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4-11-22 21:57:27

福师14秋《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根据( )分类,可将教育功能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A. 教育运行的客观结果是否与其特定的价值取向相符
B. 有无明确意图,或能否明确识别
C. 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
D. 教育制度是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
满分:2分
2.在各种互动分析模式中,()的师生互动分析最为有名,也最具有影响
A. 费兰德斯
B. 理德
C. 爱而立
D. 费儿南
满分:2分
3.( )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分
4.( )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 人口流动
B. 社会流动
C. 人才流动
D. 社会迁移
满分:2分
5.社会控制一词由()社会学家罗斯首次提出了社会控制的概念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法国
满分:2分
6.( )论述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说明了了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基本定位与规范
A. 《学记》
B. 《论语》
C. 《师说》
D. 《弟子职》
满分:2分
7.社会学分支说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后,主张用社会学理论的建立,强调()方法,以教育系统内部的社会学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
A. 理论性研究
B. 实证性研究
C. 通用性研究
D. 社会性研究
满分:2分
8.根据( )分类,可将教育功能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A. 教育运行的客观结果是否与其特定的价值取向相符
B. 有无明确意图,或能否明确识别
C. 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
D. 教育制度是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
满分:2分
9.( )教育规范可分为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等
A. 从作用对象上分
B. 从涉及内容上分
C. 从适用范围上分
D. 从方法上分
满分:2分
10.教育社会学的真正成熟是在20世纪()年代。
A. 60
B. 50
C. 70
D. 80
满分:2分
11.在班级形成之初,( )往往是形成群体的主因
A. 任务
B. 座位
C. 熟悉程度
D. 性别
满分:2分
12.(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 特殊社会现象说
满分:2分
13.( )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被调查者正在发生的外显行为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主要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资料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分
14.()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依赖于两种基本机制:一是显性控制机制二是隐性控制机制。
A. 教育
B. 文化
C. 课程
D. 认知
满分:2分
15.( )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
A. 教师义务
B. 教师职业声望
C. 教师专业地位
D. 教师权利
满分:2分
16.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 )
A. 师生互动独占型
B. 师生互动主导型
C. 混合型
D. 教师主导型
满分:2分
17.当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来分析,实际上是一种()研究
A. 归纳式
B. 总结式一般方式
C. 特殊方式
满分:2分
18.(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满分:2分
19.(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 特殊社会现象说
满分:2分
20.(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 社会剧变
B. 文化革命
C. 教育革命
D. 经济革命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根据划分的标准不同,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将教育功能分为()
A.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B.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C. 整合功能与限制功能
D. 导向功能与传递功能
满分:2分
2.课堂教学过程主要有两类()
A. 认识过程
B. 研究过程
C. 教学过程
D. 控制过程
满分:2分
3.从教育社会学角度研究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
A. 教育病理学
B. 社会解组论
C. 文化失调说
D. 价值冲突说
满分:2分
4.国家现代化的模式与类型从现代化起步时间来划分包括()
A. 英国型
B. 法国型
C. 德国型
D. 美国性
满分:2分
5.教师的教育者角色规定了其行为是多元和复杂的,具有以下特点( )
A. 教师行为的道德性
B. 教师行为的规范性
C. 教师行为的模糊性和抽象性
D. 教师行为的自律性
满分:2分
6.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包括()
A. 分流教育制度
B. 应试教育
C. 家长期望值过高
D. 文化原因
满分:2分
7.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衡量人口身体素质的指标主要有()
A. 人口的寿命
B. 人口的死亡率
C. 人口发病率
D. 教育程度
满分:2分
8.教师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内化教师的职业价值
B. 获取教师职业手段
C. 认同教师职业规范
D. 形成教师职业性格
满分:2分
9.教育制度作为一种规范系统,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分
10.制约学生课堂角色行为的主要因素()
A. 学生自身变量
B. 课堂教学环境
C. 社会变量
