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15秋《中国文化概论》在线作业答案
东师15秋《中国文化概论》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妻之姊妹为()。
A. 姨
B. 嫂
C. 姑
D. 妯娌
满分:3分
2.()是由公卿及郡国守相根据考察,以向朝廷推荐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
A. 举荐
B. 察举
C. 选拔
D. 射策
满分:3分
3.考古发现,()已有宗庙。
A. 夏
B. 商
C. 周
D. 有虞氏
满分:3分
4.“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出自()。
A. 《论语》
B. 《孟子》
C. 《周礼》
D. 《尚书》
满分:3分
5.()是让智慧之光照耀心灵,让自己进入到一个完全超越了天地、超越了万物,然后能够涵纳宇宙山川的境界
A. 般若
B. 持戒
C. 精进
D. 涅槃
满分:3分
6.不同事物相配合而达到平衡,就叫做()。
A. 忠
B. 孝
C. 和
D. 仁
满分:3分
7.今文经师另造一个谈神怪、立新说的“孔子”,集合一切古来相传的和自造的经说与妖妄言辞,都说是孔子所写的书,这些书标为纬书或秘经或()。
A. 谶纬
B. 今文经
C. 古文经
D. 伪书
满分:3分
8.()主要是分布于湘、鄂、赣一带的三苗。
A. 华夏集团
B. 东夷集团
C. 北狄集团
D. 苗蛮集团
满分:3分
9.()揭示了儒家伦理“天人合一”的中庸境界和精神模式。
A. 《大学》
B. 《礼记》
C. 《中庸》
D. 《论语》
满分:3分
10.宋明理学摄取的佛教思想,主要是()佛教的心性理论。
A. 南朝
B. 北朝
C. 隋唐
D. 五代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下面说古代宇宙学说的是()。
A. 盖天说
B. 浑天说
C. 宣夜说
D. 衡天说
满分:3分
2.唐代府兵制有以下()特点:
A. “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B. 中央十二卫督率各府,军府又相对集中在关中地区。
C. 战士平时有训练,保证了战斗力。
D. 以战争为专职,经过严格考选和训练。
满分:3分
3.到了汉武帝时,始将全国()多个郡国分为()个“刺史部”。
A. 100
B. 130
C. 13
D. 15
满分:3分
4.下面和道教有关的典籍是()。
A. 《庄子》
B. 《道德经》
C. 《抱朴子》
D. 《黄帝内经》
满分:3分
5.宋代是经学的新变期。这一新变的形成,有三个原因,分别是()。
A. 今古文经学的融合
B. 随着经学研究的深入,有的学者开始发现经学中的一些问题
C. 隋唐佛教和道教的兴盛,使中唐很多儒生有了危机感
D. 宋代重用士人,因而宋儒担负家国责任的意识、文化使命感更强
满分:3分
6.内丹学说以()为三宝。
A. 血
B. 精
C. 气
D. 神
满分:3分
7.元朝把人民分为四等,分别是()。
A. 蒙古人
B. 色目人
C. 汉人
D. 南人
满分:3分
8.“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与()是礼乐文明的主旨。
A. 中庸
B. 中和
C. 和谐
D. 秩序
满分:3分
9.实行九品中正制的朝代有()。
A. 魏
B. 蜀
C. 西晋
D. 吴
满分:3分
10.()有月建的历法。
A. 夏
B. 商
C. 周
D. 有虞氏
满分:3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汉代经学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文化谱系的初步确立,也意味着知识分子和统治集团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始达成共识,它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沉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帝制的结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收继婚的主要特点是子弟在父兄死后,可以娶庶母及寡嫂为妻,实际是一夫多妻制的变相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元谋猿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石器,并学会了用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商朝的最后一位帝王是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中国传统的葬式是火葬。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隋朝结束了三百年的南北分裂,重建了统一的帝制国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宗法观念对王权政治的最大影响,是它确立了绝对君权下的“家天下”政权模式,使传统中国的社会政治出现“家国同构”的格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但在商代和西周前期,却只有春秋二时,后来历法日趋详密,便由“春秋”再分出“冬夏”,所以在先秦的有些典籍中,四时的排列顺序不是后来的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在宗法制度下,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部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黄土高原的北邻是秦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练是白色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今古文经学,一是由于传授系统的不同,形成很多流派。二是因为经典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道教除了在现实中与政治关系密切之外,在教理上也对政治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它的自然观如万物自化、因任自然、清静无为等治国理念,对汉代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北宋的仁宗政治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礼度是对礼的本义的阐述,包括礼的来源、原则、内涵等是从理论的角度、或者说是思辨的角度进行形而上的概括。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西周春秋时期,与实行严密的宗法制度的社会形态相适应,死者按宗法关系,在由国家政权指定的公共墓地中同族而葬,典籍中称之为族坟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文王之子武王遂联合众诸侯一举灭商,建立周朝,国都镐京,史称东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孔颖达率领儒生撰《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贞观十二年(638)献上,其后经过两次刊定,到高宗永徽四年(653)正式颁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经正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窑洞是西北、华北等黄土地带常见的民居住宅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涅槃清静,是说天地万物都不是以常态形式存在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中国文化概论15秋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称帝后,采用属下陈群的建议,正式制定了九品中正制。
