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4-6-3 07:59:56

南开14春《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

南开14春学期《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30道试题,共60分。)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反方向变动
D. 同方向变动
满分:2分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C. 金融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D.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满分:2分
3.产业资本不包括的一项是
A. 投入制造业的资本
B. 投入建筑业的资本
C. 投入农业的资本
D. 投入金融保险业的资本
满分:2分
4.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
B. 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
C.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D. 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
满分:2分
5.生产资料是指
A. 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D. 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
满分:2分
6.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 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C. 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 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
满分:2分
7.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A. c是新创造的价值,v+m是转移的价值
B. c+v是转移的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C. c+v是新创造的价值,m是转移的价值
D. c是转移的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
满分:2分
8.不属于地区经济集团的是
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东南亚联盟
满分:2分
9.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生产生产规模的方式称为
A. 资本积聚
B. 资本原始积累
C. 资本集中
D. 资本垄断
满分:2分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 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 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 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满分:2分
11.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A. G—W阶段的的货币上
B. 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
C. 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 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满分:2分
1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 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
B. 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
C. 社会资本增大的两个杠杆
D. 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满分:2分
13.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A. 价值规律
B.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C. 剩余价值规律
D.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满分:2分
1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A. 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 一种社会所有制
C. 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D. 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满分:2分
15.产业资本的循环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借贷资本、商业资本、生产资本
B.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D.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
满分:2分
16.平均利润是
A. 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
B. 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C. 企业主收入的总和
D. 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满分:2分
1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A. 能转移自身价值
B. 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
C.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 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满分:2分
18.可变资本周转加速可以
A. 提高剩余价值率
B.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C. 节约预付的可变资本
D. 节约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
满分:2分
19.商品是
A.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 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C. 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D. 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满分:2分
20.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 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
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 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
D. 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满分:2分
21.社会总产品是
A. 当年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B. 一定时期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C. 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
D. 当年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
满分:2分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A. 资产阶级国家协调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B. 各个私人垄断资本相互有机结合的总体
C. 资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互矛盾的体现
D. 私人垄断资本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为其获取垄断服务
满分:2分
23.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A. 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
B. 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D. 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满分:2分
24.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分配关系
B. 消费关系
C. 生产关系
D. 交换关系
满分:2分
25.资本集中
A. 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
B. 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
C.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
D.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
满分:2分
26.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A. 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B. 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C. 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 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满分:2分
27.从发展趋势上看,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
A. 资本的技术构成提高,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
B. 资本的价值构成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
C. 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的有机构成会不断降低
D. 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
满分:2分
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所有制基础
A. 私有制
B. 私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 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 公有制
满分:2分
29.垄断条件下银行的新作用使银行变成了
A. 信用中介
B. 万能的垄断者
C. 支付中介
D. 普通的中介人
满分:2分
30.政治经济学所考察的社会生产力包括
A.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
B.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
C. 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发展
D. 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资本集中是
A. 资本家把企业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B. 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
C. 通过竞争大资本吞并小资本实现的
D. 通过信用、特别是组织股份公司来实现
E. 增加社会资本总额的主要手段
满分:2分
2.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是
A. 强大的私有制经济
B. 自由的企业制度
C. 最小范围的政府干预
D. 强调市场经济的社会性
E. 企业内部的共同决策和社会范围内的集体谈判制度
满分:2分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
A. 认识它
B. 利用它
C. 限制它
D. 发现它
E. 创造它
满分:2分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A.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B.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C. 社会大生产的必然趋势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E. 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满分:2分
5.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A. 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
B.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
C. 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E. 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满分:2分
6.造成固定资本正常损耗的是
A. 由于使用发生的损耗
B. 由于自然力作用发生的损耗
C. 由于人为因素使机器损坏
D. 由于劳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
E. 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而引起的原有固定资本贬值
满分:2分
7.商品的价值是
A.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B. 是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表现
C. 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D. 商品的自然属性
E. 商品的社会属性
满分:2分
8.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A. 单个资本增大
B. 土地价格有上升趋势
C. 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D.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E.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满分:2分
9.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A. 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B. 产品的社会化
C. 生产过程社会化
D. 管理社会化
E. 资本社会化
满分:2分
10.随着科技的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出现
A. 剩余价值率有提高趋势
B. 利润率有下降趋势
C. 利润量有增加趋势
D. 利息率有下降趋势
E. 生产资料生产有优先增长趋势
满分:2分
11.剩余价值率可以表示为
A. 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B. 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 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E. 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
满分:2分
12.运输公司中用于货物运输的汽车是该公司的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固定资本
D. 流动资本
E. 生产资本
满分:2分
13.二战后,银行资本集中和垄断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 银行资本规模不断扩大
B. 集中程度不断提高
C. 大银行间的兼并和购并越演越烈
D. 金融机构多样化和银行业务范围扩大
E. 银行信用活动遍及各个领域
满分:2分
14.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包括
A. 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建立提供物质基础
B. 资本主义制度灭亡提供了制度前提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创造了政治前提
D. 中国不能退回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E.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满分:2分
15.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
A. 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
B. 是观念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
C. 总是准确地反映商品的价值
D. 有时并不真正反映商品的价值
E. 可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
满分:2分
16.如何实现科教兴国
A. 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B. 要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高新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 要把工程科技放在科技发展的突出重要地位。实施重大高新技术工程项目,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D. 要选择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加快开发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E. 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满分:2分
17.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A. 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
B. 是采用暴力手段强迫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中
C. 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经济条件的历史过程
D. 以剥削广大农民生产资料为其全部过程的基础
E. 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
满分:2分
18.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A. 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属于可变资本
B. 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固定资本
C. 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流动资本
D. 从其价值形成方面看,与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的作用相同
E. 从其流通的方式看,它和流动资本没有区别
满分:2分
19.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满分:2分
2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 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
B. 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必须与前者相适应
C. 前者的发展会引起后者的部分质变,到一定阶段引起后者的根本变革
D. 前者的发展状况决定后者可能变化的程度
E. 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满分:2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开14春《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