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3秋《古代汉语》(三)作业答案
北语13秋《古代汉语》(三)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苟以哗众取宠”句中“哗”的意思是。
A. 喧闹
B. 喧哗
C. 浮夸
D. 哗众取宠
E.
满分:5分
2.《报任安书》的作者是?
A. 司马迁
B. 班固
C. 陈寿
D. 司马光
满分:5分
3.“《易》之嗛嗛”中的“嗛”,正确的通假字应该是( )。
A. 嫌
B. 谦
C. 嗛
D. 歉
满分:5分
4.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
A. 户部
B. 礼部
C. 兵部
D. 工部
E.
满分:5分
5.“苟以哗众取宠”句中“哗”的意思是。
A. 喧闹
B. 喧哗
C. 浮夸
D. 哗众取宠
E.
满分:5分
二、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75分。)
1.宋代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2.“田延年前,离席,按剑”句中的“按”意思是用手向下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3.本纪记载帝王的事迹和社会上的重大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4.古代的“博士”、“助教”、“教授”都是官职,与今天的意义不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5.“省”本来是官署的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6.“寒食日”一般是古人祭灶祈年的节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7.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中第一个“为”是介词,第二个“为”是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8.“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中的“畜”是指把妻子当畜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9.“而谋划干戈于邦内”中的“干”是冒犯、触犯的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0.“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句中的“小说”在上古是指记载下来的街谈巷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1.“端午节”也可以称作“端阳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2.古代女子出嫁叫“归”。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3.相传古分天下为九州。至舜时分为十二州,到汉时为十三州,到晋时为十九州。从汉至南北朝末,州基本上是监察区,有时也是行政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4.《史记》中的“世家”是记载王侯外戚的事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15.“狱”既有官司、诉讼的含义,也有监牢的含义。
A. 错误
B. 正确
13秋《古代汉语》(三)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5道试题,共100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出自?
A. 韩愈
B. 柳宗元
C. 欧阳修
D. 王安石
满分:4分
2.“晋公子而剑,文而有礼”中的“剑”意为( )。
A. 节俭
B. 不丰足
C. 俭省
D. 不放纵
满分:4分
3.“意气勤勤恳恳”中“意气”的意思是。
A. 情谊,恩义
B. 志趣
C. 精神
D. 志向
E.
满分:4分
4.在“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一句中,“下”的意思是( )。
A. 低贱的,下等
B. 下达,发布
C. 退让
D. 不及
满分:4分
5.气盛言宜说出自?
A. 韩愈
B. 柳宗元
C. 刘禹锡
D. 王安石
满分:4分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只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句话出自?
A. 《游褒禅山记》
B. 《醉翁亭记》
C. 《答李翊书》
D. 《送孟东野序》
满分:4分
7.《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作者是?
A. 韩愈
B. 柳宗元
C. 刘禹锡
D. 王安石
满分:4分
8.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句话出自?
A. 《答李翊书》
B. 《游褒禅山记》
C. 《送孟东野序》
D. 《醉翁亭记》
满分:4分
9.下列句中没有出现偏义复词的是( )。
A.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B.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C.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D.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满分:4分
10.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是( )。
A. 天下肴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肩而起,非有侧室之势以豫席 之也
B. 民者,在上所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
C.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D. 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满分:4分
11.从古今词义变化的角度分析,与“丈夫”变化相同的是( )。
A. 亲戚
B. 江
C. 诛
D. 货
满分:4分
12.“奔驰”的“驰”的本义是( )。
A. 向往
B. 奔向
C. 马跑的快
D. 传播
满分:4分
1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的“周”表示的意思是( )。
A. 环绕
B. 结合
C. 救济
D. 周全
满分:4分
14.“策”的本义是( )。
A. 鞭策
B. 马鞭
C. 策划
D. 简策
满分:4分
15.管夷吾字仲,字与名的关系是( )。
A. 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B. 是同义词
C. 是反义词
D. 以排行为字
满分:4分
16.“寡人好财”中的“财”指的是( )。
A. 财物
B. 货币
C. 钱
D. 贿赂
满分:4分
17.《游褒禅山记》的作者是?
