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4-11-22 22:24:13

福师14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初级农业合作社与高级农业合作社主要区别在于
A. 性质上B. 规模上
C. 生产方式上D. 管理范围上
满分:2分
2.新中国成立后,首要的任务之一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它包括
A. 解放国土,完成国家统一
B. 建立各级地方政府
C. 开展土地改革
D. 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
满分:2分
3.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B.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
C. 到1952年底,全国各民族的土地改革圆满完成
D. 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制度
满分:2分
4.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张
C.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满分:2分
5.文革开始的标志是
A. 《五·一六通知》和《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发布
B. 《五·一六通知》
C. 《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D.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满分:2分
6.“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继续贯彻执行( )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来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C. 多快好省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满分:2分
7.1956年到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
A. 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B. .初期和中期较好
C. .初期和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
D. 初期有问题,后期逐渐纠正
满分:2分
8.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历史的最恰当的评价是
A. 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恶性发展
C. 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充分发展
D. 社会主义建设既遭受重大挫折,也取得巨大成就
满分:2分
9.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其根本原因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不断加强与第三世界的联系
C. 美日对华政策的改变
D. 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满分:2分
10.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 )、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A. 宋庆龄
B. 宋美龄
C. 李宗仁
D. 冯玉祥
满分:2分
11.“文革”延续十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是
A. “走资派”层出不穷
B. “二月逆流”的影响
C. 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
D. 后期出现“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满分:2分
12.人民政府组织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在性质上属于
A. 反对官僚资产阶级的斗争
B. 反对城市封建势力的斗争
C. 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
D.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
满分:2分
13.20世纪5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A.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C.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满分:2分
1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A. 无产阶级专政
B. 两个基本点
C. 四项基本原则
D. 阶级斗争
满分:2分
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 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B.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进行
C. 消灭资产阶级
D.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满分:2分
16.下列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民主革命的结束
B. 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
C. 政治协商会议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民主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满分:2分
17.建国初期我国的战略方针是
A. 不要四面出击
B. 消灭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
C. 消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
D. 进行土地革命
满分:2分
18.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 东京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雅加达会议
D. 万隆会议
满分:2分
19.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包括
A. “三个代表
B. 科学发展观
C. 三讲教育
D. 党执政能力建设
满分:2分
20.中共十六大提出了
A.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D.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确定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是()
A. 调整
B. 改革
C. 巩固
D. 充实
E. 提高
满分:2分
2.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以改革经济体制为中心
D. 坚持改革开放
E. 坚持反对和平演变
满分:2分
3.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三个率先与中央人民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
苏联
B.
保加利亚
C.
罗马尼亚
D.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满分:2分
4.1949年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 )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A. 公私兼顾
B. 劳资两利
C. 城乡互助
D. 内外交流
满分:2分
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
C. 消除两极分化
D.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满分:2分
6.我国对外开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共中央实行了三步决策:( )。
A. 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B. 在内陆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C.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海南岛
D.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满分:2分
7.( )和( )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 社会主义改造
B. “大跃进”
C. “三反”“五反”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满分:2分
8.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
A. 农业
B. 手工业
C. 资本主义工商业
D. 资本主义文化
满分:2分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 )。
A. 社会主义道路
B. 无产阶级专政
C. 共产党的领导
D.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满分:2分
10.1953年之后,党和政府对国防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 )。
A. 建立健全国防建设领导体系和防御体系
B. 大力加强正规化建设
C. 大力加强军事训练
D. 加强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研工作
满分:2分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 )。
A.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 互不侵犯
C. 互不干涉内政
D.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满分:2分
1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之初,经济体制改革中促进横向经济联合应遵循( )。
A. 扬长避短
B. 形式多样
C. 自愿互利
D. 共同发展
满分:2分
13.建国后的头三年,新民主主义的主要任务是( )。
A. 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B. 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C.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D.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满分:2分
1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定的,适合我国情况的把我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道路。
A. 无产阶级的
B. 现代化的
C. 高度民主的
D. 高度文明的
满分:2分
15.为了实现中共“十二大”提出的党和国家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必须做好几项工作:( )。
A. 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B.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 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
D. 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实践证明,中共“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在党的历史上没有 任何积极意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1984年5月,国务院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3年起全面展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1978年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历史意义是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十四大报告中,阐述了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里根访华,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中共“十二大”的经济发展战略,体现了我国从效益型经济向数量型经济转变的战略意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土地改革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左”倾错误的认识根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二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1992年,邓小平明确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福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1952年我国进行“五反”运动的性质是
A. 反帝斗争
B. 反封建斗争
C. 反资产阶级斗争
