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4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答案
北语14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多选题(共25道试题,共100分。)
1.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99种民族文字报纸,222种民族文字期刊和37家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等27种民族文字出版图书的各类出版社。在新疆,各民族图书出版百花齐放,每个文种都有自己的代表作。这体现了()。
A. 我国各民族在文化发展方面实现了平等
B. 民族的文化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
C. 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
D. 我国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E. 我国各民族实现了完全的平等
满分:4分
2.协调好民族自治地方内民族关系的意义是()。
A. 有利于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B. 有利于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 有利于加快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的步伐
D. 有利于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
E.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满分:4分
3.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是()。
A. 村民自治制度
B. 民主监督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E.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满分:4分
4.我国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时期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之所以要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因为()。
A. 坚持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B.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C.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D. 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保证
E. 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
满分:4分
5.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需要我们()。
A. 鼓励宗教事业的发展
B. 加强对宗教事业的管理
C.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 改变宗教的本质
E. 鼓励国外宗教人士来中国传教
满分:4分
6.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因为()。
A.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B. 正常的宗教活动有系统化的理论指导
C. 正常的宗教活动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D. 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法律范围内进行的
E. 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
满分:4分
7.下列选项,属于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有()。
A.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 制定自治宪法
C. 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D. 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E. 制定地方教育规划
满分:4分
8.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建筑艺术方面,也有自己的光辉创造,其中,侗族古代建筑的代表作是()。
A. 程阳桥
B. 鼓楼
C. 风雨楼
D. 风雨桥
E. 吊角楼
满分:4分
9.民族文化发展包括()。
A. 物质文化发展
B. 精神文化发展
C. 制度文化的发展
D. 民族人口发展
E. 民族素质发展
满分:4分
10.在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要努力做到()。
A.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 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C. 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D.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E. 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满分:4分
1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特点是()。
A. 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
B. 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
C. 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D. 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
E. 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满分:4分
12.《南方日报》曾经报道:某市一个神庙后门短短几十米的街道,竟然有十几个算命摊。这些算命摊为了招徕顾客,有的打出“××相学学会”的招牌,有的则号称“×教××分会”。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 这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最好体现
B. 这些都是封建迷信活动,应该依法惩处,加以取缔
C. 这种现象危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们中有的是封建迷信活动,有的是正常的宗教活动
E. 政府要采取措施积极引导这些活动
满分:4分
13.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
A. 民族的经济发展
B. 民族的政治发展
C. 民族的文化发展
D. 民族的人口发展
E. 民族的宗教发展
满分:4分
14.江泽民同志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B. 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C. 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D.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E.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
满分:4分
15.作为公民,维护民族团结必须()。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C. 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
D. 严厉制裁民族分裂分子
E. 替少数民族同胞管理经济文化等事务
满分:4分
16.中共十六大以来,答案对民族和宗教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内蒙古全区出版各类蒙古文图书近千种约200万册,蒙古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格萨尔王史诗”、“藏医药”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宗教的文物、古迹、寺庙得到妥善保护,各种宗教活动正常举行,满足了群众宗教信仰的需要。民族工作的文化成就表明我国坚持了民族()。
A. 平等原则
B. 友好原则
C. 互谅原则
D. 共同繁荣原则
E. 互相关心原则
满分:4分
17.2007年3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要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加强各宗教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使各宗教都能够更好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为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而共同努力。上述要求的实质是()。
A. 逐步引导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B.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D.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E. 积极倡导群众信仰宗教,促进社会和谐
满分:4分
18.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 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 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 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 民族间通婚情况
E. 民族内部结构
满分:4分
19.民族和宗教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A. 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
B. 有些民族根本上就不信仰宗教
C.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发挥了重要作用
D. 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E. 从一般意义上说,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没有影响
满分:4分
20.下列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理解正确的是()。
