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5秋《劳动法》在线测试答案
大工15秋《劳动法》在线测试1一、单选题:
1.一般而言,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只能因( )而引起。 (满分:4)
A. 合法行为
B. 违法行为
C. 事件
D. 行为
2.( )不属于劳动合同的必要内容。 (满分:4)
A. 劳动合同期限
B.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C. 劳动报酬
D. 试用期
3.最早的劳动关系产生于( )。 (满分:4)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古罗马时代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 )的存在是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前提和基础。 (满分:4)
A. 劳动关系
B. 社会关系
C. 法律关系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称为( )。 (满分:4)
A. 劳动关系
B. 劳动法律关系
C. 法律关系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 )是指不以行为人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 (满分:4)
A. 合法行为
B. 违法行为
C. 事件
D. 行为
7.国际劳工组织是在(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和平大会上成立。 (满分:4)
A. 1914
B. 1916
C. 1919
D. 1921
8.我国《劳动法》颁布的时间为( )。 (满分:4)
A. 1992年
B. 1993年
C. 1994年
D. 1995年
9.我国《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 (满分:4)
A. 15
B. 16
C. 17
D. 18
10.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 (满分:4)
A. 劳动力
B. 劳动行为
C. 劳动行为与劳动条件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多选题:
1.以确定劳动合同的期限为标准,劳动合同分为( )。 (满分:4)
A.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 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为期限劳动合同
D. 全日制劳动合同
2.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 )。 (满分:4)
A. 主体
B. 客体
C. 内容
D. 关系
3.我国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 (满分:4)
A. 劳动者
B. 用人单位
C. 工会
D. 以上说法都对
4.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 )。 (满分:4)
A. 国家意志
B. 单位意志
C. 当事人双方意志
D. 个人意志
5.工会的特点包括( )。 (满分:4)
A. 独立性
B. 纯粹性
C. 民主性
D. 以上说法都对
6.《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指法律( )。 (满分:4)
A. 对什么人适用
B. 在什么空间适用
C. 生效的时间
D. 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7.劳动关系的特征包括( )。 (满分:4)
A. 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
B. 劳动关系的内容为与劳动过程紧密相连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C. 劳动关系具有从属特征
D. 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的发展和灵活运用
8.不适用《劳动法》的人员包括( )。 (满分:4)
A. 公务员
B. 农业劳动者
C. 现役军人
D. 家庭保姆
E. 企业
9.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 )。 (满分:4)
A. 继续履行
B. 违约金
C. 赔偿损失
D. 罚款
10.按照劳动者方是否为团体的标准,可将劳动关系区分为( )。 (满分:4)
A. 个别劳动关系
B. 集体劳动关系
C. 雇佣关系
D. 劳务关系
三、判断题:
1.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主要是由行政法对其作出调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完全接受要约内容的意思表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所有在劳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均构成劳动关系的内容由劳动法调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我国现行劳动法采用了实体和程序合一的立法体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劳动合同的从属性是由劳动关系的从属性决定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用人单位只能为与自己构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英美法系的国家通过判例形成对劳动关系概念的认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所有的劳动关系都能上升为劳动法律关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作为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仅指合作性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大工15秋《劳动法》在线测试2
一、单选题:
1.在哺乳期工作的女职工,实行( )。 (满分:4)
A. 标准工作时间
B. 缩短工作时间
C. 计件工作时间
D. 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2.下列不属于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包括( )。 (满分:4)
A. 矿山井下作业
B. 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
C. 工作中需要频繁弯腰、攀高、下蹲的作业
D. 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
3.目前我国实行的标准工作时间为职工每日工作( )小时。 (满分:4)
A. 6
B. 8
C. 9
D. 10
4.重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 )人的事故。 (满分:4)
A. 1-2
B. 3-5
C. 3-6
D. 3-9
5.( )不属于精神上的惩戒。 (满分:4)
A. 警告
B. 记过
C. 通报批评
D. 降薪
6.下列不属于工作时间的是( )。 (满分:4)
A. 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务的时间
B. 劳动者从事生产或工作所需要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的时间
C. 工艺中断时间
D. 用餐时间
7.由代表职工的工会或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缔结的书面协议,称为( )。 (满分:4)
A. 劳动合同
B. 劳动协议
C. 集体合同
D. 团体合同
8.集体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 )人,并各确定一名首席代表。 (满分:4)
A. 2
B. 3
C. 4
D. 5
9.下列不属于从业者在劳动安全保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是( )。 (满分:4)
A. 知情权和建议权
B. 检举、控告权和拒绝执行权
C. 索赔权
D. 严格执行国家对安全生产设施规定的要求
10.从事夜班工作的劳动者,实行( )。 (满分:4)
A. 标准工作时间
B. 缩短工作时间
C. 计件工作时间
D. 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二、多选题:
1.集体合同订立的程序一般要经过( )。 (满分:4)
A. 集体协商
B. 签订协议
C. 政府认可
D. 合同生效
2.规章制度制定的原则包括( )。 (满分:4)
A. 正当性原则
B. 合法原则
C. 劳动合同保留原则
D. 明确性原则
3.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措施包括( )。 (满分:4)
A. 规定延长工作时间的条件
B. 规定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度
C. 规定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标准
D. 禁止安排在特殊情况下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
4.在我国,集体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 )。 (满分:4)
A. 劳动标准条件规范部分
B. 劳动力使用规范部分
C. 过渡性规定
D. 集体合同文本本身的规定
5.集体合同终止的条件通常为( )。 (满分:4)
A. 集体合同期满