D. 反侵略斗争
满分:2分
2.《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是,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 )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A. 公有制
B. 私有制
C. 公私共有
D. 集体所有
满分:2分
3.下列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民主革命的结束
B. 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
C. 政治协商会议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民主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满分:2分
4.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于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三大”
满分:2分
5.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前提是( )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 “一国两制”的构想
满分:2分
6.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产生的影响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起步
C. .确立了工人阶级在企业中的领导地位
D. .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满分:2分
7.毛泽东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A.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D. 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满分:2分
8.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的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第( )部宪法。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满分:2分
9.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最初是由于:
A. “反右倾”斗争的影响
B.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影响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影响
满分:2分
10.文革开始的标志是
A. 《五·一六通知》和《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发布
B. 《五·一六通知》
C. 《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D.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满分:2分
11.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
A. 能否巩固政权
B. 能否稳定物价
C. 能否统一财经
D. 能否镇压反革命
满分:2分
12.1957年,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的原因是
A. 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提出批评意见
B. 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猖狂进攻
C. 答案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D. 帝国主义掀起世界性反华浪潮
满分:2分
13.建国初期我国的战略方针是
A. 不要四面出击
B. 消灭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
C. 消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
D. 进行土地革命
满分:2分
1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A. 无产阶级专政
B. 两个基本点
C. 四项基本原则
D. 阶级斗争
满分:2分
15.中共十三大提出了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B.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D.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满分:2分
1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 )
A. 和平赎买
B. 国家资本主义
C. 利用、限制、改造
D. 团结、批评、改造
满分:2分
17.在我党历史上组成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
A. 革命统一战线
B. 抗日民族统一路线
C.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 爱国统一战线
满分:2分
1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 农业合作化
B. 对民族资本实行赎买
C. 建立手工业合作社
D. 没收官僚资本
满分:2分
19.1979年4月,国务院批准广东、( )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方面,实行特殊政策,并批准这两省建设特区。
A. 广西
B. 海南
C. 浙江
D. 福建
满分:2分
20.1980年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在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存在的( )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A. 终身制
B. 选举制
C. 继承制
D. 选任制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1987年党的“十三大”通过了的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 )的基本方针,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建设和改革规划了基本蓝图。
A. 经济建设
B. 经济体制改革
C. 政治体制改革
D. 党的建设
满分:2分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
A. 农业
B. 手工业
C. 资本主义工商业
D. 资本主义文化
满分:2分
3.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确定( )的方针,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向,提出了基本构想。
A. 调整
B. 改革
C. 整顿
D. 提高
满分:2分
4.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确定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是()
A. 调整
B. 改革
C. 巩固
D. 充实
E. 提高
满分:2分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中,要进一步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 )的现代企业制度。
A. 产权清晰
B. 权责明确
C. 政企分开
D. 管理科学
满分:2分
6.下列属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方针的是( )。
A. “一边倒”
B. “攘外必先安内”
C. “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满分:2分
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定的,适合我国情况的把我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道路。
A. 无产阶级的
B. 现代化的
C. 高度民主的
D. 高度文明的
满分:2分
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是采取( )的政策,用和平赎买的方法,进行和平改造。
A. 没收
B. 利用
C. 限制
D. 改造
满分:2分
9.1959年,中共中央于在庐山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认定( )组成了“反党集团”。
A. 彭德怀
B. 黄克诚
C. 张闻天
D. 周小舟
满分:2分
10.我国对外开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共中央实行了三步决策:( )。
A. 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B. 在内陆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C.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海南岛
D.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满分:2分
11.为了实现中共“十二大”提出的党和国家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必须做好几项工作:( )。
A. 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B.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 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
D. 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
满分:2分
12.建国初期惩处的两个大贪污犯是( )。
A. 刘青山
B. 张子善
C. 高岗
D. 饶漱石
满分:2分
13.1957年开始的整风运动中发出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运动达到( )的目的。
A. 杀一儆百
B. 惩前毖后
C. 治病救人
D. 清楚异己
满分:2分
14.1953年之后,党和政府对国防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 )。
A. 建立健全国防建设领导体系和防御体系
B. 大力加强正规化建设
C. 大力加强军事训练
D. 加强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研工作
满分:2分
15.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之初,经济体制改革中促进横向经济联合应遵循( )。
A. 扬长避短
B. 形式多样
C. 自愿互利
D. 共同发展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搞活农村经济的重大措施,包括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恢复和扩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自主权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会上明确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从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的过渡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1985年召开中共“十三大”,“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镇反运动中,中央反复强调:要打得稳、打的准、打的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党内个人专断作风和个人崇拜现象的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不断 受到削弱以致破坏,是“文化大革命”发生和持续的重要原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及这两个会议相继通过的《五·一六通知》和《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中共“十二大”的经济发展战略,体现了我国从效益型经济向数量型经济转变的战略意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但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它的初级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
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从1982年10月开始,先后进行22次谈判,两国政府代表团就香港问题全部达成协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我国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土地改革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大跃进”是错误的反右倾,批冒进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高速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答案请在附件下载,需要辅导请联系客服qq 76129602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4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