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5春《人力资源统计学》在线作业答案
北语15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动态相对数等于报告期数值除以( )。
A. 基期
B. 上一期
C. 下一期
满分:4分
2.人力资源统计数据按其性质可分为( )。
A. 一次统计数据
B. 二次统计数据
C. 三次统计数据
D. 一次统计数据、二次统计数据和三次统计数据
满分:4分
3.对总体资料的处理方法不包括( )。
A. 总体单位的简单排列
B. 将所有总体单位的资料加以合计
C. 对总体进行各种分组
D. 对总体进行抽样
满分:4分
4.平均差系数就是将简单平均差及加权平均差分别除以相应的( )。
A. 算术平均数
B. 加权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满分:4分
5.标准差是数列中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的( )。
A. 开平方
B. 平方
C. 立方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前提
B.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空间比较的基础
C.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D.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数量上的估计推断
满分:4分
2.人力资源相对指标在统计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作用体现在( )。
A. 人力资源相对指标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具有可比性
B. 人力资源相对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深化
C. 人力资源相对指标是宏观调控与微观考核的重要工具
满分:4分
3.人力资源基本状况统计应该包括( )方面的统计指标
A. 反映人力资源总量的统计指标
B. 人力资源构成方面的统计指标
C. 反映人力资源变动的统计指标
D. 人力资源的利用统计指标
满分:4分
4.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包括( )。
A. 登统方法不同
B. 可加性不同
C. 与时间间隔的关系不同
D. 可减性不同
满分:4分
5.人力资源统计学的方法包括( )。
A. 总体观察法
B. 综合指标法
C. 统计分组法
D. 图表法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标准差系数就是将简单标准差及加权标准差分别除以相应的算术平均数,用以反映变量值离差的相对水平,其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加权平均差适用于已分组的资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总体观察法是人力资源统计资料收集即调查阶段的基本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人力资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既是人力资源统计工作过程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又是人力资源统计研究的基本内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结构相对数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将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而得的比重或比率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综合指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统计数据的汇总组织形式可分为逐级汇总和统一汇总两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人力资源统计数据按其性质可分为一次统计数据、二次统计数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人力资源的劳动效率是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只包括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指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各个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1。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简单平均差适用于未分组的资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1.平均差是数列中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之间绝对离差的平均数,反映数列中相互差异的标志值的平均离散水平或差异程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2.工作时间的利用指标是指出勤率指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3.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加权平均数的倒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4.标准差是数列中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的开平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5.中位数是将总体各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15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按时间顺序将不同时期的某种指数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是( )。
A. 质量指标指数
B. 环比指数
C. 数量指标指数
D. 定基指数
满分:4分
2.四分法是按活动的属性将生活时间分为工作及路途往返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 )。
A. 休闲时间
B. 学习时间
C. 三次活动时间
满分:4分
3.增长量是用来说明某种人力资源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绝对量,它是报告期水平与下列哪项之差。( )。
A. 基期水平
B. 上期水平
C. 前期水平
满分:4分
4.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不包括( )。
A. 时期数列中各指标的时期长短应当前后一致
B. 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所说明的总体范围应前后一致
C. 动态时间数列计算口径和方法要一致
D. 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所说明的总体范围应前后不一致
满分:4分
5.计算时期指标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一般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数法
B. 加权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时间统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A. 为企业制度合理定岗定员提供依据
B. 为企业制订生产作业计划提供资料
C. 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D. 为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提供依据
满分:4分
2.对于员工流失的趋势发展,可以结合( )等多种统计预测方法进行分析。
A. 移动平均法
B. 线性回归法
C. 多项式回归法
D. 指数回归法
满分:4分
3.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对时间的分类主要集中在以下( )形式。
A. 二分法
B. 三分法
C. 四分法
D. 五分法
满分:4分
4.下列哪些人员应统计为在岗职工( )。
A. 招用的劳动关系保留在各类人才服务中心及职业介绍所的人员
B. 招用的自存档案的各类人员或虽没转档案但与原单位已没任何关系的人员
C. 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制外自行招用的失业人员
D. 街道招聘的事业编制的居委会干部
