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3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答案
北语13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
A. 对于技巧的追求
B. 联想
C. 事证
D. 音韵变化
满分:4分
2.( )行文用语,还是先秦文章的语气,开唐宋古文。
A. 《史记》
B. 《汉书》
C. 《文选》
D. 《吊屈原文》
满分:4分
3.下列不属于散文特点的是( )
A. 散文为主,可以杂用一些排偶、对句,但很少用四六
B. 讲究朴素美,不用或少用典故与藻丽
C. 参差错落、抑扬顿锉的节奏,与骈文的整齐不同
D. 古文总体上是追求口语的入文
满分:4分
4.文笔之分中,下列不能称之为“笔”的作品是( )
A. 诗
B. 奏
C. 铭
D. 诔
满分:4分
5.关于散文的发展,柳宗元曾有一个说法,认为魏晋之文( )。
A. 简而野
B. 荡而靡
C. 慷慨通脱
D. 工丽与质野并存
满分:4分
6.“散文”二字最早出现在文献( )中。
A. 刘勰《文心雕龙》
B. 西晋木华《海赋》
C. 韩愈《与冯宿论文书》
D. 刘师培《论文杂记》
满分:4分
7.西汉最具时代特征的文体是 ( )
A. 议论文
B. 辞赋
C. 史传文
D. 奏疏
满分:4分
8.今人一般认为骈文起源于( )。
A. 秦汉
B. 魏晋
C. 六朝
D. 西汉
满分:4分
9.韩愈《送孟东野序》中“鸣”字用法各不同体现了散文哪个文学语言特征( )。
A. 散文为主,杂用一些排偶、对句,很少用四六
B. 参差错落、抑扬顿锉的节奏,使得文气雄健奔放
C. 讲究朴素美,讲究翻新,创造新词句,不用或少用典故与藻丽
D. 比较注意于口语入文
满分:4分
10.私家著述类散文中,属于语录体散文的是( )。
A. 《国语》
B. 《荀子》
C. 《论语》
D. 《孙子》
满分:4分
11.骈文正式成体是在( )
A. 西晋
B. 东汉
C. 西汉
D. 魏
满分:4分
12.属于“史家记事”类散文的是( )
A. 《孟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国语》
满分:4分
13.( )与《文心雕龙》为学术史上两座以骈文写成的并峙的高峰
A. 《修竹篇序》
B. 《史通》
C. 《文赋》
D. 《文中子》
满分:4分
14.不是初唐四杰的是( )
A. 王勃
B. 杨炯
C. 陈子昂
D. 骆宾王
满分:4分
15.从东汉到隋,( )称之为“文学的自学时代”。
A. 鲁迅
B. 朱自清
C. 胡适
D. 钱钟书
满分:4分
二、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春秋》属于史家记事类散文,是高度发达的叙事之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四杰的意义在于创造出了一种内容质实、语言畅达平易而高雅典重的骈赋。后来李杜之宏衍巨丽、雄豪俊迈都受了四杰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散文概念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相对性、不确定性和多层性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从东汉到隋这个时期是“文章之衰”。原因是文章逐渐雅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韩愈《答李翊书》说:“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体现了散文具有“参差错落、抑扬顿锉的节奏”的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先秦文章的骈俪是出于自然,并非刻意安排。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左传》属于私家著述类散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唐初至中宗仍沿袭六朝文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唐初的文风虽然变化缓慢,但确实发了变化,纵欲已经没有了,骑艳而不放荡,即使在绮艳之中,也有了一股清新之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荀子》属于语录性质的散文。
北语13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陆贽的奏议,其特点不包括( )。
A. 行文全以散行文字
B. 无骈体文用典的繁赘晦涩与词采雕饰之病
C. 论事恳切
D. 说理严密,内容切实
满分:4分
2.不属于柳宗元文学理论主张的是( )
A. 先诚乎中
B. 道之传无关乎文采
C. 强调“用助字”
D. 不薄今人爱古人
满分:4分
3.柳宗元的杂文最为著名的表现不包括( )
A. 注入了文学意识,创造出文艺性杂文
B. 抓住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揭露和批判,具有深刻性和尖锐性
C. 实现以百姓为中心的治世目标
D. 使杂文从属地位而成为独立的文体
满分:4分
4.不符合“修诚于内”的是( )
