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3秋《刑法学》在线作业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刑法学》201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3道试题,共65分。)
1.我国《刑法》分则根据犯罪所侵犯的( )把犯罪分为十大类。
A. 一般客体
B. 同类客体
C. 直接客体
D. 简单客体
满分:5分
2.刘某与张某之妻有染,张某得知后非常气愤,决定要教训刘某。某晚,刘某穿小路回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张某放出自己训练的狼狗扑向刘某,张某则躲在角落里不动声响。结果刘某被咬成重伤。张某的行为:
A. 属于作为犯,构成故意伤害罪
B. 属于纯正不作为犯,构成故意伤害罪
C. 属于不纯正不作为犯,构成故意伤害罪
D. 不构成犯罪
满分:5分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我国有限制地对犯罪的外国人行使管辖权,其根据的原则是( )。
A. 属人原则
B. 属地原则
C. 普遍管辖原则
D. 保护管辖原则
满分:5分
4.杨某在踢足球时一脚将球踢出场外,打碎足球场旁居民楼上刘家阳台上的玻璃窗,玻璃掉下时又碰上楼下李某的花盆,花盆随之落下,刚好砸到从楼下走过的吴老太的头上,致其重伤。杨某的行为在刑法学上认为是( )。
A. 疏忽大意的过失
B. 过于自信的过失
C. 无罪
D. 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
满分:5分
5.某甲是精神病患者,一日突然手持匕首追杀某乙,甲将乙逼到一房屋的角落里,乙在无处可逃的情况下,顺手将桌上的花瓶拾起扔向甲,致使甲右眼失明,乙的行为是( )。
A. 正当防卫
B. 紧急避险
C. 防卫过当
D. 犯罪行为
满分:5分
6.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重的法定刑,这体现了以下哪种原则?( )
A. 罪刑法定原则
B.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C. 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
D. 罪刑相适应原则
满分:5分
7.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恰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拿石块将其头部砸伤,黄某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 )
A. 紧急避险
B. 正当防卫
C. 防卫过当
D. 对象错误
满分:5分
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 )。
A.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C.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 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满分:5分
9.甲、乙乘坐的轮船在海中遇难,甲、乙二人一同游向一块木板。甲抓住木板后,发现此木板只能承重一人,于是甲将乙推入海中,致乙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
A. 紧急避险
B. 正当防卫
C. 故意杀人
D. 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满分:5分
10.甲某经常打骂其母亲,甲某的哥哥乙某对此十分气愤,一日,甲某喝醉酒后又打骂其母亲,乙某在一旁劝止,甲某不听,并拿着菜刀扬言“我要杀死这个老不死的”,向其母扑去。乙某情急之下,夺过甲的菜刀将甲某按倒在地,卡住甲的脖子,过了一会发现,甲已经被乙掐死。对于乙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
A. 正当防卫
B. 防卫过当,应当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
C. 紧急避险
D. 避险过当
满分:5分
11.下列犯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是( )。
A. 干涉婚姻自由罪
B. 重婚罪
C. 虐待罪
D. 破坏军人婚姻罪
满分:5分
12.张某1995年7月1日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至2001年12月仍在服刑中。对张某能否适用假释?( )
A. 适用新刑法,可以假释
B. 适用旧刑法,不得假释
C. 适用新刑法,不得假释
D. 适用旧刑法,符合规定的可以假释
满分:5分
13.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
A. 故意伤害罪
B. 正当防卫
C. 防卫不适时
D. 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满分:5分
二、多选题(共7道试题,共35分。)
1.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刑相适应原则?( )
A. 对累犯从重处罚
B. 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
C. 对中止犯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
D. 对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满分:5分
2.下列哪些情况行为与(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 )
A. 甲殴打乙造成小腿骨折,乙因为行走不便,只好搭乘汽车。该汽车在送乙去医院的途中,发生车祸,乙在车祸中丧生
B. 甲在乙的腹部扎了二刀。急忙送乙到附近一家医院抢救,该医院称血库没有血,无法抢救,建议到另一医院。到另一医院后,该医院护士称外科大夫均不在,无法抢救,建议其到第三
C. 甲向乙茶杯中投放0.5克毒药,丙向乙的茶杯中也投放了0.5克毒药,二人并不知道彼此的行为。乙喝茶后中毒死亡。经鉴定认为,该种毒药的致死量为1克。
D. 甲向乙的茶杯中投放某种毒药0.2克,乙恰巧那天醉酒回家,喝下茶杯的水后中毒死亡。经鉴定认为,
满分:5分
3.下列哪些情形可认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犯罪( )
A. 甲(少男,已满14不满16岁)与幼女乙恋爱中偶尔发生性行为的
B. 学生甲偶尔强拿硬要低年级学生少量财物的
C. 甲盗窃财物数额不够较大,使用暴力威胁情节轻微的
D. 法院认定甲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决定免予刑事处罚
满分:5分
4.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相似与区别是( )。
A. 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B. 二者均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C. 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因此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D. 过于自信过失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因此考虑到危害结果不发生
