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14春《环境法》在线作业答案
北航14春《环境法》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环境行政处罚中最完整适用最广泛的法定程序是
A. 简易程序
B. 一般程序
C. 听证程序
D. 执行程序
满分:4分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B. 土地所有权可以依法转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 个人不得拥有土地所有权
满分:4分
3.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
A. 应当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B. 不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C. 可以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D. 选择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法规
满分:4分
4.关于境外废弃物的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境外的废弃物可以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
B. 境外的废弃物经审批后可以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
C. 禁止为了倾倒的目的,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送废弃物
D. 经审批,为了倾倒的目的,可以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送废弃物
满分:4分
5.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国家是
A. 法国
B. 日本
C. 德国
D. 美国
满分:4分
6.环境行政执法主体不包括
A. 各级人民政府
B. 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C. 被授权部门
D. 公民
满分:4分
7.《刑法》第6章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中专门设立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不包括
A.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B. 非法处置或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C.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D. 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罪
满分:4分
8.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陡坡地度数是
A. 十五度
B. 二十度
C. 二十五度
D. 三十度
满分:4分
9.环境法中所谓的环境噪声,是指
A. 来源于固体液体或气体的振动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声音
B. 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声强的声音无规则的杂乱组合
C. 使人烦躁、令人讨厌、为人们所不需要或对人体有害
D. 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满分:4分
10.人类向大气排放的氟氯烃造成
A. 全球变暖
B. 臭氧层变薄
C. 酸雨
D. 三者都有
满分:4分
11.根据国家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居民商业工业混合区的标准值为
A. 白天45分贝(A)
B. 白天55分贝(A)
C. 白天60分贝(A)
D. 白天65分贝(A)
满分:4分
12.作为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并负责全国 防治陆源污染物和海岸工作建设项目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的部门是
A.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C. 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D. 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满分:4分
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
A. 10dB
B. 15dB
C. 20dB
D. 25dB
满分:4分
14.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
A. 珍贵的野生动物
B. 濒危的野生动物
C. 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D. 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满分:4分
15.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的含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
A. 必须予以回收
B. 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
C. 不得向海域排放
D. 未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向海域排放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
A. 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条件优越
B. 平地多、山地少,耕地比重小
C.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
D. 开发利用早,后备耕地少
满分:4分
2.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 护法》、其主要内容有
A. 强调从整体上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B. 增加了对重点海域将实行总量控制制度
C. 强化了环境法律责任
D. 对国内法与国际公约相衔接的问题做出进一步明确的规定
满分:4分
3.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的自然保护区区域是
A. 实验区
B. 核心区
C. 外围保护地带
D. 缓冲区
满分:4分
4.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
A. 国家环境保护职责
B. 自然资源权属问题
C. 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原则
D. 公民的环境权
满分:4分
5.有关污染防治法和生态环境保护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污染防治法直接针对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的行为,即污染行为,而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样有害,危害更为持久、难以消除
B. 污染防治法可以借助于环境科学技术规范以及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防治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行为,法律的实施难度较小
C. 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防治与传统的所有权制度特别是私有制原则在法律上有冲突,涉及的主体十分广泛,防治的对象既包括企业也包括公民的行为
D. 污染防治法基本上是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只要有污染损害行为和结果,必然有受害人主张权利
满分:4分
6.国家公园的类型很多,包括
A. 国家自然公园
B. 国家湖岸公园
C. 国家海岸公园
D. 国家文物公园
满分:4分
7.环境行政责任的选择要件是
A. 危害结果
B. 过错
C. 因果关系
D. 行为违法性
E. 故意或过失
满分:4分
8.《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海洋包括
A. 生活在其中的生物
B. 海洋上空的大气
C. 海水水体
D. 环境海洋周围的海岸
满分:4分
9.过错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
A. 行为违法性
B. 过错
C. 损害结果
D. 因果关
满分:4分
10.过失危害环境罪的主观方面是
A. 疏忽大意的过失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过失
北航《环境法》在线作业三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环境行政执法主体不包括
A. 各级人民政府
B. 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C. 被授权部门
D. 公民
满分:4分
2.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陡坡地度数是
A. 十五度
B. 二十度
C. 二十五度
D. 三十度
满分:4分
3.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的含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
A. 必须予以回收
B. 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
C. 不得向海域排放
D. 未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向海域排放
满分:4分
4.我国自1956年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A. 扎龙自然保护区
B.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C.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D. 卧龙自然保护区
满分:4分
5.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不包括
A. 固体废物污染
B. 放射性物质污染
C. 有毒化学品污染
D. 水污染
满分:4分
6.在一些国家、认为污染控制法的支柱是
A.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 许可证制度
C. 排污收费制度
D. 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满分:4分
7.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
A. 珍贵的野生动物
B. 濒危的野生动物
C. 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D. 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满分:4分
8.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于
A. 1970年
B. 1971年
C. 1972年
D. 1973年
满分:4分
9.依照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可将环境分为
A. 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 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
C.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D. 大气环境与水环境
满分:4分
10.生态环境的中心是
A. 人类
B. 生物界
C. 植物
D. 动物
满分:4分
11.我国已经颁布的专门的环境要素污染防治单行法律法规不包括
A. 《大气污染防治法》
B. 《环境保护法》
C.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D. 《水污染防治法》