A. 曹操
B. 曹丕
C. 司马炎
D. 刘秀
满分:3分
2.夏朝是()建立的。
A. 尧
B. 启
C. 禹
D. 女娲
满分:3分
3.()是炒熟的米、麦等谷物,类似现在的炒米、炒豆、炒玉米等。
A. 焙
B. 饼
C. 糗
D. 饵
满分:3分
4.夫之弟为小叔,夫之妹为()。
A. 小妹
B. 小姊
C. 小姑
D. 妯娌
满分:3分
5.“化”的本义是()。
A. 化学
B. 造化
C. 分化
D. 改易
满分:3分
6.()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A. 纳采
B. 问名
C. 纳吉
D. 纳征
满分:3分
7.“六部”中管户口赋税的是()。
A. 礼部
B. 吏部
C. 户部
D. 工部
满分:3分
8.()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A. 仁
B. 义
C. 礼
D. 智
满分:3分
9.儒家认为,仁和()总是联系在一起,无()则不仁。
A. 义
B. 礼
C. 知
D. 信
满分:3分
10.()是后来加试的一种方法,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创作能力。
A. 墨义
B. 帖经
C. 口试
D. 诗赋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汉代的两大史学名著,分别为()。
A. 《尚书》
B. 《史记》
C. 《汉书》
D. 《后汉书》
满分:3分
2.斩衰是最重的丧服,适用于()。
A. 子为父
B. 未嫁之女为父
C. 嗣子为所嗣之父
D. 承重孙为祖父E妻妾为夫
满分:3分
3.中国人所注重的德,其含义是非常丰富的。但归纳起来,则不外()两端。
A. 忠
B. 孝
C. 悌
D. 仁
满分:3分
4.“九族”之外,还有“三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父母、兄弟、妻子
B. 父族、母族、妻族
C. 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
D. 父、子、孙
满分:3分
5.下面和道教有关的典籍是()。
A. 《庄子》
B. 《道德经》
C. 《抱朴子》
D. 《黄帝内经》
满分:3分
6.《孟子尽心》又说:“诸侯之宝三,()。”
A. 土地
B. 人民
C. 政事
D. 帝王
满分:3分
7.秋季最主要的节日有()。
A. 七夕节
B. 中元节
C. 中秋节
D. 重阳节
满分:3分
8.长江流域文化包括()。
A. 河姆渡文化
B. 良渚文化
C. 大溪文化
D. 屈家岭文化
满分:3分
9.传统的春季节日主要包括()等。
A. 立春
B. 元宵
C. 寒食节
D. 上巳节
满分:3分
10.河西四郡是()。
A. 武威
B. 张掖
C. 酒泉
D. 敦煌
满分:3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五服制度规定兄或弟之妻死后,兄或弟都要服大功之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尊祖之义也。”出自《史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朱熹说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唐宋两代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高度发展的时期。它集历代行政法之大成,对行政法典法规的制定更为系统化、规范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献孝是外姓人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妇带着仆人捧一木茶盘,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仁爱是宗法制度的基础,在西周的社会政治秩序中,仁爱成为首要的政治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作为人格境界,“真”与“假”相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岁星即太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中国科举制度自隋发端,终止于中华民国,实施一千多年来,对中国的政治走向和社会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道教认为先天之气不用肺呼吸,后天之气则用肺呼吸。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族长的人选,一般要求年辈较高,年岁较大,且有良好的品德和威信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窑洞是西北、华北等黄土地带常见的民居住宅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相传夏禹治水时,已经能够“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开始野外作业,进行实地的地理考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商朝的最后一位帝王是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今古文经学,一是由于传授系统的不同,形成很多流派。二是因为经典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对偶婚的男女长时期的固定同居,便成为一夫一妻制。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以后的婚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广义文化是与人类、与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中元节又叫乞巧节、女儿节,其起源是伴随着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而形成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礼之用,和为贵”是孟子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颂长发》:“有蛾方将,帝立子生商。” 说的是夏王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中国文化概论15秋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庄子曾说:“吾所谓藏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在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庄子骈拇》)这里的“藏”是指()。
A. 真
B. 善
C. 美
D. 大道
满分:3分