A. 韩愈
B. 柳宗元
C. 欧阳修
D. 王安石
满分:4分
18.“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中的“节”指的是( )。
A. 竹节
B. 木节
C. 节制
D. 节省
满分:4分
19.“从兄弟”在古代宗法里,指的是( )。
A. 表兄弟
B. 堂兄弟
C. 两婿相谓
D. 仍孙之子
满分:4分
20.下列句中的“遂”,有“顺利地生长”之意的是( )。
A. 百事乃遂
B. 禽兽成群,草木遂长
C. 秦王足已不问,遂过而不变
D. 蔡溃,遂伐楚
满分:4分
21.下列句中的“成”,有“成全”之意的是( )。
A.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B. 成一家之言
C. 春服既成
D. 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恶
满分:4分
22.以下各组成对的反义词,其反义关系与今一致的是( )。
A. 高-低
B. 穷-达
C. 进-退
D. 治-乱
满分:4分
23.称呼曹操为“阿瞒”,“阿瞒”是曹操的。
A. 绰号
B. 小号
C. 庙号
D. 尊号
E.
满分:4分
24.“闻其身不忍食其肉”中“声”的意思是( )。
A. 歌曲
B. 声音
C. 名誉
D. 乐歌
满分:4分
2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句中的“去”表示的意思是( )。
A. 去
B. 去掉
C. 任命
D. 台阶
13秋《古代汉语》(三)作业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100分。)
1.“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选自辛弃疾的?
A. 《摸鱼儿》
B. 《祝英台近》
C. 《木兰华慢》
D. 《八声甘州》
满分:5分
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选自李清照的?
A. 《如梦令》
B. 《醉花阴》
C. 《凤凰台上忆吹箫》
D. 《永遇乐》
满分:5分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语出?
A. 苏轼
B. 李商隐
C. 陆游
D. 杜甫
满分:5分
4.“周室既衰,风流弥著”中对“风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做诗的风气
B. 风流潇洒
C. 风流动或者消失
D. 杰出不凡
满分:5分
5.“百万之众折于外”中的“折”表示( )。
A. 折断
B. 返回
C. 折价
D. 挫败
满分:5分
6.“日食饮得无衰乎”中的“衰”指的是( )。
A. 衰老
B. 衰败
C. 减少
D. 衰落
满分:5分
7.“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作者是?
A. 周邦彦
B. 晏殊
C. 李清照
D. 李煜
满分:5分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作者是?
A. 韩愈
B. 孟浩然
C. 张九龄
D. 杜甫
满分:5分
9.古代居而无食叫什么?( )。
A. 穷
B. 困
C. 饥
D. 荒
满分:5分
10.“体变曹王,缛旨星稠”中“体”的意思是。
A. 身体
B. 体态
C. 手脚
D. 文体
满分:5分
11.下列句子中的“判”,当“舍弃”讲的是( )。
A. 以能判断,见知时人
B. 强弱胜负已判矣
C. 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
D. 宰相出典州曰判
满分:5分
12.下列骈体文,属于复句对复句的是。
A. 故情者文之经,理者辞之纬
B. 若择源於泾渭之流,按辔於邪正之路
C. 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
D.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满分:5分
13.下列句子中的“扬”,当“举起来”讲的是( )。
A. 扬其目而视之
B.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C. 隐恶而扬善
D. 扬声沙漠垂
满分:5分
14.“将以为楚国妖祥乎”中的“将”表示的意思是( )。
A. 将来
B. 还是
C. 将要
D. 没实际意义
满分:5分
15.“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下一句是( )。
A. 秋水共长天一色
B. 潦水尽而寒潭清
C. 烟光凝而暮山紫
满分:5分
16.“喜愠分情”中“愠”的意思是。
A. 怒
B. 害羞
C. 客家方言
D. 羞涩
满分:5分
17.关于“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解释正确的是哪项( )
A. “解”是“解开,排解”的意思
B. “将”是动词,也是“带”的意思
C. “解”是“能够”的意思
D. “将”是语气词
满分:5分
1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该句话出自?
