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4-11-17 11:00:01

福师14秋《教育学》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____
A.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 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 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满分:2分
2.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____
A. 并不重要的时期
B. 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 没有效果的时期
D. 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满分:2分
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满分:2分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____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满分:2分
5.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____
A.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 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满分:2分
6.()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A. 课程实施
B. 课程评价
C. 课程教学
D. 课堂反馈
满分:2分
7.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
A. 北欧的尼德兰
B. 捷克的夸美纽斯
C. 法国的斯图谟
D. 德国的福禄培尔
满分:2分
8.____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A. 遗传素质
B. 环境因素
C. 物质因素
D. 学校因素
满分:2分
9.____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A. 课程大纲
B. 课程安排
C. 课程计划
D. 课程实施
满分:2分
10.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____
A. 劳动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生物进化论
满分:2分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
A. 1985年
B. 1986年
C. 1987年
D. 1988年
满分:2分
1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____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满分:2分
13.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源于()
A. 拉丁语
B. 汉语
C. 德语
D. 英语
满分:2分
14.()是指个人完成某种体力或脑力活动的主观条件。
A. 体力
B. 智力
C. 能力
D. 创造力
满分:2分
15.()年,联合国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的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而不是普通职业。
A. 1965
B. 1964
C. 1966
D. 1967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课程评价的模式有____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D. 发展性课程评价
满分:2分
2.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以分为____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校本课程
D. 班级课程
满分:2分
3.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A.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B.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D. 教育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满分:2分
4.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____
A. 认知领域
B. 日常生活领域
C. 情感领域
D. 动作技能
E. 安全领域
满分:2分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____
A. 家庭教育
B. 道德教育
C. 班级教育
D. 学校教育
E. 社会教育
满分:2分
6.学校文化的特性有()
A.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B.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C.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D.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满分:2分
7.德育原则有____
A.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B. 导向性原则
C. 疏导原则
D.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E. 因材施教原则
满分:2分
8.教育实体的形成特点有____
A. 教育主体确定
B. 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C.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D.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E. 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满分:2分
9.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____
A. 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
D. 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满分:2分
10.课程设计分为()等层次
A. 课程计划
B. 教学大纲
C. 教科书
D. 教学媒体
满分:2分
11.评价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有____
A. 评价概念是否合适
B. 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
C. 评价过程是否科学
D. 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
满分:2分
1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
A. 内容的丰富
B. 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 课程结构的更新
D. 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 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满分:2分
13.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____
A.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 素质教育面向学生的所有方面,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整体构建
C.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D.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满分:2分
14.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____
A.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 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 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 重视能力的培养
E. 重视个别差异
满分:2分
15.教育目的的五分说层次结构有____
A. 理想的教育目的
B. 正式的教育目的,又称成文的教育目的
C. 教育者理解的教育目的
D. 教育者操作的目的
E. 实现的教育目的
满分:2分
16.学生应该具备人的____特性?
