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B作业4答案东财16秋
东财《经济法B》在线作业四(随机)一、单选题:
1.对于涉外票据的记载事项应使用( )。 (满分:4)
A. 出票地法
B. 行为地法
C. 付款地法
D. 当事人所属国法
2.审计机关之间对审计管辖范围有争议的,由( )确定。 (满分:4)
A. 同级政府
B. 共同的上级政府
C. 双方协商
D. 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
3.最早提出“经济法”一词的是( )。 (满分:4)
A. 欧文
B. 摩莱里
C. 洛克
D. 奥特
4.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主管部门是( )。 (满分:4)
A. 国务院
B. 企业上级主管部门
C.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 国家和地方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5.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 )的商品,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的方法以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满分:4)
A. 不合格
B. 未经检验
C. 数量不足
D. 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
6.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奖金的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 )元。 (满分:4)
A. 3000
B. 10000
C. 5000
D. 7000
7.依法成立的资产评估机构不可以承担( )资产评估业务。 (满分:4)
A. 本国境内的
B. 本行政区域内的
C. 与其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企业的
D. 境外的
8.在下列产品中不适用《产品质量法》的有( )。 (满分:4)
A. 酒
B. 建筑工程
C. 香烟
D. 进口商品
9.金融法是调整(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满分:4)
A. 信贷关系
B. 银行信用关系
C. 货币流通关系
D. 金融关系
10.我国产品质量法所称的产品,不包括( )。 (满分:4)
A. 电视机
B. 汽车
C. 化妆品
D. 初级农产品
11.中央预算由( )审查和批准。 (满分:4)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答案
C. 国家主席
D. 国务院
12.经营者提供商品和服务有( )行为的,应双倍返还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所支付的费用。 (满分:4)
A. 限制
排挤其他提供类似商品的经营者的
B. 抵毁其他商品经营者
C. 欺诈
D. 无理拒绝消费者提出的退货要求
13.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题是指( )。 (满分:4)
A. 工商、审计、税务机关
B. 本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
C. 本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D. 稽查特派员
14.代表国家掌管货币发行的机关是( )。 (满分:4)
A. 中国人民银行
B. 国务院
C. 中国货币委员会
D. 财政部
15.下列内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满分:4)
A. 经营管理权
B. 有价证券
C. 经济职权
D. 继承权
二、多选题:
1.价格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包括( )。 (满分:4)
A.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及广大消费者对价格的监督检查关系
B. 价格的制定关系
C. 价格的运行关系
D. 国家调控价格总水平的关系
2.行政责任的责任形式有( )。 (满分:4)
A. 责令停业整顿
B. 警告
C. 责令改正
D. 罚款
E. 吊销营业执照
F. 没收违法所得
3.外汇业务的管理包括( )方面。 (满分:4)
A. 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管理
B. 对资本项目的外汇管理
C. 经常项目外汇的管理
4.固定资产投资法的调整对象为( )。 (满分:4)
A. 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关系
B. 固定资产投资组织关系
C. 固定资产投资协作关系
D.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关系
5.从垄断形式上看,垄断有( )形式。 (满分:4)
A. 分散行为
B. 集中行为
C. 共同行为
D. 单独行为
6.《产品质量法》为了便于用户和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规定了用户和消费者的( )。 (满分:4)
A. 申诉权
B. 建议权
C. 查询权
D. 检查权
E. 处罚权
7.经济监督是对经济行为的( )和( )。 (满分:4)
A. 监督
B. 监察
C. 指示
D. 指导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垄断的范围是法定专营范围之外的生产经营
B. 垄断是一种经济违法行为,是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共利益的行为
C. 垄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共同之处都在于限制其他主体进入市场或进行交易,破坏市场结构
D. 垄断分为合法垄断和不合法垄断
9.损害商誉行为,从其行为构成看,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 )。 (满分:4)
A. 其行为主观上是故意的,并且都有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能力,并谋求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的目的
B. 其行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散布虚伪事实
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进行诋毁、贬低,给其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
C. 其侵害的对象是特定的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一般是同业竞争的经营者
D. 其行为主体是本法所说的经营者,即从事商品经营或盈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
10.我国产品质量法调整范围包括( )。 (满分:4)
A. 主体
B. 行为
C. 客体
D. 关系
**** Hidden Messag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