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5-5-28 08:09:33

南开15春学期《当代中国经济(尔雅)》在线作业答案

南开15春学期《当代中国经济(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当影响分配的条件既定时,由于私人储蓄存款过量而导致存量资源的分配偏离均衡点,应采取的恰当做法是?          (满分:2)
    A. 等待市场自发调节
    B. 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C. 进行政策性调整,发行国债
    D. 变革体制结构
2.关于生产条件的分配,以下描述不准确的是?          (满分:2)
    A. 公有制下企业管理者应遵循生产条件带来的收益由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共同分享的原则进行分配。
    B. 公有制下企业高管也应依靠所有权进行分配。
    C. 私有制下企业高管依靠所有权进行分配。
    D. 分配中还需考虑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或是非个人所有。
3.关于我国利率和储蓄投资实际情况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满分:2)
    A. 储蓄增长速度高于投资增长速度
    B. 储蓄投资存在不对称性变化
    C. 应当抑制储蓄来降低高储蓄率
    D. 应当提高投资能力
4.不同时期的主导消费品不一样,储蓄行为具有阶段性,收入增加不会立刻引起消费行为的增加。因此,两个阶段过渡时期储蓄会?          (满分:2)
    A. 不变
    B. 不一定
    C. 增加
    D. 减少
5.以下关于规范政府调节过程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满分:2)
    A. 加大税率以实现社会公平
    B. 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
    C. 合理规范税制
    D. 适当的转移支付
6.关于政府取得收入和支出过程所遵循的原则说法不当的是?          (满分:2)
    A. 要着眼于社会范围内的公平分配
    B. 要把效率和公平统一起来
    C. 当出现效率和公平相背离的情况时优先考虑公平
    D. 不仅仅遵循劳动标准和所有权标准
7.以下关于投资决定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满分:2)
    A. 超额需求会影响整个社会产品价格水平
    B. 资本的积累与投资无关
    C. 计划消费不能实现,使得社会资本积累不仅仅与储蓄有关
    D. 资本的积累与超额需求有关
8.关于生产条件在城乡之间的分配状况,导致的城乡收入差别大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满分:2)
    A. 生产条件的不对称性流动
    B. 土地边际收益递减
    C. 土地投资收益高
    D. 人力资本差异扩大
9.中国农村改革实行全国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个别农村不采取这种做法的农村我们应当?          (满分:2)
    A. 强制推行责任制
    B. 取缔并处罚
    C. 允许因地制宜
    D. 进行私有化
10.导致储蓄出现引致成本的原因或做法不包括以下哪种?          (满分:2)
    A. 国民的过度储蓄
    B. 相对价格的控制
    C. 强制性储蓄
    D. 银行支付储蓄利息
1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不仅仅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事实上还引起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领域重大的结构性变革,产生了新的矛盾,这不包括?          (满分:2)
    A. 劳资关系矛盾
    B. 贫富差距加大
    C. 生产力落后
    D. 上层建筑落后
12.在投资决定论中,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社会产品价格变动率?          (满分:2)
    A. 投资需求
    B. 投资供给
    C. 反应系数β
    D. 计划储蓄
13.关于凯恩斯理论对与利率的描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满分:2)
    A. 利息和利息率都是货币现象,不能用实际变量来解释
    B. 利率调节货币供求,收入调节储蓄投资平衡
    C. 储蓄由利率决定
    D. 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共同决定
14.关于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最优组合说法错误的是?          (满分:2)
    A. 从外资成本线与储蓄引致成本线交点到实际储蓄点之间的储蓄用于对外投资。
    B. 从外资成本线与储蓄引致成本线交点到外资成本线与投资效率线交点之间的部分引进外资。
    C. 从有效储蓄点到实际储蓄点之间的储蓄部分用于对外投资。
    D. 最优组合使得国内储蓄的国内利用、国外利用和引进外资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最大化。
15.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私有制,奴隶和资本主义工人获取收入的分配方式是不一样的,其差别体现在?          (满分:2)
    A. 劳动资料不一样
    B. 劳动方式不一样
    C. 是否支配劳动力
    D. 是否具有人身自由
16.中国经济改革中进行的经济性分权的涵义是?          (满分:2)
    A. 政党与选民之间的权利划分
    B. 政党之间分权
    C. 强化地方政府的作用
    D. 经济决策权的重新划分
17.生产社会化要求的共同占有范围与旧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有效占有范围相比更?          (满分:2)
    A. 更大
    B. 更小
    C. 相等
    D. 不一定
18.强制储蓄是指利用非市场的手段增加国民储蓄的做法,这些做法的途径不包括?          (满分:2)
    A. 采用税收手段
    B. 行政性强制
    C. 利用货币手段
    D. 法律规定
19.影响国民储蓄最优点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个?          (满分:2)
    A. 引进外资成本
    B. 储蓄的引致成本
    C. 投资带来的国民收
    D. 储蓄的结构
20.在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没有比较优势,因而其应该做何种选择?          (满分:2)
    A. 全部退出
    B. 继续进入
    C. 根据意识形态选择
    D. 有选择性的退出
21.在社会主义阶级,尚且不能实行按需分配,这一阶段的公平体现在以同一尺度来分配个人消费品,这一尺度是指?          (满分:2)
    A. 生产条件
    B. 生产资料
    C. 价值水平
    D. 劳动
22.寻找增量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间的均衡分配或者寻找其均衡点,应该考虑什么前提?          (满分:2)
    A. 效率约束
    B. 双重约束
    C. 机会成本约束
    D. 单一约束
23.以下关于利率自由化并且控制利率在供求平衡点之上带来的积极效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满分:2)
