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13秋《政治经济学(1)2033》在线作业答案
川大13秋《政治经济学(1)2033》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 国际卡特尔
B. 混合联合企业
C. 跨国公司
D. 国际康采恩
满分:2分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 能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B. 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 能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D. 能保存资本价值
满分:2分
3.资本总公式G-W-G′形式上的矛盾是
A. 生产与流通的矛盾
B. 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的矛盾
C. 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 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
满分:2分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强
B.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尚不成熟
C. 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D. 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
满分:2分
5.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满分:2分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理论来源是
A. 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资本主义庸俗政治经济学
D. 重商主义理论
满分:2分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 以按资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 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满分:2分
8.现代资本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A. 向外扩张掠夺
B. 国家干预经济
C. 垄断统治
D. 市场经济
满分:2分
9.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在全部资本中
A. 不变资本比重增加,可变资本比重减少
B. 可变资本比重增加,不变资本比重减少
C. 劳动对象增加,劳动资料减少
D. 劳动资料增加,劳动对象减少
满分:2分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满分:2分
1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C. 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D. 国有资产在数量上占优势
满分:2分
12.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 厂房、设备
B. 原料
C. 燃料
D. 劳动力
满分:2分
13.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A. 社会总产品
B. 产业资本
C. 劳动过程
D. 物质资料生产
满分:2分
14.货币的本质是
A. 比较稀少的金银
B. 一种神秘的物品
C.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 没有价值的特殊商品
满分:2分
1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B.
C.
D.
满分:2分
16.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类型是
A. 个人业主制企业
B. 合伙制企业
C. 公司制企业
D. 独资企业
满分:2分
17.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实现政企分开
C. 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D.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
满分:2分
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 劳动的价值
B. 劳动的价格
C.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D. 劳动的报酬
满分:2分
19.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B.
C.
D.
满分:2分
20.从组织形式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是
A. 产业资本国际化
B. 跨国公司
C. 资本输出
D. 垄断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是
A. 某一生产部门的生产条件
B.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C.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D. 社会平均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术水平
E. 社会平均的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
满分:4分
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
A.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
D.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E. 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
满分:4分
3.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
A. 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B. 垄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C. 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
D. 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E. 垄断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满分:4分
4.资本总公式G-W-G′概括
A. 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
B. 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
C. 生产资本的运动形式
D. 产业资本的运动形式
E. 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
满分:4分
5.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是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C.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D. 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E.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满分:4分
6.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储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E. 世界货币
满分:4分
7.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A. 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 说明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已经消失
C. 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D.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阶级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E. 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满分:4分
8.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物价政策
D. 国民经济计划化
E. 环保政策
满分:4分
9.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 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B.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 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E. 为彻底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提供了前提
满分:4分
10.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A. 国家干预
B. 产权清晰
C. 权责明确
D. 政企分开
E. 管理科学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也离不开流通领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不等于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就已经产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人们的生产活动从来就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A. 错误
B. 正确
川大13秋《政治经济学(1)2033》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 厂房、设备
B. 原料
C. 燃料
D. 劳动力
满分:2分
2.从组织形式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是
A. 产业资本国际化
B. 跨国公司
C. 资本输出
D. 垄断
满分:2分
3.如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有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则
A. 相应提高
B. 随之降低
C. 不变
D. 变化不大
满分:2分
4.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C. 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D. 国有资产在数量上占优势
满分:2分
5.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
A. 产业资本
B. 商业资本
C. 银行资本
D. 借贷资本
满分:2分
6.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 实在的货币
B. 信用货币
C. 观念上的货币
D. 现金
满分:2分
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B.
C.
D.
满分:2分
8.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成
A. 预付可变资本的产物
B. 预付不变资本的产物
C. 固定资本的产物
D.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满分:2分
9.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D.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满分:2分
10.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 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 推动南北对话
C. 加强南南合作
D. 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满分:2分
11.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类型是
A. 个人业主制企业
B. 合伙制企业
C. 公司制企业
D. 独资企业
满分:2分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理论来源是
A. 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资本主义庸俗政治经济学
D. 重商主义理论
满分:2分
13.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是由
A. 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引起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引起的
C. 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引起的
D. 生产力构成的复杂性引起的
满分:2分
1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 劳动的价值
B. 劳动的价格
C.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D. 劳动的报酬
满分:2分
1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A. 社会总产品
B. 产业资本
C. 劳动过程
D. 物质资料生产
满分:2分
16.货币的本质是
A. 比较稀少的金银
B. 一种神秘的物品
C.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 没有价值的特殊商品
满分:2分
1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 能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B. 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 能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D. 能保存资本价值
满分:2分
1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B.
C.
D.
满分:2分
19.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实现政企分开
C. 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D.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
满分:2分
2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 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 货币在性质上发生变化
D. 勤俭节约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
A. 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B. 垄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C. 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
D. 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E. 垄断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满分:4分
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
A.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
D.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E. 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
满分:4分
3.资本总公式G-W-G′概括
A. 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
B. 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
C. 生产资本的运动形式
D. 产业资本的运动形式
E. 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
满分:4分
4.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
A. 利益全球化
B. 经济制度全球化
C. 生产全球化
D. 贸易全球化
E. 金融全球化
满分:4分
5.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有
A. 完整性
B. 统一性
C. 开放性
D. 竞争性
E. 有序性
满分:4分
6.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 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B.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 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E. 为彻底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提供了前提
满分:4分
7.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物价政策
D. 国民经济计划化
E. 环保政策
满分:4分
8.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的行为有
A. 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
B. 鼓励资本输出,带动产品输出
C. 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
D. 扩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
E. 调整货币供应量
满分:4分
9.某市相同建筑结构的居民住房的月租,在繁华的路段为35元/平方米,在郊区为10元/平方米,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住房的
A. 地理位置不同
B. 经营垄断
C. 土地所有权垄断
D. 租用者的用途不同
E. 供求状况的不同
满分:4分
10.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A. 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 说明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已经消失
C. 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D.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阶级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E. 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也离不开流通领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因而应共同参与分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不等于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世界各国在竞争中求合作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人们的生产活动从来就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