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答案 发表于 2017-2-20 09:29:18

东师《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一一、判断题1. 艺术概括的要义是,将众多化为个别,将普遍化为特殊,实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2.文学艺术和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没什么区别,都以人和人生为研究对象。(    )3. 影视文学即电影和电视剧。(    )4.“误读”就是指对作品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5.在具体的象征中,象征物直接进入作品的结构并推动着作品的发展,它就是一个须臾不可离的道具,作品紧紧围绕着它来展开。(    )6. 就一篇抒情作品而言,抒情动机是多方面的、交叉的,而不是单一的。(    )7. 在抒情性作品中,夸张是服务于情感需要的。(    )二、填空题1. 艺术积累实际上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               )和(               )。2.(               )属性是文学艺术的根本属性。3.(            )把文学的三种类型和作家的三种态度相对应,他认为史诗对应“清晰叙述”,抒情诗对应“充满激情”,戏剧对应“个性活跃”。4.“期待视野”分为(            )和(            )两种,无论是哪种都包含着(          )和(       )两个方面。5.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具有双重性特点,即(               )与(                )。6. 文学的创作原则,体现着作家对文学创作艺术规律的体认和掌握。这个原则的核心内容是(             )、(             )和(             )。7.关于文学的源泉问题,历史上曾出现了三种主要的说法:(          )、(      )、(      )。三、单项选择题1. 艺术想象与科学想象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艺术想象与(   )因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A 情感          B 个性特征      C 自由幻想          D 人生体验2.下列哪种说法不能成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这一命题的依据:(   )A语言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B语言是文学的直接构成因素C语言决定了文学的特殊性            D语言能穷尽文学作品的意义3.哪种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      )A志人小说         B志怪小说      C唐传奇      D白话小说4.阅读身份不包括:(      )A 阅读前的期待      B阅读前的预见      C阅读过程中的揣摩       D阅读后的反思和检查5.叙述视角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古典主义的叙述往往采用(   )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比他的人物知道得更多。A 叙述者﹥人物(从“后面”观察)      B叙述者=人物(“同时”观察)C叙述者﹤人物(从“外部”观察)         D主人公视角6. 唐代刘知几讲:“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这段话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哪种特点(      )A 精确性   B 形象性      C 含蓄性         D 情感性7. 黑格尔说:“人只有在认识他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时,才是符合他本身的存在规律而存在着。人必须认识到推动他和统治他的那些力量,而向他提供这种认识的就是形式符合实体内容的诗。”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从黑格尔的话中引申出来:(      )A人只有认识了自己和自己的处境才符合人区别于非人的属性。 B文学是展开人的价值的唯一的形式C文学使人实现了人的独特属性         D文学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
四、多项选择题1. “灵感”在文学创作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它有这样几个主要特点:(       )A突发性         B灵活性         C短暂性      D 突破性2.文学与科学(指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包括:(          )A反映对象不同       B思维习惯不同   C创造的社会价值不同D文学家与科学家的思想态度不同         E文学家与科学家的社会地位不同3.在所有的文学艺术中,最基本的审美创造形式有哪两种:(             )A再现            B表现         C叙事          D抒情4.以下对文学语词的修辞性判断正确的是:(             )A它给文学阅读造成了一定的曲折            B它扩展了文学的视野和内涵C它极大地增加了文学语词的魅力和感召力    D它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困难E.只有更好地理解它才能提高阅读质量5.“全知全能”视角的缺陷表现在:(   )A叙事的真实可信性受到怀疑和挑剔。B这种叙事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C不利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为一般心理小说所不取。D留给读者再创造的余地十分有限,迫使他们被动地跟着叙事跑。6.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造型手段,描写的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可以分为(      )A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B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C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D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7. 关于文学存在,历史上曾出现的代表性观点有:(      )A文学存在于作家的心理中             B文学作品的存在就是印刷品C文学的基本存在形式是作品         D文学存在于读者对文学文本的阅读活动之中五、简答题1. 作家内心形象的成熟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2. 简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3. 散文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 简述阅读先见的成因。5. 谈谈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6. 人物描写包括哪些方面?7. 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六、论述题论述文学语言的特殊要求是什么?适当举例说明。 《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二
