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15春《幼儿园教育评价》在线作业答案
东师15春《幼儿园教育评价》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
1.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评价可靠性的影响是( )。 (满分:2.5)
A. 意识倾向性
B. 情意心理
C. 认识倾向
D. 个性心理特征
2.美国建立起较完善的评价机构是在( )。 (满分:2.5)
A. 1995年
B. 1985年
C. 1975年
D. 1965年
3.根据一定目的和教育活动及评价活动的一般规律,对评价的内容、范围、方法、手段、程序和组织领导等加以规范,并作出规定的基本文件是( )。 (满分:2.5)
A. 教育评价目的
B. 教育评价方案
C. 处理评价结果
D. 评价结果反馈
4.认为自评是基础,外部评价走过场,因而企图以自我评价基点来抬高外部评价基点是( )。 (满分:2.5)
A. 过低自我评价
B. 过高自我评价
C. 模糊自我评价
D. 清晰自我评价
5.评价完成教育活动所需的基础条件的指标是( )。 (满分:2.5)
A. 目标指标
B. 过程指标
C. 条件指标
D. 结论指标
6.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工作效果指标所确定的评定标准是( )。 (满分:2.5)
A. 目标标准
B. 过程标准
C. 条件标准
D. 结论标准
7.规定了五分制评分标准的是( )。 (满分:2.5)
A. 斯通
B. 费舍尔
C. 冯特
D. 泰勒
8.评价者在评价中坚持反映自己“大我”价值观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 )。 (满分:2.5)
A. 类群效应
B. 遵从心理
C. 逆反心理
D. 模式效应
9.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 )。 (满分:2.5)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绝对评价
10.对照评价指标体系中人的素质或工作条件等所确定的评定标准是( )。 (满分:2.5)
A. 目标标准
B. 过程标准
C. 条件标准
D. 结论标准
二、多选题:
1.教育指标体系从内容上分类为( )。 (满分:2.5)
A. 目标指标
B. 过程指标
C. 条件指标
D. 结论指标
2.确定权重的原则包括( )。 (满分:2.5)
A. 导向性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可测性原则
D. 目的性原则
三、判断题:
1.美国教授泰勒于 1934 年开始的历时八年的课程与评价研究,就是教育评价史上著名的“八年研究( PEA )”。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逻辑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3.所有权数的集合称为权集。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4.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因团体或个人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所引起的行为、观点变化酌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5.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在生活中处理自己与现实关系的心理现象有两种,一为适应;一为防卫( 或自卫 ) 。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6.定量评价是收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作出定量结论的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7.目标指标是反映评价对象水平与质量本质特征的指标。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8.学前教育评价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功能表现越来越明显。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9.任何一个指标都不反映全部的目标,只反映目标的一个方面。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0.反复用分发专家咨询表的形式,将专家的意见集中、返回、再集中,最后取得确定权系数较为一致意见的方法是特尔斐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1.访谈法就是评价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对被评者某方面进行观看、考察、分析,从而获得事实材料的一种方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2.遵从心理是指评价者与被评价考的类群关系影响评价客观性的一种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3.成见效应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4.类群效应是指评价者在评价中坚持反映自己“大我”价值观的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5.预评价就是被评对象的自我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6.为了保证学前教育评价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要复杂。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7.逻辑分析的方法是用逻辑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处理教育评价信息。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8.情意心理是指评价者的不同的情趣、爱好、动机、理想、需要、价值观等。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9.对幼儿园领导班子的评价就常常要涉及班子的凝聚力、管理的科学性等问题,而这些方面一般要从质的角度去考察和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0.条件指标是评价完成教育活动所需的基础条件的指标。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1.根据观察情景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2.对照评价指标体系中人的素质或工作条件等所确定的评定标准是条件标准。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3.启发式反馈可以转移过分关心分数的注意力。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4.认识倾向,是指评价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知觉模式、思维定势、形而上学或辩证思维对评价可靠性的影响。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5.情景观察分析指对评价指标中关注的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6.新奇感、捷径取巧、急噪畏难等属于实施过程心理。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7.指标的可比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能够反映被评价对象共同的属性,能够反映出被评价对象属性中共同的东西。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8.焦虑、疑惧、应付心理等属于受评过程心理。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幼儿园教育评价》15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 )。 (满分:2.5)
A. 理想效应
B. 先后效应
C. “趋中”趋势
D. 成见效应
2.目标一个方面的规定性,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目标的是( )。 (满分:2.5)
