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练习题
《教育经济学》练习题一一、 名词解释1、人力资本2、教育规模3、经济结构4、教育结构5、经济增长6、教育过度7、教育需求8、教育供给二、单项选择题1、德国经济学家()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分析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精神资本”的概念。A. 亚当·斯密 B. 威廉·配第 C.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D.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2、()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通过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和计量而计算出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A. 爱德华·丹尼森 B. 雅可布·明瑟 C. 西奥多·W·舒尔茨 D. 加里•S•贝克尔3、对人力资本理论构成挑战的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以及激进的社会化理论形成于()。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4、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复苏,“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人力资本理论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证和运用的广阔前景,人力资本理论再次为人们所关注,并由()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A. 劳动价值理论 B. 新经济增长理论 C. 教育成本补偿理论 D. 社会再生产理论5、美国学者曾满超和亨利·莱文的一项研究表明,教育过度会对()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A. 劳动生产率 B. 经济结构 C. 经济发展 D. 产业结构6、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是由()决定的。A. 教育体制 B. 教育需求 C. 教育供给 D. 教育结构7、()是指初等、中等、高等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在整个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中所占的份额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A. 教育类别结构 B. 教育结构 C. 教育专业结构 D. 教育级别结构8、当前我国教育供求在总量上主要表现为()。A. 供大于求 B. 供小于求 C. 供求平衡 D. 供过于求9、在教育投资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教育投资量愈小,教育供给量就()。A. 愈大 B. 愈小 C. 不变 D. 增加10、我国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是()。A. 社会集资 B. 国家财政拨款 C. 学生学杂费 D. 企业教育投资11、教育机构税收的减免属于()的范畴。A 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 B 学校投资 C 社会捐集资 D 企业投资三、简答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经济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简释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3、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是怎样的?4、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简释筛选理论。6、教育如何促进经济发展?7、简释教育与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原因。8、教育供求关系是如何表现的?四、论述题1、 结合实际说明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2、结合实际分析我国教育投资所存在的主要问题。3、试论我国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对策。五、案例分析1、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村自然条件恶劣、耕地贫瘠,由于教育落后,农民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种植知识,村民们吃尽了贫穷的苦头。干部、群众意识到,尽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让农村孩子有机会接触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在农村的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1987年开始,设在村里的前元庄实验学校通过推行普教、职教、成教的“三教统筹”,将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职业技术教学内容相互渗透,使农村教育直接为农村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前元庄实验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和成人教育四个学部,对初中毕业不能升学的学生,学校的成人教育部为他们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成人教育部还根据当地农村实际,对不同农民分层次编班学习。专职教师,每年会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村民张九泉在学校学会了养猪技术后,不仅很快形成了规模,还带动了村里其他人致富。前元庄实验学校连续多年在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等方面在当地名列前茅,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全村初中毕业生中有近一半升入高一级学校,大中专毕业生占全村总人口的20%,使当地整体文化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一部分掌握劳动技术的村民,已经从纯劳动型农民向智力型和开发型农民转变,村民人均收入从1987年的320元跃升到现在的2000元,高于地区平均水平。请根据上述内容结合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说明教育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依据上述统计数据并结合你所掌握的有关资料,说明近些年我国在教育经费投入上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名词解释 8%单选题 10%简答题:40%论述题:30%案例分析 12%
二
