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发表于 2017-2-21 10:16:24

福师16秋《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二满分答案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二
附件就是答案,需要的自助下载
一、单选题:
1.暴露评价是对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进入环境到被(    ),以及对生态受体发生作用的整个过程的评价。          (满分:2)
    A. 生物吸收
    B. 生物转化
    C. 生物分解
    D. 生物利用
2.环境是生态学和(    )中的重要概念。任何从事相关领域学习和研究的人员都必须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满分:2)
    A. 自然科学
    B. 环境科学
    C. 基础科学
    D. 理论科学
3.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    )等气体物质的大量聚集,可以吸收近地表的太阳长波辐射,并将其反射回地表,从而使地表增温的现象。          (满分:2)
    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氯气
    D. 二氧化硫
4.危害评价是生物毒性评价概念的拓展,对生物个体来说,危害评价就是(    )。          (满分:2)
    A. 毒素评价
    B. 毒性评价
    C. 毒害评价
    D. 毒理评价
5.臭氧层减薄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在地球表面,臭氧在吸收紫外线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臭氧层能吸收强烈的太阳紫外辐射,使地球生物得以正常生长,从而成为地球生命的(    )。          (满分:2)
    A. 保护层
    B. 有效保护层
    C. 产生的保护层
    D. 有效隔离层
6.比重在4 或5 以上的金属元素统称(    )。如汞、镉、铅、铬、铜、铍、镍、铊等。以汞的毒性最大,镉次之。铅、铬也有相当的毒性。此外还有砷、硒,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其毒性与重金属相似。          (满分:2)
    A. 重金属
    B. 金属
    C. 轻金属
    D. 复合重金属
7.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    )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满分:2)
    A. 外源化合物
    B. 化合物
    C. 外源物
    D. 生化物
8.生态破坏从农耕文明开始起就出现,直到今天愈演愈烈,成为引起(    )的重要因素,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满分:2)
    A. 全球环境变化
    B. 生态环境变化
    C. 生活环境变化
    D. 生活质量变化
9.多氯联苯是(    )的有机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导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满分:2)
    A. 天然
    B. 人工合成
    C. 来自自然
    D. 复合产物
10.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受(    )的影响,涉及生态系统中生物本身的因素,还涉及污染物的环境因素。          (满分:2)
    A. 多种因素
    B. 单种因素
    C. 复合因素
    D. 综合因素
二、多选题:
1.土壤污染特点: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土壤污染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对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所致。土壤污染有以下几个特点.(    )。          (满分:2)
    A. 可治理性
    B. 隐蔽性和潜伏性
    C. 后果严重性
    D. 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2.生物对污染物排出是(    )后导致污染物在体内含量降低的过程。          (满分:2)
    A. 机体分泌污染物
    B. 分解代谢污染物
    C. 机体合成染物
    D. 外来污染物
3.大气污染的来源极为广泛,可来自天然污染源,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细菌、病毒、植物花粉等,也可来自人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如工业企业、生活炉灶、采暖锅炉等,及流动污染源如(    )等交通运输工具。          (满分:2)
    A. 汽车
    B. 火车
    C. 飞机
    D. 轮船
4.生物监测是利用(    )、个体、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等层次上的变化对人为胁迫的生物学响应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          (满分:2)
    A. 生物分子
    B. 细胞
    C. 组织
    D. 器官
5.大气接纳有害污染物质的量超过(    ),甚至超出大气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甚至潜在的影响或危害,这种大气质量恶化的状态称为大气污染。          (满分:2)
    A. 大气自净能力
    B. 污染物浓度增高
    C. 排放量超标
    D. 重金属含量过大
6.环境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受到过度利用或人为破坏引起生态系统(    )的改变,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产生不良影响,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破坏          (满分:2)
    A. 空间
    B. 环境
    C. 结构
    D. 功能
7.工业生产中的一些环节,如(    )和冷却过程、成品整理过程等使用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都可能成为工业污染源。          (满分:2)
    A. 原料生产
    B. 加工过程
    C. 燃烧过程
    D. 加热
8.土壤中的其他物质的含量如(    )的大量存在,会极大地降低植物积累重金属的数量。          (满分:2)
    A. 有机质
    B. 矿质元素
    C. 无机物
    D. 化合物
9.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表现为:①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水、空气、食物等)、多种渠道进入人体;②受环境污染影响的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及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③人群常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较难;④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    )作用而发生转化、降解而形成新的污染物;⑤不同污染物常常联合作用于人体,可能产生与原有污染物不同的危害作用。          (满分:2)
    A. 空气
    B. 物理
    C. 化学
    D. 生物
10.与植物、动物一样,微生物对污染环境也具有抗性,甚至更强。由于(    )和生态上与植物、动物很不相同,所以它对环境污染物的抗性机理在有些方面有别于前两生物。一般来说,微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也可分为避性、分解转化等途径。          (满分:2)
    A. 温度抗性
    B. 微生物在形态
    C. 生理生化
    D. 活力
