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2-16 00:19:48

第三部分 交流电机机械特性的测定

第三部分
交流电机机械特性的测定实验3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各种运行状态下的机械特性一、实验目的    了解三相线绕式异步电动机在各种运行状态下的机械特性。二、预习要点1、如何利用现有设备测定三相线绕式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2、测定各种运行状态下的机械特性应注意哪些问题。3、如何根据所测出的数据计算被试电机在各种运行状态下的机械特性。三、实验项目1、测定三相线绕式转子异步电动机在RS=0时,电动运行状态和再生发电制动状态下的机械特性。2、测定三相线绕转子异步电动机在RS=36Ω时,测定电动状态与反接制动状态下的机械特性。3、RS=36Ω,定子绕组加直流励磁电流分别为0.6IN和IN时,测定能耗制动状态下的机械特性。四、实验方法

1、实验设备
序 号型 号名             称数 量
1DD03导轨、测速发电机及转速表1件
2DJ23校正直流测功机1件
3DJ17三相线绕式异步电动机1件
4D31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1件
5D32交流电流表1件
6D33交流电压表1件

7D34-3单三相智能功率、功率因数表1件
8D41三相可调电阻器1件
9D42三相可调电阻器1件
10D44可调电阻器、电容器1件
11D51波形测试及开关板1件
9D53-3智能转矩、转速、输出功率测试表1件

2、屏上挂件排列顺序
D33、D32、D34-3、D51、D31、D53-3、D44、D42、D41

3、RS=0时的电动及再生发电制动状态下的机械特性。

T


          图3-2
三相线绕转子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的接线图    (1)按图3-2接线,图中M用编号为DJ17的三相线绕式异步电动机,额定电压:220V,Y接法。MG用编号为DJ23的校正直流测功机。S1、S2、、S3选用D51挂箱上的对应开关,并将S1合向左边1端,S2合在左边短接端(即线绕式电机转子短路),S3合在2'位置。R1选用D44的180Ω阻值加上D42上四只900Ω串联再加两只900Ω并联共4230Ω阻值,R2选用D44上1800Ω阻值,RS选用D41上三组45Ω可调电阻(每组为90Ω与90Ω并联),并用万用表调定在36Ω阻值,R3暂不接。直流电表A2、A4的量程为5A,A3量程为200mA,V2的量程为1000V,交流电表V1的量程为150V,A1量程为2.5A。转速表n置正向1800r/min量程。
(2)
确定S1合在左边1端,S2合在左边短接端,S3合在2'位置,M的定子绕组接成星形的情况下。把R1、R2阻值置最大位置,将控制屏左侧三相调压器旋钮向逆时针方向旋到底,即把输出电压调到零。 (3) 检查控制屏下方“直流电机电源”的“励磁电源”开关及“电枢电源”开关都须在断开位置。接通三相调压“电源总开关”,按下“开”按钮,旋转调压器旋钮使三相交流电压慢慢升高,观察电机转向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要求则升高到U=150V,并在以后实验中保持不变。接通“励磁电源” ,调节R2阻值,使A3表为100mA并保持不变。   (4)接通控制屏右下方的“电枢电源”开关,在开关S3的2'端测量电机MG的输出电压的极性,先使其极性与S3开关1'端的电枢电源相反。在R1阻值为最大的条件下将S3合向1'位置。   (5)调节“电枢电源”输出电压或R1阻值,使电动机从接近于堵转到接近于空载状态,其间测取电机MG的n、T、及电动机M的交流电流表A1的I1值,共取8-9组数据录于表3-6中。
表3-6
U=150V
RS=0Ω
If=
mA
n(r/min)
T
I1(A)
W1+W2
   (6)当电动机接近空载而转速不能调高时,将S3合向2' 位置,调换MG电枢极性(在开关S3
的两端换)使其与“电枢电源”同极性。调节“电枢电源”电压值使其与MG电压值接近相等,将S3合至1'端。保持M端三相交流电压U=150V,减小R1阻值直至短路位置(注:D44的180Ω阻值加上D42上四只900Ω串联再加两只900Ω并联共4230Ω阻值调至短路后应用导线短接)。升高“电枢电源”电压或增大R2阻值(减小电机MG的励磁电流)使电动机M的转速超过同步转速n0而进入回馈制动状态,在1700r/min~n0范围内测取电机MG的n、T、及电动机M的定子电流I1值和输入功率,共取3-7组数据记录于表3-7中。表3- 7
U=150V

