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4-7-14 08:33:03

北语14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答案

北语14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成数是以对比基数为多少所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
A. 5
B. 10
C. 20
D. 100
满分:4分
2.人力资源统计数据按其性质可分为( )。
A. 一次统计数据
B. 二次统计数据
C. 三次统计数据
D. 一次统计数据、二次统计数据和三次统计数据
满分:4分
3.对总体资料的处理方法不包括( )。
A. 总体单位的简单排列
B. 将所有总体单位的资料加以合计
C. 对总体进行各种分组
D. 对总体进行抽样
满分:4分
4.全距是数列中两个极端数值之( )。
A. 和
B. 积
C. 减
D. 差
满分:4分
5.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 )。
A. 倒数
B. 和
C. 差
D. 乘积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人力资源统计数据特征包括( )。
A. 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反映人力资源的总体特征
B. 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反映人力资源的数量特征
C. 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反映人力资源过去的信息特征
D. 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反映人力资源的局部特征
满分:4分
2.人力资源统计学的方法包括( )。
A. 总体观察法
B. 综合指标法
C. 统计分组法
D. 图表法
满分:4分
3.人力资源总量指标作用主要体现在( )。
A.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认识人力资源总体现象的起点
B.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综合指标的基础
C.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宏观与微观管理的重要依据
D.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认识人力资源总体现象的基础
满分:4分
4.人力资源统计学应用的特点包括( )。
A. 数量性
B. 关联性
C. 动态性
D. 规律性
满分:4分
5.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包括( )。
A. 登统方法不同
B. 可加性不同
C. 与时间间隔的关系不同
D. 可减性不同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人力资源统计数据按其性质可分为一次统计数据、二次统计数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时点指标,亦称时点数或存量,是反映总体现象在某一时刻或瞬间状况的总量指标,如年初或年末员工数、商品库存额、设备台数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人力资源统计是人力资源统计资料、人力资源统计工作和人力资源统计学的泛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人力资源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通常采用劳动量单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按人力资源统计表的用途不同,广义的人力资源统计表可以分为调查表、整理表和分析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结构相对数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将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而得的比重或比率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综合指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人力资源统计学是对人力资源活动过程的量化统计方法,是对人力资源质与量的统一研究中描述人力资源的数量表现与数量关系,发现其变动走势和一般规律的技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反映人力资源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和水平的综合指标,如员工人数、高学历员工数量、劳动报酬、企业生产总值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时期指标,亦称时期数或流量,是反映总体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的累计结果的总量指标,如一定时期的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额、员工在职数和员工离退休数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标准差系数就是将简单标准差及加权标准差分别除以相应的算术平均数,用以反映变量值离差的相对水平,其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1.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两种:一种是无名数;另一种是复名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2.统计数据的汇总组织形式可分为逐级汇总和统一汇总两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3.问卷调查的对象只能用抽样方法选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4.人力资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既是人力资源统计工作过程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又是人力资源统计研究的基本内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5.工作时间的利用指标是指出勤率指标。
A. 错误
B. 正确
14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增长量是用来说明某种人力资源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绝对量,它是报告期水平与下列哪项之差。( )。
A. 基期水平
B. 上期水平
C. 前期水平
满分:4分
2.计算时期指标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一般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数法
B. 加权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满分:4分
3.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不包括( )。
A. 时期数列中各指标的时期长短应当前后一致
B. 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所说明的总体范围应前后一致
C. 动态时间数列计算口径和方法要一致
D. 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所说明的总体范围应前后不一致
满分:4分
4.人力资源的总变动率指标是指期末人力资源数量除以( )。
A. 期初人力资源总数
B. 本期人力资源的增加数
C. 基期人力资源数量
满分:4分
5.按时间顺序将不同时期的某种指数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是( )。
A. 质量指标指数
B. 环比指数
C. 数量指标指数
D. 定基指数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下列哪些人员应统计为在岗职工( )。
A. 招用的劳动关系保留在各类人才服务中心及职业介绍所的人员
B. 招用的自存档案的各类人员或虽没转档案但与原单位已没任何关系的人员
C. 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制外自行招用的失业人员
D. 街道招聘的事业编制的居委会干部
E. 再就业中心、职业介绍所等机构派遣或输出劳务,由再就业中心、职业介绍机构统计为在岗职工并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
满分:4分
2.时间统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A. 为企业制度合理定岗定员提供依据
B. 为企业制订生产作业计划提供资料
C. 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D. 为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提供依据
