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答案 发表于 2016-8-26 09:18:04

16春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16春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学习者、学科内容和(    )(    )三个方面。          (满分:2)
    A. 生活经验
    B. 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
    C. 指导者
    D. 学习环境
2.德国教育家拉伊和梅伊曼主张把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观察和统计方法,从而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学",这种"科学的教育学"被称为(    )(    )。          (满分:2)
    A. 理性教育学
    B. 思辨教育学
    C. 实验教育学
    D. 活动教育学
3.要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就意味着要实现(    )(    )。          (满分:2)
    A. 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B. 当代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C. 学科发展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D. 社会生活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4.“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          (满分:2)
    A. 活动分析
    B. 解放兴趣
    C. 八年研究
    D. 泰罗主义
5.“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          (满分:2)
    A. 克伯屈
    B. 杰克逊
    C. 巴罗
    D. 杜威
6.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    )。          (满分:2)
    A. 杜威
    B. 洛克
    C. 凯洛夫
    D. 赫尔巴特
7.(    )(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满分:2)
    A. 教学过程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设计
8.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          (满分:2)
    A. 从做中学
    B. 反省思维
    C. 主动作业
    D. 问题教学
9.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    )。          (满分:2)
    A. 小步子原则
    B. 高速度原则
    C. 高难度原则
    D. 逐渐分化原则
10.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          (满分:2)
    A. 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 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 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 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1.(    )(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满分:2)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内在评价
12.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_____。          (满分:2)
    A. 情境模式
    B. 目标模式
    C. 批判模式
    D. 过程模式
13.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    )(    )。          (满分:2)
    A. 比较组织者
    B. 陈述性组织者
    C. 说明性组织者
    D. 先行组织者
14.“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    )(    )。          (满分:2)
    A. 体验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15.“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          (满分:2)
    A. 活动分析
    B. 解放兴趣
    C. 八年研究
    D. 泰罗主义
16.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          (满分:2)
    A. 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 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 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 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17.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    )存在的。          (满分:2)
    A. 先知者
    B. 管理者
    C. 促进者
    D. 指导者
18.下列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主要联系的表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          (满分:2)
    A.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B.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
    C. 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某一学科、某一阶段、某一节课的更为具体的目标
    D. 教学目标具有终极性意义
19.下列各项中(    )(    )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满分:2)
    A. 随机访问教学
    B. 情境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问题教学
20.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冷落、淡化、忽视学,学的自主性丧失了,萎缩了,学生越学越不爱学,越学越不会学。基于此,新课程提倡和强调:          (满分:2)
    A. 合作学习
    B. 探究学习
    C. 竞争学习
    D. 自主学习
21.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    )(    )。          (满分:2)
    A. 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
    B. 结构的完整性问题
    C. 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D. 内容的可行性问题
22.主动适应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校课程(    )(    )。          (满分:2)
    A. 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B. 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C. 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D. 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23.“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    )(    )。          (满分:2)
    A. 学习准备
    B. 学科结构
    C. 中间语言
    D. 发现学习
24.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    )。          (满分:2)
    A. 机器教学
    B. 程序教学
    C. 强化教学
    D. 编程教学
25.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不是(    )(    )。          (满分:2)
    A. 学校教学
    B. 教学规律
    C. 教学现象
    D. 教学问题
26.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    )。          (满分:2)
    A. 进步主义课程
    B. 学术中心课程
    C. 永恒主义课程
    D. 要素主义课程
27.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    )(    )。          (满分:2)
    A. 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B. 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C. 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D. 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28.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    )(    )。          (满分:2)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29.“有意义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          (满分:2)
    A. 布卢姆
    B. 麦克尼尔
    C. 马斯洛
    D. 奥苏伯尔
30.“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    )(    )。          (满分:2)
    A. 巴班斯基
    B. 布卢姆
    C. 华虚朋
    D. 瓦根舍因
31.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    )。          (满分:2)
    A. 学术中心课程
    B. 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 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 人格中心课程
32.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    )。          (满分:2)
    A. 轮形课程
    B. 环境教育课程
    C.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 STS课程
33.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概念是(    )(    )。          (满分:2)
    A. 附带学习
    B. 附学习
    C. 机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3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          (满分:2)
    A. 课程
    B. 课程编制
    C.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 怎样编制课程
35.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    )。          (满分:2)
    A. 哲学取向
    B. 心理学取向
    C. 忠实取向
    D. 背离取向
36.(    )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满分:2)
    A. 专业精神
    B. 奉献精神
    C. 舍己精神
    D. 具有爱心
37.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    )(    )。          (满分:2)
    A. 分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经验课程
    D. 学科课程
38.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          (满分:2)
    A. 整合性
    B. 逻辑性
    C. 个别性
    D. 超体性
39.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          (满分:2)
    A. 教育思想
    B. 专业精神
    C. 教育智慧
    D. 专业人格
40.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教育价值的是(    )(    )。          (满分:2)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目标
    C. 课程与教学目标
    D. 课时目标
二、多选题:
1.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          (满分:2)
    A. 把教师学科化(工具化而非学者化)
    B. 以学科为本位,造成对人性的肢解
    C. 重认知、轻情感
    D. 重教书、轻育人
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它体现在:          (满分:2)
    A. 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B. 设置综合课程
    C.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D.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3.对话的一般方式有:          (满分:2)
    A. 信息交换
    B. 经验共享
    C. 深度会谈
    D. 专题讨论
4.有关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陈述正确的是(    )(    )(    )(    )(    )。          (满分:2)
    A. 由单一性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B. 由归纳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C. 由演绎向归纳模式发展
    D. 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5.教育观念是(    )          (满分:2)
    A. 具有态度倾向和情感色彩的认识
    B. 伴随认识活动的体验的
    C. 有正向的
    D. 有反向的
6.教育智慧它分为内容类智慧和方法类智慧。其中前者是学科专业素养,它要求:          (满分:2)
    A. 绝招
    B. 深刻
    C. 独到
    D. 广博
7.教育思想包括(    )          (满分:2)
    A. 教育认识
    B. 教育观念
    C. 教育理念
    D. 教育哲学
8.新课程强调的几个基本观点是(    )          (满分:2)
    A. 民主化师生关系的建立
    B. 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
    C. 专制化师生关系的建立
    D.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9.关于师生关系理论,“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          (满分:2)
    A. 杜威
    B. 洛克
    C. 布鲁姆
    D. 卢梭
10.怎样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知识生命化)?          (满分:2)
    A. 用思维来建构知识
    B. 用经验来激活知识
    C. 用想象来拓展知识
    D. 用情感来丰富知识

**** Hidden Message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6春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