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16年9月《古代汉语专题》作业考核试题
华师16年9月考试《古代汉语专题》作业考核试题一、单选题:
1.“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归纳体例特点的是-----------( ) (满分:3)
A. 段玉裁
B. 桂馥
C. 王筠
D. 朱骏声
2.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做( ),也叫正义。 (满分:3)
A. 疏
B. 传
C. 笺
D. 注
3.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满分:3)
A.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4.《切韵》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字典,隋朝( )所编。 (满分:3)
A. 杜审言
B. 陆法言
C. 陈彭年
D. 王文郁
5.以下表示自谦的词的是( )。 (满分:3)
A. 君
B. 先生
C. 寡人
D. 足下
6.下列句子中不采用使动用法的是( )。 (满分:3)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既来之,则安之。
C.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D. 射之,豕人立而啼。
7.( )在《典论?论文》里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种。 (满分:3)
A. 曹丕
B. 曹植
C. 刘勰
D. 司马迁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 (满分:3)
A. 君子引而不发。
B. 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 五色令人目盲
D.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 (满分:3)
A.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 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10.“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满分:3)
A. “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 “无”与“勿”是古今字。
C. “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 两个“之”用法不同。
二、多选题:
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 ) (满分:4)
A. 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如:荀卿,赵人。
B. 不用判断词,句末有语气词“也”,如:张骞,汉中人也。
C. 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如:陈轸者,游说之士。
D. 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句末有语气词“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以下采用被动句式的有( )。 (满分:4)
A. 卻克伤于矢。
B. 道术将为天下裂。
C. 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D.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3.以下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 (满分:4)
A. 吾
B. 我
C. 余
D. 予
4.对“假借”和“通假”表述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假借”,也叫“本无其字的假借”。
B. “六书假借”,或“造字假借”,其特点是久借不还。
C. “通假”也叫“本有其字的假借”。
D. “同音通假”,或“用字假借”,其特点往往是偶尔一用。
5.中国古代的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 (满分:4)
A. 散文
B. 韵文
C. 骈文
D. 诗赋
6.近体诗的特点是( )。 (满分:4)
A. 句数固定
B. 押韵严格
C. 讲究平仄
D. 要求对仗
7.以下属于疑问代词的是( )。 (满分:4)
A. 谁、孰
B. 何、胡
C. 曷、奚
D. 安、焉
8.对特殊代词“者”和“所”的用法描述正确的是( )。 (满分:4)
A. 二者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
B. 二者都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前面或后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
C. “所”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使之成为名词性结构,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者。
D. “者”字放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后,构成名词结构,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
9.连词“而”的用法主要有( )。 (满分:4)
A. 用在联合结构里,连接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性、动词性词组,表示两种性质和行为的联系。
B. 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意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没有转折的意思。
C. 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在意思上是一种逆接。
D. 表示假设。
10.以下属于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的是( )。 (满分:4)
A. 谣言
B. 下流
C. 吹嘘
D. 爪牙
三、判断题:
1.“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后来指步行,行走。词义发生了转换。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且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关于古文翻译,近代翻译家林纾曾提出“信”、“达”、“雅”三点要求。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后人在阅读古代的诗歌等韵文时,原来押韵的诗文,由于语音的变化发展不押韵了,为了押韵,后人往往临时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求押韵,这种做法就叫“叶音”,也叫“协音”。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词诠》近人杨树达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实词的辞书。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如果违反了平仄格式就叫“拗”;在一句是出现了“拗”之后,改变相应的字的平仄格式,使诗句重新获得音律上的和谐,就叫“救”。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古人读书时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dòu)。”合起来就叫“句读”。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三省六部,组成中枢机构。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后二书转注、假借,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孳衍发展的两种方式。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音韵学上按照三十六字母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叫做“五音”。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 Hidden Messag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