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14春《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答案
东北大学14春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50分。)
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所采取的试点评估法属于( )
A. “前—后”对比法
B. “投射—实施后”对比法
C.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法
D. “有—无政策”对比法
满分:5分
2.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 )范畴。
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利益分析
满分:5分
3.“国家政权机关或政党为了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目的,根据历史条件和当前情况制定的一套措施和办法”是指( )
A. 公共政策
B. 政策
C. 决定
D. 决策
满分:5分
4.在现在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 )
A. 政府
B. 司法机关
C. 政党
D. 利益集体
满分:5分
5.涉及由谁采取行动或怎样采取行动的公共政策,属于( )
A. 实质性政策
B. 分配性的政策
C. 再分配性的政策
D. 程序性政策
满分:5分
6.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
A. 确定评估对象
B. 作出评估结论
C. 制定评估方案
D. 准备评估条件
满分:5分
7.评估者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同一的评估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即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一组为控制组,即不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然后比较这两组在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情况,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这种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属于( )
A.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B.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C. “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
D.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满分:5分
8.( )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
A. 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B.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C. 政治领袖的政策意向
D. 社会公众的政策呼吁
满分:5分
9.从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角度看,教育政策属于( )
A. 利益范围宽而代价范围窄
B. 利益范围宽和代价范围宽
C. 利益范围窄而代价范围宽
D. 利益范围窄和代价范围窄
满分:5分
10.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
A. 替代
B. 分解
C. 合并
D. 缩减
满分:5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
A. 人大决定
B. 基本法律
C. 一般法律
D. 地方性法规
满分:5分
2.政策终结的方式有( )
A. 合并
B. 替代
C. 缩减
D. 分解
满分:5分
3.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有( )
A. 相关性
B. 主观性
C. 人为性
D. 动态性
满分:5分
4.政策终止是由于( )
A. 政策功能的消失
B. 责任与权利的解除
C. 组织的缩减或撤销
D. 新政策的开始
满分:5分
5.技术可行性的内容包括( )
A. 是否具备实施某项政策方案的技术手段
B. 执行者有多大的授权及控制力
C. 目标群体的配合程度如何
D. 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满分:5分
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了解公共政策被执行的情形,是准确评估公共政策效果的前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2.公共政策影响评估的关键在于估计一项公共政策的净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3.在公共政策分析中,价值分析的目的,在于确认某个目标是否值得争取,而不管采取的手段是否能被接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4.政策实验的选点必须是在全局中具有典型条件的地方,这些典型条件要带有普遍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5.内部评估的优势在于,由于与政府没有直接的利益关联,能做到比较客观和公正,但在完全、准确获取公共政策运行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A. 错误
B. 正确
14春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50分。)
1.在政策分析方法中饱和抽样属于( )
A. 多角度分析法
B. 原因层次分析法
C. 类别分析法
D. 边界分析法
满分:5分
2.评估者将公共政策执行前的趋势线投射到公共政策执行后的某一时间点上,并将所得到的投影与公共政策执行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这种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属于( )
A.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B.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C. “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
D.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满分:5分
3.( )被认为是公共政策学的奠基者
A. 德罗尔
B. 西蒙
C. 史密斯
D. 拉斯韦尔
满分:5分
4.( )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
A. 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B.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C. 政治领袖的政策意向
D. 社会公众的政策呼吁
满分:5分
5.下列概念中,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
A. 公共产品
B. 公共代价
C. 公共利益
D. 公共要求
满分:5分
6.公共政策执行的正确程序是( )
A. 政策颁布——实施准备——政策宣传——政策实验——全面推行
B. 政策颁布——政策宣传——实施准备——政策实验——全面推行
C. 政策宣传——政策颁布——实施准备——政策实验——全面推行
D. 政策颁布——政策实验——政策宣传——实施准备——全面推行
满分:5分
7.在下列制度中,能够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是( )
A. 招聘制度
B. 奖惩制度
C. 听证制度
D. 考任制度
满分:5分
8.公共政策评估主要是对( )所进行的评估
A. 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
B. 公共政策制定者
C. 公共政策输出
D. 公共政策效果
满分:5分
9.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 )