E. 再就业中心、职业介绍所等机构派遣或输出劳务,由再就业中心、职业介绍机构统计为在岗职工并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
满分:4分
5.从大的分类看,时间结构指标有( )。
A. 工作时间占用率
B. 个人必需生活时间占用率
C. 家务劳动时间占用率
D. 闲暇时间占用率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根据研究目的和活动的内容不同,对时间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是一段时期内每个劳动者每天实际进行生产作业活动小时数的合计,包括全日作业活动时间和非全日作业活动时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综合统计报表只用于搜集全面的基本情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时间数列是将某种人力资源的指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又称动态数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人力资源实际利用率是就业人数同人力资源总数的对比,以表明人力资源实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工作日利用率反映实际劳动日长度占标准劳动日长度的比重,说明标准劳动日长度实际被利用的程度,非全日缺勤、非全日非生产和非全日停工的出现都会影响工作日的实际利用情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年报称为进度报表,主要用来反映生产、工作的进展情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发展水平一般指总量指标,不包括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综合统计报表是由基层企、事业单位填报的报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统计报表制度是一种自下而上布置,自上而下通过填制统计报表搜集数据的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1.发展速度是人力资源在一段时期变动程度的相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两个时期水平之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2.统计报表是一种以单项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3.员工流失时间分析是分析流失率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以掌握员工流失时间的规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4.企业日历工日是表示劳动者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它是计算期内的日历天数中每天企业实有劳动者人数的累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5.时间结构指标是各类生活时间在总时间中的比重。从大的分类看,有4个指标,即工作时间占用率、个人必需生活时间占用率、家务劳动时间占用率、闲暇时间占用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15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劳动生产率指数是指报告期劳动生产率除以( )。
A. 基期劳动生产率
B. 上期劳动生产率
C. 下期劳动生产率
满分:4分
2.下列哪个指数专门用于综合反映各组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体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 )。
A. 平均工资可变构成指数
B. 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
C. 平均工资结构影响指数
满分:4分
3.按生产工作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将某种作业完成工作量与下列哪项相比,用以反映劳动者平均每人每天工作量。( )。
A. 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日数
B. 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时数
C. 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日数
D. 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时数
满分:4分
4.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等于( )与劳动生产率的结构影响指数的连乘积。
A. 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
B. 劳动生产率指数
C. 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
满分:4分
5.工资总额从结构构成上看,可分为基本工资和下列哪项。( )。
A. 辅助工资
B. 津贴
C. 公积金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可以分别从( )进行测算。
A. 实物量指标
B. 价值量指标
C. 生产工作量指标
满分:4分
2.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可以分别从哪些指标进行测算( )。
A. 实物量指标
B. 价值量指标
C. 生产工作量指标
D. 相对指标
满分:4分
3.人力资源个体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包括( )。
A. 信息库法
B. 工作绩效评价法
C. 工作态度测定法
D. 潜力评价法
满分:4分
4.全社会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也需要从以下( )方面分别测算。
A. 按社会产品总价值指标表示的劳动生产率
B. 按社会产品增加值指标表示的劳动生产率
C. 按社会产品净值指标表示的劳动生产率
满分:4分
5.人力资源个体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可以归结为( )。
A. 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
B. 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
C. 随机报偿评价法
D. 调整后的随机报偿评价法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特殊信息库法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库归集和汇总企业或组织人力资源特殊信息的方法。可以通过编制各种一览表的方法,汇总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需要的专门信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劳动生产率的固定构成指数是反映各组成单位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变动对劳动生产率总水平的变动影响程度的指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非购入商誉法”是以每年实际的超额利润作为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基础,较为客观,在技术上能使其结果具备可核实的属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人力资源价值统计反映的是包括补偿价值(或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在内的人力资源的完全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根据人力资源价值(或使用价值)计量的范畴不同,可将其分为广义的人力资源价值与狭义的人力资源价值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分析职工的工资外收入最常见的方法是分析工资外收入占职工总收入的比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劳动生产率的可变构成指数是用以说明劳动生产率总平均变动程度的指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及人力资源劳动效益是衡量微观企业人力资源劳动效率高低的重要统计指标,是企业决策者以及政府的监督部门必不可少的重要信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工作绩效等级评价法就是通过给企业或组织职工的各方面情况采用打分方式进行等级评价来衡量和评估职工工作绩效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劳动生产率的结构影响指数是反映各组成单位人员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影响程度的指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1.