B. 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
C. 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无法履行
D. 用人单位因破产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无法履行
6.我国实行缩短工作时间的劳动者包括( )。 (满分:4)
A. 从事矿山、井下、高山、高温、低温、有毒有害,特别繁重或过度紧张的劳动的职工
B. 从事夜班工作的劳动者
C. 在哺乳期工作的女职工
D. 其他依法可以实行缩短工作日工作制的职工
7.女职工的四期的劳动保护包括( )。 (满分:4)
A. 经期保护
B. 孕期保护
C. 生育期保护
D. 哺乳期保护
E. 安全期保护
8.劳动纪律的主要内容包括( )。 (满分:4)
A. 时间纪律
B. 岗位纪律
C. 安全纪律
D. 卫生纪律
9.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工资保障包括( )。 (满分:4)
A. 工资支付保障
B. 最低工资保障
C. 实际工资保障
D. 以上说法都对
10.按照惩戒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惩戒分为( )。 (满分:4)
A. 精神上的惩戒
B. 经济上的惩戒
C. 工作上的惩戒
D. 岗位上的惩戒
三、判断题:
1.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为用人单位,另一方是代表职工团体利益的工会或职工推选的代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集体合同的相关约定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用人单位对怀孕七个月以上和哺乳期未满一周岁婴儿期间的女职工,可以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3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60日。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从事夜班工作的劳动者实行缩短工作时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劳动者遵守劳动纪律是用人单位组织劳动、实现劳动过程的客观要求。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不可贬低效力是指集体合同中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是个人劳动合同的最低劳动标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劳动合同只对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具有约束力,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不具有法律拘束力。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集体合同的产生要比劳动合同的产生晚得多,是劳动者行使结社权的结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单方法律行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大工15秋《劳动法》在线测试3
一、单选题:
1.我国劳动争议诉讼实行( )。 (满分:4)
A. 一审终审制
B. 二审终审制
C. 三审终审制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的法定劳动年龄为( )周岁。 (满分:4)
A. 16至60
B. 18至60
C. 16至65
D. 18至65
3.以培养高级职业技能水平劳动者为主要任务的职业培训实体,由( )审批。 (满分:4)
A. 当地人民政府
B.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
C.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
D. 县、区劳动行政部门
4.我国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 )。 (满分:4)
A. 60日
B. 半年
C. 1年
D. 2年
5.关于劳动争议仲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满分:4)
A. 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强制原则
B. 劳动争议仲裁实行一次裁决原则
C. 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回避原则
D. 劳动争议仲裁实行收费原则
6.企业可按工资总额的( )计提职工福利费,列入成本。 (满分:4)
A. 10%
B. 12%
C. 14%
D. 16%
7.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保险的保险费由( )缴纳。 (满分:4)
A. 用人单位
B. 职工个人
C. 用人单位与职工个人共同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8.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过程中允许的行为包括( )。 (满分:4)
A. 招用无合法身份证件的人员
B.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C. 歧视残疾人
D. 招用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9.职业培训的对象不包括( )。 (满分:4)
A. 失业劳动者
B. 在职职工
C. 其他求职者
D. 处于学龄期的青少年
10.职业培训在教育目的上具有很强的( )。 (满分:4)
A. 针对性
B. 基础性
C. 普及性
D. 系统性
二、多选题:
1.我国实行的就业方针为( )。 (满分:4)
A. 劳动者自主就业
B. 市场调节就业
C. 政府安置就业
D. 政府促进就业
2.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有的行为包括( )。 (满分:4)
A. 提供虚假就业信息
B. 介绍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就业
C. 发布的就业信息中包含歧视性内容
D. 介绍劳动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
3.社会保险的基金一般来源于( )。 (满分:4)
A. 用人单位
B. 劳动者
C. 国家财政
D. 捐赠
4.社会保障是一种制度体系,它由( )构成。 (满分:4)
A. 社会保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救济
D. 社会优抚
5.社会保险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 (满分:4)
A. 是国家保证劳动者生存权的需要
B. 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
C.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措施
D. 是保证社会公平职能的基本措施
6.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 (满分:4)
A. 调解原则
B. 合法原则
C. 公正原则
D. 及时处理原则
7.劳动就业权的相对义务主体是( )。 (满分:4)
A. 国家
B. 企业
C. 社会
D. 事业单位
8.劳动就业权的特征包括( )。 (满分:4)
A. 权利实现要求的特殊性
B. 权利内容的特殊性
C. 权利救济手段的特殊性
D. 以上说法都对
9.职业培训在教育内容上具有( )。 (满分:4)
A. 基础性
B. 选择性
C. 系统性
D. 单一性
10.关于劳动争议仲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4)
A. 劳动争议仲裁一次裁决即为终局裁决
B. 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强制原则
C. 劳动争议仲裁收费
D. 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地域管理
三、判断题:
1.当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就业愿望的公民不能就业时,公民不能以诉讼或仲裁的方式向国家主张权利。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在校学生的勤工俭学属于劳动就业。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成人高等学校培训以培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招聘会,可以向劳动者收取费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社会保险保障的对象是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或曾经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公民劳动就业权的实现不完全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社会保险是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实施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劳动争议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职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处于学龄期的青少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