A. 阶段性政策周期
B. 功能性政策周期
C. 反复性政策周期
D. 原因性政策周期
满分:5分
10.将公共政策运行系统分为七个功能活动环节的是美国学者( )
A. 拉斯韦尔
B. 安德森
C. 凯尔曼
D. 布坎南
满分:5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构成主要包括( )
A. 党的政策
B. 行政决策
C. 立法决策
D. 人大决策
满分:5分
2.必要的公共政策资源包括( )
A. 财力资源
B. 人力资源
C. 权威资源
D. 信息资源
满分:5分
3.一项公共政策要转化为国家法律,必须由国家( )来通过相关法案
A. 立法机关
B. 司法机关
C. 行政机关
D. 社会机构
满分:5分
4.从一般意义上讲,当今社会,不论中西方,非官方的决策参与者除了政党之外,还有( )。
A. 利益集团
B. 公民
C. 大众传媒
D. 思想库
满分:5分
5.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 )
A. 决策方案的提出
B. 法制部门的审查
C. 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D.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满分:5分
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公共政策执行,简单地讲,就是把公共政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2.公共政策终结中的合并指的是旧的公共政策虽被终止,但公共政策所要实现的功能并不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的公共政策或者其他的工作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3.任何一项政策不仅具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而且还具有明确的实施地域范围,即它只能在某个规定的地域范围内起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4.成本—收益分析是评估一项公共政策在实现既定目标上所发生的功效,以及因此所需投入的成本。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5.正式评估的优势体现在评估者的专业性、评估方法的规范性和评估结论的客观性方面。它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结论是政府部门评价公共政策的主要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14春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50分。)
1.《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一书将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技术分为两种类型,即( )
A. 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随机分析技术
B. 定量分析技术和半定量分析技术
C. 非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规划管理技术
D. 计算机分析技术和数学分析技术
满分:5分
2.评估者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同一的评估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即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一组为控制组,即不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然后比较这两组在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情况,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这种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属于( )
A.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B.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C. “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
D.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满分:5分
3.在政策执行理论模型中提出过程模型的学者是( )
A. 麦克拉夫林
B. 米特
C. 史密斯
D. 拉宾诺维茨
满分:5分
4.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 )范畴。
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利益分析
满分:5分
5.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
A. 伊斯顿
B. 拉斯韦尔
C. 默顿
D. 阿尔蒙德
满分:5分
6.在政策预测中,趋势外推法属于( )
A. 定性政策预测方法
B. 定量政策预测方法
C. 历史分析方法
D.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政策预测方法
满分:5分
7.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 )
A. 过程分析
B. 组织分析
C. 功能分析
D. 理性分析
满分:5分
8.在现在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 )
A. 政府
B. 司法机关
C. 政党
D. 利益集体
满分:5分
9.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
A. 公共政策制定
B. 公共政策执行
C. 公共政策评估
D. 公共政策分析
满分:5分
10.将政策执行看作是一种赛局的模型是( )
A. 过程模型
B. 循环模型
C. 互适模型
D. 博奕模型
满分:5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公共政策执行的浴盆模型认为,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分为( )。
A. 耗损失效
B. 早期失效
C. 人为失效
D. 偶然失效
满分:5分
2.公共政策的主体主要包括( )
A. 政治领袖
B. 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C. 民意代表、大众传媒
D. 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满分:5分
3.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过程包括( )等阶段
A. 公共政策制定
B. 公共政策执行
C. 公共政策评估
D. 公共政策终结
满分:5分
4.公共政策终结的推动力量包括( )
A. 政策执行者
B. 政策评估者
C. 政策反对者
D. 锐意改革者
满分:5分
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有( )
A. 经验主义
B. 理性主义
C. 逻辑经验主义
D. 后现代主义
满分:5分
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政策执行实施准备中的计划准备包括防范措施准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2.公共政策要求制定者与执行者具有行为一致性和执行重复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3.美国是公共政策学的发源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4.公共政策终结中的分解指的是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5.传统行政学认为,政策往往是由“政治”部门制定的,行政执行部门只是执行政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答案呢答案呢答案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