满分:4分
3.时点数列特点包括( )。
A. 时点数列中各项数据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B. 时点数列中各数据的大小与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C. 时点数列中各数据的大小与间隔长短直接关
D. 系时点数列中的数据是通过间断性调查登记取
满分:4分
4.从大的分类看,时间结构指标有( )。
A. 工作时间占用率
B. 个人必需生活时间占用率
C. 家务劳动时间占用率
D. 闲暇时间占用率
满分:4分
5.时期数列特点包括( )。
A. 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相加具有实际意义
B. 数列中统计数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C. 数列中的统计数据通过连续不断登记得到
D. 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相加无实际意义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增长量是用来说明某种人力资源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绝对量,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绝对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出勤率的计算方法只有一种:按照工日计算,反映全日缺勤工日对全部制度劳动时间利用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平均人数是指计算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企业一般要计算月、季和年的平均人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人力资源实际利用率是就业人数同人力资源总数的对比,以表明人力资源实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企业日历工日是表示劳动者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它是计算期内的日历天数中每天企业实有劳动者人数的累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动态时间数列计算口径和方法可以不一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序时平均数可以对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进行计算,也可以对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进行计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工作日利用率反映实际劳动日长度占标准劳动日长度的比重,说明标准劳动日长度实际被利用的程度,非全日缺勤、非全日非生产和非全日停工的出现都会影响工作日的实际利用情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发展速度是人力资源在一段时期变动程度的相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两个时期水平之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时间数列是将某种人力资源的指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又称动态数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1.企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按其构成要素可以分为:日历时间和制度公休时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2.时间结构指标是各类生活时间在总时间中的比重。从大的分类看,有4个指标,即工作时间占用率、个人必需生活时间占用率、家务劳动时间占用率、闲暇时间占用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3.发展水平一般指总量指标,不包括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4.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是一段时期内每个劳动者每天实际进行生产作业活动小时数的合计,包括全日作业活动时间和非全日作业活动时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5.就业弹性的经济含义是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对劳动力的需求,经济的增长引起了就业人数的增加。
A. 错误
B. 正确
14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按生产工作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将某种作业完成工作量与下列哪项相比,用以反映劳动者平均每人每天工作量。( )。
A. 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日数
B. 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时数
C. 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日数
D. 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时数
满分:4分
2.职工工资增长弹性是指职工工资增长率除以( )。
A. 企业总资产增长率
B. 企业净资产增长率
C. 企业净利润
满分:4分
3.工资总额从结构构成上看,可分为基本工资和下列哪项。( )。
A. 辅助工资
B. 津贴
C. 公积金
满分:4分
4.下列哪个指数专门用于综合反映各组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体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 )。
A. 平均工资可变构成指数
B. 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
C. 平均工资结构影响指数
满分:4分
5.一般采用报告期人均货币工资与下列哪项之比来表示人均实际工资( )。
A. 报告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 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 报告期的居民收入水平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全社会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也需要从以下哪些方面分别测算( )。
A. 按社会产品总价值指标表示的劳动生产率
B. 按社会产品增加值指标表示的劳动生产率
C. 按社会产品净值指标表示的劳动生产率
满分:4分
2.人力资源个体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可以归结为( )。
A. 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
B. 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
C. 随机报偿评价法
D. 调整后的随机报偿评价法
满分:4分
3.人力资源个体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通常采用( )。
A. 信息库法
B. 工作绩效评价法
C. 工作态度测定法
D. 潜力评价法
E. 专家打分法
满分:4分
4.辅助工资通常包括( )。
A. 奖金
B. 津贴和补贴
C. 加班加点工资
D.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满分:4分
5.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可以分别从哪些指标进行测算( )。
A. 实物量指标
B. 价值量指标
C. 生产工作量指标
