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4秋《公共政策概论》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公共政策概论》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
A. 决策体制
B. 决策权力
C. 精英人物
D. 全国人大
满分:2分
2.政策执行后对客体所产生的影响或结果进行的评估是指()
A. 效果评估
B. 效率评估
C. 内部评估
D. 外部评估
满分:2分
3.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 德洛尔
B. 拉斯韦尔
C. 勒纳
D. 林德布洛姆
满分:2分
4.力求解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的问题的政策分析方法属于()
A. 行为研究
B. 价值研究
C. 规范研究
D. 可行性研究
满分:2分
5.秉持“英雄史观”的观点在公共政策学上属于()
A. 系统理论模型
B. 精英理论模型
C. 团体理论模型
D. 渐进主义模型
满分:2分
6.提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的理论模型是()
A. 系统模型
B. 过程模型
C. 团体理论模型
D. 制度理论模型
满分:2分
7.以质询和诘问等方式对公共政策加以监控的组织机构是()
A. 立法机关
B. 司法机关
C. 行政机关
D. 政党系统
满分:2分
8.渐进主义理论模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大卫伊斯顿
B. 戴伊
C. 汤姆逊
D. 林布隆
满分:2分
9.判断政策价值的基本手段是()
A. 政策制定
B. 政策执行
C. 政策评估
D. 政策终结
满分:2分
10.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是()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满分:2分
11.认为公共政策终结是“政府当局对某一特殊功能、计划、政策或组织,经过审慎评估,加以结束或终止的过程”的是()
A. 巴达克
B. 琼斯
C. 布鲁尔
D. 德龙
满分:2分
12.效率评估是指()
A. 政策成本与政策效能进行衡量的关系
B. 政策收益与政策效能进行衡量的关系
C. 政策成本与政策收益进行衡量的关系
D. 政策效果与理想效果进行衡量的关系
满分:2分
13.采用渐进的方式对公共政策进行终结,以消除公共政策终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是()
A. 公共政策合并
B. 公共政策分解
C. 公共政策缩减
D. 公共政策废止
满分:2分
14.监控的根本目的是()
A. 纠正系统偏差
B. 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
C. 实现政策的合法化
D. 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
满分:2分
15.大卫伊斯顿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 系统理论模型
B. 精英理论模型
C. 团体理论模型
D. 渐进主义模型
满分:2分
16.对政策方案进行平等讨论,决策者与非决策者都充分发表意见,经过上下左右沟通之后,以多数人的一致意见为根据,批准政策方案。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
A. 禀议制
B. 合议制
C. 禀议合议结合制
D. 分权制
满分:2分
17.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的模型是()
A. 系统模型
B. 过程模型
C. 团体理论模型
D. 制度理论模型
满分:2分
18.“关于制定政策的政策”指的是()
A. 基本政策
B. 具体政策
C. 经济政策
D. 元政策
满分:2分
19.借助于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概率论以及帮助决策的理论来进行逻辑分析和推论。这一概念指的是()
A. 系统分析方法
B. 相对分析方法
C. 相对分析方法
D. 定量分析方法
满分:2分
20.力求回答“因为什么”、“为了谁’、“为了什么目的”、“多大风险”、“应优先考虑什么”等等问题的政策分析方法属于()
A. 行为研究
B. 价值研究
C. 规范研究
D. 可行性研究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以集体的宏观智能结构,通过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进行政策分析的方法,称之为()
A. 头脑风暴法
B. 德尔菲法
C. 交叉影响分析法
D. 专家会议法
满分:2分
2.公共政策的评估标准有( )
A. 生产力标准
B. 效益标准
C. 效率标准
D. 公平标准
满分:2分
3.按照政策监控的层次,政策监控可以分为( )
A. 事前监控
B. 自我监控
C. 逐级监控
D. 越级监控
满分:2分
4.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一书,首次对政策科学的基本范畴与方法等内容做出了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该书的作者有( )
A. 德洛尔
B. 拉斯韦尔
C. 勒纳
D. 林德布洛姆
满分:2分
5.政策目标的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 )
A. 目标取向的公共性
B. 目标确定的多重性
C. 目标范围的普遍性
D. 目标价值的非盈利性
满分:2分
6.政策执行后对客体所产生的影响或结果进行的评估。这一评估是指()
A. 效果评估
B. 效率评估
C. 执行评估
D. 事后评估
满分:2分
7.按照政策监控的内容,政策监控可以分为()
A. 目标监控
B. 关键点监控
C. 自我监控
D. 逐级监控
满分:2分
8.对公共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原因主要有()
A. 利益因素
B. 习惯
C. 认知
D. 社会团体
满分:2分
9.中国国务院享有的行政职权有()
A. 行政立法权
B. 提案权
C. 人事权
D. 一定范围的戒严权和建置权
满分:2分
10.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要素有( )
A. 评估主体
B. 评估客体
C. 评估标准
D. 评估方法
满分:2分
11.根据评估机构的地位不同,政策评估可以分为( )
A. 内部评估
B. 外部评估
C. 正式评估
D. 非正式评估
满分:2分
12.政策问题的特征有()
A. 相互依存性
B. 主观性
C. 人为性
D. 动态性
满分:2分
13.在公共政策分析活动中,随机分析方法和技术一般应用于( )
A. 确定型政策分析
B. 不确定型政策分析
C. 政策的定性分析
D. 风险型政策分析
满分:2分