A. 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力
B. 管理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力
C. 是国家应该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利
D. 是自治民族应该享有的权利
E. 并不意味着特权,只是一种平等权利、民主权利
满分:4分
2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的。
A. 平等
B. 团结
C. 互助
D. 和谐
E. 自由
满分:4分
22.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里所说的“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是指()。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特点
B.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特点
C. 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D. 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实际
E. 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满分:4分
23.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
A. 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明显存在并存
B. 民族团结的大趋势与民族主义思想的有所滋长并存
C. 民族间互助合作的发展与民族间竞争增强并存
D. 民族共同发展的趋势与民族间发展差距拉大并存
E. 民族联系交往增多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内聚力增强并存
满分:4分
24.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表现为()。
A. 民族问题的产生,不一定都是同阶级问题相联系着的
B.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存在和表现的空间范围不同
C. 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的内容有所不同
D. 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的影响范围不同
E. 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存在的时间不同
满分:4分
25.现实中的宗教,都有自己的()。
A. 教义信条
B. 神学理论
C. 教规戒律
D. 礼仪制度
E. 组织系统
14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多选题(共25道试题,共100分。)
1.散居少数民族的可变性主要是指下列方面的变化()。
A. 民族成分
B. 人口数量
C. 语言
D. 风俗
E. 宗教信仰
满分:4分
2.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A. 宗教的民族性
B. 民族是宗教的载体,宗教是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
C.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宗教问题处理不慎或不当,会影响民族关系,激化民族问题
D. 民族和宗教分属不同的范畴
E. 宗教的介入有助于民族问题的解决
满分:4分
3.民族关系发展进程中十分值得注意的三个突出问题是()。
A. 民族利益
B. 民族权利
C. 民族发展
D. 民族平等
E. 民族团结
满分:4分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 能够使正常宗教活动得到法律保护
B. 能够真正实现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C. 有利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 有利于使宗教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E. 有利于宗教的自行灭亡
满分:4分
5.对一个国家而言,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A.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
B. 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
C. 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
D. 民族问题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E. 民族问题关系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满分:4分
6.下列关于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社会生活中的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C. 在阶级社会里,民族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影响、制约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D. 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基于历史和现实形成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
E. 宗教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不起作用
满分:4分
7.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的关系是()。
A.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 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C. 统一与自治的关系
D. 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E. 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满分:4分
8.散居少数民族的包容性是指()。
A. 在居住地域上的交叉性
B. 居住形式的混杂性
C. 在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的互融性、互补性
D. 心理承受力、包容力
E. 婚姻家庭上的复合性
满分:4分
9.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特点是()。
A. 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
B. 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
C. 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D. 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
E. 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满分:4分
10.2009年3月30日发布的《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显示,1985年以来,内地18个省市对口支援西藏教育资金达到5.76亿元,支持西藏74个县改建幼儿园、中小学300多所。从1985年起,国家先后在内地20个省市办有西藏班(校),覆盖了从初中到大学的所有办学层次。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28所学校办有西藏班,先后为西藏培养输送各类建设人才约1.5万人。上述材料蕴涵的民族理论的道理是()。
A. 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才能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别
B. 各民族共同发展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
C. 帮助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
D. 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认同
E. 发展教育是消除民族差异的前提条件
满分:4分
11.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政策与措施包括()。
A. 加强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努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革命化”建设
B. 加强素质培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C. 注重实践锻炼,加快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
D. 注重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E. 重视军队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满分:4分
12.下列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是()。
A. 语言
B. 文学
C. 科学
D. 宗教
E. 风俗
满分:4分
13.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理解上,应该明确()。
A.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和地方性立法权
B. 自治权是管理本民族内部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C.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D. 自治权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宪法和法律规定前提下的自主权
E. 自治权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并行使的权利
满分:4分
14.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是由藏族公民担任。目前,在自治区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这说明()。
A. 我国少数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C. 我国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E.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满分:4分
