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4秋《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判断题(共50道试题,共100分。)
1.九品官人法中三等九品的划分是从董仲舒提出的性三品中演化而来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明承宋御史分察六案(吏、户、礼、兵、刑、工)制度,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法家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秦时期,监察机关弹劾范围十分广泛,上至丞相重臣、王公贵戚,下至一般官吏,都在其纠举的范围之内。但到汉朝时,已经改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1901年,清政府开始筹办新海军,1903年成立了海军部。海军官制略如陆军,分为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水师学堂和造船厂等也归海军部统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相同的国体可以有不同的政体,相同的政体也可以有不同的国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政务处,是一个总办改革政治的特设机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明清时期,统治者重视司法监察权的实行。对死刑重案的核奏,由监察机构的六科给事中行使法律监督。当时有所谓的“慎刑”制,即规定每年秋天,复审监候斩的死刑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统治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灭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古代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是赋税、 徭役、和土贡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南京国民政府虽然有大量的监察组织,但是未能承担起惩治贪污和腐败的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尊号是皇帝在世时接受群臣给予的颂扬之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复合制类型国家的特点是国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表现为联合关系,不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隋代在前代基础上更新厘定中央官制,确立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唐改中书)省,共同组成中央辅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文,改以《四书》、《五经》及改论中国历史、政治和西方政治及学术的文章作为取士的标准,这就促使新式学堂迅速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力量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主力是工人和农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商代的国家机构有 “内外服” 之分,在朝廷和商王直接统治区域担任官吏的称为“内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1.到了清代,由于密本或由军机处“廷寄”,或由内阁抄,六科不能预闻机密,故六科给事中的封驳之权已完全丧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2.隋朝行政组织内部的监察系统,仍由尚书省负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3.古代国家的财政支出,基本上分为皇室支出和国家政务事务支出两大部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4.汉武帝时,谏官汲黯直言敢谏,常常廷诤面折武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5.元代提高了御史台的地位,使之与中书省、枢密院处于平行的地位。元代的监察官自成系统,有直接任免选用监察官吏之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6.夏代职官有“六卿”,亦称“六事之人”,是委用王左右的至亲贵族,分别掌管各方面的政务。六卿为司空(主土木工程)、士正(主司法)、虞(主山泽)、秩宗(主祭祀)、纳言(主承上宣下)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7.在西周,土地制度被称为“井田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8.晚清时期随着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败,出现了大量的“军功”地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9.西周早期是以“太史寮”和“卿事寮”执管政务全局,称为“两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0.在宋朝,御史台辖三院,分别是台院、殿院和察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1.西周早期,太史之下有太史、太祝、太卜,号称“三右”;卿事寮之下有司士、司马、司空,号称“三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2.中国古代长期以法家思想作为设官分治的指导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3.汉武帝时,中央官吏分为中朝(内朝)官与外朝官。中朝官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朝官尚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4.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国家主权受到破坏,我国的国体基本上已经不是封建国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5.东汉末年,曹操推行计亩而税,计户而征的赋税制度。魏晋南北朝基本上沿循此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6.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学堂教育开始步入系统化。《章程》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初、中两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7.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办新海军,1910年成立了海军部。海军官制略如陆军,分为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8.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政治理论的核心是“礼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9.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封建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0.曾国藩的湘军的编制是以营为基本编组单位。湘军体制与清朝军事体制有很大的不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1.乾隆帝又实行“摊丁入亩”的地丁合一征赋方法,将丁赋摊入田亩,进而废除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人头税,成为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最后形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2.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产物,它以共和制度代替了统治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3.以御史所执掌的纠举弹劾,巡按考察为核心的监察制度,可以溯源于西周,但构成“宰牧相累,监察相司,人怀异心,上下殊务”的监察体系是在秦代才开始初具规模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4.庙号是皇帝死后受到后世祭祀的庙宇称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5.自宋开始,监察制度的“台谏分立”逐渐向“台谏合一”演化,到清代时,科道合一,这个演变结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6.宋代,县的主要长官是知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7.国体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与地方政府的组织及其设置,官员的管理、行政监察以及外交制度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8.皇帝要设立日常的行政事务机构,如三国的九卿,隋唐的六部九寺五监, 明清的部院寺监等中央行政和事务机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9.1902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主管农、工、商等事务,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商业纳入国家的“正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0.“三司推事”是明代的一个首创,御史台通过“三司推事”,将刑部的一部分司法权和大理寺的一部分审判权给分割过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判断题(共50道试题,共100分。)