满分:5分
5.现行刑法的哪项规定不适用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发生的犯罪行为?( )
A. 关于司法机关应当立案而没有立案,被害人提出控告,不受追诉时效限定的规定
B. 第63条第2款: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C. 第67条第2款: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D. 第81条第2款: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满分:5分
6.张某系美国公民,因为多次组织从哥伦比亚向美国贩卖无忧答案网,被美国有关当局通缉。张某于2000年5月到中国旅游。美国方面通过国际刑警组织通报中国警方,请求中国警方将张某逮捕。经查张某从未向中国贩卖过无忧答案网,也未在中国贩卖过无忧答案网。我国依法可以对张某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
A. 对张某实行逮捕
B. 立即驱逐出境
C. 由我国司法机关审判
D. 应美国请求实行引渡
满分:5分
7.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相似与区别是( )。
A. 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B. 二者均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C. 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因此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D. 过于自信过失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因此考虑到危害结果不发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刑法学》201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90分。)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为( )A.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 应当从轻处罚C. 应当减轻处罚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满分:6分2.我国《刑法》上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 犯罪对象的个数B. 犯罪行为的个数C. 犯罪构成的个数D. 行为人犯罪意思的个数满分:6分3.邢某与有夫之妇夏某勾搭成奸,后夏某因受丈夫责骂,与邢某中断了关系,邢某怀恨在心。一天下午,邢某将夏某骗至自己的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夏某家将其丈夫杀害。邢某的行为属于( )。A. 结果加重犯B. 连续犯C. 牵连犯D. 结合犯满分:6分4.张某从邻居男孩小莫手中骗得房门钥匙一把,即作了模压并仿制,后还了钥匙。一日张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去小莫家企图开门行窃,因钥匙仿制不准,未能得逞,准备回家加工后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张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B. 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 不构成犯罪满分:6分5.甲盗窃同宿舍乙的金项链后,受到良心谴责,在乙发觉前把钱放回原处。甲的行为属于( )。A. 犯罪中止B. 犯罪既遂C. 犯罪未遂满分:6分6.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甲负责调查地形,乙负责望风,丙负责入室行窃。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 犯罪集团B. 必要的共同犯罪C. 简单的共同犯罪D. 复杂的共同犯罪满分:6分7.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多长时间?( )A. 1年以上3年以下B. 3年以上5年以下C. 3年以上10年以下D. 5年以上10年以下满分:6分8.对判处管制,但未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可自由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自由的权利C. 可担任某国有企业的销售科科长D. 仍然可以担任国家机关职务满分:6分9.甲开枪射杀乙,第一枪未中,开第二枪时因惧怕承担法律责任遂停止射击。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 属于犯罪未遂B. 属于犯罪中止C. 第一枪属于犯罪未遂,第二枪属于犯罪中止D. 不构成犯罪满分:6分10.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故意犯罪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B. 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C. 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D. 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满分:6分11.周某为了诈骗方便而伪造公文,则周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 想象竞合犯B. 连续犯C. 牵连犯D. 持续犯满分:6分12.伪造公文进行合同诈骗犯罪属于( )。A. 结果加重犯B. 结合犯C. 想象竞合犯D. 牵连犯满分:6分13.赵某教唆李某杀死王某,李某接受唆使后于深夜潜入王家,适逢王某外出未归,李某便将熟睡中的王某的妻子强奸后逃离。本案中,赵某的行为( )。A. 不构成犯罪B. 属于意外事件C. 应当从重处罚D.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满分:6分14.刘某一日晚十时许,从楼外的漏水铁管爬到某单位宿舍四楼,刘某推开窗户借着月光看见宿舍内只有一名女工在床上睡觉,便起奸淫之意,当其潜入室内悄悄地摸向床边时,不慎将床前的脸盆踢响,然后刘某便破门逃跑,刘某的行为是( )。A. 犯罪未遂B. 犯罪预备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满分:6分15.赵某欲毒杀萧某,萧某中毒后,腹痛难忍,赵某见状,顿生悔意,急将解药给萧某服下,并将其送往医院,但萧某因抢救无效仍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满分:6分二、多选题(共2道试题,共10分。)1.张某,男,39岁,农民。一天,农民马某挖菜窖,占了张某家的地,张便找马讲理。马不但不认错,反而倚仗自己身强力壮,打了张某。张非常气愤,咽不下这口气,便伺机报复。第二天,张见马的15岁女儿在地里干活,便产生了报复马某女儿的念头,但又怕自己打伤小女孩而犯法,便找来自己13岁的小儿子替他报仇,叫儿子去打马某的女儿。