满分:4分
12.我国环境法律责任不包括
A. 民事责任
B. 刑事责任
C. 行政责任
D. 经济责任
满分:4分
13.对于环境犯罪的危险犯而言,犯罪结果是指
A. 犯罪造成的违法状态
B. 犯罪行为造成的危险状态
C. 对生态要素造成的损害
D. 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满分:4分
14.环境行政处罚中最完整适用最广泛的法定程序是
A. 简易程序
B. 一般程序
C. 听证程序
D. 执行程序
满分:4分
15.《刑法》第6章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中专门设立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不包括
A.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B. 非法处置或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C.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D. 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罪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
A. 国家环境保护职责
B. 自然资源权属问题
C. 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原则
D. 公民的环境权
满分:4分
2.对噪声污染的防治方式包括:
A. 加强高考期间躁声管理
B. 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与噪声功能区的合理划分
C. 噪声达标区的建设
D. 加强道路两侧的噪声控制
满分:4分
3.排污单位是指在我国境内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
A. 一切企业
B. 包括“三资”企业
C. 不包括饮食服务业
D. 机关团体军队等
满分:4分
4.《森林法》将我国的森林分为
A. 防护林
B. 用材林
C. 特种用途林
D. 薪炭林
满分:4分
5.劣质农药是指
A. 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
B. 失去使用效能的
C. 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
D. 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满分:4分
6.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包括
A. 生活污染源
B. 工业污染源
C. 交通污染源
D. 农业污染源
满分:4分
7.“三同时”制度适用于
A.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
B. 技术改造项目
C. 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
D. 旅游项目
满分:4分
8.根据环境要素的不同性质,可将环境污染分为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
C. 土壤污染
D. 固体废物污染
满分:4分
9.我国环境法的体系包括
A. 宪法
B. 环境保护法
C. 污染防治法
D. 国际条约中的环境条款
E. 自然资源保护法
满分:4分
10.《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海洋包括
A. 生活在其中的生物
B. 海洋上空的大气
C. 海水水体
D. 环境海洋周围的海岸
北航《环境法》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关于野生动物猎捕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因科学研究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B. 因食用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C. 因驯养繁殖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D.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满分:4分
2.我国自然保护区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A. 分部门管理
B. 综合管理
C. 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相结合
D. 以上都不对
满分:4分
3.“世界环境日”是每年
A. 6月3日
B. 6月5日
C. 6月10日
D. 6月14日
满分:4分
4.日本环境法的立法模式是
A. 法典化
B. 复合法
C. 整合化
D. 基本法模式
满分:4分
5.作为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并负责全国 防治陆源污染物和海岸工作建设项目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的部门是
A.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C. 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D. 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满分:4分
6.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大气污染的区域性公约是
A. 《长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
B.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C.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满分:4分
7.环境行政执法主体不包括
A. 各级人民政府
B. 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C. 被授权部门
D. 公民
满分:4分
8.生态学上的环境是指以( )为中心为主体的环境
A. 全人类
B. 公民
C. 整个生物界
D. 整个自然界
满分:4分
9.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
A. 珍贵的野生动物
B. 濒危的野生动物
C. 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D. 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满分:4分
10.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见于
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满分:4分
1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国家是
A. 法国
B. 日本
C. 德国
D. 美国
满分:4分
12.“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指的是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刑相适应原则
C. 罪责自负原则
D. 及时有效原则
满分:4分
13.我国自1956年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A. 扎龙自然保护区
B.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C.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D. 卧龙自然保护区
满分:4分
14.保护自然保护区具有许多功能,其中不包括
A. 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B. 经济发展
C. 有助于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D. 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天然贮存库
满分:4分
15.规定污染源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最高限额的是
A. 环境质量标准
B. 污染物排放标准
C. 基础标准
D. 方法标准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劣质农药是指
A. 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
B. 失去使用效能的
C. 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
D. 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满分:4分
2.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或特定的污染防治对象而制定的单项法律法规是
A. 宪法
B. 污染防治法
C. 民法
D. 自然资源保护法
E. 土地利用规划法
满分:4分
3.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A. 地下水超采、城市地面下沉
B. 生态恶化、河湖干涸萎缩
C. 水质下降、水功能减退
D. 水量短缺、供求矛盾突出
满分:4分
4.《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海洋包括
A. 生活在其中的生物
B. 海洋上空的大气
C. 海水水体
D. 环境海洋周围的海岸
满分:4分
5.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有
A. 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C. 奖励综合利用原则;
D.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满分:4分
6.野生动物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
A. 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
B. 确立野生动物资源的国家所有权
C. 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
D. 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
满分:4分
7.监控化学品分为四类
A. 可作为化学武器的化学品
B. 炸药和纯碳氢化合物
C. 可作为生产化学武器前体的化学品
D. 除炸药和纯碳氢化合物外的特定有机化学品
满分:4分
8.有关污染防治法和生态环境保护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污染防治法直接针对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的行为,即污染行为,而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样有害,危害更为持久、难以消除
B. 污染防治法可以借助于环境科学技术规范以及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防治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行为,法律的实施难度较小
C. 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防治与传统的所有权制度特别是私有制原则在法律上有冲突,涉及的主体十分广泛,防治的对象既包括企业也包括公民的行为
D. 污染防治法基本上是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只要有污染损害行为和结果,必然有受害人主张权利
满分:4分
9.环境保护法规定了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基本法律制度和主要措施有
A. 排污申报登记
B. 现场检查
C. 限期治理严重污染
D. 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制度
满分:4分
10.过失危害环境罪的主观方面是
A. 疏忽大意的过失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过失
满分:4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