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15春《中国文化概论》在线作业答案
东师15春《中国文化概论》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
1.( ),一般是根据船只的大小在甲板上建楼数层,最高可达三层。 (满分:3)
A. 木船
B. 楼船
C. 大福船
D. 沙船
2.唐朝建立后,唐太宗于贞观元年,又将全国划分为( )道。 (满分:3)
A. 10
B. 12
C. 15
D. 36
3.为了追远报本,加强宗族内部的凝聚力,除修宗谱外,历代还建( )。 (满分:3)
A. 寺
B. 庙
C. 墓穴
D. 宗祠
4.( )是用稍细的熟麻布做成的丧服。 (满分:3)
A. 斩衰
B. 齐衰
C. 大功
D. 小功
5.“六部”中管户口赋税的是( )。 (满分:3)
A. 礼部
B. 吏部
C. 户部
D. 工部
6.( )提出了“制图六体”的说法,即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六要素。 (满分:3)
A. 司马迁
B. 班固
C. 裴秀
D. 顾炎武
7.“三伏”共计二十天或( )天。 (满分:3)
A. 三十
B. 四十
C. 五十
D. 六十
8.冠礼在男子( )岁时举行。 (满分:3)
A. 15
B. 18
C. 20
D. 30
9.( )是由公卿及郡国守相根据考察,以向朝廷推荐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 (满分:3)
A. 举荐
B. 察举
C. 选拔
D. 射策
10.丝绸之路的打通,在( )。 (满分:3)
A. 秦
B. 汉
C. 周
D. 魏晋
二、多选题:
1.下面与道教有关的人物,有著作流传下来的是( )。 (满分:3)
A. 葛洪
B. 张鲁
C. 魏伯阳
D. 甘忠
2.汉承秦制,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一次在地方,一次在边疆或京师,分别是( )。 (满分:3)
A. 正卒
B. 戍卒
C. 常兵
D. 募兵
3.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人与( )之间的关系。 (满分:3)
A. 仁
B. 人
C. 自然
D. 社会
4.能体现尚中贵和思想的是( )。 (满分:3)
A.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D. 道术将为天下裂
5.“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所作为也。”这段话是( )在( )的名言。 (满分:3)
A. 司马迁
B. 《史记》
C. 朱熹
D. 《四书》
6.古代的地方官制有( )。 (满分:3)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督抚制
7.与中国文化发祥有关的河流有( )。 (满分:3)
A. 黄河
B. 长江
C. 汉水
D. 淮河
8.下面和道教有关的典籍是( )。 (满分:3)
A. 《庄子》
B. 《道德经》
C. 《抱朴子》
D. 《黄帝内经》
9.及至明朝,轿子又有( )之分。 (满分:3)
A. 显轿
B. 暖轿
C. 婚轿
D. 担子
10.庄子提出了( )。 (满分:3)
A. 心斋
B. 坐忘
C. 天人感应
D. 人定胜天
三、判断题:
1.汉代经学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文化谱系的初步确立,也意味着知识分子和统治集团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始达成共识,它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沉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帝制的结束。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传说的“九州”、“十二州”也只是先秦学者们对当时领土的一种地理区域的划分,并非是某个朝代曾实行过的行政区划。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子张书诸绅。”“绅”指的是大带结住后余下下垂的部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商代的法律总称为《九章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超乘,超即跳,为了表示对车所路过处主人的敬意,车上站在左右两侧的人在车行进时跳下,随后又跳上去。这需要高超的技术和勇气,因此又是示勇的方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几乎所有的文化形态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学者,一贯反对以神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立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练是白色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现行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始见于《四时月令》。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唐宋两代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高度发展的时期。它集历代行政法之大成,对行政法典法规的制定更为系统化、规范化。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寒衣节是由节气演变而来的节日。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宗祠还是施行族规和家法的地方。许多地方的宗祠内也附有“家学”,专门负责对本族子弟的教育。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镜子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如破碎或丢失,便是祸祟将至之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醮为祭仪,分为清事清醮、浊事幽醮。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礼之用,和为贵”是孟子的观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所谓佩芳,即在身上佩带各种香花、香草或香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地理志是记载某一地区的自然、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各个方面的地域性历史著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军”在唐代是军事单位,称“军镇”,至宋则演变为地方行政单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军队刑赏的依据是军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唐代道教学说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于内丹学说的形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中国文化概论》15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妻之姊妹为( )。 (满分:3)
