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4-11-15 11:00:06

福师14秋《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教师的()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A. 教育思想观念
B. 专业才能
C. 专业精神
D. 专业人格
满分:2分
2.以下比喻恰当的是()。
A. 母乳是直接经验
B. 母乳是间接经验
C. 纸币是直接经验
D. 储备金是间接经验
满分:2分
3.()提出“生活即教育”。
A. 罗素
B. 陶行知
C. 杜威
D. 加涅
满分:2分
4.()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A. 创新性学习
B. 继承性学习
C. 机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满分:2分
5.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阶段课程以()为主。
A. 综合课程
B. 分科课程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综合实践活动
满分:2分
6.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个阶段。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满分:2分
7.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 行动研究
B. 制度化建设
C. 实习
D. 案例分析
满分:2分
8.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
A. 课程体系重建
B. 学校文化重建
C. 教育目标重建
D. 课程观转变
满分:2分
9.新旧知识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是()。
A. 机械学习
B. 接受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满分:2分
10.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 知识的传授者
C. 课堂的管理者
D. 纪律的保障者
满分:2分
11.()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A.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B.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C. 课程结构的理性
D.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满分:2分
12.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
A. 学校功能重建
B.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C.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满分:2分
13.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
A. 接受学习
B. 启发学习
C. 探究学习
D. 发现学习
满分:2分
14.以下四种学习中,()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满分:2分
15.研究时间论的公式是()。
A.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
B. 教师工作时间=研究时间
C.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
D. 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9道试题,共38分。)
1.教育案例的基本要素为()。
A. 背景
B. 主题
C. 细节
D. 结果
E. 评析
满分:2分
2.以下属于传统教学观点的是()。
A. 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
B.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C.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D.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满分:2分
3.行为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A. 学生外显出来的行为表现
B. 能观察到行为表现的条件
C. 行为表现的程度
D. 行为表现的公认准则
满分:2分
4.教育思想包括()。
A. 教育认识
B. 教育观念
C. 教育理念
D. 教育实践
满分:2分
5.活课的基本要素有()。
A. 兴趣
B. 智慧
C. 体验
D. 感受
E. 欣赏
满分:2分
6.骨干教师的素养包括哪几个向度()。
A. 哲学向度
B. 心理向度
C. 文化向度
D. 政治向度
E. 教育向度
满分:2分
7.合作学习的要素包括()。
A. 积极互赖
B. 个体责任
C. 面对面的积极互动
D. 社交技能
E. 小组加工
满分:2分
8.创新性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
A. 质问
B. 怀疑
C. 批评
D. 求异
E. 超越
满分:2分
9.科学本位突出表现在()。
A. 重视科学的学术性基础,忽视学生的生活基础
B. 教学提出大量的假问题,学生缺乏发现真问题的能力
C. 建构一个虚拟的应用世界,遮蔽了一幅真正的生活图景
D. 强调面向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却忽视学生现时的日常生活
E. 突出科学在社会生产中的经济价值,而漠视个人生活中的科学常识
满分:2分
10.国际21世纪教育质量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重要报告指出,教育应围绕()的基本学习加以安排。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满分:2分
11.新课改理念下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强调的是()。
A. 甄别与选拔
B. 促进学生发展
C. 教师提高
D. 改进教学实践
满分:2分
12.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是()。
A. 理念是全新的
B. 遵循传统思路
C. 重在局部改革
D. 内容上是整体的
满分:2分
13.自主学习的特点是()。
A. 能动性
B. 客体性
C. 独立性
D. 依赖性
E. 主体性
满分:2分
14.“文化人”的基本假设有()。
A. 人是文化的产物
B. 人性就是文化性
C. 和人打交道就是和他所属的文化打交道
D. 理解一个人也就意味着理解他所代表的文化
满分:2分
15.对话的一般方式可以是()。
A. 信息交换
B. 经验共享
C. 深度会谈
D. 辩论
满分:2分
16.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的实质是()。
A.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
B. 学校与家长的关系
C.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D.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
满分:2分
17.我国教学研究的新走向包括()。
A. 从经验总结到反思性教学
B. 从实验研究到行动研究
C. 走向问题解决
D. 走向叙事研究
E. 重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满分:2分
18.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
A. 校本课程的开发
B.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C. 设置综合课程
D.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满分:2分
19.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有()。
A.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B.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C.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
D.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E.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6道试题,共32分。)
1.教师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在既有的课程框架内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根本突破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科学世界能够提升生活世界的意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自编教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增加选修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选修科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教学等同于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他主学习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式,而只能是一种辅助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知识本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基础,是生活世界的意义之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课程结构的选择性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学生考分等效于教学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离开了间接经验,人的直接经验会变得非常狭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知识学习过程应成为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以下比喻恰当的是()。