A. 指标体系
B. 评定标准
C. 指标
D. 目的
3.收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作出定量结论的评价是( )。 (满分:2.5)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定量评价
D. 定性评价
4.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的是( )。 (满分:2.5)
A. 类群效应
B. 遵从心理
C. 逆反心理
D. 本位心理
5.评价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知觉模式、思维定势、形而上学或辩证思维对评价可靠性的影响是( )。 (满分:2.5)
A. 意识倾向性
B. 情意心理
C. 认识倾向
D. 个性心理特征
6.为避免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正面矛盾冲突,于是采用概括化的定性描述,运用含含糊糊的词语给出判断是指( )。 (满分:2.5)
A. 过低自我评价
B. 过高自我评价
C. 模糊自我评价
D. 清晰自我评价
7.对评价对象设想完美的先期印象影响实际评价过低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 )。 (满分:2.5)
A. 理想效应
B. 先后效应
C. “趋中”趋势
D. 成见效应
8.针对某一评价目标而设计的质与量的规定体系,反映全部目标的、系统化的、密切联系的一群指标是( )。 (满分:2.5)
A. 指标体系
B. 评定标准
C. 指标
D. 目的
9.反映评价对象水平与质量本质特征的指标是( )。 (满分:2.5)
A. 目标指标
B. 过程指标
C. 条件指标
D. 结论指标
10.通过直接与访谈对象进行交谈来获得有关信息的一种收集资料方法是( )。 (满分:2.5)
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分析法
D. 问卷法
二、多选题:
1.广义的学前教育评价包括( )。 (满分:2.5)
A. 学前教育目标评价
B. 学前教育课程评价
C. 学前教育内容评价
D. 学前教育方法评价
2.教育评价评定标准的构成包括( )。 (满分:2.5)
A. 目标标准
B. 过程标准
C. 条件标准
D. 结论标准
三、判断题:
1.指标就是目标一个方面的规定性,它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目标。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定性评价是收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作出定量结论的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3.访谈法就是评价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对被评者某方面进行观看、考察、分析,从而获得事实材料的一种方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4.定量评价是收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作出定量结论的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5.晕轮效应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6.在学前教育评价中,一方面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发挥评价者的主观能动性。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7.对照评价指标体系中人的素质或工作条件等所确定的评定标准过程标准。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8.类群效应是指评价者与被评价考的类群关系影响评价客观性的一种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9.1985年国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基础教育由国家负责,集体管理。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0.通过直接与访谈对象进行交谈来获得有关信息的一种收集资料方法是访谈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1.观察记录要求真实、客观、具体,力求作出客观判断。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2.逻辑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3.开放型问卷只允许被调查者从已提供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它所提供的答案分为是否式、量表式和排列式。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4.本位心理是指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5.行为详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间隔的限制,只要事件一出现便可随之连续记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6.为避免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正面矛盾冲突,于是采用概括化的定性描述,运用含含糊糊的词语给出判断是过低自我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7.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8.讨论式反馈方式可以转移过分关心分数的注意力。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9.学前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0.被评价者得到不好的评价时、就出现精神紧张、情绪不稳,不安程度加剧的倾向。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1.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教育评价的准备更加合理充分 。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2.实施过程心理,是指实施实际评价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3.心理定势,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4.封闭型问卷只允许被调查者从已提供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它所提供的答案分为是否式、量表式和排列式。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5.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遵从心理、逆反心理等属于设计过程心理。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6.近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比较鲜明、深刻,持续时间较长.经久不忘、不易改变的心理效应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7.概括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数是标准差。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8.教育测量是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以评价主体的需要和目标位标准来评判某些属性或现象的价值。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幼儿园教育评价》15春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
1.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评价可靠性的影响是( )。 (满分:2.5)
A. 意识倾向性
B. 情意心理
C. 认识倾向
D. 个性心理特征