一、 名词解释1、教育个人成本2、教育成本核算3、教育成本控制4、教育个人收益率5、教育社会收益率6、教育资源配置7、公共产品8、私人产品二、单项选择题1、()是指社会或个人将自己的拥有物投入教育领域所放弃的在其他领域中的最大价值。A.教育直接成本 B.教育隐成本 C.教育物质成本 D.教育显成本2、教育生均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每位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所应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可以用()除以在校生数量来表示。A.教育资本成本 B.教育经常性成本 C.教育总成本 D.教育直接成本3、下列()属于教育的直接成本。A.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B.教师工资 C.行政业务费 D.行政用固定资产折旧费4、下列关于生师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师比是个具有双重内涵的教育评价指标。B. 生师比较高,证明教师资源利用率较高。C. 生师比较高,证明教师资源的供给能力较高。D. 生师比属于人力资源利用率指标。5、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讲,义务教育属于()。A 私人产品 B 混合产品 C 准公共产品 D 公共产品6、我国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A. 1988年 B. 1992年 C. 1993年 D. 2000年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在教师劳动力市场上,()是基础性的配置方式。A. 市场配置 B. 政府配置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8、以市场为手段进行教师资源配置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劳动力具有()。A. 非商品性 B. 商品性 C. 两者皆有 D. A、B、C全选9、确定教师劳动报酬的理论根据有()。A. 根据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理论B. 复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等于多倍简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理论C. 根据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确定D. A、B、C全选三、简答题1、研究教育成本的意义是什么?2、设置教育成本核算项目应遵循哪些原则?3、简释教育成本控制的环节与方法。4、评价教育效率的单项指标包括哪些?5、评价教育效率的综合指标包括哪些?6、教育经济效益具有哪些特征?7、教育收益率的计量方法有哪些?8、如何完善我国教师资源配置机制?四、论述题1、如何进行教育效率的评价?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育效率?3、如何确定教育产品的属性及其资源配置方式?4、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教育产业化问题的理解和认识。5、为什么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要引进市场机制?为什么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6、试述我国现行教师工资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五、案例分析1、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在2004年12月30日公布的《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为7242.60亿元,比上年的6208.27亿元增长16.6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为4465.86亿元,比上年的3850.62亿元增长15.98%。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4027.82亿元,比上年的3453.86亿元增长16.62%。其中,中央本级教育支出299.45亿元,比上年的240.20亿元增长24.67%,高于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12.64个百分点。2004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均有增长,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有所下降。2004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为14.90%,比上年14.68%增加了0.22个百分点。从全国情况看,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4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79%,与2003年3.28%(2002年为3.32%,)的公布数相比,这一比例发生较大变化(主要原因是2005年国家统计局根据经济普查资料结果,将2004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作了调整,上调2.3万亿元。)。请你依据上述材料同时结合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说明我国目前在教育经费投入上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2、现今社会,孩子的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父母放在了首位,因此家庭的教育支出快速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愿意花更多的钱投入学习和子女教育方面。 根据东莞市城调大队的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东莞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人均495元,同比增长14.1%,其中:人均饮食服务支出增长18.5%;交通工具服务支出增长1.3倍;家政服务支出增长70%;物业管理费增长42%;个人服务支出增长20%,而其中家教费增长1倍。教育消费,已经成为东莞人消费投资的一个热点。 随着东莞的家长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孩子未出生前,父母就开始准备自己的教育计划了。以幼儿园为例,除了每年4000元正常的学习生活开支外,最大的支出就是特长教育;家长为孩子择园的费用,3年就需支出2万元左右;在不少家庭,电脑、Discman也都是必备品。一般电脑在6000元、其他音像器材在2300元左右。还有与之相关的音乐CD、DVD、电脑光盘这类花费每年也在500元左右。除了这些投入外,许多家长还十分希望孩子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多学几门特长,为将来的谋生之路加上更多的砝码。于是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的等级考试屡见不鲜。虽然这样的兴趣班费用不低,但大多数家长的热情不减。兴趣班的收费普遍都在每节课80元左右。记者做了一下粗略统计。公立学校的学生初中三年的全部开销(包括生活费、学费和上兴趣班的费用)大约13.5万元,而一个私立学校学生三年开销(包括生活费、学费和上兴趣班的费用)至少为17万元。(资料来源:《南方日报》,2005年09月13日)请根据上述内容结合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家庭对教育需求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如何予以合理引导?
注:附件就是答案,需要的可以下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