RS=0Ω

n(r/min)
T
I1(A)
W1+W2

4、RS=36Ω时的电动及反转性状态下的机械特性   (1)开关S2合向右端36Ω端。开关S3拨向2'端,把MG电枢接到S3上的两个接线端对调,以便使MG输出极性和“电枢电源”输出极性相反。把电阻R1、R2调至最大。
   (2)保持电压U=150V不变,调节R2阻值,使A3表为100mA。调节“电枢电源”的输出电压为最小位置。在开关S3的2' 端检查MG电压极性须与1' 的“电枢电源”极性相反。可先记录此时MG的Ua、Ia值,将S3合向1'端与“电枢电源”接通。测量此时电机MG的Ua,Ia,n及A1表的I1值,减小R1阻值(先调D42上四个900Ω串联的电阻)或调高“电枢电源”输出电压使电动机M的n下降,直至n为零。把转速表置反向位置,并把R1的D42上四个900Ω串联电阻调至零值位置后应用导线短接,继续减小R1阻值或调高电枢电压使电机反向运转。直至n为-1300r/min为止,在该范围内测取电机MG的n、T、及电动机M的定子电流I1值和输入功率。共取11-12组记录于表3-8中。   (3)停机(先将S2合至2' 端,关断“电枢电源”再关断“励磁电源”,调压器调至零位,按下“关”按钮)。表3-8
U=150V
RS=36Ω
If =
mA
n(r/min)
T(N.m)
I1(A)
W1+W2
5、能耗制动状态下的机械特性(1)确认在“停机”状态下。把开关S1合向右边2 端,S2合向右端(RS仍保持36Ω不变),S3合向左边2'端, R1用D44上180Ω阻值并调至最大,R2用D42上1800Ω阻值并调至最大,R3用D42上900Ω与900Ω并联再加上900Ω与900Ω并联共900Ω阻值并调至最大。。(2)开启“励磁电源”,调节R2阻值,使A3表If=100mA,开启“电枢电源”,调节电枢电源的输出电压U=220V,再调节R3使电动机M的定子绕组流过I= 0.6IN=0.36A并保持不变。(3)在R1阻值为最大的条件下,把开关S3合向右边1'端,减小R1阻值,使电机MG起动运转后转速约为1600r/min,增大R1阻值或减小电枢电源电压(但要保持A4表的电流I不变)使电机转速下降,直至转速n约为50r/min,其间测取电机MG的T及n值,共取10-11组数据记录于表3-9中。(4)停机。[同4(3)] (5)调节R3阻值,使电机M的定子绕组流过的励磁电流I=IN=0.6A。重复上述操作步骤,测取电机MG的和T及n值,共取10-11组数据记录于表3-10中。表3-9

RS=36Ω
I=0.36A
If =
mA
n(r/min)
T(N.m)
表3-10

RS=36Ω
I=0.6A
If =
mA
n(r/min)
T(N.m)


6、绘制电机M-MG机组的空载损耗曲线T0=f(n)。(1)拆掉三相线绕式异步电动机M定子和转子绕组接线端的所有插头,R1用 D44上180Ω阻值并调至最大,R2用 D44上1800Ω阻值并调至最大。直流电流表A3的量程为200mA,A2的量程为5A,V2的量程为1000V,开关S3合向右边1'端。(2)开启“励磁电源”,调节R2阻值,使A3表If=100mA,检查R1阻值在最大位置时开启“电枢电源”,使电机MG起动运转,调高“电枢电源”输出电压(电枢电压极限是220V)及减小R1阻值,使电机转速约为1700r/min,逐次减小“电枢电源”输出电压或增大R1阻值,使电机转速下降直至n=100r/min,在其间测量电机MG的T0及n值,共取10-12组数据记录于表3-11中。 表3-11
T0(N.m)
n(r/min)
五、实验注意事项    调节串联的可调电阻时,要根据电流值的大小而相应选择调节不同电流值的电阻,防止个别电阻器过流而引起烧坏。
六、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专业班级姓名:组号:室温   ℃。

1 实验设备:(包括所用电机的名牌数据) 2 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线路) 3 实验数据的整理: 1)根据表3-11的实验数据,在用下面座标纸绘制电机M-MG机组空载时的机械特性曲线
T0=f(n)。 2)根据表3-6~3-10的实验数据,用公式T M= T + T0 整理数据,作表3-12。公式式中
TM——受试异步电动机M的输出转矩(N.m);
T ——由表3-6~3-10的实验数据

T0 ——对应某转速n时的某空载转矩(N.m)。由所测曲线T0=f(n)查出。注:上式计算的TM值为电机在U=150V时的转矩值,实际的转矩值 应折算为额定电压时的异步电动机的转矩。计算公式: 表3-12
n
T
TM
T0


n
T
TM
T0



n
T
TM
T0


n
T
TM
T0

n
T
TM
T0

3、根据表3-12的计算数据,在所给出的座标纸上绘制第一、第二、第四象限的电动状态、
制动状态、能耗制动状态下的机械特性曲线n=f( )。(用一个座标系统绘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部分 交流电机机械特性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