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4春《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14春《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6道试题,共32分。)
1.下面对明代时期,国家组织变化表述错误的是()
A. 明代废除了宰相制度
B. 皇帝朱元璋放弃了绝对君主制
C. 明朝的内阁制度的设立
D. 明朝宦官专权强盛
满分:2分
2.下面不属于商朝政务官系统的是()
A. 相
B. 三公
C. 卿士
D. 卜官
满分:2分
3.三司推事,首见于( )时期。
A. 高宗
B. 徽宗
C. 玄宗
D. 太宗
满分:2分
4.下面不属于汉代破产农民出路的是()
A. 自杀
B. 卖身为奴
C. 为人佣工
D. 隐附于豪强地主
满分:2分
5.( )帝密建皇储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长期通行的嫡长继承制度,对封建规章和传统礼俗观念也是一项重大变革。
A. 雍正
B. 乾隆
C. 康熙
D. 顺治
满分:2分
6.( )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在我国首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1947
B. 1948
C. 1949
D. 1950
满分:2分
7.儒家政治理论的核心是( )。
A. 人治
B. 法治
C. 礼治
D. 德治
满分:2分
8.( )以后还另设立军机处,实行双轨辅政制。
A. 康熙
B. 雍正
C. 乾隆
D. 顺治
满分:2分
9.在20世纪后20年里,下面书籍和作者排列错误的是()
A. 张帆《元代宰相制度研究》
B. 钱实甫《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C.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D. 谢庆奎《中国宰相》
满分:2分
10.从( )开始,相继出现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且长期并存,但三省的具体职掌分工还缺乏明确的规定。
A. 曹魏
B. 西蜀
C. 东吴
D. 西晋
满分:2分
11.下面不属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的是()
A. 民族
B. 民生
C. 民权
D. 民建
满分:2分
12.三公九卿制形成于( )。
A. 夏
B. 商
C. 西周
D. 战国
满分:2分
13.( )朝建立行省,简称为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A. 宋
B. 元
C. 明
D. 清
满分:2分
14.( )时才专设“守道”和“巡道”,始有固定的辖区和编制,长官称“道员”。
A. 康熙
B. 雍正
C. 乾隆
D. 顺治
满分:2分
15.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在国民党政府下设立五院,下面不属于五院的是()
A. 立法
B. 司法
C. 考试
D. 教育
满分:2分
16.公元前( )年,秦兼并了六国,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
A. 221
B. 222
C. 223
D. 224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9道试题,共18分。)
1.隋唐宋元时期地主封建制发达的标志主要有()
A.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迅速
B. 契约保证封建租佃关系
C. 地主和农民有了权力和义务的明确规定
D. 封建城市经济发展
满分:2分
2.在中国古代的贵族君主制的两个显著特征是()
A. 君主不能世袭
B. 君主可以世袭
C. 君权受到宗法贵族的限制
D. 君权不受制约
满分:2分
3.下面对君主丞相制认识正确的是()
A. 在秦汉时期,丞相的地位和权力都很大
B. 汉武帝时期,开始了削弱相权的做法
C. 西汉末年,进行了一次三公制度改革,削弱了相权
D. 录尚书事制度是一种新的行使相权的形式
满分:2分
4.下面属于清朝内阁下属组织的是()
A. 满本房
B. 汉本房
C. 蒙古本房
D. 汉签票处
满分:2分
5.对抗日民主政权认识正确的是()
A. 具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
B. 三三制原则
C. 地方性的联合政府
D. 全国性联合政府
满分:2分
6.下面对唐朝中央和地方关系认识错误的是
A. 安史之乱之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内轻外重
B. 安史之乱之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内重外轻
C. 安史之乱之前,中央在行政和军事都实行了高度的中央集权
D. 安史之乱之后,藩镇用兵自立
满分:2分
7.在唐朝,规定()这三类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A. 触犯刑律者
B. 工商之子
C. 州县小吏
D. 农民
满分:2分
8.秦汉官吏的选任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
A. 荫任制
B. 征召辟除制
C. 买官
D. 察举制
满分:2分
9.下面对战国时期,国家机构的设立描述正确的是()
A. 各诸侯开始自封为王
B. 郡县制完全确立
C. 县的长官称为“令”或长
D. 郡设郡守或太守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
1.乾隆帝密建皇储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长期通行的嫡长继承制度,对封建规章和传统礼俗观念也是一项重大变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进入民国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的南京政府的一切都集中在袁世凯、蒋介石等个人手中,实际仍是以军权支持的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实行法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秦汉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掌管法令规章、保管诏敕图籍法令以及对官吏的考课功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一条鞭法是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下,于万历九年(1581年)在全国推行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分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初等考试两