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14春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答案
东北大学14春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 )
A. 替代式政策执行
B. 残缺式政策执行
C. 照搬式政策执行
D. 观望式政策执行
满分:4分
2.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
A. 管仲
B. 孔子
C. 孟轲
D. 荀况
满分:4分
3.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模型是( )
A. 理性主义模型
B. 混合扫描模型
C. 集团模型
D. 渐进主义模型
满分:4分
4.公共政策指( )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企业
B. 政府
C. 第三部门
D. 个人
满分:4分
5.决策权与决策事务均集中于上级政策机关,下级机关只能依上级机关的指令行事的决策体制是( )。
A. 首长制
B. 合议制
C. 集权制
D. 分权制
满分:4分
6.通过逐步减少对公共政策的投入、减少公共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以最终达到完全终止公共政策的目的,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
A. 替代
B. 分解
C. 合并
D. 缩减
满分:4分
7.评估者为了考察某项公共政策的效果,将两个时间端点,即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各种情况进行对比。这种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属于( )。
A.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B.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C. “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
D.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满分:4分
8.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
A. 横向监控
B. 纵向监控
C. 外部监控
D. 自下而上的监控
满分:4分
9.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 )。
A. 政策均衡
B. 政策终结
C.政策持续
D. 政策调整
满分:4分
10.在政策预测中,趋势外推法属于( )
A. 定性政策预测方法
B. 定量政策预测方法
C. 历史分析方法
D.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政策预测方法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构成主要包括( )
A. 党的政策
B. 行政决策
C. 立法决策
D. 人大决策
满分:4分
2.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 )
A. 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
B. 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C. 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满分:4分
3.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有( )
A. 自由畅想
B. 延迟评判
C. 多次反馈
D. 禁止批评和表扬
满分:4分
4.公共政策问题的结构类型有( )。
A. 结构优良的公共政策问题
B. 结构宏观的公共政策问题
C. 结构不良的公共政策问题
D. 结构适度的公共政策问题
满分:4分
5.史密斯过程模型认为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要素有( )。
A. 目标群体
B. 理想化的政策
C. 环境因素
D. 执行机构
满分:4分
6.公共政策评估具有( )
A. 诊断功能
B. 预测功能
C. 反馈功能
D. 矫正功能
满分:4分
7.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 )
A. 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
B. 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C. 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满分:4分
8.公共政策执行的浴盆模型认为,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分为( )。
A. 耗损失效
B. 早期失效
C. 人为失效
D. 偶然失效
满分:4分
9.一般说来,西方国家的官方决策者包括( )。
A. 立法机关
B. 行政决策机关
C. 行政执行机关
D. 法院
满分:4分
10.政策执行的手段有( )
A. 行政手段
B. 经济手段
C. 社会手段
D. 法律手段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任何一项政策不仅具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而且还具有明确的实施地域范围,即它只能在某个规定的地域范围内起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有效的信息沟通能促进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协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内部评估的优势在于,由于与政府没有直接的利益关联,能做到比较客观和公正,但在完全、准确获取公共政策运行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公共政策评估包括对公共政策非预期影响的评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公共政策评估指对公共政策输出的评估
A. 错误
B. 正确
14春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 )
A. 过程分析
B. 组织分析
C. 功能分析
D. 理性分析
满分:4分
2.将政策执行看作是一种赛局的模型是( )
A. 过程模型
B. 循环模型
C. 互适模型
D. 博奕模型
满分:4分
3.以一系列假设为依据,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政策在设想中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进行描述和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称为( )
A. 头脑风暴法
B. 德尔菲法
C. 脚本写作
D. 个人判断法
满分:4分
4.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是什么、在什么时间与地点、程度是什么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 )范畴。
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可行性分析
满分:4分
5.在物价放开上,我国采取的是逐步放开的价格政策,而不是一步到位的价格政策。这就避免了因物价大幅上扬而可能带来的社会混乱。这体现了公共政策分析中的( )。
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可行性分析
满分:4分
6.政策监控的客体是( )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
满分:4分
7.在政策预测中,趋势外推法属于( )
A. 定性政策预测方法
B. 定量政策预测方法
C. 历史分析方法
D.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政策预测方法
满分:4分
8.在下列制度中,能够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是( )
A. 招聘制度
B. 奖惩制度
C. 听证制度
D. 考任制度
满分:4分
9.( )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
A. 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B.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C. 政治领袖的政策意向
D. 社会公众的政策呼吁
满分:4分
10.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制度一般实行( )
A. 全民公决
B. 委员会制
C. 行政首长负责制
D. 个人负责制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属于公共政策问题认定范畴的有( )。
A. 公共政策规划
B. 公共政策议程建立
C. 公共政策合法化
D.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
满分:4分
2.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 )