15.无神论与有神论相互尊重是指()。
A. 任何人都不应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无神论的宣传
B. 任何人不应在信教群众中开展无神还是有神的辩论
C. 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不应到宗教场所之外进行宗教宣传
D. 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不应在宗教场所外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发行的宗教传单和书刊
E. 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可以在公开场合进行相互辩论
满分:4分
16.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
A. 维护法律尊严
B. 维护人民利益
C. 维护民族团结
D. 维护国家统一
E. 维护世界和平
满分:4分
17.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A. 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B. 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C. 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E.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满分:4分
18.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具有如下特点()。
A. 内容宽泛丰富、涵盖面广、适用性大
B. 表述通俗、易于理解、便于运用
C. 归纳科学
D. 符合实际
E. 简明扼要
满分:4分
19.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是()。
A. 村民自治制度
B. 民主监督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E.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满分:4分
20.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赴麦加朝觐的穆斯林有4万多人。朝觐期间,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各种服务,受到穆斯林的赞赏。近年来,我国还制定了生产清真食品的法规,开辟了穆斯林公墓,我国司法机关还依法审理了有关出版物严重伤害穆斯林宗教感情的案件,维护了穆斯林的合法权益。这表明()。
A. 我国充分尊重和保护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
B. 我国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C.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的一切活动
D. 我国教会是西方教会的附庸
E. 我国支持和保护信教群众的一切活动
满分:4分
2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A. 建立民族自治地方
B. 设立自治机关
C. 行使自治权
D. 一国两制
E. 高度自治
满分:4分
22.中国伊斯兰教协会2001年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正式开展“解经”工作。10年来相继出版的4辑《新编卧尔兹演讲集》,从教义和教规角度对伊斯兰教经典作出了既符合伊斯兰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进行的“解经”工作 ()。
A. 保障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权利
B. 消除了信教群众在教义理解上的差异
C. 有助于丰富伊斯兰教文化内涵
D. 有利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E. 有利于我国宗教的对外交流
满分:4分
23.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其含义是()。
A. 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B. 一国之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世界范围内所有民族一律平等
C. 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D. 民族无论先进与落后一律平等
E. 聚居和散居民族一律平等
满分:4分
24.在国家和先进民族帮助少数民族,特别是较后进民族的问题,应该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是()。
A. 帮助后进民族发展经济是走在前面的民族的无产阶级的应尽的义务,先进民族应诚心诚意地帮助后进民族
B. 后进民族要欢迎并珍视这种帮助
C. 后进民族要坚持结合自力更生的原则,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的经济事业
D. 各民族间的帮助是相互的
E. 在我国,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帮助是相互的
满分:4分
25.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已经竣工和正在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有()。
A. 西气东输
B. 三峡工作
C. 西电东送
D. 青藏铁路
E. 沿边开放
14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多选题(共25道试题,共100分。)
1.下列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理解正确的是()。
A. 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力
B. 管理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力
C. 是国家应该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利
D. 是自治民族应该享有的权利
E. 并不意味着特权,只是一种平等权利、民主权利
满分:4分
2.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以下地方()。
A. 青海省
B. 四川省
C. 云南省
D. 甘肃省
E. 陕西省
满分:4分
3.2006年4月,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中国浙江举行。3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佛教高僧、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参加本次论坛。从这一事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A.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 宗教交往是各国人民交往的途径之一
C. 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可以和谐相处
D. 宗教人士和非宗教人士共同致力于人类进步
E.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满分:4分
4.关于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B.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结果
C. 民族团结是进一步实现民族真正平等的保证
D. 坚持民族平等是为了达到民族的团结
E. 民族团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各民族的真正平等
满分:4分
5.我国必须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而且一定能够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因为我国()。
A. 各民族都是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B. 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C. 禁止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
D.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E. 不存在民族差异
满分:4分
6.中国共产党认为,民族通常在如下几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A. 历史渊源
B. 生产方式
C. 语言、文化
D. 风俗习惯
E. 心理认同
满分:4分
7.要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就必须()。
A. 加大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B. 依赖发达地区无私的援助
C. 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D. 在短期内消除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E. 赋予少数民族地区高度的自治权
满分:4分
8.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A. 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 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 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D. 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E. 大力发展自治地方内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满分:4分
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是由下面三部分按顺序组成的()。
A. 地方名称
B. 民族名称
C. 行政地位
D. 人口构成
E. 宗教信仰
满分:4分
10.无神论与有神论相互尊重是指()。
A. 任何人都不应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无神论的宣传
B. 任何人不应在信教群众中开展无神还是有神的辩论
C. 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不应到宗教场所之外进行宗教宣传
D. 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不应在宗教场所外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发行的宗教传单和书刊