11.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中氧平衡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常用一些反映水体氧平衡的指标来描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有:(    )与总需氧量。          (满分:2)
    A. 溶解氧
    B. 生化耗氧量
    C. 化学耗氧量
    D. 总有机碳
12.环境物理效应是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如(    )等。          (满分:2)
    A. 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
    C. 噪声
    D. 地面沉降
13.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满分:2)
    A. 吸收
    B. 吸附
    C. 吞食
    D. 触摸
14.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转化作用:(    )。          (满分:2)
    A. 对农药的分解转化作用
    B. 对氰和腈的分解
    C. 对合成洗涤剂的分解转化
    D. 对化肥分解转化
15.多环芳烃污染(    ),并通过呼吸、饮食和接触等进人人体          (满分:2)
    A. 大气
    B. 水体
    C. 土壤和食品
    D. 摄入
16.受损环境是指在人为或自然干扰下形成的偏离了自然状态的环境,在该环境中,环境要素成分不完整或(    )。          (满分:2)
    A. 比例失调
    B. 物质循环难以进行
    C. 能量流动不畅
    D. 系统功能显著降低
17.毒性试验可分为:(    )。          (满分:2)
    A. 急性毒性试验
    B. 亚慢性
    C. 慢性毒性试验
    D. 蓄积毒性试验。
18.生态监测是指对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环境变化的监测,通过不断监视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及生物圈其他组成部分(    )的状况,确定改变的方向和速度,并查明多种形式的人类活动在这种改变中所起的作用。          (满分:2)
    A. 空气
    B. 动植2物变化
    C. 外部大气圈
    D. 地下水等
19.水体是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和海洋等。水体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的(    )等完整的生态系统,它是地表被水覆盖的自然综合体。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中的数量达到了破坏水体原有功能的程度。          (满分:2)
    A. 悬浮物质
    B. 溶解物质
    C. 底泥
    D. 水生生物
20.环境生物学是(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满分:2)
    A. 研究生物
    B. 人为受损环境
    C. 生物空间
    D. 人们生活环境
21.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避性主要作用是:(    )。          (满分:2)
    A. 气孔的阻碍作用
    B. 外表皮的阻碍作用
    C. 根系吸收性
    D. 腊质层作用
22.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一般是通过呼吸道、鳃、消化道、皮肤等途径。          (满分:2)
    A. 呼吸道
    B. 鳃
    C. 消化道
    D. 皮肤
23.污染物在(    )水平上的影响包括对生物机体酶的影响和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满分:2)
    A. 生物化学
    B. 分子
    C. 生物个体
    D. 生物群落
24.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①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使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减少、浓度降低;②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    )。          (满分:2)
    A. 固定性
    B. 降低重金屑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C. 生物可利用性
    D. 分化性
25.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包括酸性雨、酸性雪、酸性雾、酸性露和酸性霜。目前,酸雨还包括"干沉降",即在不降水时,从空中降下来酸性物质及落尘,包括各种(    )。因此,酸雨也叫做酸性沉降。          (满分:2)
    A. 酸性气体
    B. 酸性气溶胶
    C. 酸性颗粒物
    D. 酸性雨
三、判断题:
1.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的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收大气、土壤和水中的污染物,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生物体内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来监测环境的污染状况。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重金属作为一类特殊的污染物,具有显著的不同于其他污染物的特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净化生物是指能够把环境中的污染物吸人体内,并且能够在体内富集、降解,从而减少环境中污染物含量的生物体。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环境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与受损环境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对受损环境进行全面的认识,进而对生物与受损环境之间的整体关系进行了解,为进一步分析环境生物学问题提供一个基础平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中投入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简称为污染。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强化物质或有特异功能的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某些动物)削减、净化环境中的污染物,减少污染物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水域抗酸化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岩的地质学特征和集水区土壤性质和特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之为污染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生物放大是指食物链中不同层次的生物可以逐级浓缩外源性物质的作用,结果使在级别越高的生物中浓度越高。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温室效应的形成,是空气中大量的温室气体积累的结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环境生物效应是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好的效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环境污染对生物后代的远期影响主要包括:污染物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和环境激素及其毒害效应.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氧化塘与自然界的富营养水体基本类似,其中所出现的生物种类多样性相当高,有细菌,也有大型生物。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是污染处理和净化的基础。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生物氧化塘又称(    ),是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间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满分:2)