A.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
B. 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
C. 提出了不论贵贱、唯问贤愚的取士原则
D. 以雅颂怨剌作为为验明天下理乱的标准
满分:4分
5.不符合韩柳艺术表现手法的是( )
A. 叙述与描写相结合
B. 议论与叙事、抒情相结合
C. 隐藏自我,文以载道
D. 表现作者真实自我
满分:4分
6.唐以前提倡复古的,代表民间立场作有《文中子》一书的是( )。
A. 苏绰
B. 裴子野
C. 李谔
D. 王通
满分:4分
7.不属于“师其意,不师其辞 ”的体现的( )
A. 采用骈散夹杂的结构,根据当代口语提炼散文语言
B. 集众家之长,更重要的是独创
C. 追求创新,追求不同于以往、不同于流俗的写法
D. 扭转了唐代古文单纯模拟前人的倾向
满分:4分
8.以下不属于韩愈道统说的观点的( )
A. 推尊孟子
B. 排除了佛老杨朱之道
C. 继承并发扬两汉经学以后发展起来的儒术
D. 确立了以仁义为定名的儒家道德观
满分:4分
9.对韩愈生平认识有误的是( )
A. 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后人称为韩吏部,死谥文公,称韩文公
B. 他以文章为工具,试图通过排斥异端来达到建立新型儒学道统的目的
C. 韩愈说他写散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道
D. 他敢于抗颜为师,奖掖后进,选拔人才
满分:4分
10.南宋吕祖谦所选《古文关键》所选“八大家”不包括( )
A. 韩愈
B. 欧阳修
C. 苏洵
D. 王安石
满分:4分
11.韩柳的“道”对文风的影响最大的是( )
A. 把作者本人表现在作品中
B. 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C. 倡导仁义道德的文以载道的文风
D. 纠正了骈文的浮华与艳丽的文风
满分:4分
12.对“气盛言宜”理解有误的是( )
A. 古文创作讲求“气盛”,要求以“言之短长与高下皆宜”来实现
B. 完全以散文取代骈文
C. 以气行文,则不拘骈散
D. 使用虚词
满分:4分
13.不属于“师其意,不师其辞 ”的体现的( )
A. 采用骈散夹杂的结构,根据当代口语提炼散文语言
B. 集众家之长,更重要的是独创
C. 追求创新,追求不同于以往、不同于流俗的写法
D. 扭转了唐代古文单纯模拟前人的倾向
满分:4分
14.不是古文衰落与骈文复兴的原因的是( )
A. 观念革新不彻底
B. 古文走向奇怪艰涩
C. 完全排斥骈文可取之处
D. 散文仍局限在应用文中
满分:4分
15.( )把文章分为以道、气、辞三类取胜者,认为理与文是相互消长的对立面。
A. 柳冕
B. 元结
C. 梁肃
D. 李华
满分:4分
二、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的代表是他谪居永州期间所作的《永州八记》,在中国山水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王勃对初唐骈文文风加以变革,这才作出名作《秋日登洪都府滕王阁饯别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古文运动的衰落是指中唐以后骈文又恢复了统治地位,普及度和数量都超过了古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大致以唐初至中宗为唐文初变期,约五六十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以雅颂怨剌作为为验明天下理乱的标准,是汉晋盛唐以来儒家思想的核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隋文帝开皇四年(584),诏令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泗州刺史马幼之以表文华艳付所司治罪,这说明当时官方文书已不再流行骈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韩柳的历史贡献在于他们创立文学散文的结构范式,把作者本人表现在作品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柳宗元“志于道”与韩的好奇不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韩柳根据当代口语提炼新和散文语言,创造出上继三代两汉古文,以奇句单行为主的新文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韩柳仍然沿袭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
北语13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关于宋代古文运动的三个阶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柳开、王安石为第一阶段
B. 穆修、石介、尹洙、苏舜钦为第二阶段
C. 欧阳修以后为第三阶段
D. 第二个时期,以杨亿《西昆酬唱集》和时文为代表的文风风靡一时
满分:4分
2.苏轼称(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A. 柳宗元
B. 韩愈
C. 欧阳修
D. 王安石
满分:4分