E. 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可以在公开场合进行相互辩论
满分:4分
1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A. 历史悠久
B. 浓郁的民族风格
C. 在本民族内广泛开展
D. 世界普遍流行
E. 各族人民普遍喜欢
满分:4分
12.2006年7月17日人民网载文指出,达赖集团在国际反华势力支持下的分裂活动不断升级,成为影响西藏社会局势稳定的主要因素。我们同达赖集团斗争的实质()。
A. 是信教与不信教的问题
B. 是自治与不自治的问题
C. 是事关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统一与分裂的问题
D. 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是否站在党和人民一边的问题
E. 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
满分:4分
1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包括()。
A. 血统
B. 生活
C. 语言
D. 宗教
E. 风俗习惯
满分:4分
14.我国要缩小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A. 国家要继续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
B. 经济发达地区要积极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
C. 国家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管理
D. 少数民族地区要自力更生,发挥自己的优势
E. 少数民族地区必须高度自治以充分调动积极性
满分:4分
1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
A. 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B.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性质,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
C. 一切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循国家宪法规定的总原则总道路,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履行它规定的义务
D. 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
E. 一切民族自治的区域都有庞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满分:4分
16.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 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
C. 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团结
D. 有利于我国国家的稳定
E. 有利于实现我国国家的统一
满分:4分
17.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
A. 研究民族发展规律
B. 民族问题发展规律
C.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
D.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政策
E.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满分:4分
18.2007年3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要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加强各宗教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使各宗教都能够更好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为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而共同努力。上述要求的实质是()。
A. 逐步引导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B.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D.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E. 积极倡导群众信仰宗教,促进社会和谐
满分:4分
19.协调好民族自治地方内民族关系的意义是()。
A. 有利于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B. 有利于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 有利于加快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的步伐
D. 有利于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
E.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满分:4分
20.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表现为()。
A. 民族问题的产生,不一定都是同阶级问题相联系着的
B.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存在和表现的空间范围不同
C. 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的内容有所不同
D. 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的影响范围不同
E. 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存在的时间不同
满分:4分
21.下列属于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杰出人物的是()。
A. 马本斋
B. 松赞干布
C. 成吉思汗
D. 海瑞
E. 林则徐
满分:4分
22.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已经竣工和正在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有()。
A. 西气东输
B. 三峡工作
C. 西电东送
D. 青藏铁路
E. 沿边开放
满分:4分
23.从我国民族教育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教育的一些特点,具体为()。
A. 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B. 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C. 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条件不足
D. 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不足
E. 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
满分:4分
24.我国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时期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之所以要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因为()。
A. 坚持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B.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C.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D. 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保证
E. 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
满分:4分
25.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A. 民族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
B. 民族教育发展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C. 民族教育是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
D. 民族教育发展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E. 民族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发展
14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线作业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多选题(共25道试题,共100分。)
1.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可能性()。
A. 宗教属于上层建筑,要服从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一客观规律
B. 党和国家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创造了必要条件
C. 各个宗教的信教者,绝大多数都是国家主人,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他们热爱祖国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上,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 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实行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废除了宗教中的封建特权和剥削压迫制度,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奠定了基础
E. 从实践来看,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进展不大,需要进一步掌握工作的主动性
满分:4分
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 平等
B. 团结
C. 互助
D. 和谐
E. 共荣
满分:4分
3.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准确的是()。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
B.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D.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指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政府