A. 姨
B. 嫂
C. 姑
D. 妯娌
2.农历的月分为大月小月,大月30天,小月( )天。 (满分:3)
A. 28
B. 29
C. 30
D. 31
3.( )是古人到河边用春水洗浴,以祓除不祥的一个巫术节日。 (满分:3)
A. 上巳节
B. 端午节
C. 女儿节
D. 清明节
4.不同事物相配合而达到平衡,就叫做( )。 (满分:3)
A. 忠
B. 孝
C. 和
D. 仁
5.古代乘车一般是一车( )人。 (满分:3)
A. 2
B. 3
C. 4
D. 5
6.( )即认为天与人是一体的,天与人在精神的本原上是一致的。 (满分:3)
A. 天人交通
B. 天人感应
C. 天人合一
D. 天人一体
7.佛教以戒、定、( )为纲领。 (满分:3)
A. 慈
B. 悲
C. 慧
D. 智
8.( )是用刀剁成的不缝边的很粗的生麻布做成的丧服,意思是最亲的人死了,无心讲究,也来不及讲究,仓促而就。 (满分:3)
A. 斩衰
B. 齐衰
C. 大功
D. 小功
9.从人格取向上看,儒家在内圣之外又讲( ),即治国平天下的事功。 (满分:3)
A. 仁义
B. 忠孝
C. 外王
D. 内圣
10.“宵中”即( )。 (满分:3)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二、多选题:
1.汉承秦制,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一次在地方,一次在边疆或京师,分别是( )。 (满分:3)
A. 正卒
B. 戍卒
C. 常兵
D. 募兵
2.下面属于丧礼仪式的是( )。 (满分:3)
A. 小殓
B. 大殓
C. 献孝
D. 献香
3.宋代是经学的新变期。这一新变的形成,有三个原因,分别是( )。 (满分:3)
A. 今古文经学的融合
B. 随着经学研究的深入,有的学者开始发现经学中的一些问题
C. 隋唐佛教和道教的兴盛,使中唐很多儒生有了危机感
D. 宋代重用士人,因而宋儒担负家国责任的意识、文化使命感更强
4.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严格区分嫡庶,在确立嫡长子继承权的前提下,再在宗族内部分( )。 (满分:3)
A. 大宗
B. 小宗
C. 嫡长子
D. 庶子
5.策问的两种形式是( )。 (满分:3)
A. 上策
B. 对策
C. 射策
D. 答策
6.《孟子?尽心》又说:“诸侯之宝三,( )。” (满分:3)
A. 土地
B. 人民
C. 政事
D. 帝王
7.庄子提出了( )。 (满分:3)
A. 心斋
B. 坐忘
C. 天人感应
D. 人定胜天
8.西晋败亡的原因有( )。 (满分:3)
A. 八王之乱
B. 司马崛起
C. 皇帝昏庸
D. 五胡内迁
9.古代的地方官制有( )。 (满分:3)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督抚制
10.古代的调味品比较丰富,主要有( )。 (满分:3)
A. 醯
B. 梅
C. 姜
D. 豉
三、判断题:
1.古书中提到“狗屠”的地方比屠羊等多得多。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道教认为先天之气不用肺呼吸,后天之气则用肺呼吸。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仁爱是宗法制度的基础,在西周的社会政治秩序中,仁爱成为首要的政治原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晦日这天多出兵打仗。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沙船是我国古代四大航海船型之一。船型特征是:平底,方首方尾,尾部出方艄,身长体宽而且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周人是姬姓部落。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颂?长发》:“有蛾方将,帝立子生商。” 说的是夏王朝。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汉代经学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文化谱系的初步确立,也意味着知识分子和统治集团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始达成共识,它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沉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帝制的结束。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但在商代和西周前期,却只有春秋二时,后来历法日趋详密,便由“春秋”再分出“冬夏”,所以在先秦的有些典籍中,四时的排列顺序不是后来的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北京明清故宫原称紫禁城,四周有高大的城墙和宽深的护城河,自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后,至今已有580年的历史。故宫经历了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统治和居住,直到末代皇帝溥仪出宫,才给束了作为帝王禁城的历史,并于1925年成立了故宫博物院。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岁星即太阳。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灾礼指自然灾害引起歉收、损失和饥馑后,国家为救荒而采取的政治礼仪措施。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春社是祈求土地神保佑丰收的节日,唐代以后逐渐将其固定在三月三。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清代学者顾炎武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在“十三经”的注释版本中最为完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礼度是对礼的本义的阐述,包括礼的来源、原则、内涵等是从理论的角度、或者说是思辨的角度进行形而上的概括。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金榜按殿试成绩将进士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头名状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宗子需要选举得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北朝寇谦之则通过完善组织,使道教神仙谱系系统化。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西周春秋时期,与实行严密的宗法制度的社会形态相适应,死者按宗法关系,在由国家政权指定的公共墓地中同族而葬,典籍中称之为族坟墓。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收继婚的主要特点是子弟在父兄死后,可以娶庶母及寡嫂为妻,实际是一夫多妻制的变相形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中国文化概论》15春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
