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13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在线作业答案
东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013秋第一次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实践是
A. 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
B. 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C. 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 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满分:3分
2.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五种最基本的物质元素的学说属于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朴素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
满分:3分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的绝对性
B. 客观实在性
C. 可知性
D. 矛盾性
满分:3分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A. 十八世纪末期
B. .十九世纪初期
C. 十九世纪中期
D. 十九世纪末期
满分:3分
5.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的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满分:3分
6.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C. 建党建军原则的提出
D. 土地革命路线的提出
满分:3分
7.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A. 工具的生产和使用
B. 文字的产生
C.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
满分:3分
8.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A. 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
B. 参议会制度
C. 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满分:3分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满分:3分
10.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
A. 矛盾的学说
B. 本质和现象的学说
C. 必然性的学说
D.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下列各项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A. 生产实践
B. 教育实践
C. 医疗实践
D. 科学实验
E.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满分:3分
2.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有
A. 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B. 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
C. 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
D. 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
E. 动物的存在不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人的存在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
满分:3分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包括
A. 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无产阶级队伍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D. 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
E. 马克思、恩格斯个人的努力
满分:3分
4.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思想之所以是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根据,是因为这个思想指明了:
A. 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 统一战线的广泛性
C. 统一战线的长期性
D. 统一战线的复杂性
E. 统一战线的目标性
满分:3分
5.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条件的自然科学成果有
A. 相对论
B. 细胞学说
C. 能量守恒和转化的原理
D. 生物进化论
E. 量子力学
满分:3分
6.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有:
A. 一切为了群众
B. 一切依靠群众
C. 从群众中来
D. 到群众中去
E.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满分:3分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D. 真理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E.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汇
满分:3分
8.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权的阶级构成有:
A. 工人
B. 农民
C. 城市小资产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E. 开明绅士
满分:3分
9.物质是
A. 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B.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C.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D.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E. 某些物质我们不能认识
满分:3分
10.事物的规律所具有的特点是
A. 必然性
B. 偶然性
C. 可重复性
D. 稳定性
E. 普遍性
满分:3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人们认识到规律,规律就会发生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先验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人的本质是由人的全部社会关系决定的,其中生产关系是主要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可能有两个:一是资本主义前途,二是社会主义前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一切时间、空间都是物质的时间、空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静止包括物体没有进行某种特定形式的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科学性、实践性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人的价值是在人们生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认识质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东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013秋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论十大关系》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
A. 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
B.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
C. 工业化的资金如何获得的问题
D. 工业化的技术如何获得的问题
满分:4分
2.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A. 生产力标准
B. 人民利益标准
C. 国力标准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满分:4分
3.股份合作制是
A. 一种新的所有制
B. 所有制实现形式
C. 公有制实现形式
D. 私有制实现形式
满分:4分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是:
A. 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B. 21世纪中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C. 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现代化国家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满分:4分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搞好经济体制改革
C. 实行对外开放
D. 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满分:4分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要求
A.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为补充
B.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
C. 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为补充
D. 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
满分:4分
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动摇
满分:4分
8.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解释是在
A. 《反对本本主义》
B. 《新民主主义论》
C. 《〈共产党人〉发刊词》
D. 《改造我们的学习》
满分:4分
9.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 人口数量多,数量不高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满分:4分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
A. 按劳分配收入
B. 按需分配收入
C. 社会保障收入
D. 平均分配收入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C. 还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D. 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
E.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满分:3分
2.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有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 自己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E. 主要依靠本国党和人民自己的力量去争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满分:3分
3.关于国家资本主义,论述正确的有
A. 党和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 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资本主义
C. 用各种形式同国营经济相联系的资本主义
D. 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
E. 经营管理不受外来干涉的资本主义
满分:3分
4.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过渡形式有
A. 互助组
B. 初级社
C. 高级社
D. 人民公社
E. 农业生产责任制
满分:3分
5.实现战略目标必须完成的两个根本转变是
A. 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B.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 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D. 经济发展水平由不发达向发达转变
E. 生产关系有落后型向先进型转变
满分:3分
6.社会主义改造与今天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A. 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否定社会主义改造
B. 经济体制改革时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C. 经济体制改革弥补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偏差
D. 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没有一点关系
E. 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满分:3分
7.现阶段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得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利
A. 发展生产力
B. 增强综合国力
C.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 增强民族凝聚力
E.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满分:3分
8.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A. 对外开放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条件
B.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
C. 既统一又有矛盾
D. 只坚持对外开放,无须自力更生
满分:3分
9.现阶段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得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利 :
A. 发展生产力
B. 增强综合国力
C.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 增强民族凝聚力
E.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满分:3分
10.产生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拓展香港界址专条》
D. 《马关条约》
E. 《友好通商条约》
满分:3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提出来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2.我国对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则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3.“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4.共同富裕就是同是同等程度的富裕起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5.产生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6.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的基本国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8.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9.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实现共产主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分
10.毛泽东提出了“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重要思想。
东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2013秋第三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当中,对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 巩固、改造、利用
B. 利用、充实、改造
C. 巩固、充实、提高
D. 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满分:3分
2.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是:
A. 农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交通运输业
满分:3分
3.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会议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二届三中全会
C. 十三大
D. 十四大
满分:3分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
C. 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大众同极少数敌对分子、反社会主义分子之间的矛盾
满分:3分
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B. 民主集中制
C.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制
D. 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满分:3分
6.认为万物是由“四大”(地、水、火、风)构成的学说属于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朴素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
满分:3分
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D. 矛盾的依存性和排斥性
满分:3分
8.全行业公私合营前的赎买形式是:
A. 利润分配
B. 按劳分配
C. 定息
D. 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
满分:3分
9.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A. 什么是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怎样解决?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
D.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怎样建设?
满分:3分
10.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是
A. 按需分配
B. 按劳分配
C. 按资分配
D.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有
A. 超阶级性
B. 阶级性
C. 实用性
D. 实践性
E. 科学性
满分:3分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有:
A. 一切为了群众
B. 一切依靠群众
C. 从群众中来
D. 到群众中去
E.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满分:3分
3.事物的联系具有
A. 客观性
B. 普遍性
C. 多样性
D. 条件性
E. 唯一性
满分:3分
4.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有
A. 一切为了群众
B. 一切依靠群众
C. 从群众中来
D. 到群众中去
E.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满分:3分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是
A. 使我国现代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B.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C.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D. 提供智力支持
E.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满分:3分
6.关于实践的观 点正确的是
A. 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E.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满分:3分
7.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若干转变
A. 从“以阶级斗争位纲”发展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从墨守成规到各方面的改革
C. 从否定“两个凡是”到否定一切社会主义原则
D. 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E. 从基本上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满分:3分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C. 还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D. 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
E.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满分:3分
9.静止是
A. 相对的
B.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 绝对的
D. 暂时的、有条件的
E. 永恒的、无条件的
满分:3分
10.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述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
B. 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 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D. 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解决
E. 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解决
满分:3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 ,质变中渗透着量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马克思主 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在矛盾运动而实现的事物的自我否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质规定量的活动范围,量是质的存在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 论、可知论和实践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党的领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产生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认识质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的哲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质变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性质的显著的变化 ,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实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两个革命必须衔接,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改革开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物质的静止时相对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