D. 相对指标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广义的人力资源价值或广义的人力资源产出价值包括人力资源必要劳动价值和人力资源剩余劳动价值两部分;而狭义的人力资源价值或狭义的人力资源产出价值仅指人力资源必要劳动价值部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劳动生产率的可变构成指数是用以说明劳动生产率总平均变动程度的指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一般包括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人力资源群体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通常采用非购入商誉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指数有正指标与逆指标之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工作绩效等级评价法就是通过给企业或组织职工的各方面情况采用打分方式进行等级评价来衡量和评估职工工作绩效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劳动生产率的结构影响指数是反映各组成单位人员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影响程度的指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并不是两种不同的工资,而是同一种工资的两个侧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经济价值法与非购入商誉法相比具有优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分析职工的工资外收入最常见的方法是分析工资外收入占职工总收入的比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1.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就是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2.工资总额包括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3.部分支付给职工个人工资外的费用不按照职工工资外收入核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4.特殊信息库法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库归集和汇总企业或组织人力资源特殊信息的方法。可以通过编制各种一览表的方法,汇总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需要的专门信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5.劳动生产率的固定构成指数是反映各组成单位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变动对劳动生产率总水平的变动影响程度的指数。
A. 错误
B. 正确
14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人工成本总额增长率指标是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除以( )。
A. 期初人工成本总额
B. 基期期人工成本总额
C. 前期人工成本总额
满分:4分
2.从组织机构角度反映劳动争议仲裁规模指标不包括( )。
A. 仲裁庭数
B. 特别仲裁庭数
C. 仲裁员人件数
D. 仲裁员人数
满分:4分
3.退休金系数是指退休人员人均退休金除以( )。
A. 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人数
B. 企业全部退休人员人数
C. 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与全部退休人员的和
满分:4分
4.下列哪种方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工成本进行比较,它又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 )。
A. 结构分析法
B. 因素分析法
C. 时间数列分析法
D. 对比分析法
满分:4分
5.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共分几级( )。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反映一定时期内退休人员的总量和规模时,可用以下指标( )。
A. 期末退休人数
B. 本期新退休人数
C. 本期退休人员平均数
D. 退休率
E. 退休养老保险覆盖率
满分:4分
2.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按不同类型可分为。( )。
A. 对比分析法
B. 结构分析法
C. 因素分析法
D. 时间数列分析法
满分:4分
3.人工成本统计的意义( )。
A. 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核算
B. 有利于增加利润和职工收入
C. 宏观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D. 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
满分:4分
4.劳动争议统计的任务大致分为( )。
A. 研究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构成情况
B. 研究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的规模、结构状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C. 研究劳动争议仲裁的处理情况及变动情况。
满分:4分
5.劳动安全卫生统计一般分为( )。
A. 劳动环境统计
B. 劳动保护措施统计
C. 工伤事故统计
D. 职业病统计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教育经费是指企业(或雇主)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不包括企业自办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等培训场所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费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人力资源成本,是指在微观企业中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工成本,即企业(或雇主)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的费用的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劳动环境指的是,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关系到劳动者安全的卫生、劳动强度和硬件等影响职业安全的种种因素的集合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在我国实行人工成本统计核算的主体是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我国的企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企业(或雇主)支付给所有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福利费、住房费、教育费、劳动保护费和其他人工成本等七大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争议处理从低级机构开始,当事人不能直接向高级机构申请处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劳动保护措施费用,是指用于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方面的全部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劳动保护措施费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劳动争议人数是指每件争议案件所涉及的争议双方的人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劳动争议仲裁率反映了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度。其中的报告期劳动争议件数,指的是将报告期内发生的每一件劳动争议汇总起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结构分析法是通过总体内各组的总量与总体总量之比来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用以说明总体构成的相对数,称为结构相对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1.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的累计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2.计算人工成本,必须以企业名义支付费用为准;以个人名义支付的,不能计算在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3.医疗保险的一般原则是:按工资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享受医疗待遇则按实际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4.劳动安全统计是劳动安全保护工作的一部分,它可以为安全的环境提供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准,或者是一系列的指标体系,为安全劳动的进行提供依据,有利于劳动环境的改善和安全政策的制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5.劳动关系统计的任务是及时反映人力资源关系的发展变化情况,研究劳动者对各种活动的参与情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语14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