2.个体因团体或个人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所引起的行为、观点变化酌一种心理现象是指( )。 (满分:2.5)
A. 类群效应
B. 遵从心理
C. 逆反心理
D. 本位心理
3.一个人为了掩饰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明显不合理的行为或不能达到个人追求目标时,往往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环境中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的心理为( )。 (满分:2.5)
A. 敏感心理
B. 文饰心理
C. 再评价心理
D. 依赖心理
4.针对某一评价目标而设计的质与量的规定体系,反映全部目标的、系统化的、密切联系的一群指标是( )。 (满分:2.5)
A. 指标体系
B. 评定标准
C. 指标
D. 目的
5.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 )。 (满分:2.5)
A. 理想效应
B. 先后效应
C. “趋中”趋势
D. 成见效应
6.被动、文怖、嫉妒、自我辩解等属于( )。 (满分:2.5)
A. 准备心理和自评心理
B. 受评过程心理
C. 结果反馈心理
D. 评价过程心理
7.通过评价内容与标准的制定,评价过程的侧重、评价结果的肯定或否定,推动学前教育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满足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体现了学前教育评价的( )。 (满分:2.5)
A. 方向性原则
B. 可行性原则
C. 全面性原则
D. 推广性原则
8.在调查获取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统计筛选指标的方法是( )。 (满分:2.5)
A. 经验法
B. 调查统计法
C. 分析法
D. 田野研究法
9.对照评价指标体系中工作过程指标所确定的工作质量评定标准是( )。 (满分:2.5)
A. 目标标准
B. 过程标准
C. 条件标准
D. 结论标准
10.美国建立起较完善的评价机构是在( )。 (满分:2.5)
A. 1995年
B. 1985年
C. 1975年
D. 1965年
二、多选题:
1.教育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 )。 (满分:2.5)
A. 先进性
B. 方向性
C. 可行性
D. 激发协作精神
2.确定权重的原则包括( )。 (满分:2.5)
A. 导向性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可测性原则
D. 目的性原则
三、判断题:
1.1890 年冯特第一次使用了“智力测验”这个术语。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概括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数是平均数。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3.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个因素,用来表示每个因素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字是权数。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4.学前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5.1879 年冯特在德莱比锡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进一步揭示人的心理本质,设计了种种周密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案的测量方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6.概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数是平均数。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7.评价报告是在教育评价工作完成之后,为便于反馈评价信息和结论,而对评价过程,结论进行全面叙述和提出相关建议的报告。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8.特尔斐法是对已拟出的指标体系征询专家意见,给出权集,经统计后取平均值,以确定权重的方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9.1890 年卡特尔第一次使用了“智力测验”这个术语。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0.强度是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程度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优劣程度。如:等级评定中,什么程度算优、什么程度算良好、什么程度算合格等。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1.个体差异内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将该类对象逐一与基准相比较,判断其是否达到基准所具备的特征及其程度;或用某种方法把所有评价对象排成先后顺序,判断每个对象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2.晕轮效应是指由近因形成的新印象所产生的效果。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3.自我评价心理现象是在准备接受评价的阶段发生的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评价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知觉模式、思维定势、形而上学或辩证思维对评价可靠性的影响。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5.近因效应取代首因效应的条件,是要插入其他活动使首因效应中断,其间须有一段足够的间歇时间。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6.理想效应是指对评价对象设想完美的先期印象影响实际评价过低的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7.教育价值中主客体关系表现是单一的。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8.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9.强度是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程度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优劣程度。例如各科成绩及格有多少人次、及格率多少,班集体才算达标;儿童基本动作发展评价,能跳多远算合格等等。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0.专家会议法是对已拟出的指标体系征询专家意见,给出权集,经统计后取平均值,以确定权重的方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1.定性是定量的出发点和结果。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2.1950年古里克生发展了经典测量理论,使其系统化。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3.统计表包括标题(概括)、主栏(说明所要呈现的对象)、宾栏(说明呈现对象的有关指数、类别等)。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4.晕轮效应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5.一种频数资料整理时常用的结构统计量数是比例。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6.唯恐自评高于外部评价,以影响“人格形象”,于是以较低水平评价自己是模糊自我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7.定量是定性的出发点和结果。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8.情景观察分析指对评价指标中关注的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