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14秋《电视编辑》在线作业答案
南开14秋学期《电视编辑》在线作业一、单选题:
1.人物形体动作的剪接方法包括( ),即一个完整的人物形体动作通过两个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镜头来表现。 (满分:2)
A. 分解法
B. 省略法
C. 错觉法
D. 好莱坞法
2.( )话筒常用来拾取二组声源,如师生对话,两边乐队演奏、会议双方讨论等。 (满分:2)
A. 超强指向性
B. 全指向性
C. 双指向性
D. 心性指向性
3.1936年( )建立了电视发射台,11月起定时播送电视节目,这标志着世界电视事业的正式问世。 (满分:2)
A. 美国广播公司
B. 法国广播公司
C. 英国广播公司
D. 德国广播公司
4.一般情况下,( )是混音中最重要的工作。 (满分:2)
A. 平衡处理
B. 声音监听
C. 音乐配置
D. 音响处理
5.作为一种转场方式,( )是操控屏幕时间、空间和事件密度的最简单方式,当处理好时,也是最稳妥的方式。 (满分:2)
A. 叠化
B. 划变
C. 淡入淡出
D. 无技巧的切
6.对电影本性的不同理解就是的( )区别。 (满分:2)
A. 时间和空间
B. 画面和声音
C. 表现和再现
D. 剪辑和摄影
7.收录声压较高、脉冲较大的声源,比如打铁声、枪声、爆炸声。所选择的话筒对灵敏度的要求是( )。 (满分:2)
A. 较高的灵敏度
B. 较低的灵敏度
C. 中等灵敏度
D. 无要求
8.普多夫金在影片《母亲》中将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与春天河水解冻的镜头有机地组接在一起,用春水比喻革命运动不可阻挡。这种剪辑手法是一种( )。 (满分:2)
A. 叙事蒙太奇
B. 平行蒙太奇
C. 积累蒙太奇
D. 隐喻蒙太奇
9.( )是广播电视、电影制作高质量录音或拾取音乐节目最常用的声电转换设备。 (满分:2)
A. 铝带式话筒
B. 电容式话筒
C. 动圈式话筒
D. 通话式话筒
10.两幅画面的主体处于相同的画面位置,在画面转换时,主体呈重合状态,视觉注意力从前一镜头自然过渡到下一镜头,通过视觉注意力的固定位置造成视觉的连贯感觉。这体现出画面剪辑匹配原则中的( )。 (满分:2)
A. 动作匹配
B. 位置匹配
C. 景别匹配
D. 影调匹配
11.线性编辑的特点主要由载体本身的性质和对载体的操纵方式所决定的。线性编辑是依托( )的编辑方式 (满分:2)
A. 盘基
B. 时码
C. 刻度尺
D. 磁带
12.( )是以心理活动和内在的情绪起伏为依据,结合镜头的造型特点来连接镜头。 (满分:2)
A. 声音剪接点
B. 动作剪接点
C. 情绪剪接点
D. 节奏剪接点
13.工作流程不是在时间轴线上,而是任意的,分割的,其工作素材是可以前后随意调动的,经各种处理后重新编排。这种电视节目编辑方式是( )。 (满分:2)
A. 物理剪辑
B. 时码编辑
C. 电子编辑
D. 非线性编辑
14.解说词有三种基本风格类别,( )只说明事件的过程、经过,把判断留给观众。语言自由、流畅,尽量做到生活化、亲切化。 (满分:2)
A. 说明性解说词
B. 诗意性解说词
C. 评论性解说词
D. 知识性解说词
15.在20世纪20、30年代的默片时代,爱森斯坦的作品( )代表了画面蒙太奇技巧探索达到的一个高潮 (满分:2)
A. 《一个国家的诞生》
B. 《战舰波将金号》
C. 《火车进站》
D. 《月球旅行记》
16.( )以解说词、对白、音乐、音响为基础,根据内容要求和声画有机关系来处理镜头的衔接 (满分:2)
A. 声音剪接点
B. 动作剪接点
C. 叙事剪接点
D. 节奏剪接点
17.( )通过镜头连接点的处理来体现快慢动静的对比,重视镜头内部运动与外部动作形态的吻合。 (满分:2)
A. 声音剪接点
B. 动作剪接点
C. 叙事剪接点
D. 节奏剪接点
18.人物形体动作的剪接包括( ),即省略部分动作过程,依靠有利的转换时机建立完整连贯的印象。 (满分:2)
A. 分解法
B. 省略法
C. 错觉法
D. 分剪法
19.1927年的影片( )被称为世界有声电影的开端。 (满分:2)
A. 《歌女红牡丹》
B. 《雨中曲》
C. 《爵士歌王》
D. 《刺杀吉斯公爵》
20.( )可以突出动作状态、放大可见感情长度、形成超现实的印象。 (满分:2)
A. 压缩时间
B. 延长时间
C. 停滞时间
D. 实时时间
二、多选题:
1.无线话筒(套)由( )几个部分构成。 (满分:2)
A. 发射机
B. 接收机
C. 话筒
D. 调音台
2.音响是除语言和音乐之外影视节目中所有声音的统称,包括( )。 (满分:2)
A. 动作音响
B. 自然音响
C. 背景音响
D. 机械音响
3.镜头组接应该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其中包括( )。 (满分:2)
A. 时空转换逻辑
B. 观众思维逻辑
C. 人物关系逻辑
D. 故事情节逻辑
4.电视节目中叙述时间的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 )。 (满分:2)
A. 压缩
B. 延长
C. 停滞
D. 实时
5.目前,非线性编辑系统能够集成( )等功能,化繁琐为简约。 (满分:2)
