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公共政策导论16秋在线作业1
东师公共政策导论16秋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
1.采用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对政策进行终结,其目的是有效缓解因政策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的是( ) (满分:2)
A. 替代
B. 合并
C. 分解
D. 缩减
2.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时刻以有关( )为核心,与它保持一致。( ) (满分:2)
A. 政策抉择
B. 政策制定
C. 政策执行
D. 政策目标
3.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意义的是( ) (满分:2)
A. 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
B. 认识和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效果
C. 思考和预测其未来的发展
D. 模型就是现实世界的替代物
4.当原有政策由于内容繁杂,目标众多而影响政策效果时,比较有效的政策终结方式是( ) (满分:2)
A. 分解
B. 合并
C. 缩减
D. 替代
5.( )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满分:2)
A. 公共政策
B. 公共物品
C. 法律
D. 政府机构
6.(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满分:2)
A. 公共利益
B. 政策方法论
C. 政策过程
D. 公共问题
7.从广义而言,( )是指事物周边的境况,几乎涵盖所有因素。 (满分:2)
A. 环境
B. 生态
C. 公共政策
D. 政策环境
8.提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分配”的是( )。 (满分:2)
A. 哈罗德?拉斯维尔
B. 伍德罗?威尔逊
C. 戴维?伊斯顿
D. 托马斯?戴伊
9.从范围上讲,基本政策要么覆盖全国,要么覆盖整个领域,其影响面是非常大的。这体现了基本政策的( )特征。 (满分:2)
A. 层次性
B. 广泛性
C. 稳定性
D. 权威性
10.任何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任何组织的建立于扩展,都是通过一定的( )程序进行的 (满分:2)
A. 政治
B. 法律
C. 经济
D. 行政
11.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也必须同时得到的( )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府议程。( ) (满分:2)
A. 公民
B. 利益集团
C. 权威人物
D. 军事集团
12.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 )。 (满分:2)
A. 公共政策符合宪法
B. 公共政策符合法律
C. 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
D. 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13.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关键在于执行机构的( ) (满分:2)
A. 协调性因素
B. 体制性因素
C. 情感性因素
D. 制度性因素
14.将旧的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龟策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的是政策的( ) (满分:2)
A. 废止
B. 替代
C. 合并
D. 分解
15.界定问题事实上是政策分析的( ) (满分:2)
A. 全部工作
B. “预研究”
C. 最后环节
D. “再研究”
二、多选题:
1.哪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政策终结( ) (满分:2)
A. 已经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
B. 发现政策背离了既定目标
C. 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无效的
D. 发现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2.如何检验一项政策是不是好的政策( ) (满分:2)
A.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B. 得到人民拥护
C. 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D. 适合生产关系
3.阶段的有序性是指政策执行应保持一定的( ) (满分:2)
A. 时间的有效性
B. 手段的适应性
C. 阶段性顺序
D. 过程的连续性
4.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 )方面。 (满分:2)
A. 科学
B. 专业
C. 经济
D. 政治
5.政策终结的作用( ) (满分:2)
A. 有利于节约政策资源
B. 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
C. 有利于政策过程的优化
D. 有利于政策质量的提高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 (满分:2)
A. 人大决定
B. 基本法律
C. 一般法律
D. 地方性法规
E. 宪法
7.下列属于衡量政策有效性条件的有( ) (满分:2)
A. 排列并简化现实
B. 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C. 指导调查与研究
D. 指导调查与研究
8.下列属于模型的意义的有( ) (满分:2)
A. 是现实世界的简单替代物
B. 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化代表
C. 帮助预测公共政策未来的发展
D. 帮助理解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
9.下列哪项是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要求( ) (满分:2)
A. 政治素质
B. 品德素质
C. 知识素质
D. 能力素质
10.对于公共事务的治理,有三种富有影响的模型为人民所熟知,即( )。 (满分:2)
A. 哈宝的公地悲剧模型
B. 纳什的就困境模型
C.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
D. 传统理性主义模型
11.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 (满分:2)
A. 政治环境
B. 自然灾害
C. 经济环境
D. 社会环境
E. 生态环境
12.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通常要遵循( )基本标准。 (满分:2)
A. 公平
B. 合理
C. 正当
D. 公共
13.凡( )等一切社会现象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渐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可叫做社会变迁。 (满分:2)
A. 社会制度
B. 社会组织
C. 哲学
D. 宗教
14.从公共政策的定义看,其表达形式有( )。 (满分:2)
A. 法律法规
B. 行政规定或命令
C. 政府大型规划
D. 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
E. 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15.头脑风暴法在政策问题分析中通常包含下列哪些阶段括( ) (满分:2)
A. 组建团体
B. 意见产出
C. 意见评估
D. 意见排序
三、判断题:
1.终结现象是一种必然,它与符合事物运行和发展规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立法机构、行政决策机构、行政执行机构、司法机构、政治党派、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在认定过失性社会问题时,过失和偏差往往是相对而言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需要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投入与产出分析往往是以货币单位形式出现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模型仅仅是现实世界的简单替代物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理性模型源于经济学的理论,是以“行政人”的假设为前提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一切从实际出发体现的政策规划的系统原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制度性因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问题: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与事实标准是相似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理性方法可以帮助分析者简化对象、理清关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家庭亲情的淡化、老人晚年的凄凉、社会资源的浪费、儿童家庭教育的淡化反映的是过失性社会问题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 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政策执行的核心要求是对象的适用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孔多塞法是指首先给每个备选方案按照偏好次序依次排列打分,然后计算各个方案的总分,得最高分数者胜出的方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政策资源的混合是指投入不同政策的资源、彼此交织在一起。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人员调配是政策评估的组织保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任何政策议程的建立都是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交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其过程表现为不同政治力量的不断组合与分化,既涉及体制内又涉及体制外。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政策规划的主体结构只能是多元型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公共政策是一种“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戴维?伊斯顿。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回复贴子下载答案
**** Hidden Messag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