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6-6-6 08:47:38

江南大学2016年上半年 学前儿童游戏论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 《学前儿童游戏论》第一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虽然关于游戏的论述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但真正对游戏进行系统研究,试图建构游戏的理论,则是在(       )世纪后半期才开始。A、19 B、18C、20   D、172、20世纪著名的三大游戏理论是:(         )学派的游戏理论、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A、认知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行为主义3、游戏活动激发了儿童使用和练习(          ),这种言语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和对认知活动情景功能上的要求。A、自我中心语言B、口头语言C、内部语言   D、书面语言4、(      )能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A、象征性游戏B、平行游戏C、单独游戏   D、自由游戏5、经典的游戏理论包括精力过剩说、(         )、复演说、生活预备说。A、发泄说 B、娱乐说 C、能力说 D、模仿说6、埃里克森着重研究了游戏的心理社会发展顺序,他提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自我宇宙阶段、第二阶段称(         )、第三阶段为宏观阶段。A、微观 B、合作 C、能力 D、模仿7、虽然许多早期的游戏带有象征性的义素,但是直至(       )象征性规则游戏才能成为主要的游戏形式。A、小学期 B、幼儿期C、童年期 D、少年期8、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      )和表演游戏。A、结构游戏 B、规则游戏C、象征性游戏D、运动型游戏。9、基本的生存需要和(       )的需要的满足是儿童游戏的前提。A、安全 B、交往C、自我实现D、身体活动10、皮亚杰把儿童游戏解释为“一种同化超过(       )的优势。A、平衡 B、顺应C、适应D、认知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创造性游戏行为与(          )思维和(       )有关且存在性别差异。A、发散性 B、聚合性C、创造性 D、模仿性2、游戏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催化剂,可以帮助幼儿(      ),逐渐学会从(         )角度看问题,促进幼儿(         )的发展。A、去自我中心化B、自我中心化C、自己的 D、他人的3、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而游戏,游戏的动机是(   )、游戏的时间是(       )。A、惟乐原则 B、现实原则C、持久 D、短暂4、佩勒认为儿童喜欢模仿他们(          )、喜欢扮演那些(          )、(          )。A、喜爱和敬佩的人 B、军人C、低于身份的人D、不合身份的人5、主动游戏可以分为操作游戏、(         )、(      )和想象性游戏。A、结构游戏 B、规则游戏C、建造性性游戏D、创作性游戏。6、被动性游戏活动包括(       )、听故事、(       )和听音乐。A、看图书 B、看电影C、看录像D、搭积木7、美国学者迈.凯梅.普林格尔提出儿童有四种基本的感性需要:(      )、对新体验的要求、对赞同和认可的需要、(      )。A、对交往的需要 B、对责任感的需要C、对爱和安全的需要D、对自我实现的需要8、斯米兰斯基认为想象性游戏中运用语言代替现实一般有四种方式:改变人的身份、(      )、(      )、替代动作、(      )。 A、改变物体的性质B、描述情景C、描述动作D、改变人的地位9、儿童在1-2岁之间对同伴的反应经历了(       )等阶段。A、改变物体的性质B、描述情景C、描述动作D、改变人的地位10、皮亚杰把儿童游戏的发展分为(       )阶段。A、练习性游戏B、象征性游戏C、规则游戏D、想象游戏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对的打一个“√”,认为错的打一个“×”,不需要改错。)1、象征性游戏是7-11岁儿童最典型的游戏方式。(      )2、规则游戏室2-7岁儿童最典型的游戏方式。(      )3、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动力。(      )4、游戏是一种将自我中心的个体转变成适应社会化需要的个体得途径。(      )5、游戏可以促进同伴的交往。(      )6、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7、游戏可以作为自我表达的通道。(      )8、身体健康的儿童比身体不健康的儿童更喜欢游戏。(      )9、游戏是一种探索行为。(      )10、游戏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布朗芬.布伦纳认为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分为微观系统、            和            。2、比勒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不同体验,将游戏分为机能性游戏、            接受性游戏、             和         。3、萨拉.斯米兰斯基根据游戏的描述性特征,把游戏分为:功能游戏、扮演游戏            和            。4、主动游戏可以分为:操作性游戏、建造性游戏、            和            。5、象征性游戏在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            。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游戏对儿童身体发展的积极影响。2、儿童对游戏的权利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游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哪些影响?4、皮亚杰将游戏的发生和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5、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儿童游戏的相应表现,把儿童游戏分成哪几个阶段? 六、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请对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作简要述评。2、试论儿童游戏的特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南大学2016年上半年 学前儿童游戏论第1阶段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