A. 切换台
B. 特技合成
C. 色彩矫正
D. 字幕机
6.影视声音的基本元素包括( )。 (满分:2)
A. 语言(人声)
B. 音乐
C. 音响
D. 同期声
7.电视编辑的构思准备阶段一般包含( )几个方面的内容。 (满分:2)
A. 修改脚本
B. 确定风格基调
C. 撰写编辑提纲
D. 完成分镜头稿本
8.电视节目字幕编辑的表现方式主要有( )。 (满分:2)
A. 整屏阅读式
B. 滚动式
C. 插入式
D. 特技式
9.在影视美学发展过程中,( )和( )是两种最基本的剪辑技巧和影视思维方式。 (满分:2)
A. 蒙太奇理论
B. 长镜头理论
C. 纪实理论
D. 作者电影理论
10.电视节目制作一般要经过( )三道程序。 (满分:2)
A. 构思创作阶段
B. 摄录阶段
C. 编辑混录阶段
D. 转播播放阶段
11.非线性编辑可以实现的编辑方式有( )。 (满分:2)
A. 插入编辑
B. 组合编辑
C. 覆盖编辑
D. 叠加编辑
12.一般情况下,情绪剪接点是以( )为依据,结合镜头的造型特点来连接镜头, (满分:2)
A. 心理活动
B. 人物外部动作
C. 内在的情绪起伏
D. 叙事进程
13.电视编辑的剪辑合成阶段一般包含( )几个方面的内容。 (满分:2)
A. 整理、选择素材
B. 粗编编辑
C. 精编(检查声音、画面)
D. 混录合成
14.法国的电影大师马赛尔-马尔丹在他的《电影语言》一书中,把蒙太奇分为两大类:( )和( )。 (满分:2)
A. 叙事蒙太奇
B. 表现蒙太奇
C. 杂耍蒙太奇
D. 平行蒙太奇
15.从近几年电视形态发展的角度进行考察,( )仍然是主要节目类型,且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开发前景广阔。 (满分:2)
A. 电视剧
B. 新闻时事
C. 综艺娱乐
D. 现场直播
16.广播电视节目评估是一种监督和考评节目质量的机制,由( )三个基本子系统组成。 (满分:2)
A. 视听统计系统
B. 专家评估系统
C. 受众反馈系统
D. 节目类别系统
17.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以( )等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学派,将蒙太奇的技巧探索上升到了建立美学理论体系的高度。 (满分:2)
A. 爱森斯坦
B. 库里肖夫
C. 维尔托夫
D. 巴赞
18.同期录音是指在拍摄画面的同时进行录音,声画完全同步。在此过程中,同期录音师需要录制( )。 (满分:2)
A. 现场同期声
B. 静场声
C. 现场补录声
D. 音响
19.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基本考量要素包括( )。 (满分:2)
A. 政治导向
B. 社会效益
C. 经济效益
D. 专业水平
20.从观众接受角度划分,影视时间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时间形式,包括( )。 (满分:2)
A. 播映时间
B. 叙述时间
C. 行动时间
D. 心理时间
三、判断题:
1.时码系统用小时、分钟、秒和帧对磁带位置进行标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无指性话筒其拾音范围是单方向的,正面灵敏度最高,只拾取话筒正前方一个很宽角度范围内的声音,而话简后面的声音几乎不能拾取。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爱森斯坦电影《战舰波将金号》中的第三章,悲伤的人们情绪激动的镜头中插入紧握拳头的几个镜头,属于对比蒙太奇。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声音的剪接点多选择在完全无声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由于灵敏度和指向性的要求,同期录音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灵敏度较高的电容传声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无技巧画面转场就是指单纯利用“切”技术来完成的画面组接方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非线性编辑对磁带的损伤是永久性的,制作过节目的磁带以后不能再使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电视节目的声音控制系统多是以调音台为核心组织起来的一个系统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录像出现以前,电视台在摄制一些大型电视节目时,往往仍用电影制作方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所谓三镜头法,通常指的是正反拍,外加一个中景的双人镜头,这是影视最惯用的谈话剪辑手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