分:2)
    A. 人口因素
    B. 地理因素
    C. 生产方式
    D. 政治思想
6.全部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满分:2)
    A. 哲学
    B. 道德
    C. 艺术
    D. 政治法律思想
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满分:2)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8.社会意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          (满分:2)
    A. 政治力量的强制
    B. 思想斗争和说理斗争,使先进的意识战胜落后的意识
    C. 强大的舆论的压服
    D. 一定物质的甚至暴力的手段
9.“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满分:2)
    A. 只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只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只能是可知论的观点
    D. 既可能是唯物主义,又可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10.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          (满分:2)
    A. 发现真理
    B. 改造世界
    C. 揭示客观真理
    D. 创立科学理论
11.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满分:2)
    A. 政治法律思想
    B. 国家政权
    C. 人的意志
    D. 哲学
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运动最基本的结论是          (满分:2)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B. 认识过程的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C.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认识运动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13.认识的辩证运动所遵循的路线是          (满分:2)
    A. 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
    B.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C. 实践、感觉、知觉、思维
    D. 概念、判断、推理、实践
14.任何客观真理都是          (满分:2)
    A. 纯绝对真理
    B. 纯相对真理
    C. 纯客观事物
    D.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15.真理是          (满分:2)
    A. 标志主观的范畴
    B. 标志客观的范畴
    C. 标志客观规律的范畴
    D. 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16.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源于          (满分:2)
    A. 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
    B. 社会生活的精神条件
    C. 盲目的自然力量
    D. 人的自觉活动
1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满分:2)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18.事物质变的爆发式或非爆发式形式取决于          (满分:2)
    A. 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
    B. 事物量变的特点和发展程度
    C. 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所处的具体条件
    D. 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相互作用
19.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满分:2)
    A. 反映论
    B. 先验论
    C. 唯理论
    D. 经验论
20.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          (满分:2)
    A. 从实践到认识
    B. 从认识到实践
    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现象认识到本质认识
二、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满分:3)
    A. 九层之台,起于垒木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E. 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2.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满分:3)
    A. 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分配方式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 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          (满分:3)
    A. 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 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在下列说法和做法中,坚持和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观点的有          (满分:3)
    A.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B. 片面追求升学率
    C.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D. 要振兴经济,必须发展教育
    E.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5.对马克思哲学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位德国古典哲学家是          (满分:3)
    A. 黑格尔
    B. 康德
    C. 费尔巴哈
    D. 谢林
    E. 休谟
6.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体现着          (满分:3)
    A.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E. 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7.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有(    )。          (满分:3)
    A. 人之初,性本善
    B.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 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E.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8.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          (满分:3)
    A.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 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 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 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9.下列活动中哪些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          (满分:3)
    A. 学生上课学习
    B. 运动员参加比赛
    C. 农民灌溉土地
    D. 警察追捕罪犯
    E. 宇航员探索宇宙奥秘
10.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满分:3)
    A. 主观性
    B. 机械性
    C. 形而上学性
    D. 不彻底性
    E. 直观性
11.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观点的有          (满分:3)
    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C. 花自飘落水自流
    D. 天下无心外之物
    E.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1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正确态度的有(    )。          (满分:3)
    A. 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 基本肯定,积极继续
    C. 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 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E. 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13.理解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应把握          (满分:3)
    A. 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B. 发展的具体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 前进性包含着曲折性
    D. 曲折性体现着前进性
    E.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永天终点,是无限发展的
14.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          (满分:3)
    A. 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 它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C. 它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一把钥匙
    D. 它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E. 它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15.绝对真理的含义是指          (满分:3)
    A. 绝对正确的永恒真理
    B. 人类知识所达到的终极真理
    C. 尽善尽美的真理
    D. 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
    E. 人类的认识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接近的无条件性
三、判断题: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质量互变规律。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交17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