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政治理论的核心是“礼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三司推事”是唐代的一个首创,御史台通过“三司推事”,将刑部的一部分司法权和大理寺的一部分审判权给分割过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单一制国家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政体研究的主要是国家性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1902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主管农、工、商等事务,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商业纳入国家的“正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汉代,纠弹公卿违失之事,由御史大夫负责,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监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地方行政区划从二级制到四级制,由大及小的层层划分,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不断深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宋代的谏院和御史台三院都有司法职权。明清时代,监察机构仍有受理狱讼的规定,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掌有司法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汉武帝时,中央官吏分为中朝(内朝)官与外朝官。中朝官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朝官尚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在西周,虽然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但是有人身自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商代的国家机构有 “内外服” 之分,在朝廷和商王直接统治区域担任官吏的称为“外服”;在商王直接统治区域以外的地方诸侯、伯、甸等地方官吏称为“内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古代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是赋税、 徭役、和土贡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1861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逼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到了清代,由于密本或由军机处“廷寄”,或由内阁抄,六科不能预闻机密,故六科给事中的封驳之权已完全丧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1.辅政制度,一般是指“位列百官之长”的“相”或称“宰相”、“丞相”之职。在君主专制的朝代,辅政体制基本上是贵族辅政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2.国体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与地方政府的组织及其设置,官员的管理、行政监察以及外交制度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3.唐代中央司法机关是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刑部为中央专门审判机关,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案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4.清政府的海军官制分为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5.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政务处,是一个总办改革政治的特设机关。
A. 错误
B. 正确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3道试题,共26分。)
1.( )代的监察官自成系统,有直接任免选用监察官吏之权。
A. 宋
B. 元
C. 明
D. 清
满分:2分
2.西周早期,三左三右号称( ),也称“六卿”,是国家主要行政官员。
A. 六大
B. 六左
C. 六右
D. 六上
满分:2分
3.秦汉时期设置的顾问、辅政、机要和秘书机构是( )
A. 内阁
B. 军机处
C. 三公
D. 九卿
满分:2分
4.在20世纪后20年里,下面书籍和作者排列错误的是()
A. 张帆《元代宰相制度研究》
B. 钱实甫《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C.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D. 谢庆奎《中国宰相》
满分:2分
5.六部隶属于( ),分管各项政务。
A. 尚书省
B. 门下省
C. 内史省
D. 中书省
满分:2分
6.请选出下面不属于会要类书籍的书()
A. 《春秋会要》
B. 《西汉 会要》
C. 《文献通考》
D. 《三国会要》
满分:2分
7.在元朝,中书省真正的长官是()
A. 皇太子
B. 丞相
C. 平章政事
D. 御史大夫
满分:2分
8.( )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在我国首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1947
B. 1948
C. 1949
D. 1950
满分:2分
9.郡县制度起源于( ), 至秦统一中国而最后完成。
A. 夏
B. 商
C. 西周
D. 春秋战国
满分:2分
10.王权制度的核心是( )。
A. 侯
B. 王
C. 将
D. 相
满分:2分
11.下面对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后者利于决策的民主性
B. 后者利于对决策的监督和制约
C. 前者行政效率低
D. 前者决策速度快
满分:2分
12.地方上府的名称始于( )代,有京府和散府之分。
A. 隋
B. 唐
C. 北宋
D. 南宋
满分:2分
13.在三公之中,()掌握国家军政。
A. 丞相
B. 太保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古代谏诤的方式包括()
A. 为讽谏,即以旁敲侧击的方式
B.
顺谏,即顺从君主和上司意图以劝谏
C.
规谏,即以祖法规制来劝谏
D.