    A. 可以鼓励储蓄
    B. 可以促进就业,使得劳动替代资本
    C. 可以发出一种资本充足的信号
    D. 可以把不合格的借贷者从市场中挤兑出去
24.以下关于收入分配中生产条件在不同成员和领域间的分配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满分:2)
    A. 生产条件的拥有者以生产条件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分配。
    B. 生产条件的分配影响收入分配,这个过程并不要求资本在市场上充分流动。
    C. 市场化的收入分配方式与生产条件不能够脱离,收入分配方式根据生产条件的多少来判断。
    D. 收入分配与各部门之间生产条件分配的均衡关系有联系,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要求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均衡分配。
25.不同生产部门和领域的生产技术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人们共同占有的有效范围和适合的形式,例如铁路部门适合什么样的公有制占有形式?          (满分:2)
    A. 个体户
    B. 家庭承包
    C. 流动分散区域所有制
    D. 集中管理的集体所有制
26.以下关于中国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满分:2)
    A. 经济改革活跃了政治气氛,为政治性改革创造了条件
    B. 中国经济改革为民主化政治创造条件
    C. 经济改革形成多个利益主体、利益集团相互制约的条件,进一步形成政治竞争。
    D. 经济性改革和行政性改革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独立性
27.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失业工人群体不仅失去了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而且不能通过劳动力获得收入,因而扩大了收入分配差别,这种现象称为?          (满分:2)
    A. 经济性分离
    B. 市场性分离
    C. 社会不公平
    D. 劳动力商品化
28.资产阶级意义上的公平不包含以下哪种内容?          (满分:2)
    A. 消灭阶级特权
    B. 权力平等
    C. 机会均等
    D. 收入平均
29.在投资决定论中,引起计划消费不能实现、事后投资大于计划投资的重要因素是?          (满分:2)
    A. 储蓄
    B. 消费
    C. 投资
    D. 金融
30.在选择利率政策的时候,以下哪种因素一般不主要考虑其影响?          (满分:2)
    A. 股票市场的供求
    B. 借贷资金的供给
    C. 借贷资金的需求
    D. 社会平均利润率
31.在传统的分配制度中,存在着城市工人工资远高于农民工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带来的?          (满分:2)
    A. 市场因素
    B. 工作内容
    C. 身份制
    D. 社会福利
32.凯恩斯倡导绝对收入,他认为政府转移支付从高收入者手中取得收入转移到低收入者手中会使得国民储蓄率如何?          (满分:2)
    A. 不一定
    B. 不变
    C. 升高
    D. 降低
33.在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创新过程中,以下哪个阶段不曾出现?          (满分:2)
    A. 公有制为主,非公有制为补充
    B. 公有制为主,非公有制为重要组成部分
    C. 保护合法的私人财产制度
    D. 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34.储蓄资源的提供者对于资产的需求往往有着“三性”的偏好,这不包括?          (满分:2)
    A. 流动性
    B. 收益性
    C. 安全性
    D. 风险性
35.在经济制度变革过程中,出现了社会的重新分层,私人老板大幅增加,他们能否入党是基于什么来判断的?          (满分:2)
    A. 是否无产阶级
    B. 是否爱国
    C. 是否贡献卓著
    D. 是否承认党纲党章
三、判断题:
1.自上而下的制度改革成本很大,很容易被模仿,而自下而上的改革可以克服这个问题。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在既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当一个国家的增量和存量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间分配偏离均衡点时,只能通过改变体制结构来调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传统体制下,高度集中的行政系统按照等级原则组织起来,使得不同行政系统上有了行政性等级差别。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国有资本进入一些非国有资本难以有效进入的领域,是国不与民争利的体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微观的收入分配过程中也有公平的问题,并不是公平只存在于收入的调节过程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公平并不意味着没有差别,而应当承认劳动的差别和由劳动差别带来的收入分配的差别。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中国的工业化正处于中期阶段,需要国有和非国有资本的共同推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改变,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转变和创新的缘由之一。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当各部门的储蓄倾向相同时,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会影响国民储蓄的规模。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中国的体制改革内容既包括经济行分权和行政性分权,也存在着政治性分权改革。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传统体制下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工上没有差别,但从分配制度上有身份的差别:身份制包涵着等级制在里面。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中国农村改革是中国农民自发的产物,也是自上而下的示范型产物。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改革过程中出现经济多样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政治的多元化与此相配合。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马克思认为,任何人或者任何集团都不能凭借对客观生产条件的占有而占有他人的劳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相比正式制度而言,非正式制度具有更高的可移植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开15春学期《当代中国经济(尔雅)》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