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5-1-20 11:36:50

东师《幼儿园教育评价》14秋在线作业答案

东师《幼儿园教育评价》14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由近因形成的新印象所产生效果的是指(    )。          (满分:2.5)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参照效应
2.在处理教育评价结果时,总体上对评价单位或个人提出一个定性或定量的综合意见的是(    )。          (满分:2.5)
    A. 形成综合判断
    B. 分析诊断问题
    C. 数据处理
    D. 资料整合
3.以过去的有限经验和固定模式去解释评价结果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    )。          (满分:2.5)
    A. 类群效应
    B. 遵从心理
    C. 逆反心理
    D. 本位心理
4.在学前教育评价中,评价者与评价者之间,以及被评者与被评者之间,相互接触、交流,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体现了学前教育评价的(    )。          (满分:2.5)
    A. 导向功能
    B. 诊断功能
    C. 激励功能
    D. 交流功能
5.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结束后,对最终结构进行的评价是(    )。          (满分:2.5)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绝对评价
6.教育评价要全面收集信息,不能片面强调评价指标中的某一项目,不能偏听偏信,体现了学前教育评价的(    )。          (满分:2.5)
    A. 方向性原则
    B. 可行性原则
    C. 全面性原则
    D. 推广性原则
7.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的是(    )。          (满分:2.5)
    A. 类群效应
    B. 遵从心理
    C. 逆反心理
    D. 本位心理
8.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    )。          (满分:2.5)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绝对评价
9.提高评价的可靠性,避免自评中的“报喜不报忧”现象,同时也可提高评价结论的权威性,使之易于为大家接受的是(    )。          (满分:2.5)
    A. 预评价
    B. 总评价
    C. 阶段性评级
    D. 复评价
10.评价内容确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评价的方向和评价结果的(    )。          (满分:2.5)
    A. 有效性
    B. 可行性
    C. 长远性
    D. 即时性
二、多选题:
1.广义的学前教育评价包括(    )。          (满分:2.5)
    A. 学前教育目标评价
    B. 学前教育课程评价
    C. 学前教育内容评价
    D. 学前教育方法评价
2.教育评价信息的收集一般通过的两个过程是(    )。          (满分:2.5)
    A. 预评价
    B. 总评价
    C. 阶段性评级
    D. 复评价
三、判断题:
1.近因效应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既不愿对优者给太高的评价,也不愿给劣者以太低的评价,尽量缩小差距,向中间状态集中的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参照效应是指某些评价对象的 “ 形象 ” 影响着对另一些评价对象的印象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3.在教育评价发展的历史早期阶段,人们注重结果,教育评价主要用来鉴别学生,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4.首因效应是指评价者在评价中由于种种原因,对评价对象的评价 先后不一致的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5.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某类评价对象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互比较或将同一对象的若干侧面相互比较的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6.现代的教育评价以评价者为主体,被评价者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7.学前教育评价既是学前教育改革活动的一部分,又是改革的推动力和尺度。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8.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将该类对象逐一与基准相比较,判断其是否达到基准所具备的特征及其程度;或用某种方法把所有评价对象排成先后顺序,判断每个对象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9.晕轮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由于他的某些品质或特征看来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其他特征、品质的知觉和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0.1985年国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基础教育由国家负责,集体管理。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1.参照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由于他的某些品质或特征看来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其他特征、品质的知觉和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2.评价内容确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评价的方向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3.在学前教育评价中,评价者与评价者之间、评价者与被评者之间,以及被评者与被评者之间,相互接触、交流,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体现了学前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4.通过评价,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可及时发现评价对象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对今后工作的改进心中有数,体现了学前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5.教育价值中主客体关系表现是单一的。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6.先后效应是指对评价对象设想完美的先期印象影响实际评价过低的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7.“趋中”趋势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既不愿对优者给太高的评价,也不愿给劣者以太低的评价,尽量缩小差距,向中间状态集中的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8.1985年国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9.根据教育目标对学前儿童通过教育而产生的行为变化作出价值判断,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供依据过程的是学前教育评估。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0.复评价即在自我评价基础上进行的外部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1.1950年古里克生发展了经典测量理论,使其系统化。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评价可靠性的影响。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3.评价内容确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评价的方向和评价结果的可行性。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4.学前教育评价既需要定量评价,又需要定性评价,更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5.1890 年冯特第一次使用了“智力测验”这个术语。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6.成见效应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7.1879 年费舍尔在德莱比锡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进一步揭示人的心理本质,设计了种种周密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案的测量方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8.根据评价过程的阶段分类可以分为组织过程的心理、设计过程的心理、实施过程的心理、评价过程的心理和被评价者的准备心理、自评心理、受评过程心理、结果反馈心理。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幼儿园教育评价》14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概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数是(    )。          (满分:2.5)
