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15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在线作业答案
东师15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
C. 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大众同极少数敌对分子、反社会主义分子之间的矛盾
满分:4分
2.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
A. 人口因素
B. 地理环境
C. 社会基本矛盾
D. 科学技术
满分:4分
3.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A. 什么是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怎样解决?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
D.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怎样建设?
满分:4分
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 人民当家作主
C. 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D. 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满分:4分
5.关于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些量不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B. 量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C. 量是事物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D. 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满分:4分
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哲学
B. 国家政权
C. 政党
D. 政治法律思想
满分:4分
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D.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满分:4分
8.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贡献在于
A. 提出实事求是
B. 强调解放思想
C. 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D. 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满分:4分
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
A. 政治路线
B. 思想路线
C. 组织路线
D. 工作作风
满分:4分
10.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
A. 决定作用
B. 主导作用
C. 基础作用
D. 稳定作用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D. 真理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E.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汇
满分:3分
2.改革开放以来,答案提出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个政策
A. 以承认差别为前提
B. 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条件
C.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D. 会导致两级分化
E. 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
满分:3分
3.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传书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 邓小平南巡讲话
E.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
满分:3分
4.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
A. 经济建设
B. 精神文明建设
C. 改革开放
D. 四项基本原则
E.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
满分:3分
5.国家资本主义的低级形式
A. 加工订货
B. 统购包销
C. 经销代销
D. 全部国营
E. 公私合营
满分:3分
6.“一国两制”中“两制”的关系是
A. 长期共存,不分主次
B. 和平共处
C. 互相支援
D. 共同发展
E. 地位和作用不同
满分:3分
7.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条件的自然科学成 果有
A. 相对论
B. 细胞学说
C. 能量守恒和转化的原理
D. 生物进化论
E. 量子力学
满分:3分
8.“工农武装割据 ”的基本内容有:
A. 武装斗争
B. 土地革命
C. 根据地建设
D.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E. 群众斗争的发动
满分:3分
9.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有
A. 超阶级性
B. 阶级性
C. 实用性
D. 实践性
E. 科学性
满分:3分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 相互联结的关系
E. 相互转化的关系
满分:3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1941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解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2.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3.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4.时间 、空间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5.“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7.质变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性质的显著的变化 ,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8.党的基本路线或总路线是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9.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10.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5秋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 从建国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D. 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小康社会
满分:4分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的绝对性
B. 客观实在性
C. 可知性
D. 矛盾性
满分:4分
3.全行业公私合营前的赎买形式是 :
A. 利润分配
B. 按劳分配
C. 定息
D. 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
满分:4分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
A.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B. 客观事物的本性和人的特点决定的
C. 自然的本性和社会的特点决定的
D. 社会的本性和真理的特点决定的
满分:4分
5.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
A. 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折中主义观点
D. 辩证法观点
满分:4分
6.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解释是在
A. 《反对本本主义》
B. 《新民主主义论》
C. 《〈共产党人〉发刊词》
D. 《改造我们的学习》
满分:4分
7.衡量一种制度是否优越,从根本上说,是其能否【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C. 达到共同富裕
D. 实现社会公正
满分:4分
8.下列属于规律客观性表现的有
A. 规律既可以创造,也可以消灭
B. 人们只能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
C. 人的意志可以改变某些规律
D. 人们认识到了规律,规律就会存在
满分:4分
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是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实践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普遍联系的观点
满分:4分
10.1956年8月毛泽东还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阐明了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应坚持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 “向科学进军”
C.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有关社会主义民主论述正确的是
A.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 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C.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D. 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E.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满分:3分
2.下列属于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是
A. 公有制占主体
B.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共同富裕
D. 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
E. “三个有利于”标准
满分:3分
3.意识是
A. 人脑的机能
B. 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 主观想象
D. 有客观内容的
E.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满分:3分
4.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发展是硬道理
C. 什么是社会主义
D.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E. 实现共同富裕
满分:3分
5.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过渡形式有 :
A. 互助组
B. 初级社
C. 高级社
D. 人民公社
E. 农业生产责任制
满分:3分
6.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有: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 自己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E. 主要依靠本国党和人民自己的力量去争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满分:3分
7.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 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B. 认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C.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万物起
D.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E. 经验是认识真理性的最终判断标准
满分:3分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过渡形式有
A. 互助组
B. 初级社
C. 高级社
D. 人民公社
E. 农业生产责任制
满分:3分
9.意 识是
A. 人脑的机能
B. 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 主观想象
D. 有客观内容的
E.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满分:3分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D. 真理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E.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汇
满分:3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3.规律就是内在的和外在的联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4.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丰富多彩的现象,具有共同的本原和统一的基础,这就是物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6.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7.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 ,对民族资本则实行利用、限制 、改造的政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8.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9.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10.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5秋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对我国的主要矛盾做出正确分析是在
A. 《论十大关系》
B. 八大政治报告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满分:4分
2.事物的质是指
A. 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 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 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满分:4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A.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B. 实现工业化
C. 实现经济的现代化
D. 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满分:4分
4.时间、空间是
A. 物质的唯一特性
B. 物质的本质属性
C.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D. 人类认识世界的先验形式
满分:4分
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
B. 状态和形式
C. 基本方向和道路
D. 客观性和条件性
满分:4分
6.关于质和量关系论述正 确的是
A. 质和量没有关系
B. 质就是量,量就是质
C.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D. 量是认识质的起点
满分:4分
7.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满分:4分
8.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
A. 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间联系的根本内容
C. 事物发展的状态
D.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满分:4分
9.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 志是
A. 工具的生产和使用
B. 文字的产生
C.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
满分:4分
10.毛泽东在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是在
A. 《论十大关系》
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D.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下列属于辩证主义时空观的有
A.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B. 时间、空间还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C.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D.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E.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满分:3分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 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
B. 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C.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求
D.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E.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满分:3分
3.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
A.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B. 具有超阶级性的特征
C. 本质是实用主义哲学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E.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满分:3分
4.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思想之所以是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根据,是因为这个思想指明了
A. 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 统一战线的广泛性
C. 统一战线的长期性
D. 统一战线的复杂性
E. 统一战线的目标性
满分:3分
5.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
A. 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已占据统治地位
B.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并且日趋激烈
C.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E. 资本主义走向垄断
满分:3分
6.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之所以不可能有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 ,这是因为:
A. 帝国主义不容许
B. 社会主义不容许
C.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D. 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不容许
E.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满分:3分
7.关于实践的观点正确 的是
A. 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E.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满分:3分
8.有关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论述正确的是:
A. 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B. 它以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
C.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D. 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E.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唯一的目的就是改变生产关系
满分:3分
9.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 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
A. 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
B. 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的观点
E. 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
满分:3分
10.我国全面改革的理论基石是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D.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
E.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满分:3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核心是和平与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3.相对静止是是理解运动、度量运动的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4.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5.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 ,对民族资本则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6.人的价值是在人们生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8.毫无疑 问,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9.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10.时间、空间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大胖子 发表于 2016-3-1 21:30
有没有答案
东师的在线作业都是随机的
只能辅导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