D. 人文变量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分配理论是对社会化理论的反动,强调教育的作用与其说是社会化, 不如说是选择、分类和分配,强调的是,教育是一种个体社会地位的竞争机制(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现代学校实际上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职务系列:校长——分管处长(或主任)——年级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学人员、教辅人员——学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教师角色社会化涉及制度层面和个体层面两类过程。从制度层面看,教师角色社会化主要可分为任职前的预期社会化和任职后的继续社会化。从个体层面看,教师角色社会化也就是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教育定义研究范式强调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客观精确的分析,并以经验观察和调查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经济结构与教育制度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社会革命对于教育制度变迁的冲击与影响是巨大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任何一种教育制度都不是永恒的,而是一个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教育制度的生命周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专业地位是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也是教师社会地位评价的主要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的另一种表述(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人种学研究主要提供在特定情形下教育制度、教育过程,以及其他各种教育事实的科学描述,它强调的是发生在社会情境中的教育事实。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从现代化起步时间来划分,国家现代化可分为早发型现代化和晚发型现代化(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现场法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被调查者正在发生的外显行为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主要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资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班级的正式结构主要取决于班级中共同相处的个人观念、 个人需求、个体行为等方面(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早期社会学家如帕克、斯莫尔等人曾研究过社会冲突,但到了帕森斯一代则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平衡等,而视社会冲突为社会病态,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开始重新注意社会冲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社会整体渐变是促使教育制度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教师失范行为主要指越轨、违法、未成年人犯罪三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整体观和有机观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思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从社会学角度看,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这一社会现象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学校作为生产组织是通过培养人力产品和学校成员所创造的知识产品,直接体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在选择了合适的课题之后,研究者需要把课题中的概念变成可以测量的变量,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变成可以检验的命题。这一工作就是“课题的操作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遭到破坏的现象
A. 文化失调
B. 情绪失调
C. 行为失调
D. 认知失调
满分:2分
2.教育社会学的真正成熟是在20世纪()年代。
A. 60
B. 50
C. 70
D. 80
满分:2分
3.(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 特殊社会现象说
满分:2分
4.(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分
5.( )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分
6.( )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分
7.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 )等属于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
A. 中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澳大利亚
满分:2分
8.泰勒的( )奠定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
A.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 《教育过程》
C. 《人是教育的对象》
D. 《民本主义与教育》
满分:2分
9.( )是指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
A. 结构性教育问题
B. 跨时空性教育问题
C. 伴生性教育问题
D. 失范性教育问题
满分:2分
10.(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 贝塔朗菲
B. 卢斯山
C. 韦伯
D. 泰勒
满分:2分
11.根据( )分类,可将教育功能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A. 教育运行的客观结果是否与其特定的价值取向相符
B. 有无明确意图,或能否明确识别
C. 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
D. 教育制度是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
满分:2分
12.在班级形成之初,( )往往是形成群体的主因
A. 任务
B. 座位
C. 熟悉程度
D. 性别
满分:2分
13.( )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A. 反抗行为
B. 嫉妒行为
C. 从众行为
D. 竞争行为
满分:2分
14.( )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分
15.( )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狭义上说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
A. 教育问题
B. 政治问题
C. 经济问题
D. 社会问题
满分:2分
16.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 )等属于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
A. 中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澳大利亚
满分:2分
17.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 ),这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折点,是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第一个里程碑
A. 《人类环境宣言》
B. 《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C. 《我们共同的未来》
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满分:2分
18.泰勒的( )奠定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
A.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 《教育过程》
C. 《人是教育的对象》