3.关于王禹偁的认识,有误的是( )。
A. 反对五代文风
B. 反对那种将古文视为奇怪的倾向
C. 开启了北宋古文运动的正确方向
D. 重道轻文,以雅颂典坟为文章轨范
满分:4分
4.以下对欧阳修“反对弃百事而不关心”文学主张理解有误的是( )。
A. 这点继承了柳宗元“辅时及物”的文学主张
B. 个人的情感应该是建立在“常”与“正”的基础上
C. 很少谈“道”,往往以“意”代之
D. 提倡“常”、“自然”“简”、“易”
满分:4分
5.“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出自韩愈( )。
A. 《送孟东野序》
B. 《答尉迟生书》
C. 《答李翊书》
D. 《进学解》
满分:4分
6.以下不能反映欧阳修文学观念的是( )。
A. 批评时人“述三皇之大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
B. 推崇雅颂、排斥风骚的思想
C. 要求“知明古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
D. 劝导人们正视民间疾苦和时政之弊,将文学兴讽、怨剌的职能置于首位
满分:4分
7.不属于欧阳修“三不朽”观念的是( )。
A. 修之于身
B. 宗之于道
C. 施之于事
D. 见之于言
满分:4分
8.韩愈《答刘正夫书》说:“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这体现了韩柳哪条文体理论( )。
A. 师其意,不师其辞
B. 气盛言宜
C. 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D. 抒写日常情感
满分:4分
9.欧阳修状水声用“水声潺潺”,不同于韩愈“水虢虢循除鸣”,这体现了欧阳修文风哪一特点( )。
A. 文句长
B. 用奇重字
C. 文风奇崛
D. 用平常轻虚字
满分:4分
10.不是欧阳修文风理论认识的是( )。
A. 以儒家思想来严格地规定纯净的文学风格
B. 提倡近情合理、简洁明了的义理之说
C. 认为“道”体现着“简”、“易”
D. 排斥为文务为高奇的立场
满分:4分
11.明初朱右选( ),始全录八大家作品。
A. 《古文关键》
B. 《唐宋八大家文钞》
C. 《八先生文集》
D. 《养新录》
满分:4分
12.把曲折深奥的道理和复杂微妙的情意表达清楚,意无不达,情无不尽,欧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
A. 借助声律与辞藻来渲染
B. 用散行的、朴素的语言说理,从容不迫,一句句一层层讲清楚,委曲晓畅,平易近人
C. 采用多层复句使句意严密,用跳宕的结构使文气奇突
D. 议论方面,用排奡的句子,喷吐而出,以气服人
满分:4分
13.“唯陈言之务去”出自韩愈( )。
A. 《送孟东野序》
B. 《原道》
C. 《进学解》
D. 《答李翊书》
满分:4分
14.后世祭文、哀辞之类文章惟韩文公与( )最为人称道。
A. 王安石
B. 欧阳修
C. 范仲淹
D. 曾巩
满分:4分
15.不属于宋代对“道”的认识和运用的是( )。
A. 突出明道之说,更发展成为载道理论
B. 不主张宗六经,古文要应时而变
C. 宋代散文明道兼明心
D. 文风走向“常”、“自然”
满分:4分
二、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柳开的所谓道不是一些不切实际的空言,不是一种虚伪的道学,而是孔孟经帮济世之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苏轼在《日喻》一文中阐明了“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的道理,在这里“道”即孔孟之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所谓古文运动的衰落,一般是指中唐以后骈文又恢复了统治地位的现象而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所谓文以载道,其实是要在文学里表现出作者的人生,理学家也做到了这一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求物之妙,了然于心即是作者能够得事物之要,是客观事理的镜像似的反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是李商隐,他自幼学的就是骈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韩公《送李愿归盘谷序》,竟体用偶俪之辞,此乃韩公吸收借用骈文之长处是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苏轼在唐宋古文运动中便具有重要意义,就在于他反对道统说,肯定文的价值,建立了文统说,是古文运动的一次重大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宋初承五代文风,轻淫侈靡,华而不实,追求声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官至参知政事。谥文忠。
A. 错误
B. 正确
北语13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提出“依道而据德”,又要“通古而达变”、“利物而成务”的复古宗旨的是( )。
A. 石介
B. 柳开
C. 孙复
D. 王禹偁
满分:4分