2.(),一般是根据船只的大小在甲板上建楼数层,最高可达三层。
A. 木船
B. 楼船
C. 大福船
D. 沙船
满分:3分
3.()作《汉书》,首创《地理志》,这是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从此“地理”才成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名字。
A. 左丘明
B. 司马迁
C. 董仲舒
D. 班固
满分:3分
4.“三伏”共计二十天或()天。
A. 三十
B. 四十
C. 五十
D. 六十
满分:3分
5.程朱理学建立了以()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
A. 天道
B. 天理
C. 天性
D. 自然
满分:3分
6.古代的酒是将()或高粱煮烂后,加上曲粟(酒母)酿成的,不是烧酒。
A. 黍
B. 稻
C. 谷
D. 稷
满分:3分
7.“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出自()。
A. 《论语》
B. 《孟子》
C. 《周礼》
D. 《尚书》
满分:3分
8.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的()。
A. 老子
B. 庄子
C. 管仲
D. 李斯
满分:3分
9.宋明理学摄取的佛教思想,主要是()佛教的心性理论。
A. 南朝
B. 北朝
C. 隋唐
D. 五代
满分:3分
10.冠礼在男子()岁时举行。
A. 15
B. 18
C. 20
D. 30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在东晋、南朝还实行过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即“侨置”,包括()。
A. “侨州”
B. “侨郡”
C. “侨县”
D. “侨道”
满分:3分
2.能体现刚健有为的思想的是()。
A. “刚毅木讷近仁。”
B.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C.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满分:3分
3.二十八宿基本代表了占据了整个天球,为了形象化地说明,古人又将二十八宿与四象联系起来,分成了东南西北四宫,分别是()
A. 东方苍龙
B. 南宫朱鸟
C. 西宫白虎
D. 北宫玄武
满分:3分
4.体现“内圣”观点的有()。
A. “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B.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必诚其意;欲谢其意者,先致其知”
C.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D. “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满分:3分
5.选举族长时,起决定性作用的标准是()。
A. 年龄
B. 性别
C. 财富
D. 权势
满分:3分
6.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就出现过()等原始的宗教形式
A. 自然神崇拜
B. 动物崇拜
C. 鬼魂崇拜
D. 祖先崇拜
满分:3分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春生
B. 夏长
C. 秋收
D. 冬藏
满分:3分
8.魏晋是经学的转型期。这一转型期的标志有两个,分别是()。
A. 今古文经学的融合
B. 经学玄理化
C. 《十三经》定型
D. 在疑经中改经
满分:3分
9.传统的春季节日主要包括()等。
A. 立春
B. 元宵
C. 寒食节
D. 上巳节
满分:3分
10.古代上衣也有()之分。
A. 单
B. 夹
C. 正
D. 裳
满分:3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涅槃清静,是说天地万物都不是以常态形式存在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袍与襺的区别在于絮在衣服里子与面子之间的东西不同,絮新丝绵的叫茧,絮乱麻和旧丝绵的叫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超乘,超即跳,为了表示对车所路过处主人的敬意,车上站在左右两侧的人在车行进时跳下,随后又跳上去。这需要高超的技术和勇气,因此又是示勇的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北京人”亦称“中国猿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小乘佛教讲求通过自身的修炼来使个人成佛,让自己达到智慧和觉悟的境界。大乘佛教把一切现象都看成虚幻的空的、非真实的存在,而人必须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礼之用,和为贵”是孟子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最早的酒都是果酒,而且其主要用途也是饮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西周春秋时期,与实行严密的宗法制度的社会形态相适应,死者按宗法关系,在由国家政权指定的公共墓地中同族而葬,典籍中称之为族坟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兼理监察事务,御史大夫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夏的祖先是周公。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古籍中“婚”常写作“昏”,即黄昏之义。故“婚姻”之本义,即男女于黄昏之时相亲相爱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南北朝时期,三教合一的倾向越来越明显,道教吸收了儒家的心性之说和佛教的内观之法,内丹学说日趋完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古代说“草屦”,是草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宗子需要选举得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所谓佩芳,即在身上佩带各种香花、香草或香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道教的“性命双修”理论,正是以仙合道思想的体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战国时期的所谓“士”,主要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才能的人,与西周的“士”主要指武士含义有所不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饲养也不及羊、猪迅速,所以比较珍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宋明理学将隋唐佛教的心性理论融入自己的义理之学中,表明这种义理学的实质是儒学化的佛性理论,因而带着明显的宗教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金榜按殿试成绩将进士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头名状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