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3-11-12 09:05:07

川大13秋《劳动经济学1164》在线作业答案

川大13秋《劳动经济学1164》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使( )
A. 劳动供给增加
B. 劳动供给减少
C. 劳动需求增加
D. 劳动需求减少
满分:3分
2.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
A. 带薪休假
B. 免费工作午餐
C. 折价优惠商品
D. 失业保险
满分:3分
3.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满分:3分
4.效率合约是指( )
A. 工会效率最大化
B. 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
C. 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D. 工人效率最大化
满分:3分
5.蛛网稳定条件是指(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C. 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D. 劳动力需求弹性为1
满分:3分
6.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 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 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 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满分:3分
7.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 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 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C. 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不变
D. 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满分:3分
8.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
A.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
B.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C.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消人力资本存量
D. 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满分:3分
9.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的通货膨胀类型是( )
A.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 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
D. 惯性通货膨胀
满分:3分
10.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 社会
满分:3分
11.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
A. 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 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 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 培训教材费用
满分:3分
12.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
A. 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B. 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C. 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
D. 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
满分:3分
13.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 无弹性
B. 单位弹性
C. 缺乏弹性
D. 富有弹性
满分:3分
14.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
A. 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 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
C. 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 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
满分:3分
15.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 不确定
满分:3分
16.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B. 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
C.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
D.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衡为正值
满分:3分
17.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满分:3分
18.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
A.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 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 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 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满分:3分
19.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A. 减少,减少
B. 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 增加,增加
满分:3分
20.一般认为,充分就业的数量标准是失业率控制在( )
A. 0—1%之间
B. 3—5%之间
C. 8—10%之间
D. 10—15%之间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 )
A. 存货调整
B. 商品数量调整
C. 商品价格调整
D. 变更劳动关系调整
E. 劳动投入量调整
满分:4分
2.造成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上升的因素有( )
A. 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需求曲线不动
B. 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供给曲线不动
C. 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D. 劳动力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E. 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也增加
满分:4分
3.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原因是( )
A. 投资的直接成本较大
B. 投资后未来收益持续期相对较短
C. 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
D. 投资后的收益增量规模较小E.老年人记忆力下降
满分:4分
4.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
A. 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
B. 劳动力形成周期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
C. 劳动力不能储存
D. 必须保证劳动力维持生命的最起码的收入或物质生活条件
E. 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
满分:4分
5.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生产厂商能够确定( )
A. 本企业员工的工资率
B. 雇佣多少雇员
C. 生产多少产品
D. 本企业产品的价格
E. 本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量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4道试题,共20分。)
1.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越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越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2.女性工人进入就业越多,男性工人的就业机会就越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3.收入差距越小越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4.劳动供给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
A. 错误
B. 正确
川大13秋《劳动经济学1164》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
1.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
A. 劳动数量的增加
B. 劳动时间的延长
C. 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
D. 劳动条件的改善
满分:3分
2.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
A. 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B. 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C. 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
D. 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
满分:3分
3.效率合约是指( )
A. 工会效率最大化
B. 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
C. 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D. 工人效率最大化
满分:3分
4.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A. 减少,减少
B. 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 增加,增加
满分:3分
5.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满分:3分
6.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 不确定
满分:3分
7.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
A. 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 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 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 培训教材费用
满分:3分
8.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 无弹性
B. 单位弹性
C. 缺乏弹性
D. 富有弹性
满分:3分
9.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的。
A. 向前弯曲
B. 向后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满分:3分
10.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
A.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 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 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 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满分:3分
11.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
满分:3分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
A. 带薪休假
B. 免费工作午餐
C. 折价优惠商品
D. 失业保险
满分:3分
13.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 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 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C. 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不变
D. 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满分:3分
14.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所以总供给等于( )
A.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总额
B.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总额
C.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减去储蓄的余额
D.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加上储蓄的总额
满分:3分
15.大卫李嘉图建立在( )基础上的分配论达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高峰。
A. 市场法则论
B. 劳动价值论
C. 工资基金说
D. 边际效用论
满分:3分
16.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供给影响是( )
A. 正向
B. 负向
C. 没有
D. 不确定
满分:3分
17.一般认为,充分就业的数量标准是失业率控制在( )
A. 0—1%之间
B. 3—5%之间
C. 8—10%之间
D. 10—15%之间
满分:3分
18.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 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 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 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满分:3分
19.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B. 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
C.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
D.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衡为正值
满分:3分
20.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 社会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劳动经济学家把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非工资性因素归纳为( )
A. 恶劣的劳动条件与伤害危险
B. 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评价
C. 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
D. 劳动的时间长度
E. 劳动的数量与质量
满分:4分
2.造成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上升的因素有( )
A. 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需求曲线不动
B. 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供给曲线不动
C. 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D. 劳动力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E. 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也增加
满分:4分
3.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性属性有( )
A. 通过对立的两个主体——劳动者个体与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形成新的生产力
B. 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
C. 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形成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D. 通过交换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要素的结合E.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满分:4分
4.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有( )
A. 信息障碍
B. 成本障碍
C. 体制障碍
D. 市场缺陷
E. 心理障碍
满分:4分
5.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 )
A. 存货调整
B. 商品数量调整
C. 商品价格调整
D. 变更劳动关系调整
E. 劳动投入量调整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4道试题,共20分。)
1.效率工资能促进员工努力工作,是一种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工资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2.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起相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越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越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4.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起相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川大13秋《劳动经济学1164》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