14.官方决策者主要有( )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执政党
满分:2分
15.政策理解包括()
A. 政策宣传
B. 人力准备
C. 组织准备
D. 政策分解
满分:2分
16.政策执行过程通常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它包括以下( )
A. 政策宣传
B. 政策分解
C. 政策实验
D. 全面实施
满分:2分
17.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一般包括( )
A. 政治可行性
B. 经济可行性
C. 技术可行性
D. 法律可行性
满分:2分
18.精英理论模型的主要提出者是( )
A. 大卫伊斯顿
B. 戴伊
C. 汤姆逊
D. 林布隆
满分:2分
19.对公共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人员主要有()
A. 政策受益者
B. 政策受害者
C. 政策制定者
D. 政策执行者
满分:2分
20.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有影响的经济学模型主要有( )
A. 传统理性模型
B. 有限理性模型
C. 公共选择理论
D. 福利经济学模型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最早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的学者是托马斯戴伊(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政策执行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拉斯韦尔(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在政策终结的内容中,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的终结是指功能的终结(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秉持“英雄史观”的观点在公共政策学上属于团体理论模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通过将自己的成员列入各级政府机关及政府各部门中以影响政策实施的组织机构是利益集团(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通过对政府的人事任免权、不信任投票来控制公共政策的监控组织是政党系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利益集团(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德尔菲法最初被运用于对经济问题的预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政策分析过程中的第一步是政策议程建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政策分析的系统理论源于分析政治系统的方法研究,这种模型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大卫伊斯顿(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福师14秋《公共政策概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方案抉择
满分:2分
2.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 德洛尔
B. 拉斯韦尔
C. 勒纳
D. 林德布洛姆
满分:2分
3.采用渐进的方式对公共政策进行终结,以消除公共政策终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是()
A. 公共政策合并
B. 公共政策分解
C. 公共政策缩减
D. 公共政策废止
满分:2分
4.判断政策价值的基本手段是()
A. 政策制定
B. 政策执行
C. 政策评估
D. 政策终结
满分:2分
5.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的基本途径是()
A. 政策制定
B. 政策执行
C. 政策评估
D. 政策终结
满分:2分
6.认为公共政策终结是“政府当局对某一特殊功能、计划、政策或组织,经过审慎评估,加以结束或终止的过程”的是()
A. 巴达克
B. 琼斯
C. 布鲁尔
D. 德龙
满分:2分
7.最早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的学者是()
A. 拉斯韦尔
B. 托马斯戴伊
C. 伍启元
D. 德洛尔
满分:2分
8.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
A. 决策体制
B. 决策权力
C. 精英人物
D. 全国人大
满分:2分
9.马尔科夫预测法属于()
A. 系统分析方法
B. 定性分析方法
C. 确定型分析技术
D. 随机分析技术
满分:2分
10.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
A. 目标确立
B. 政策方案设计
C. 后果预评估
D. 方案抉择
满分:2分
11.监控的根本目的是()
A. 纠正系统偏差
B. 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
C. 实现政策的合法化
D. 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
满分:2分
12.对政策方案进行平等讨论,决策者与非决策者都充分发表意见,经过上下左右沟通之后,以多数人的一致意见为根据,批准政策方案。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
A. 禀议制
B. 合议制
C. 禀议合议结合制
D. 分权制
满分:2分
13.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A. 贝塔朗菲
B. 拉斯韦尔
C. 西蒙
D. 林德布洛姆
满分:2分
14.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
A. 利益集团
B. 公民
C. 大众传播媒介
D. 思想库
满分:2分
15.政策执行后对客体所产生的影响或结果进行的评估是指()
A. 效果评估
B. 效率评估
C. 内部评估
D. 外部评估
满分:2分
16.借助于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概率论以及帮助决策的理论来进行逻辑分析和推论。这一概念指的是()
A. 系统分析方法
B. 相对分析方法
C. 相对分析方法
D. 定量分析方法
满分:2分
17.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的模型是()
A. 系统模型
B. 过程模型
C. 团体理论模型