A. 学生是能动的主体
B. 学生是能动的客体
C. 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D. 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满分:2分
17.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因是____
A. 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B. 教学是促进人发展的主要手段
C. 教学作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D. 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
满分:2分
18.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____
A. 以业余为主
B. 以自学为主
C. 以长期为主
D. 以短期为主
E. 以国外学习为主
满分:2分
19.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有____
A.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B.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D.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满分:2分
20.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内涵有____
A. 特殊的师生互动
B. 特殊的时空安排
C. 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
D. 特殊的教学内容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手段(包括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几个因素构成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CIPP评价模式是一种注重结果的评价模式,是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一种值得参考的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校本课程通常由校长、教师来制定,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概括了实施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根本途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教科书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社会政治的需要是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研究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学生知识的扩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目标评价模式以目标为中心进行,在布鲁姆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高中以综合课程为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____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满分:2分
2.____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A. 遗传素质
B. 环境因素
C. 物质因素
D. 学校因素
满分:2分
3.()年,联合国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的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而不是普通职业。
A. 1965
B. 1964
C. 1966
D. 1967
满分:2分
4.____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及活动方式的总称。
A. 教学策略
B. 教学方法
C. 教学过程
D. 教学原则
满分:2分
5.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
A. 观察法
B. 读书法
C. 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满分:2分
6.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____
A. 并不重要的时期
B. 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 没有效果的时期
D. 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满分:2分
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____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 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 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 要看情况而定
满分:2分
8.()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A.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B. 文化素养
C. 专业素养
D. 职业素养
满分:2分
9.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____
A.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 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满分:2分
10.____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A. 课程大纲
B. 课程安排
C. 课程计划
D. 课程实施
满分:2分
1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由瑞士学者____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
A. 赫尔巴特
B. 斯金纳
C. 皮亚杰
D. 弗朗斯
满分:2分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____
A. 是同时的
B. 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 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 说不清楚
满分:2分
13.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源于()
A. 拉丁语
B. 汉语
C. 德语
D. 英语
满分:2分
14.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____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
满分:2分
15.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____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良好的人格特征有____
A. 团结他人,事事为他人着想
B. 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C. 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D. 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满分:2分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有____
A.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满分:2分
3.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____
A. 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B.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C. 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D. 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满分:2分
4.学生文化的特征有____
A.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B. 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C. 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D. 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E. 对学校文化的补助性
满分:2分
5.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____
A. 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 依据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C.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D. 依据学校的教学实践、设备、条件
E.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满分:2分
6.教育实体的形成特点有____
A. 教育主体确定
B. 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C.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D.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E. 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满分:2分
7.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
A. 内容的丰富
B. 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 课程结构的更新
D. 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 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满分:2分
8.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有____
A. 非正式教育
B. 正式而非正规教育
C. 正规教育
D. 正式且正规教育
满分:2分
9.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有()
A. 内发论
B. 外铄论
C.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 环境论
满分:2分
10.教育目的的五分说层次结构有____
A. 理想的教育目的
B. 正式的教育目的,又称成文的教育目的
C. 教育者理解的教育目的
D. 教育者操作的目的
E. 实现的教育目的
满分:2分
11.____是少年期表现的总体特征。
A. 身心状态的急剧变化
B. 内心世界的发现
C. 自我意识的突出
D. 独立精神的加强
满分:2分
12.编写教科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____
A.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B. 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出科学性与思想性
C. 教科书编写的内容呈现出时代特征
D. 教科书编写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E. 教科书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
满分:2分
13.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____
A. 认知领域
B. 日常生活领域
C. 情感领域
D. 动作技能
E. 安全领域
满分:2分
1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以分为____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校本课程
D. 班级课程
满分:2分
15.遗传的意义有()
A. 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B.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D.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满分:2分
16.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____
A. 家庭教育
B. 道德教育
C. 班级教育
D. 学校教育
E. 社会教育
满分:2分
17.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角色必须做如下转换____
A. 教师必须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
B. 教师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
C. 由"单一学科型教师"向"跨学科型"教师转变
D. 由"知识的搬运工"转变为"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人员"
满分:2分
18.课程设计分为()等层次
A. 课程计划
B. 教学大纲
C. 教科书
D. 教学媒体
满分:2分
19.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____
A. 核心课程
B. 融合课程
C. 潜在课程
D. 活动课程
E. 广域课程
满分:2分
20.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A. 规范作用
B. 导向和评价作用
C. 激励作用
D. 反馈作用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校本课程通常由校长、教师来制定,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学根据需要尽可能地采用实物、实验、模型、形象、语言等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有关感性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教育目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基础课程是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基础,研究型课程又是拓展型课程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教科书又称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接受能力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示范法运用的手段主要是榜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课程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智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实现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差别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共同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答案请在附件下载,需要辅导请联系客服qq 76129602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4秋《教育学》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