A. 母乳是直接经验
B. 母乳是间接经验
C. 纸币是直接经验
D. 储备金是间接经验
满分:2分
2.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
A. 接受学习
B. 启发学习
C. 探究学习
D. 发现学习
满分:2分
3.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课程以()为主。
A. 综合课程
B. 分科课程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综合实践活动
满分:2分
4.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 行动研究
B. 制度化建设
C. 实习
D. 案例分析
满分:2分
5.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
A. 学校功能重建
B.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C.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满分:2分
6.教师的()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A. 教育思想观念
B. 专业才能
C. 专业精神
D. 专业人格
满分:2分
7.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
A. 培养人
B. 培养人才
C. 终身发展
D. 自我发展
满分:2分
8.新课改理念下初中阶段增加()。
A. 综合课程
B. 分科课程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选修课程
满分:2分
9.新旧知识建立“人为性”和“字面性”的联系是()
A. 机械学习
B. 接受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满分:2分
10.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个阶段。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满分:2分
11.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
A. 学校功能重建
B.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C.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满分:2分
12.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
A. 课程体系重建
B. 学校文化重建
C. 教育目标重建
D. 课程观转变
满分:2分
13.以下四种学习中,()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满分:2分
14.()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A. 教育研究
B. 教学实践
C. 教学引导
D. 教学反思
满分:2分
15.以下四项中,()是其它三项的前提和保障。
A. 校本管理
B. 校本研究
C. 校本课程
D. 校本培训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9道试题,共38分。)
1.骨干教师的素养包括哪几个向度()。
A. 哲学向度
B. 心理向度
C. 文化向度
D. 政治向度
E. 教育向度
满分:2分
2.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突出表现为()。
A. 关注每一位学生
B. 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 重认知、轻情感
D. 重教书、轻育人
满分:2分
3.教育案例的基本要素为()。
A. 背景
B. 主题
C. 细节
D. 结果
E. 评析
满分:2分
4.教学的生活性要求()。
A. 关照和利用学生已有的个人观念和生活经验
B. 突出科学在社会生产中的经济价值
C. 联系学生当下的活动世界
D. 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
满分:2分
5.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有()。
A.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B.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C.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
D.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E.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
满分:2分
6.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
A. 校本课程的开发
B.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C. 设置综合课程
D.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满分:2分
7.教育目的的特性包括()。
A. 终极性
B. 永恒性
C. 本体性
D. 超越性
E. 未来性
满分:2分
8.“文化人”的基本假设有()。
A. 人是文化的产物
B. 人性就是文化性
C. 和人打交道就是和他所属的文化打交道
D. 理解一个人也就意味着理解他所代表的文化
满分:2分
9.行为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A. 学生外显出来的行为表现
B. 能观察到行为表现的条件
C. 行为表现的程度
D. 行为表现的公认准则
满分:2分
10.隐性课程的特点是()的。
A. 非正式
B. 正式
C. 非官方
D. 官方
满分:2分
11.以下属于传统教学观点的是()。
A. 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
B.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C.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D.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满分:2分
12.操作性学习的特征有()。
A. 重文字符号
B. 强调身体性参与
C. 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
D. 轻实际内容
满分:2分
13.生命化的课堂氛围的特点是()。
A. 自由
B. 民主
C. 宽松
D. 和谐
满分:2分
14.“以校为本”的体现有()。
A. 校本研究
B. 校本培训
C. 校本课程
D. 校本管理
满分:2分
15.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的实质是()。
A.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
B. 学校与家长的关系
C.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D.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
满分:2分
16.新课程是从学生与()的三大关系来理解学生个性发展、规划课程目标的。
A. 社会
B. 家庭
C. 自然
D. 自我
满分:2分
17.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是()。
A. 理念是全新的
B. 遵循传统思路
C. 重在局部改革
D. 内容上是整体的
满分:2分
18.新课程内容的特点有()。
A. 基础性
B. 时代性
C. 实用性
D. 综合性
满分:2分
19.教育思想包括()。
A. 教育认识
B. 教育观念
C. 教育理念
D. 教育实践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6道试题,共32分。)
1.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自编教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离开了间接经验,人的直接经验会变得非常狭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教师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新课改中课程结构的调整仍然难以满足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的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科学世界能够提升生活世界的意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学生考分等效于教学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课程结构的选择性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文化本身也是一种课程、一种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在发现学习中采用接受学习的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知识本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显性课程必然伴随着隐形课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知识学习过程应成为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基础,是生活世界的意义之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任何评价都建基于客观描述之上,是应然而非实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答案请在附件下载,需要辅导请联系客服qq 76129602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4秋《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