D. 《民本主义与教育》
满分:2分
19.当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来分析,实际上是一种()研究
A. 归纳式
B. 总结式一般方式
C. 特殊方式
满分:2分
20.心理学上关于失范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另一是挫折-侵犯说。
A. 心理缺陷说
B. 心理状态说
C. 心理感应说
D. 心理意识说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研究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行为时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但是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均需注意到教师角色行为受制于两方面的限制:( )
A. 学校因素
B. 方法因素
C. 课堂教学环境
D. 学生
满分:2分
2.根据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可将教育功能分为( )
A. 整合功能
B. 限制功能
C. 导向功能
D. 传递功能
满分:2分
3.以时间为准社会流动可以分为( )
A. 代际流动
B. 代内流动
C. 竞争性流动
D. 赞助性流动
满分:2分
4.教师的教育者角色规定了其行为是多元和复杂的,具有以下特点( )
A. 教师行为的道德性
B. 教师行为的规范性
C. 教师行为的模糊性和抽象性
D. 教师行为的自律性
满分:2分
5.教师的教育者角色规定了其行为是多元和复杂的,具有以下特点( )
A. 教师行为的道德性
B. 教师行为的规范性
C. 教师行为的模糊性和抽象性
D. 教师行为的自律性
满分:2分
6.课堂空间形态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A. 秧田形态空间构成
B. 马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
C. 分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
D. 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
满分:2分
7.班级具有以下特点( )
A. 班级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
B. 班级的外部表现是人格化群体
C. 班级是由成年人指导的未成年人的组织
D. 班级内部存在各种群体
满分:2分
8.教育社会学的萌芽时期代表人物()
A. 涂尔干
B. 斯宾塞
C. 杜威
D. 华德
满分:2分
9.课题的选择主要从( )方面进行考虑, 即根据课题的价值、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自身优势这三条原则来进行
A. 意义
B. 条件
C. 类型
D. 途径
满分:2分
10.学校文化的功能包括( )
A. 导向作用
B. 凝聚作用
C. 控制功能
D. 激励作用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新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建立一种对人权、对主权国家的宽容、尊重和团结的态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班级正式结构与企事业组织相似,学生干部的形成一般通过任命和推举两种方式产生,班级成员呈现金字塔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广义的课堂空间结构是指课堂内整个物理环境,狭义的课堂空间结构是指课堂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的形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对学校组织变革的抵抗主要来自组织和个体两个层次,这两者之间有着高度的相互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现象学方法论强调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理智的观察, 即所谓的“还原过程”——先对观察到的现象即“所与”进行还原,再对现象本身即“所是”进行还原,从中排除一切非本质的东西,仅仅分析它的本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学生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法律以及国家其他法规、法律的行为,即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教育的绝对公平(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刻板印象的认识,即主要依据学生过去的成绩、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操行和品德评定、学生的性别、外表等所形成的初步认识,这种印象往往较难改变。二是经验性的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从现代性与传统性的互动关系来划分,国家现代化可分为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研究表明:现代社会教育对个体经济收入、经济机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广义的课堂空间结构是指课堂内整个物理环境,狭义的课堂空间结构是指课堂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的形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新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建立一种对人权、对主权国家的宽容、尊重和团结的态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在学校组织的运行过程中,与协调交替出现的还有另一种现象,就是冲突。冲突是所有社会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教师的教育者与受雇者角色之间的矛盾是最经常的角色冲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与定量研究相比,定性研究更接近自然科学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教育规范的作用是自律与协调(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在教育社会学中,经常使用的学生的社会背景一般包含三类要素:家庭社会地位、父母亲职业和家庭社会文化水平。其中的关键变量是父母亲职业(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美国公众对学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缺乏纪律、缺乏适当的财政支持、难以吸收合格的新教师、课程问题、教学质量过低、人满为患等问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教育事实研究范式认为社会现象存在客观性,不能还原为个体事实,强调应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因而,推崇对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育功能以及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研究,注重宏观的实证研究(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五种方式: 一是课堂观察技术; 二是课堂语言分析;三是课堂谈话逻辑分析;四是学生期望;五是师生互动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答案请在附件下载,需要辅导请联系客服qq 76129602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4秋《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