2.认识到不是文章决定治乱,道德才是根本,提出了文章教化说的是( )。
A. 萧颖士
B. 梁肃
C. 柳冕
D. 独孤及
满分:4分
3.“吾文如万斛泉水,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汨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出自苏轼( )。
A. 《韵语阳秋》
B. 《答谢民师书》
C. 《文说》
D. 《江行唱和集序》
满分:4分
4.唐初提出了一种理想的文学标准“合其两长”的人是( )。
A. 唐太宗
B. 魏征
C. 颜师古
D. 陈子昂
满分:4分
5.燕许大手笔,其中“燕”指玄宗时燕国公( )。
A. 刘知几
B. 苏颋
C. 宋璟
D. 张说
满分:4分
6.欧阳修在史学方面,首开金石考古学,( )是金石考古学方面的第一部专著。
A. 《集古录》
B. 《新五代史》
C. 《笔说》
D. 《诗人玉屑》
满分:4分
7.属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一阶段的人物的是( )。
A. 穆修
B. 王禹偁
C. 石介
D. 苏舜钦
满分:4分
8.苏轼在( )对道统说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指出“圣人之道日以远矣。”
A. 《欧阳修祭文》
B. 《中庸论上》
C. 《日喻》
D. 《文说》
满分:4分
9.以下属于柳开革新变古所针对的对象的是( )。
A. 杨亿
B. 西昆体
C. 五代体
D. 刘筠
满分:4分
10.柳宗元的杂文最为著名,以下不属于其杂文的是( )。
A. 《捕蛇者说》
B. 《宋清传》
C. 《三戒》
D. 《种树郭橐驼传》
满分:4分
11.不属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偏重文的一方的人是( )。
A. 穆修
B. 尹洙
C. 苏舜钦
D. 孙复
满分:4分
12.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
B. 提出了道统说
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
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
满分:4分
13.( )提出的文以贯道的主张在中唐以后相当流行。
A. 宇文泰
B. 李谔
C. 王通
D. 裴子野
满分:4分
14.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的是( )。
A. 穆修
B. 石介
C. 尹洙
D. 柳开
满分:4分
15.昭明《文选》选班氏之文独多,其原因是( )。
A. 两汉时以能文为本,《汉书》之文,颇多骈辞丽句
B. 两汉之际,文章仍是散行为主
C. 《史记》行文用语,多用奇句单行
D. 这一时期的古文多以能文为本
满分:4分
二、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他认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但并不是传统的道学的文学观,而强调文学的特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韩愈自觉地追求创新,创新有多种手段,奇怪是其一种,但韩文之奇,用得有些过头,以致于对后世古文家造成不好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对其才气,王安石曾赞: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最早在意识地出于功利目的而提倡散体文的,历来认为是西魏的宇文泰、苏绰等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诗笔、诗文观念渐趋明晰,与唐代古文的兴起有密切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低昂,故王杨为之伯,说的是唐初至中宗为沿袭六朝文风之期,约八九十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石介、孙复都以明道自任,石介言:“吾之所谓道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也,孟轲、荀卿、扬雄、王通、韩愈之道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他们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得人进贤,并提出了不论贵贱、唯问贤愚的取士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9.宋代,统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分而为二,古文家自文统的观念,道学家也有其道统的观念。这都与韩愈有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0.《尚书》中的《虞书》、《夏书》是殷以前虞、夏留下的散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没钱,如何下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