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 发表于 2016-11-14 16:50:45

南开16秋学期《中西文化比较(尔雅)》在线随机作业

南开16秋学期《中西文化比较(尔雅)》在线随机作业

一、单选题:
1.语言习得机制是谁提出来的:          (满分:2)
    A. 萨丕尔
    B. 鲍阿斯
    C. 索绪尔
    D. 乔姆斯基
2.汉字具有:          (满分:2)
    A. 线条性
    B. 象形性
    C. 听觉能指
    D. 听觉文化
3.哪一位不是宋朝心学派的代表人物:          (满分:2)
    A. 苏轼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阳明
4.中国政治的实施路径是:          (满分:2)
    A. 竞选
    B. 普选
    C. 圣人政治
    D. 帮主政治
5.马克思主义学派属于:          (满分:2)
    A. 国粹派
    B. 理想西化派
    C. 现实西化派
    D. 都不属于
6.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不包括:          (满分:2)
    A. 言语和语言
    B. 能指和所指
    C. 任意性和必然性
    D. 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
7.中国古代的“小学”指的不是:          (满分:2)
    A. 文字
    B. 语义
    C. 音韵
    D. 训诂
8.中国文字导致的思维方式为:          (满分:2)
    A. 形象思维
    B. 理性思维
    C. 概括思维
    D. 简介思维
9.从《论语》的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以看出,中国哲学比较强调(    )          (满分:2)
    A. 学
    B. 乐
    C. 友
    D. 仁
10.中国文字导致的思维方式的特点为:          (满分:2)
    A. 偏颇
    B. 中庸
    C. 极端
    D. 二元对立
11.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权力斗争主要集中在权力的:          (满分:2)
    A. 天赋和人赋
    B. 瓜分与分享
    C. 集中和分散
    D. 下放和收合
12.中国语音:          (满分:2)
    A. 为闭音节
    B. 为多音节
    C. 每字有韵调
    D. 音义象构性弱
13.哪一部不是段玉裁的著作:          (满分:2)
    A. 《说文解字》
    B. 《说文解字注》
    C. 《六书音均表》
    D. 《古文尚书撰异》
14.“朔”指的是农历:          (满分:2)
    A. 初一
    B. 十五
    C. 十六
    D. 三十
15.乔姆斯基认为描写语言学的缺陷在于,描写:          (满分:2)
    A. 不精确
    B. 无止境
    C. 表面化
    D. 不概括
16.赫胥黎认为伦理上最好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是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宇宙自然过程的关系是:          (满分:2)
    A. 一致的
    B. 想通的
    C. 对立的
    D. 无关的
17.中国人常说“十商九奸”,实际上这句话并没有经过科学的严密论证,西方人经过论证,得出的结论竟然是与中国人大同小异的,说明中国人的认识是:          (满分:2)
    A. 武断
    B. 狭隘
    C. 以偏概全
    D. 一语中的
18.中国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    ),西方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    )          (满分:2)
    A. 人 物
    B. 物 人
    C. 人 思想
    D. 思想 物
19.关于中国皇子的学业,哪一项黑格尔没有提到:          (满分:2)
    A. 皇帝亲自监督
    B. 每年接受考核
    C. 考核情况张榜公布
    D. 考核通不过要受严厉惩罚
20.我们常说的“喜新厌旧”体现了人类文化演进中的:          (满分:2)
    A. 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
    B. 物欲原动力律
    C. 审美递增、递减
    D.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
21.中原文化:          (满分:2)
    A. 重农抑商
    B. 重商抑农
    C. 礼治为辅
    D. 法治为主
22.说“溪 河 海”的时候,开口依次变大,这是:          (满分:2)
    A. 音义阴阳同构现象
    B. 音义级阶同构现象
    C. 音义色度同构现象
    D. 音义空间同构现象
23.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都要从研究什么入手:          (满分:2)
    A. 民族精神
    B. 文化名人
    C. 语言文字
    D. 民族建筑
24.哪一位不是西方哲学和科学同源的代表人物:          (满分:2)
    A. 柏拉图
    B. 笛卡尔
    C. 苏克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25.1978年3月,吕叔湘对我国中小学语言提出的问题不包括:          (满分:2)
    A. 难
    B. 少
    C. 慢
    D. 差
26.属于西方哲学观点的为:          (满分:2)
    A. 天人合一
    B. 心物一体
    C. 阴阳互根
    D. 宾主分明
27.不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的是:          (满分:2)
    A. 象形味
    B. 直观型
    C. 符号化
    D. 艺术型
28.中国文字的特点是:          (满分:2)
    A. 完全符号化
    B. 平面流线型结构
    C. 象形综合型结构
    D. 含义和形状脱节
29.中国语法有:          (满分:2)
    A. 时态
    B. 语态
    C. 前缀
    D. 语序
30.下列不属于中原文化特点的是:          (满分:2)
    A. 顺应自然
    B. 家庭小工业
    C. 草场文明
    D. 内陆贸易
31.西方诗歌的特点是:          (满分:2)
    A. 一韵到底
    B. 从不押韵
    C. 频频换韵
    D. 押两到三个韵
32.“我思故我在”不能说成“在我故思我”是因为汉语重:          (满分:2)
    A. 重音
    B. 语序
    C. 语义
    D. 语法
33.中国封建社会分封的诸侯与天子任命的郡县领导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          (满分:2)
    A. 可以世袭
    B. 上天赋权
    C. 随时罢免
    D. 权力较小
34.儒家价值体系的核心是:          (满分:2)
    A. 礼
    B. 仁
    C. 恭
    D. 孝
35.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对民主的态度是:          (满分:2)
    A. 支持
    B. 反对
    C. 不关心
    D. 不确定
三、判断题:
1.先秦以来的两千多年的社会制度,中国没有真正的奴隶制度,但是有奴隶现象。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中国的纪年文化(阴历)与天文地理现象非常契合,是最科学的纪年方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人的艺术审美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不能一下子被另一种审美情趣代替。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寡人”、“在下”等谦词说明在德行文化上,进行自我克制。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现实西化派更适合中国的实际。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与汉语相比,西方语言的调子变化相对较少,音乐感也弱。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如今,中国的一些诗歌翻译者在用语华丽方面已经超过莎士比亚,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当代一些学者的才华已经超过莎士比亚。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中国学者在同等条件下要比西方学者博学,因为汉字的优势,他们在想同的时间内,阅读的书籍、文献要比西方学者多得多。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西方语言的构成方式,决定了其词汇越来越多。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是语言的奴隶,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往往受语言结构的制约。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科举制度下特殊的社会价值取向。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辜正坤认为,技术发展过强,可能会成为有害的文明现象。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科学与迷信是相辅相成的,有时科学就是迷信,迷信就是科学。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也是很盛行的事情。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中国语言的语义特点造成的文化效应具有哲理美和清晰美。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 Hidden Message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开16秋学期《中西文化比较(尔雅)》在线随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