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16秋学期《刑法总论》在线作业二
吉大16秋学期《刑法总论》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
1.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满分:4)
A. 正当业务行为
B. 紧急避险
C. 正当防卫
D. 自救行为
2.下列哪一项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 (满分:4)
A. 禁止习惯法的适用
B. 禁止类推制度
C. 重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D. 法律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
3.我国刑法分则类罪分类的主要标准是( ) (满分:4)
A. 一般客体
B. 同类客体
C. 直接客体
D. 简单客体
4.我国《刑法》关于预备犯、中止犯、未遂犯的处罚规定都体现了( )原则。 (满分:4)
A. 罪刑相当
B. 罪刑法定
C. 罪责自负
D. 主客观相统一
5.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且已在外国受过刑罚处罚的,( )。 (满分:4)
A.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 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C. 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D. 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6.自然人犯罪主体是( )。 (满分:4)
A. 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B. 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C. 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D. 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7.刑法是关于(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满分:4)
A. 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
B. 犯罪和刑罚
C. 总则和分则
D. 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8.我国《刑法》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 (满分:4)
A. 追诉期限延长1倍
B. 追诉期限延长2倍
C. 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D. 追诉时效中断
9.下列哪种说法符合对“事后防卫”行为的评价:( ) (满分:4)
A. 可认定为防卫过当
B. 可认定具有犯罪故意,成立故意犯罪
C. 可认定为具有犯罪过失
D. 可认定为一种事实认识错误
10.出于一个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种行为在刑法上称为( )。 (满分:4)
A. 吸收犯
B. 牵连犯
C. 想象竞合犯
D. 惯犯
二、多选题:
1.李某与孙某有仇恨,某日李某见孙某手持匕首朝自已走来,于是随手抬起一根木棒猛击孙某头部,打成重伤,后来才发现孙某拿的是一把玩具匕首。李某的行为属于( )。 (满分:4)
A. 防卫过当
B. 故意犯罪
C. 过失犯罪
D. 假想防卫
2.下列情况不适用于紧急避险的有( )。 (满分:4)
A. 来自精神病人的侵袭
B. 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危险
C. 来自自然力的伤害
D. 损害另一合法权益并非是排除危险的唯一方法
3.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 )判处刑罚。 (满分:4)
A. 主管人员
B.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 责任人员
4.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满分:4)
A. 对累犯从重处罚
B. 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
C. 对中止犯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
D. 对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甲某看到一辆自行车没有上锁,心想弟弟正好缺辆自行车,就趁人不注意时,将该车骑回家,送给弟弟使用。该自行车价值300元。甲某的行为:( ) (满分:4)
A.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B. 情节轻微,免予刑事处罚
C. 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偷窃行为,应当给予治安处罚
D. 构成盗窃罪,可以单处罚金
三、判断题:
1.我国《刑法》由总则和分则两编组成。(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2.罪责自负、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3.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4.特赦是对于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部分的执行,所以,特赦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5.犯罪客体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6.犯罪构成是指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7.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8.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处罚,我国立法一律采取双罚制。(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9.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才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10.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 Hidden Messag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