    A. 稳定塘
    B. 独立沉淀塘
    C. 生物分解塘
    D. 化学处理塘
2.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受(    )的影响,涉及生态系统中生物本身的因素,还涉及污染物的环境因素。          (满分:2)
    A. 多种因素
    B. 单种因素
    C. 复合因素
    D. 综合因素
3.微生物对环境中的物质具有强大的降解与转化能力,主要因为微生物有以下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快。2.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3.微生物具有多种降解酶。4.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5.微生物具有巨大的降解能力。6.(    )。          (满分:2)
    A. 共转换代谢
    B. 共代谢作用
    C. 互交换过程
    D. 依存性
4.不吸收或少吸收污染物是生物抵抗污染胁迫的-条重要途径,但目前有关这一抗性途径的分子机理仍知之甚少,-些实验结果甚至相互矛盾,一般认为生物不吸收或少吸收污染物的机理与生物外分泌物有关,如(    )。          (满分:2)
    A. 植物的根分泌物
    B. 植物的根抗性
    C. 植物根抗渗透性
    D. 植物的根分解能力
5.生态破坏从农耕文明开始起就出现,直到今天愈演愈烈,成为引起(    )的重要因素,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满分:2)
    A. 全球环境变化
    B. 生态环境变化
    C. 生活环境变化
    D. 生活质量变化
6.环境化学效应是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    )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等。环境酸化主要是由于酸雨造成地面水体和土壤的酸度增加,与环境酸化相反的环境化学效应是环境碱化。          (满分:2)
    A. 物质之间
    B. 生态之间
    C. 环境之间
    D. 人类与环境这间
7.多氯联苯是(    )的有机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导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满分:2)
    A. 天然
    B. 人工合成
    C. 来自自然
    D. 复合产物
8.监测生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对人为胁迫敏感并具有特异性反应的(    );2.选择遗传稳定、对人为胁迫反应个体差异小、发育正常的健康生物;3.选择易于繁殖和管理的常见生物;4.尽量选择既有监测功能又兼有其他功能的生物。          (满分:2)
    A. 生物
    B. 微生物
    C. 细菌
    D. 真菌
9.物种适宜性是(    )技术成败的关键,为此需要进行物种的遴选,并实现物种间的合理配置。          (满分:2)
    A. 生物修复
    B. 生态修复
    C. 环境修复
    D. 种群修复
10.所谓环境是指相对于主体对象而言的背景,意即围绕主体对象以外的其他(    )的综合。          (满分:2)
    A. 各种因素
    B. 生物因素
    C. 环境因素
    D. 人为因素
二、多选题:
1.毒性试验可分为:(    )。          (满分:2)
    A. 急性毒性试验
    B. 亚慢性
    C. 慢性毒性试验
    D. 蓄积毒性试验。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    )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满分:2)
    A. 扩散
    B. 迁移
    C. 转化
    D. 消耗
3.根据农药的(    )等,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现根据防治对象将农药分类如下:杀虫剂、杀菌剂 、杀螨剂、杀线虫剂、除草剂 、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软体动物剂等。          (满分:2)
    A. 用途
    B. 成分
    C. 防治对象
    D. 作用方式
4.植物拒绝吸收污染物的保护作用并不是牢不可破的。但污染物进入植物体内以后,还会遇到生物体其他的抵抗作用。抗性植物具有使进入到体内的污染物变成安全、低毒的结合态的机制,使污染物不能达到敏感分子或器官,也不参加代谢,正常的新陈代谢可免遭扰乱。(    )均具有这种结合钝化作用。          (满分:2)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中的其他成分
    D. 细胞核
5.大气污染的来源极为广泛,可来自天然污染源,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细菌、病毒、植物花粉等,也可来自人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如工业企业、生活炉灶、采暖锅炉等,及流动污染源如(    )等交通运输工具。          (满分:2)
    A. 汽车
    B. 火车
    C. 飞机
    D. 轮船
6.土壤污染特点: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土壤污染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对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所致。土壤污染有以下几个特点.(    )。          (满分:2)
    A. 可治理性
    B. 隐蔽性和潜伏性
    C. 后果严重性
    D. 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7.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换句话说,风险是指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忙。一般概念认为,风险是相对安全而言的,与一些有害情况及对(    )的威胁相联系。由于系统的破坏、失误、考虑不周而导致不利事件的发生,风险就是这类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度量。          (满分:2)
    A. 人群
    B. 环境
    C. 财产
    D. 社会
8.土壤中的其他物质的含量如(    )的大量存在,会极大地降低植物积累重金属的数量。          (满分:2)
    A. 有机质
    B. 矿质元素
    C. 无机物
    D. 化合物
9.生物群落监测法是通过研究在污染环境下,生物群落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化来监测环境污染状况。环境污染的最终结果之一是(    )。          (满分:2)
    A. 敏感生物消亡
    B. 抗性生物旺盛生长
    C. 群落结构单一
    D. 生态环境变化大
10.环境生物学是(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满分:2)
    A. 研究生物
    B. 人为受损环境
    C. 生物空间
    D. 人们生活环境
11.对于陆生植物来说,(    )是吸收营养元素的主要器官,它们也是植物吸收污染物质的主要途径。          (满分:2)
    A. 叶
    B. 根
    C. 皮
    D. 花
12.工业生产中的一些环节,如(    )和冷却过程、成品整理过程等使用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都可能成为工业污染源。          (满分:2)
    A. 原料生产
    B. 加工过程
    C. 燃烧过程
    D. 加热
13.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包括:(    )。          (满分:2)
    A. 对微生物的影响
    B. 对植物的影响