A. 柳河东
B. 刘孟得
C. 韩愈
D. 陆游
满分:5分
19.“责毕收,以何市而反?”中的“市”指的是( )。
A. 市场
B. 卖
C. 街市
D. 买
满分:5分
20.“昔者,孔子没”句中“没”的意思是( )。
A. 沉入水中
B. 死去
C. 没有
D. 没收
13秋《古代汉语》(三)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5道试题,共100分。)
1.“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句中“幽”的意思是( )。
A. 深暗
B. 监禁
C. 拘囚
D. 古代地名
满分:4分
2.“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语出?
A. 陶潜
B. 贾谊
C. 刘伶
D. 孔稚珪
满分:4分
3.“易于反掌,安于泰山”中的“反”表示的意思是( )。
A. 翻转
B. 违反
C. 造反
D. 反复
满分:4分
4.下列文体属于奏议类的是。
A. 《答李翊书》
B. 《出师表》
C. 《论佛骨表》
D. 《过秦论》
满分:4分
5.下列句子中的“率”,当“率领”讲的是( )。
A. 诚率是道,相天下君
B. 此率兽而食人也
C. 率常在下
D. 率常屈其座人
满分:4分
6.关于诗、骚、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骚则长于言幽怨之情”
B. 诗骚赋都是押韵的
C. 诗多以四言为主,骚一般是六言,或加兮字成为七言,赋则字数不限,但多以四言六言为主
D. 赋比骚抒情成分多,咏物说理成分少,诗的成分多,散文的成分少。
满分:4分
7.《三都赋》的作者是?
A. 曹操
B. 曹植
C. 曹丕
D. 左思
满分:4分
8.“秀外而惠中”,句中“惠”的通假字是( )。
A. 慧
B. 蕙
C. 讳
D. 诲
满分:4分
9.在“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段是。
A. 用典
B. 委婉
C. 共用
D. 分承
E.
满分:4分
10.“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句中“卒”的意思是。
A. 突然
B. 步兵
C. 终究
D. 死
E.
满分:4分
11.《前赤壁赋》的作者是?
A. 苏轼
B. 柳宗元
C. 欧阳修
D. 王安石
满分:4分
12.“孰为夫子”中“夫”和下列哪句话中的“夫”同义( )。
A. 今由于求也,相夫子
B.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夫君子之所取者远
C. 逝者如斯夫
满分:4分
13.《喜雨亭记》的作者是。
A. 欧阳修
B. 王安石
C. 苏轼
D. 韩愈
E.
满分:4分
14.《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A. 欧阳修
B. 王安石
C. 苏轼
D. 韩愈
E.
满分:4分
1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句中的“贰”表示的意思是( )。
A. 不专心
B. 背离
C. 离心
D. 从属二国
满分:4分
16.下列句子中,“趣”有“催促”义的句子是( )。
A. 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B. 参之《国语》以博其趣
C. 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D. 乃命有司趣民收敛
满分:4分
17.“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句中“坐”的意思是。
A. 居留
B. 停留
C. 防守
D. 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
E.
满分:4分
18.下列句子中的“便”,有“善于讨好的”之意的是( )。
A. 或谓救之便
B. 友便辟,友善柔
C. 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D. 人人自便
满分:4分
19.“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句中的“斥”表示的意思是( )。
A. 斥责
B. 责骂
C. 摒弃
D. 多的样子、
满分:4分
20.“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色”句中的“戒”表示的意思是( )。
A. 警戒
B. 防备
C. 戒除
D. 警告
满分:4分
2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选自?
A. 《琵琶行》
B. 《长恨歌》
C. 《荔枝叹》
D. 《秦中吟》
满分:4分
22.《北山移文》的作者是?
A. 陶潜
B. 贾谊
C. 刘伶
D. 孔稚珪
满分:4分
23.“儒以文乱法”中的“乱”表示的意思是( )。
A. 凌乱
B. 扰乱
C. 动乱
D. 乱世
满分:4分
2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选自?
A. 《春望》
B. 《天末怀李白》
C. 《望岳》
D. 《梦李白》
满分:4分
25.下列各句中,用“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A.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B.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C.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D. 宋何罪之有
E.
满分:4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