D. 制度理论模型
满分:2分
18.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A. 政策问题的确认
B. 政策议程的建立
C. 政策方案的择定
D. 政策目标的确立
满分:2分
19.秉持“英雄史观”的观点在公共政策学上属于()
A. 系统理论模型
B. 精英理论模型
C. 团体理论模型
D. 渐进主义模型
满分:2分
20.“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途径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要求政策的( )
A. 规范性
B. 透明性
C. 严肃性
D. 明晰性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包括()
A. 权力与责任的终结
B. 功能的终结和组织的终结
C. 公共政策本身的终结
D. 计划的终结
满分:2分
2.中国共产党政策监控的主要方式有()
A. 党纪监督
B. 行政监督
C. 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实施政策监控
D. 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政策监控
满分:2分
3.思想教育手段常用的基本形式有( )
A. 制造舆论
B. 说服教育
C. 协商对话
D. 奖功罚过
满分:2分
4.按照政策监控的层次,政策监控可以分为( )
A. 事前监控
B. 自我监控
C. 逐级监控
D. 越级监控
满分:2分
5.系统方法的显著特点是()
A. 整体性
B. 阶段性
C. 综合性
D. 最优化
满分:2分
6.政策执行过程通常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它包括以下( )
A. 政策宣传
B. 政策分解
C. 政策实验
D. 全面实施
满分:2分
7.当涉及公共政策的功能作用时,可将公共政策分为()
A. 分配性政策
B. 调节性政策
C. 自我调节性政策
D. 再分配性政策
满分:2分
8.政策制定过程一般包括()
A. 对政策问题的认定
B. 政策议程建立
C. 政策方案规划
D. 政策合法化
满分:2分
9.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中把政策主体划分为()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官方决策者
D. 非官方参与者
满分:2分
10.在公共政策分析活动中,随机分析方法和技术一般应用于( )
A. 确定型政策分析
B. 不确定型政策分析
C. 政策的定性分析
D. 风险型政策分析
满分:2分
11.对公共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人员主要有()
A. 政策受益者
B. 政策受害者
C. 政策制定者
D. 政策执行者
满分:2分
12.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一般包括( )
A. 政治可行性
B. 经济可行性
C. 技术可行性
D. 法律可行性
满分:2分
13.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有影响的经济学模型主要有( )
A. 传统理性模型
B. 有限理性模型
C. 公共选择理论
D. 福利经济学模型
满分:2分
14.政策目标的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 )
A. 目标取向的公共性
B. 目标确定的多重性
C. 目标范围的普遍性
D. 目标价值的非盈利性
满分:2分
15.对公共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原因主要有()
A. 利益因素
B. 习惯
C. 认知
D. 社会团体
满分:2分
16.政策理解包括()
A. 政策宣传
B. 人力准备
C. 组织准备
D. 政策分解
满分:2分
17.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体现在( )
A. 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
B. 决定公共政策运行的智力条件
C. 决定着公共政策合法化程度
D. 影响公共政策运行的伦理、心理条件
满分:2分
18.现代博弈论诞生在1949年,以《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的问世为标志,其作者是()
A. 库恩
B. 诺伊曼
C. 拉斯韦尔
D. 摩根斯坦
满分:2分
19.按照政策监控的内容,政策监控可以分为()
A. 目标监控
B. 关键点监控
C. 自我监控
D. 逐级监控
满分:2分
20.“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持这一类似观点的学者有()
A. 拉斯韦尔
B. 德洛尔
C. 卡尔弗雷德里希
D. 勒纳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政策执行效果(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政策分析的系统理论源于分析政治系统的方法研究,这种模型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大卫伊斯顿(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通过对政府的人事任免权、不信任投票来控制公共政策的监控组织是政党系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政策法律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政策制定过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判断政策价值的基本手段是政策评估(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秉持“英雄史观”的观点在公共政策学上属于团体理论模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蒙(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政策执行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拉斯韦尔(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决策树法属于系统分析方法(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德尔菲法最初被运用于对经济问题的预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答案请在附件下载,需要辅导请联系客服qq 76129602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