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春北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4
16春北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4一、单选题:
1.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 (满分:2)
A. 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
B. 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 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 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满分:2)
A. 人的社会属性
B. 人的生理结构
C. 人的心理状况
D. 人的自然属性
3.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 (满分:2)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是( ) (满分:2)
A. 阶级性
B. 继承性
C. 社会性
D. 主观性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 (满分:2)
A.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6.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 (满分:2)
A.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B.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 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7.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 (满分:2)
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 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 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8.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 (满分:2)
A. 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
B. 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C. 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
D. 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
9.事物的质是指( ) (满分:2)
A. 事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
B. 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 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D. 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10.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满分:2)
A. 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 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 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11.时间和空间是( ) (满分:2)
A. 物质的两种属性
B.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 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12.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满分:2)
A. 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 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 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 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13.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满分:2)
A. 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B. 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14.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 (满分:2)
A. 主观反映
B. 歪曲反映
C. 虚幻反映
D. 正确反映
15.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满分:2)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 (满分:2)
A.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 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 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17.概念、判断、推理是( ) (满分:2)
A.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8.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满分:2)
A. 伟人之言
B. 吾人之心
C. 众人意见
D. 社会实践
19.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 ) (满分:2)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 (满分:2)
A. 科学性和阶级性
B. 原则性和灵活性
C. 实践性和阶级性
D. 科学性和革命性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暂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 ) (满分:6)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 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 (满分:6)
A. 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对立统一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3.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客观性是指( ) (满分:6)
A. 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 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 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4.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 (满分:6)
A. 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 非垄断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 垄断本身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 通过再分配手段获得的收益
5.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 ) (满分:6)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运输阶段
D. 销售阶段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根源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资本集中汇导致社会总资本增加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价值规律会导致垄断和两极分化的发生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劳动也能成为商品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工资就是劳动价值或价格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二者不可兼得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无论是绝对剩余价值还是相对剩余价值都决定于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私人劳动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转换成社会劳动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 Hidden Message ***** 购买答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