    A. 比例
    B. 平均数
    C. 标准差
    D. 频数
2.新奇感、捷径取巧、急噪畏难等属于(    )。          (满分:2.5)
    A. 组织过程心理
    B. 设计过程心理
    C. 实施过程心理
    D. 评价过程心理
3.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个因素,用来表示每个因素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字是(    )。          (满分:2.5)
    A. 权重
    B. 权集
    C. 权量
    D. 权数
4.凭设计者的学识修养和工作经验进行筛选的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是(    )。          (满分:2.5)
    A. 经验法
    B. 调查统计法
    C. 分析法
    D. 田野研究法
5.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工作效果指标所确定的评定标准是(    )。          (满分:2.5)
    A. 目标标准
    B. 过程标准
    C. 条件标准
    D. 结论标准
6.焦虑、疑惧、应付心理等属于(    )。          (满分:2.5)
    A. 准备心理和自评心理
    B. 受评过程心理
    C. 结果反馈心理
    D. 评价过程心理
7.对应于相应的指标,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才获得相应的分数、等级或评语的规定是(    )。          (满分:2.5)
    A. 指标体系
    B. 评定标准
    C. 资料统计
    D. 数据处理
8.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时的心理现象是(    )。          (满分:2.5)
    A. 组织过程心理
    B. 设计过程心理
    C. 实施过程心理
    D. 评价过程心理
9.指标体系中的同一层次的各项指标是相互独立的,不互相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不用两项指标反映同一被评因素的原则是(    )。          (满分:2.5)
    A. 可测性原则
    B. 相互独立性原则
    C. 完备性原则
    D. 可比性原则
10.评价过程中较长时间的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是指(    )。          (满分:2.5)
    A. 评价的心理过程
    B. 评价的心理状态
    C. 评价的心理特征
    D. 评价的心理调控
二、多选题:
1.教育指标体系从内容上分类为(    )。          (满分:2.5)
    A. 目标指标
    B. 过程指标
    C. 条件指标
    D. 结论指标
2.:以评价的肯定与否定界线分,可分为(    )。          (满分:2.5)
    A. 外部评价
    B. 自我评价
    C. 正评价
    D. 负评价
三、判断题:
1.可测性原则是指标作为具体的目标,是用操作化的语言加以定义的,它所规定的内容是可通过实际观察加以直接测量而获得明确结论的。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权重的大小称为权数。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3.指标体系的结构从形式上分为一级指标结构和多级指标结构。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4.逆反心理是指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5.新奇感、捷径取巧、急噪畏难等属于设计过程心理。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6.自我评价心理现象是在准备接受评价的阶段发生的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7.信息汇总就是把按指标体系末级指标逐项赋值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8.以评价主体划分,可分为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9.观察记录要求真实、客观、具体,力求作出客观判断。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0.根据评价指标有目的地创设一个情景,通过观察被测儿童在此情景下的行为反应,来测试儿童发展水平的是情景观察分析。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1.权数的大小称为权重。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2.被调查者不受预定答案的限制 , 可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是封闭型问卷。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3.过程标准是对照评价指标体系中工作过程指标所确定的工作质量评定标准。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4.亲疏文饰心理、回避心理等属于实施过程心理。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5.心理定势,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6.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在生活中处理自己与现实关系的心理现象有两种,一为适应;一为防卫( 或自卫 ) 。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7.体系内指标相互独立原则是指标作为具体的目标,是用操作化的语言加以定义的,它所规定的内容是可通过实际观察加以直接测量而获得明确结论的。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8.体系内指标相互独立原则指指标体系中的同一层次的各项指标是相互独立的,不互相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不用两项指标反映同一被评因素。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19.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工作效果指标所确定的评定标准是条件标准。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0.情景观察分析指对评价指标中关注的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1.逻辑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2.确定权重的方法一类是经验判断法,一类是统计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3.指标的简易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能够反映被评价对象共同的属性,能够反映出被评价对象属性中共同的东西。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4.近因效应取代首因效应的条件,是要插入其他活动使首因效应中断,其间须有一段足够的间歇时间。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5.类群效应是指评价者在评价中坚持反映自己“大我”价值观的一种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6.实施过程心理,是指实施实际评价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7.通过直接与访谈对象进行交谈来获得有关信息的一种收集资料方法是经验法。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28.根据观察情景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满分:2.5)
    A. 错误
    B. 正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师《幼儿园教育评价》14秋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