1.( )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满分:3)
A. 纳采
B. 问名
C. 纳吉
D. 纳征
2.元朝时期则一改前代的地方官制,推行( )。 (满分:3)
A. 郡县制
B. 三省制
C. 六部制
D. 行省制
3.( )即认为天与人是一体的,天与人在精神的本原上是一致的。 (满分:3)
A. 天人交通
B. 天人感应
C. 天人合一
D. 天人一体
4.( )因注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 (满分:3)
A. 律宗
B. 天台宗
C. 净土宗
D. 禅宗
5.( )既有嫡、庶的概念,又有嫡长继承的作法,应该说其宗法制度已经开始产生了。 (满分:3)
A. 夏
B. 商
C. 周
D. 有虞氏
6.( )是由公卿及郡国守相根据考察,以向朝廷推荐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 (满分:3)
A. 举荐
B. 察举
C. 选拔
D. 射策
7.( )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满分:3)
A. 穿斗式
B. 干栏式
C. 井干式
D. 抬梁式
8.( )是用熟麻布做成的缝了边的丧服。 (满分:3)
A. 斩衰
B. 齐衰
C. 大功
D. 小功
9.古代的酒是将( )或高粱煮烂后,加上曲粟(酒母)酿成的,不是烧酒。 (满分:3)
A. 黍
B. 稻
C. 谷
D. 稷
10.春分和秋分古代叫做( )。 (满分:3)
A. 日夜合
B. 日夜长
C. 日夜短
D. 日夜分
二、多选题:
1.古人以( )为三牲。 (满分:3)
A. 牛
B. 羊
C. 豕
D. 猪
2.河西四郡是( )。 (满分:3)
A. 武威
B. 张掖
C. 酒泉
D. 敦煌
3.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人与( )之间的关系。 (满分:3)
A. 仁
B. 人
C. 自然
D. 社会
4.实行宗法制的朝代有( )。 (满分:3)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5.二十八宿基本代表了占据了整个天球,为了形象化地说明,古人又将二十八宿与四象联系起来,分成了东南西北四宫,分别是( ) (满分:3)
A. 东方苍龙
B. 南宫朱鸟
C. 西宫白虎
D. 北宫玄武
6.“三清”是( )。 (满分:3)
A. 太上老君
B. 元始天尊
C. 灵宝天尊
D. 道德天尊
7.“九族”之外,还有“三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3)
A. 父母、兄弟、妻子
B. 父族、母族、妻族
C. 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
D. 父、子、孙
8.《四书》是( )? (满分:3)
A. 《论语》
B. 《孟子》
C. 《中庸》
D. 《大学》
9.“三纲”指的是( )。 (满分:3)
A. 君为臣纲
B. 夫为妇纲
C. 兄为弟纲
D. 父为子纲
10.“三元”分别化成了“三气”:( ),这三气被三个具有形象感的神灵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所代表。 (满分:3)
A. 始气
B. 精气
C. 元气
D. 玄气
三、判断题:
1.因为戴冠就要束发,所以古人又用“结发”、“束发”表示二十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我国古代宗庙的排列,自太祖以下,第二、四、六等偶数之祖为穆,第三、五、七为奇数为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山海经·山经》将全国境内的山岳分为12大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先秦家室主要建筑的基本形式是坐南朝北。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姊妹之子为甥,又你外甥。女之夫为女婿,或省称婿。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道教认为先天之气不用肺呼吸,后天之气则用肺呼吸。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周公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在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岛等南方地区,因气候炎热,雨水较多,空气潮湿,为了通风防潮以及避虫蛇之害,很多地方采用了下部架空的干栏式住宅,俗称之为吊脚楼。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唐代道教学说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于内丹学说的形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郡县志》以唐贞观十三年全国行政区的10道、360州、1556县为纲,叙述了政区沿革、山川形势、河流沟渠、名胜古迹、风俗物产、人物故事、家庙寺观等。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五服制度规定兄或弟之妻死后,兄或弟都要服大功之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云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周人最早生活在渭水以北的华北平原,有着悠久的农业生活传统。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小乘佛教讲求通过自身的修炼来使个人成佛,让自己达到智慧和觉悟的境界。大乘佛教把一切现象都看成虚幻的空的、非真实的存在,而人必须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佛家一共有2次结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礼之用,和为贵”是孟子的观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孟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古书中提到“狗屠”的地方比屠羊等多得多。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北朝寇谦之则通过完善组织,使道教神仙谱系系统化。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