人力资源群体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通常采用非购入商誉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2.经济价值法与非购入商誉法相比具有优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3.人力资源劳动效益正指标说明单位活劳动消耗量所创造的实际收益,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劳动生产率越低,反之亦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4.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一般包括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5.人力资源群体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只采用非购入商誉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15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有( )种。
A. 一
B. 二
C. 三
满分:4分
2.退休金系数是指退休人员人均退休金除以( )。
A. 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人数
B. 企业全部退休人员人数
C. 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与全部退休人员的和
满分:4分
3.人均实际工资的增减幅度一般是通过计算( )来反映的。
A. 人均实际工资指数
B. 报告期人均货币工资
C. 报告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满分:4分
4.人工成本总额增长率指标是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除以( )。
A. 期初人工成本总额
B. 基期期人工成本总额
C. 前期人工成本总额
满分:4分
5.下列哪种方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工成本进行比较,它又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 )。
A. 结构分析法
B. 因素分析法
C. 时间数列分析法
D. 对比分析法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如实准确地统计人力资源报酬和收入,对微观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的有()。
A. 对正确处理劳动者利益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关系有重要作用
B. 研究“按劳分配”原则在企业内具体实现的重要手段
C. 检查和分析企业工资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D. 研究企业内部工资关系与其他企业工资关系的重要依据
满分:4分
2.劳动争议统计的任务大致分为( )。
A. 研究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构成情况
B. 研究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的规模、结构状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C. 研究劳动争议仲裁的处理情况及变动情况。
满分:4分
3.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按不同类型可分为。( )。
A. 对比分析法
B. 结构分析法
C. 因素分析法
D. 时间数列分析法
满分:4分
4.反映一定时期内退休人员的总量和规模时,可用以下指标( )。
A. 期末退休人数
B. 本期新退休人数
C. 本期退休人员平均数
D. 退休率
E. 退休养老保险覆盖率
满分:4分
5.根据有关文件规定,我国的企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企业(或雇主)支付给所有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 )和其他人工成本等七大项。
A. 福利费
B. 住房费
C. 教育费
D. 劳动保护费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的累计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劳动关系统计的任务是及时反映人力资源关系的发展变化情况,研究劳动者对各种活动的参与情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动态指数是指在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单位,不同地区间同一事物数量进行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或同一单位,同一地区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进行对比所形成的指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平均人工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平均花费在每个职工身上的人工成本,它反映出一定时期职工收入水平的高低程度以及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有多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从广义来说,统计指数则是用来综合反映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复杂总体数量时间变动和空间对比状况的一种特种相对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劳动争议人数是指每件争议案件所涉及的争议双方的人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结构分析法是通过总体内各组的总量与总体总量之比来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用以说明总体构成的相对数,称为结构相对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统计指数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时间变动状况和空间对比关系的分析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统计指数只能综合反映复杂社会经济总体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以货币来表现的工资叫做实际工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1.计算人工成本,必须以企业名义支付费用为准;以个人名义支付的,不能计算在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2.统计指数法中的统计指数概念,是指广义指数而言,不是指狭义指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3.劳动争议仲裁率反映了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度。其中的报告期劳动争议件数,指的是将报告期内发生的每一件劳动争议汇总起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4.我国的企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企业(或雇主)支付给所有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福利费、住房费、教育费、劳动保护费和其他人工成本等七大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5.教育经费是指企业(或雇主)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不包括企业自办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等培训场所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费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