小儿子受到父亲的怂恿,拿起一把铁锹冲过去,对准马某女儿的小腿就是一锹,顿时将其大动脉血管砍断,流血不止。终因流血过多,马某女儿抢救无效死亡。关于本案的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张某与其儿子构成共同犯罪B. 张某属于间接正犯C. 张某属于教唆犯D. 张某应独立承担刑事责任满分:5分2.关于牵连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牵连犯必须是出于一个犯罪目的B. 牵连犯必须是行为人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C. 牵连犯是在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触犯了一个罪名的情况下,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另一罪名D. 牵连犯是实质的一罪,所以不实行数罪并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刑法学》201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90分。)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为( )A.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 应当从轻处罚C. 应当减轻处罚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满分:6分2.我国《刑法》上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 犯罪对象的个数B. 犯罪行为的个数C. 犯罪构成的个数D. 行为人犯罪意思的个数满分:6分3.邢某与有夫之妇夏某勾搭成奸,后夏某因受丈夫责骂,与邢某中断了关系,邢某怀恨在心。一天下午,邢某将夏某骗至自己的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夏某家将其丈夫杀害。邢某的行为属于( )。A. 结果加重犯B. 连续犯C. 牵连犯D. 结合犯满分:6分4.张某从邻居男孩小莫手中骗得房门钥匙一把,即作了模压并仿制,后还了钥匙。一日张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去小莫家企图开门行窃,因钥匙仿制不准,未能得逞,准备回家加工后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张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B. 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 不构成犯罪满分:6分5.甲盗窃同宿舍乙的金项链后,受到良心谴责,在乙发觉前把钱放回原处。甲的行为属于( )。A. 犯罪中止B. 犯罪既遂C. 犯罪未遂满分:6分6.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甲负责调查地形,乙负责望风,丙负责入室行窃。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 犯罪集团B. 必要的共同犯罪C. 简单的共同犯罪D. 复杂的共同犯罪满分:6分7.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多长时间?( )A. 1年以上3年以下B. 3年以上5年以下C. 3年以上10年以下D. 5年以上10年以下满分:6分8.对判处管制,但未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可自由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自由的权利C. 可担任某国有企业的销售科科长D. 仍然可以担任国家机关职务满分:6分9.甲开枪射杀乙,第一枪未中,开第二枪时因惧怕承担法律责任遂停止射击。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 属于犯罪未遂B. 属于犯罪中止C. 第一枪属于犯罪未遂,第二枪属于犯罪中止D. 不构成犯罪满分:6分10.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故意犯罪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B. 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C. 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D. 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满分:6分11.周某为了诈骗方便而伪造公文,则周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 想象竞合犯B. 连续犯C. 牵连犯D. 持续犯满分:6分12.伪造公文进行合同诈骗犯罪属于( )。A. 结果加重犯B. 结合犯C. 想象竞合犯D. 牵连犯满分:6分13.赵某教唆李某杀死王某,李某接受唆使后于深夜潜入王家,适逢王某外出未归,李某便将熟睡中的王某的妻子强奸后逃离。本案中,赵某的行为( )。A. 不构成犯罪B. 属于意外事件C. 应当从重处罚D.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满分:6分14.刘某一日晚十时许,从楼外的漏水铁管爬到某单位宿舍四楼,刘某推开窗户借着月光看见宿舍内只有一名女工在床上睡觉,便起奸淫之意,当其潜入室内悄悄地摸向床边时,不慎将床前的脸盆踢响,然后刘某便破门逃跑,刘某的行为是( )。A. 犯罪未遂B. 犯罪预备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满分:6分15.赵某欲毒杀萧某,萧某中毒后,腹痛难忍,赵某见状,顿生悔意,急将解药给萧某服下,并将其送往医院,但萧某因抢救无效仍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满分:6分二、多选题(共2道试题,共10分。)1.张某,男,39岁,农民。一天,农民马某挖菜窖,占了张某家的地,张便找马讲理。马不但不认错,反而倚仗自己身强力壮,打了张某。张非常气愤,咽不下这口气,便伺机报复。第二天,张见马的15岁女儿在地里干活,便产生了报复马某女儿的念头,但又怕自己打伤小女孩而犯法,便找来自己13岁的小儿子替他报仇,叫儿子去打马某的女儿。小儿子受到父亲的怂恿,拿起一把铁锹冲过去,对准马某女儿的小腿就是一锹,顿时将其大动脉血管砍断,流血不止。终因流血过多,马某女儿抢救无效死亡。关于本案的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张某与其儿子构成共同犯罪B. 张某属于间接正犯C. 张某属于教唆犯D. 张某应独立承担刑事责任满分:5分2.关于牵连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牵连犯必须是出于一个犯罪目的B. 牵连犯必须是行为人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C. 牵连犯是在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触犯了一个罪名的情况下,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另一罪名D. 牵连犯是实质的一罪,所以不实行数罪并罚满分:5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