A. 理论渊源
B. 理论渊源
C. 研究对象
D. 研究方法
满分:4分
3.政策终止是由于( )
A. 政策功能的消失
B. 责任与权利的解除
C. 组织的缩减或撤销
D. 新政策的开始
满分:4分
4.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力量包括( )
A. 中国共产党
B.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C. 各民主党派
D. 半官方的政治团体
满分:4分
5.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
A. 政治环境
B. 自然灾害
C. 经济环境
D. 社会心理环境
满分:4分
6.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公共政策学具有( )等特征。
A. 政治敏感性
B. 科学性
C. 知识的多学科性与跨学科性
D. 艺术性
满分:4分
7.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
A. 辩证性
B. 主观性和人为性
C. 关联性
D. 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满分:4分
8.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 )
A. 决策方案的提出
B. 法制部门的审查
C. 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D.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满分:4分
9.衡量一项公共政策的成本—收益,可从( )等角度分析。
A. 个人
B. 政府
C. 社会
D. 以上角度都不是
满分:4分
10.在进行政策宣传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A. 个性化原则
B. 强制性
C. 适时原则
D. 说服原则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在政策损耗失效阶段,失效率反映政策老化的程度,此时要抓住机会,做好政策创新,必须及时制定出新政策,取代已经老化的政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层级分析法是一种用来明确一个问题情境的原因的技术,其中,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所获得的原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公共政策是政府的相对恒定而持久的决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政策议程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错误
B. 正确
14春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在现在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 )。
A. 政府
B. 司法机关
C. 政党
D. 利益集体
满分:4分
2.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 )范畴。
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利益分析
满分:4分
3.“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 )的观点。
A. 理性模型
B. 渐进模型
C. 精英模型
D. 小组意识模型
满分:4分
4.终止由公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属于( )。
A. 功能的终结
B. 组织的终结
C. 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
D. 以上都不是
满分:4分
5.评估者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同一的评估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即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一组为控制组,即不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然后比较这两组在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情况,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这种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属于( )。
A.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B.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C. “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
D.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满分:4分
6.“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 )
A. 替代式政策执行
B. 残缺式政策执行
C. 照搬式政策执行
D. 观望式政策执行
满分:4分
7.公共政策的核心特征是( )。
A. 价值性
B. 公共性
C. 权威性
D. 周期性
满分:4分
8.“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 )的观点。
A. 理性模型
B. 渐进模型
C. 精英模型
D. 小组意识模型
满分:4分
9.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西方思想史上两种主要的认识论是理性主义和( )
A. 后现代主义
B. 唯物主义
C. 逻辑经验主义
D. 经验主义
满分:4分
10.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
A. 管仲
B. 孔子
C. 孟轲
D. 荀况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 )
A. 决策方案的提出
B. 法制部门的审查
C. 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D.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满分:4分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有( )
A. 经验主义
B. 理性主义
C. 逻辑经验主义
D. 后现代主义
满分:4分
3.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有( )。
A. 替代
B. 分解
C. 合并
D. 缩减
满分:4分
4.衡量一项公共政策的成本—收益,可从( )等角度分析。
A. 个人
B. 政府
C. 社会
D. 以上角度都不是
满分:4分
5.公共政策的主体主要包括( )
A. 政治领袖
B. 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C. 民意代表、大众传媒
D. 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满分:4分
6.公共政策的主体主要包括( )
A. 政治领袖
B. 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C. 民意代表、大众传媒
D. 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满分:4分
7.技术可行性的内容包含( )。
A. 是否具备实施某项政策方案的技术手段
B. 执行者有多大的授权及控制力
C. 目标群体的配合程度如何
D. 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满分:4分
8.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包括( )等相互衔接的步骤。
A. 问题搜索
B. 问题界定
C. 问题详述
D. 问题感知
满分:4分
9.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
A. 辩证性
B. 主观性和人为性
C. 关联性
D. 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满分:4分
10.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 )
A. 理论渊源
B. 概念体系
C. 研究对象
D. 研究方法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在政策损耗失效阶段,失效率反映政策老化的程度,此时要抓住机会,做好政策创新,必须及时制定出新政策,取代已经老化的政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政策执行实施准备中的计划准备包括防范措施准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层级分析法是一种用来明确一个问题情境的原因的技术,其中,可行原因是那些可由政策制定者操控的原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公共政策评估指对公共政策输出的评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