1.从狭义范围理解,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治体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言事谏诤权的核心是监察审核谕旨诏令的违失,其方式是规谏性、言论性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东汉时期,孝廉称为察举的主要科目,并一度出现考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采用三权分立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夏代职官有“六卿”,分别为司空(主土木工程)、士正(主司法)、虞(主山泽)、秩宗(主祭祀)、纳言(主承上宣下)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在政体上,中国仅存在过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这两种主要政体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学堂教育开始步入系统化。《章程》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初、中两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指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成立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为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中国古代长期以法家思想作为设官分治的指导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谥号是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褒贬给予的称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西周时,太史之下有太史、太祝、太卜,号称“三左”;卿事寮之下有司士、司马、司空,号称“三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苏维埃政权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在各级苏维埃组织中,都设有共产党团组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仅存在过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这两种主要政体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单一制类型国家的特点是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额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央政府行使国家权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监察制度在封建国家体制中,属于制衡地位。其主要对象是官吏勋贵,没有对民间的监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明代在省一级由丞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司法监察、军事行政。三者合称“三司”,官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隋朝,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唐改中书)省,共同组成中央辅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 其中,六部隶属于尚书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辅政制度,一般是指“位列百官之长”的“相”或称“宰相”、“丞相”之职。在君主专制的朝代,辅政体制基本上是贵族辅政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1.汉武帝时,中央官吏分为中朝(内朝)官与外朝官。中朝官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朝官尚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2.元代的路是二级行政区划,统属于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3.御史这一官职,从考古资料来看,可以追溯到商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4.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国家主权受到破坏,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5.国家结构指的是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6.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展开的变法运动和争霸战争促进了领主制的瓦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7.西汉时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御史中丞改为文属少府,但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台”,号曰“宪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8.商代奴隶的来源,与夏代大致一样,主要是战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9.公元前800年,秦兼并了六国,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 秦王嬴政认为王的号对他已经不适用,于是号称皇帝,就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各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0.秦以后,郡县或州县两级制; 有州、郡、县或路、府(州)、 县、府(州)县三级制;有省、路、府(州)县或省、道、府(州)、县(州)四级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1.中国古代御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掌律令”,即制定法律和监督法律的实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2.宋代的谏院和御史台三院都有司法职权。明清时代,监察机构仍有受理狱讼的规定,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掌有司法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3.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封建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4.元代的省设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为正副长官。又有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分管省内各种事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5.唐代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两税法制度。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唐后期用租庸调代替两税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6.到唐朝时期,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纠官和谏君的两种主要职能也就变为一种职能,即纠举百官,弹劾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的违法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7.隋代在前代基础上更新厘定中央官制,确立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唐改中书)省,共同组成中央辅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8.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学堂毕业生直接取得功名,学堂教育成为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促进了教育的制度化、正规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9.在周朝,社会的主要阶级是封建领主与农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在政治组织形式上采取参议会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1.皇权专制的最主要特点是规定由一人独治天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2.1927年,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背叛孙中山的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于4月18日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3.中朝官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朝官中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4.南京政府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5.1861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逼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6.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负责纠劾百官,整肃纲纪,“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7.九品官人法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拨与任用制度的综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8.汉武帝时,谏官汲黯直言敢谏,常常廷诤面折武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9.明及清初的道是监察分区,道的长官又分为两种:驻守某地,称为“守道”;巡察某地,称为“巡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0.与夏朝不同,由于有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我们对商朝社会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答案请在附件下载,需要辅导请联系客服qq 76129602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