E.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满分:4分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高原地区
B.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C.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D. 我国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边疆或靠近边疆地区
E.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地域辽阔,物产富饶,资源丰富,地理和气候复杂
满分:4分
5.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包括()。
A. 血统
B. 生活
C. 语言
D. 宗教
E. 风俗习惯
满分:4分
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是()。
A. 我国长期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 我国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少,地大物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C.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D. 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密切联系
E. 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结成了血肉不可分离的联系
满分:4分
7.云南省与以下国家接壤()。
A. 缅甸
B. 老挝
C. 泰国
D. 越南
E. 阿富汗
满分:4分
8.民族和宗教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A. 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
B. 有些民族根本上就不信仰宗教
C.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发挥了重要作用
D. 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E. 从一般意义上说,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没有影响
满分:4分
9.决定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A.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 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 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D. 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E. 国家的全方位开放和改革
满分:4分
10.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99种民族文字报纸,222种民族文字期刊和37家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等27种民族文字出版图书的各类出版社。在新疆,各民族图书出版百花齐放,每个文种都有自己的代表作。这体现了()。
A. 我国各民族在文化发展方面实现了平等
B. 民族的文化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
C. 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
D. 我国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E. 我国各民族实现了完全的平等
满分:4分
11.我国新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是()。
A. 民族融合
B. 民族平等
C. 民族团结
D. 民族互助
E. 民族之间可以互相通婚
满分:4分
12.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 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 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 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 民族间通婚情况
E. 民族内部结构
满分:4分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这体现了民族自治机关的()。
A. 立法自治权
B. 变通执行权
C. 经济自治权
D. 文化管理自治权
E. 高度自治权
满分:4分
14.民族文化发展包括()。
A. 物质文化发展
B. 精神文化发展
C. 制度文化的发展
D. 民族人口发展
E. 民族素质发展
满分:4分
15.我国散居少数民族具有“广”的特点,这是指()。
A. 分布广
B. 居住地域广阔
C. 职业分布广
D. 国内联系广泛
E. 国外联系广泛
满分:4分
16.中共中央、国务院2005年第10号文件提出,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A.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B. 共同繁荣发展
C. 实现民族平等
D. 保障民族权益
E. 消灭民族差别
满分:4分
17.十五期间,在国家的扶持、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努力下,西藏自治区按照“三纵两横、六个通道”骨架公路网的设想,投资100多亿元,建设了近100个工程项目。这一事实表明()。
A. 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是分不开的
B.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C. 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前提条件
D. 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
E. 少数民族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满分:4分
18.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A. 和平
B. 发展
C. 矛盾
D. 冲突
E. 战争
满分:4分
19.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民族矛盾和冲突不断,而我国各民族间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从根本上看,其原因在于()。
A.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其他国家政体不合理,导致政局不稳
C. 我国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
D. 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E. 其它国家的民族问题太复杂
满分:4分
20.宣传报道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应慎重对待,应把握以下原则()。
A. 要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不能伤害民族感情
B. 作为学术研究的要与公开报道的严格区别开来
C. 过去存在而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的,不要再翻出来宣传报道。即使现在还存在但本民族群众已不愿再宣传的,不要再宣传报道
D. 要准确,不能道听途说,主观臆断和胡编乱造
E. 要根据上级机关的要求统一口径
满分:4分
21.私有制社会的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 压迫统治
B. 剥削掠夺
C. 歧视侮辱
D. 限制
E. 同化
满分:4分
22.我国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时期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之所以要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因为()。
A. 坚持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B.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C.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D. 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保证
E. 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
满分:4分
2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
A. 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B.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性质,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
C. 一切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循国家宪法规定的总原则总道路,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履行它规定的义务
D. 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
E. 一切民族自治的区域都有庞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满分:4分
24.下列乐器中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到汉族地区的是()。
A. 琵琶
B. 笛子
C. 唢呐
D. 钢琴
E. 小提琴
满分:4分
25.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是()。
A.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
B. 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C. 指导民族研究工作的需要
D. 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E. 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满分:4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