一、判断题1. 一个事件在叙述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2. 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的不少文学理论著作中的分类意义重要,影响深远,首先是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了文体问题。(    )3.文学艺术在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时候必须以独特的主观态度来表现。(   )4.(    )抒情性作品主要从主观内部世界入手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主观情感世界。5.(    )在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体验中,一定隐含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评价。6.(    )内心形象的孕育,意味着作家艺术构思使命的完成。7.(    )艺术积累的材料的获得,一般来说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直接素材,一个是借助他人帮助或文字记载得到的第二手材料。8.(    )在情节中,每个叙述单位都处于一定的关系结构中,承担着近乎相同的作用。二、填空题1.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和散文总集是(          )和(         )。2.时间对于叙事性作品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叙事学所说的时间的“双重性”是指(            )时间和(               )时间。 3. 文学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操作运用上,基本表现手法,主要有(            )、(             )、(            )和议论等。4. 人们把由文学语言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称为(            )。5. 象征模式包括两个基本类型:(               )的象征和(            )的象征。6. 抒情性作品是指那些以表现人的(            )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7. 语言节奏是指语音的(             )、(             )、(            )的合乎规律的重复。三、单项选择题1.小说摹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      )A叙事    B纪实    C抒情    D描写2.一般来讲,文学作品的意蕴不包括(      )A.社会意义,即在创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B.作者意义,即在创作者在作品中意欲表达的主观意图C.文本意义,即在具体的作品字面意义中所呈现出来的语词意义D.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实际意义 3. 叙述者=人物的这种叙述视角又称为(      ),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A 见证人视角    B内焦点叙事   C主人公视角      D外视角4. 德谟克利特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从文艺的起源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强调的是:(    )A文艺起源于劳动    B文艺起源于巫术   C文艺起源于游戏   D文艺起源于模仿5.下列对阅读先见在阅读活动中的作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先见的存在与否决定着误读现象是否会产生 B.阅读先见决定着阅读活动中的思维指向   C.阅读先见影响着阅读活动的进程   D.阅读先见还影响着阅读活动的结果——阅读效果6. 有人在描述叙事性作品中的“时间”时曾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小说家在写书时可以像一把扇子似的把时间打开或折拢”。这里所说的“时间”指的是(   )A故事时间      B心理时间      C物理时间      D叙述时间7. 情感的根源在于(      )。A主观世界   B客观对象   C自然界   D现实生活8. 抒情文学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      )的间接反映。A主观化    B客观化   C情绪化   D抒情化四、多项选择题:1.诗歌的审美特征应从哪几方面加以把握:(       )A表现性B超验性   C音乐性    D舞蹈性2.下列论述属于误读的含义的有(       )A.误读是读者由于种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作出错误的理解和歪曲的评价 B.误读还指读者从作品的阅读当中所获得的意义理解与作者的意图不一致或超出了作者意图C.误读即是阅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阅读偏见现象 D.阅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创造意义,即“误读”。E.误读还是一种文学接受或者文学批评的特殊要求3. 心理事件模式的基础是人物的内心冲突及其活动规律,它有如下一些常见的具体形态(   )A意识流动与放射。      B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交错,而重在表现后者。C外表为情节模式,骨子里是心理结构。D在简单的外部故事框架中,切入丰富而独特的感官印象。4. 艺术真实生成于对客观生活事件的艺术升华,它体现为(   )和(   )的统一。A 生活真实与现象真实 B 想象真实与内蕴真实C再现真实与表现真实D 现象真实与内蕴真实5. 叙事性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是(   )时间,而(      )时间隐性的,读者需要依靠理性和经验,从叙述时间中去体认,或者根据这种体认在心目中将它复原出来。A叙述时间      B心理时间      C物理时间      D故事时间6. 抒情性作品不同于叙事性作品在于(       )。A抒情性作品表达的是人的主观感受       B抒情性作品体现的情感成分较多C抒情性作品刻意描绘动作、展示情节、营造环境       D抒情性作品侧重展示客观现实7. 情感的产生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但它又与(       )有着深刻的联系。A情感态度的道德原则   B价值观念       C作家的人格      D爱憎情感8. 诗化人生具有(      )的人格境界。A真诚地直面人生   B深沉的人道情怀    C审美能力    D渊博的学识五、简答题1. 简述一下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2. 在文学阅读活动中,阅读身份有什么含义?3. 简述“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优点。4. 布局的一般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5. 文学存在于阅读活动的根据是什么?6. 简述阅读心境对文学阅读的影响。7. 简述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的优缺点。8. 在抒情性作品中,作家是怎样呈现其主体的心灵世界的?六、论述题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2、有人曾经分析:“创作是意向符号化的过程,即艺术家将有意思的对象性信息、评价性信息加以提炼、浓缩而容纳在一系列艺术符号之中。……接受是符号意向化的过程,即接受者按着自己的介入与体验,把符号中浓缩、容纳的信息加以扩展而努力恢复原有的对象性信息、评价性信息、技术形式性信息。”请你运用文学接受的实践谈谈你对后句话的理解。附件就是答案,需要的可以下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师《文学理论研究》练习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