    C. 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D.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14.生态监测是指对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环境变化的监测,通过不断监视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及生物圈其他组成部分(    )的状况,确定改变的方向和速度,并查明多种形式的人类活动在这种改变中所起的作用。          (满分:2)
    A. 空气
    B. 动植2物变化
    C. 外部大气圈
    D. 地下水等
15.污染物可经(    )和其他一些途径进入体内。          (满分:2)
    A. 血液
    B. 呼吸道
    C. 消化道
    D. 皮肤
16.大气接纳有害污染物质的量超过(    ),甚至超出大气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甚至潜在的影响或危害,这种大气质量恶化的状态称为大气污染。          (满分:2)
    A. 大气自净能力
    B. 污染物浓度增高
    C. 排放量超标
    D. 重金属含量过大
17.水体是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和海洋等。水体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的(    )等完整的生态系统,它是地表被水覆盖的自然综合体。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中的数量达到了破坏水体原有功能的程度。          (满分:2)
    A. 悬浮物质
    B. 溶解物质
    C. 底泥
    D. 水生生物
18.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转化作用:(    )。          (满分:2)
    A. 对农药的分解转化作用
    B. 对氰和腈的分解
    C. 对合成洗涤剂的分解转化
    D. 对化肥分解转化
19.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一般是通过呼吸道、鳃、消化道、皮肤等途径。          (满分:2)
    A. 呼吸道
    B. 鳃
    C. 消化道
    D. 皮肤
20.多环芳烃污染(    ),并通过呼吸、饮食和接触等进人人体          (满分:2)
    A. 大气
    B. 水体
    C. 土壤和食品
    D. 摄入
21.净化生物的筛选具体的方法有:(    )          (满分:2)
    A. 实地调查污染环境
    B. 人工染毒对比试验
    C. 调查对比法
    D. 化验测定
22.环境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受到过度利用或人为破坏引起生态系统(    )的改变,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产生不良影响,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破坏          (满分:2)
    A. 空间
    B. 环境
    C. 结构
    D. 功能
23.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①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使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减少、浓度降低;②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    )。          (满分:2)
    A. 固定性
    B. 降低重金屑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C. 生物可利用性
    D. 分化性
24.生物监测是利用(    )、个体、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等层次上的变化对人为胁迫的生物学响应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          (满分:2)
    A. 生物分子
    B. 细胞
    C. 组织
    D. 器官
25.生态风险评价的四个组成部分为:(    )。          (满分:2)
    A. 暴露评价
    B. 受体分析
    C. 危害评价
    D. 风险表征
三、判断题:
1.生物降解是指由于生物的作用,把污染物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实现污染物的分解或降解。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污染物要进入生物体内,首先要同生物体表或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由于溶解于水中的污染物比在大气中的扩散速度快,加上很多物质都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因此当湿度大时,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往往也增加,积累的量也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机制是外部排斥的结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强化物质或有特异功能的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某些动物)削减、净化环境中的污染物,减少污染物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环境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与受损环境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对受损环境进行全面的认识,进而对生物与受损环境之间的整体关系进行了解,为进一步分析环境生物学问题提供一个基础平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水域抗酸化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岩的地质学特征和集水区土壤性质和特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温室效应的形成,是空气中大量的温室气体积累的结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强调人类活动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及其效应。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之为污染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生物净化方法主要有: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厌氧法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环境生物效应是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好的效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生物测试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的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收大气、土壤和水中的污染物,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生物体内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来监测环境的污染状况。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污染物对动物个体水平的影响主要有死亡、行为改变、繁殖下降、生长和发育抑制、疾病敏感性增加和代谢率变化。而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长减慢、发育受阻、失绿黄化、早衰等。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附件就是答案,需要的自助下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6秋《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二满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