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4春《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14春《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通货膨胀是()
A. 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B. 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
C.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D. 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
满分:2分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 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
B. 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C. 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D. 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
满分:2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 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 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 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满分:2分
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
A.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 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 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
D. 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满分:2分
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 工人的劳动报酬
B. 工人的劳动价格
C. 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形式
D.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满分:2分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 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D.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满分:2分
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 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C. 人们不能认识它
D. 人们不能利用它
满分:2分
8.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A.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 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
C. 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D. 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满分:2分
9.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 I(v+m)= IIc
B. I(v+m)>II c
C. I(c+v+m)=Ic+II c
D. I(v+m)+II(v+m)=II(c+v+m)
满分:2分
1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 无产阶级专政
B. 社会主义公有制
C. 国家所有制
D. 多种经济共同发展
满分:2分
11.供求机制是通过()
A. 竞争关系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B. 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C. 商品生产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D. 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满分:2分
1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 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 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
C. 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它部门
D. 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
满分:2分
13.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
A. 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
B. 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 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 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满分:2分
14.公司制的核心是:( )
A. 产权清晰
B. 筹集资金
C. 公司法人治理机构
D. 管理科学
满分:2分
15.股票的价格与股息( )
A. 相等
B. 成正比
C. 成反比
D. 不成比例
满分:2分
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能在流通中购买到( )
A. 劳动产品
B. 劳动资料
C. 劳动对象
D. 劳动力
满分:2分
1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 劳动力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满分:2分
1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 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 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满分:2分
19.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能否买到商品
B. 能否买到生活资料
C. 能否买到生产资料
D. 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满分:2分
2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 工人的劳动报酬
B. 工人的劳动价格
C. 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形式
D.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利息率受以下因素影响( )
A. 平均利润率
B. 借贷资本供求
C. 物价变动
D. 政府宏观政策
满分:2分
2.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
A. 商品资本的职能
B. 实现剩余价值
C. 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 创造剩余价值
满分:2分
3.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经济规律可以分为
A. 所有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B. 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 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和价格规律
D. 某一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满分:2分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包括
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社会分工的存在
C. 生产资料的原始公社公有制
D. 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满分:2分
5.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 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B. 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C. 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D. 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E. 生产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满分:2分
6.经济规律的共同点是( )
A. 客观的
B. 可以认识的
C. 都是有历史的暂时性
D. 认识它受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满分:2分
7.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包括:( )
A. 决策机制
B. 激励机制
C. 约束机制
D. 发展机制
满分:2分
8.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满分:2分
9.价格规律( )
A. 能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
B. 能刺激商品生产者激烈竞争和分化
C. 能自发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D. 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E. 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满分:2分
10.劳动力价值包括( )
A. 劳动者自身生存的生活资料价值
B. 赡养家庭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 劳动者教育和培训费用
D. 劳动者照顾亲戚朋友的费用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优劣和肥沃程度的不同。(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和根本途径是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总的说是唯物辩证法,具体地说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以及系统方法,等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银行利润主要是贷款利息大于存款利息的差额扣除银行经营管理费用以后的余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生产力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所构成,人的因素是指生产劳动者,物的因素是指劳动对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就是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积累与消费都有所增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在我国经济运行中,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固定资本的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资本运动的起点是货币,终点也是货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平均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由于价格有时与价值不一致,所以价值规律有时不成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根本原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和根本途径是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货币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其特点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A. 错误
B. 正确
福师《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供求机制是通过()
A. 竞争关系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B. 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C. 商品生产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D. 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而起作用的
满分:2分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
A.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 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
C. 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D. 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满分:2分
3.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据,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 )
A. 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B. 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 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D. 周转速度的不同
满分:2分
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个体经济
C. 私营经济
D. 外资经济
满分:2分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 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D.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满分:2分
6.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 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 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
C. 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它部门
D. 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
满分:2分
7.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
A. 80万,100%
B. 40万,400%
C. 40万,100%
D. 80万,400%
满分:2分
8.按照我国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划分,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 工业、建筑业
B. 农业
C. 商业
D. 服务业
满分:2分
9.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 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 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
C. 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它部门
D. 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
满分:2分
10.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 )
A. 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B. 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C. 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D. 全部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满分:2分
11.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
A. 无限责任公司
B. 股份有限公司
C. 有限责任公司
D. 合伙制企业
满分:2分
1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A. 不变资本的产物
B. 可变资本的产物
C.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 全部固定资本的产物
满分:2分
1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 土地的有限性
D. 土地的等级差别
满分:2分
14.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
A. 超额利润
B. 平均利润
C. 企业利润
D. 创业利润
满分:2分
1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A.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满分:2分
16.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 )
A. 无限责任公司
B. 股份有限公司
C. 有限责任公司
D. 合伙制企业
满分:2分
1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
A.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具有公有性质经济
D. 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满分:2分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 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 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 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满分:2分
19.下列哪个不属于行政手段的特点:( )
A. 权威性
B. 无偿性
C. 横向性
D. 速效性
满分:2分
2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 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
B. 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C. 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D. 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超额剩余价值是( )
A. 由个别资本家得到的
B. 暂时的
C.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
D. 个别企业生产率提高带来的
满分:2分
2.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 )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产业政策
D. 收入政策
E. 行政干预
满分:2分
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它们是()
A. 面临由西方国家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的约束和制约,要付出一些代价
B. 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的程度加大,易受其他国的影响
C. 外国商品、劳务大量涌入,强烈冲击民族工业与经济
D. 国际传递加快,投机性游资增加,金融风险增大
E. 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国家的主要产业或经济命脉易为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控制
满分:2分
4.垄断利润是( )
A. 垄断资本家货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B. 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 通过垄断自由竞争而获得的平均利润
D. 通过垄断价格实规的
E. 由垄断组织先进的技术设备带来的
满分:2分
5.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
A. 具体劳动时间
B. 抽象劳动时间
C. 必要劳动时间
D. 剩余劳动时间
满分:2分
6.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A. 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B.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
C.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D.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E.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已经过时
满分:2分
7.土地的价格构成:( )
A. 土地资本的折旧
B. 土地资本的利息
C. 地租
D. 土地供求
满分:2分
8.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产业政策
D. 收入政策
E. 行政干预
满分:2分
9.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
A. 买和卖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
B. 资本生产和商品生产的统一
C. 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 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
E. 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的统一
满分:2分
10.价格的影响因素有( )
A. 价值
B. 供给
C. 需求
D. 货币价值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成本价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劳动力与劳动没有区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通过追求超额利润实现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保障社会公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个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为本阶级自身的利益服务,因此,政治经济学没有科学性。(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总的说是唯物辩证法,具体地说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以及系统方法,等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行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反比与周转时间成正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保障社会公平。(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由于价格有时与价值不一致,所以价值规律有时不成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国际分工的发展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相对过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