致谏和直谏,前者以其他事物作为比喻以达到劝谏的目的,而后者是直接指出君主和上司的过失
满分:2分
2.在唐朝,规定()这三类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A. 触犯刑律者
B. 工商之子
C. 州县小吏
D. 农民
满分:2分
3.在春秋时期,县的设立的原因是()
A. 利于诸侯的统治
B. 为了加强防御而设
C. 没收犯罪的贵族而设的
D. 郡的设立要比县早一些
满分:2分
4.皇帝名位制度主要特点包括()
A. 集中反映了皇权专制的本质。皇权专制的最主要特点是规定由一人独治天下。
B. 渗透了天命观念,将皇帝的统治意图和一应措置都诿称上天的意志。
C. 全面贯彻着以君臣父子、等级上下的礼法思想为支配,以三纲五常等伦理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内容。
D. 有一定的民主性。
满分:2分
5.下面对君主丞相制认识正确的是()
A. 在秦汉时期,丞相的地位和权力都很大
B. 汉武帝时期,开始了削弱相权的做法
C. 西汉末年,进行了一次三公制度改革,削弱了相权
D. 录尚书事制度是一种新的行使相权的形式
满分:2分
6.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A. 货币资本的积聚较高
B. 有人身自由且无生产资料的生产者
C. 大城市出现
D. 自耕农
满分:2分
7.下面对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下产生
B. 官员分为大臣和章京两级
C. 大多是州县小吏
D. 主要任务是办理外交
满分:2分
8.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大致经由两条途径()
A. 出现经营手工工厂的资本家
B. 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
C. 有人身自由且无生产资料的生产者
D. 大城市出现
满分:2分
9.清朝末年,采取近代化的军事编练方式的有()
A. “新建陆军”
B. “自强军”
C. 湘军
D. 淮军
满分:2分
10.在地主封建制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存在着三个主要特点()
A. 国家封建制强大
B. 土地关系实行严格的等级占有制
C. 奴隶制残余保留很多
D. 社会动荡
满分:2分
11.秦汉官吏的选任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
A. 荫任制
B. 征召辟除制
C. 买官
D. 察举制
满分:2分
12.在古代社会,监察机构的言事谏诤的作用有()
A. 可以匡正皇帝的过失,辨明时政的得失
B. 言事谏诤还能及时纠正时政的违误,促进君臣团结,同心协力
C. 对皇权的制约,防止政治生活的紊乱
D. 体现了民主性
满分:2分
13.对抗日民主政权认识正确的是()
A. 具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
B. 三三制原则
C. 地方性的联合政府
D. 全国性联合政府
满分:2分
14.唐朝的六部制,其中,三省包括()
A. 尚书省
B. 门下省
C. 内史省
D. 中书省
满分:2分
15.对唐朝时期节度使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唐睿宗开始设立河西节度使
B. 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边地的统治
C. 节度使统帅掌握军队
D. 普遍设立的藩镇称为一个特殊的行政级别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2道试题,共44分。)
1.庙号是皇帝死后受到后世祭祀的庙宇称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学堂教育开始步入系统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单一制类型国家的特点是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额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央政府行使国家权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是皇帝制度的特点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清政府的海军官制分为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宰相辅政制,在清代,实行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夏代后期(康丁以后)基本确立传子制度,随后又建立嫡子继承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监察制度在封建国家体制中,属于制衡地位。其主要对象是官吏勋贵,没有对民间的监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隋代在前代基础上更新厘定中央官制,确立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唐改中书)省,共同组成中央辅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中朝官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朝官中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1906年,清政府改兵部为海军部,直接统辖新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迫于政治形势,有时也不得不以所谓“有功于社稷”,已经拥有重大军政实力的皇子为继承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为加强对学堂的管理,1905年12月中央建立了教育部,作为全国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夏代职官有“六卿”,亦称“六事之人”,是委用王左右的至亲贵族,分别掌管各方面的政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西周早期是以“太史寮”和“卿事寮”执管政务全局,称为“两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1.从中国国家诞生以来到1949年,中国国体经历了两大发展阶段,即奴隶制国体阶段与封建制国体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2.隋唐时代,监察机关的司法监察权主要体现在御史台对大理寺、刑部的司法活动实行监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